潮州簡易庭民事-CCEV,104,潮簡,6,2015080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4年度潮簡字第6號
原 告 郭恩
被 告 交通部公路總局
法定代理人 趙興華
訴訟代理人 林清洲
複代理人 陳琪苗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界址事件,本院於民國104年7月2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所有坐落屏東縣東港鎮○○段○○地號土地與被告管理同段一之三地號土地間之界址為如附圖所示編號A-B連接線。

確認被告所管理坐落屏東縣東港鎮○○段○○○地號土地內附圖所示編號2部分面積八點五八平方公尺土地為原告所有。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

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起訴時對被告財政部國有產署提起確認坐落屏東縣東港鎮○○段00號土地(下稱系爭14號土地)之界址及請求返還土地,審理中變更被告為交通部公路總局,並訴請確認:坐落屏東縣東港鎮○○段00地號與新孝段1-3地號(下稱系爭1-3號土地)之界址線為如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民國103年12月19日屏港地二字第00000000000號函覆之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A-B線段,並確認新孝段1-3地號土地內附圖所示編號2部分面積8.58平方公尺為原告所有(即重測前183-30地號土地之範圍)。

核原告先後請求之事實均是基於即重測前其所有坐落屏東縣東港鎮○街段000000地號土地之範圍提起確認界址及確認土地所有權範圍之主張,其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亦無礙於被告之防禦及本件訴訟之終結,且按國有財產撥給各地國家機關使用者,名義上雖仍為國有,實際上即為使用機關行使所有人之權利,故本院對於是類財產,向准由管領機關起訴,代國家主張所有權人之權利,故原告上開變更被告交通部公路總局,以其為系爭新孝段1之3地號土地管理人,故以其為追加被告於法無不合,原告變更之訴,核與上開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原告起訴主張:㈠原告所有門牌號碼屏東縣東港鎮○○路○巷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所坐落基地原為重測前屏東縣東港鎮○街段000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合併面積111平方公尺,85年實施重測後變為系爭14號土地,原告所有基地面積變為104.52平方公尺,減少6.48平方公尺。

㈡而原告所有系爭房屋所坐落基地即是重測前屏東縣東港鎮○街段000000○000000地號二筆,當初為改建為合法建物,原告遂於77年12月12日向前地主即訴外人林順興、陳萬得購買位於上述二筆基地前方之重測前○街段000000地號土地面積12平方公尺,之後三筆土地合併為系爭房屋之基地,而該183-30地號土地當時面臨東港鎮中正路一段20公尺寬之道路,道路與前述三筆基地之間並無其他國有土地或者私人土地,原告並順利申請出使用執照建造系爭房屋。

㈢而重測前新街段183地號土地原分割為183-5、183-6地號土地(之後又分出183-30地號土地),183-5地號土地為台十七線省道用地,被告為辦理徵收道路用地,於85年實施土地重劃,地籍重測後增加屏東縣東港鎮○○段000○000○0 00○000地號土地,逕為分割後仍是道路用地,至97年7月7仍是道路用地,何以85年間實施重測時,分割之系爭1-3號土地竟延伸劃至原告所有系爭房屋之前方基地即重測前○街段000000地號土地內,且列為住宅區,導致原告之系爭房屋前方遮雨棚占用國有土地之情形,故被告將原為原告所有183-30地號土地之一部分劃入系爭1-3號土地內,原告乃訴請確認系爭14號土地及系爭1-3號土地間界址線應是如附圖所示之A-B線段(即是系爭房屋屋前遮雨棚左右二點之連線),而由系爭房屋向內延伸12平方公尺面寬約4.6公尺即附圖所示編號2部分即是183-30地號土地範圍,附圖所示C-D線段即是重測前新街段183-26地號與183-30地號之界線,被告主張之E-F線段不是正確界址線,為此,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三、被告則以:㈠緣前臺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於69年間因辦理「高屏沿海公路雙園橋至水底寮段道路拓寬工程」辦理徵收取得重測前新街段183-5地號、183-40地號二筆土地,並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完畢,並於84年間完成分割登記,惟85年辦理地籍重測後,改編為新孝段1地號及新帝段1113地號土地。

因新帝段1113地號土地坐落在線道187號東港鎮中正路一段之道路使用,於93年移交第三人屏東縣政府接管,85年實施重測時,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下稱東港地政)依據都市計畫樁測定及管理辦法第38條規定,將新孝段1地號土地分割出1、1-1、1-2、1-3地號等4筆土地,但系爭1-3號土地未在道路使用範圍,而因系爭1-3號土地位於東港鎮安興自辦市地重劃區內,東港地政於97年間依據屏東縣政府97年6月16日屏府劃地字第0000000000號函辦理分割出同段1-3、1-4地號土地。

㈡又依據東港地政97年12月17日屏港地二字第00000000000號函所示,重測前新街段183-5地號土地於66年辦理都市計畫地籍圖逕為分割時遺漏分割,及84年間逕行分割為183-5、183-40地號土地,致使原地籍圖與重測地籍圖不符,造成將未在道路用地內之土地一併徵收,由此可知,原告所稱將其所有183-30地號土地逕為分割,並將部分土地面積變為國有土地,並未徵收即與事實有所出入。

㈢又系爭1-3號土地已於102年3月19日經現場鑑界完成,確認原告與訴外人林東茂等四人之遮雨棚占用上開國有土地,被告曾函請其等拆除,僅因原告陳情未來國有財產署接管後願意承租或承購,被告以其僅為遮雨棚並未影響行車動線才暫緩拆除,原告主張其系爭14號土與系爭1-3號土地有界址糾紛並不實在。

㈣承上,183-5地號早於66年間已經徵收在案,僅因東港地政於66年辦理都市計畫地籍圖逕為分割時遺漏分割,及84年間逕行分割為183-5、183-40地號土地,致使原地籍圖與重測地籍圖不符,85年再分割出1、1-1、1-2、1-3地號等4筆土地,雖系爭1-3地號土地未在道路用地內,但經政府徵收,並經勘定界址,系爭14號土地與系爭1-3號土地之經界線應如附圖所示E-F連接線位置。

㈤又依據東港地政之函覆重測地籍調查表記載,本宗土地EA界址位於建物內,而被告於勘驗時主張界址線是在屋樑前7公分之位置,可證明如附圖所示E-F連接線位置確是兩造土地之界址線無疑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下列事項為兩造所不爭執,復經本院會同兩造勘驗現場及囑託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派員實施測量,並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地籍圖謄本、本院勘驗筆錄、現場略圖、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103年12月19日屏港地二字第00000000000號函覆複丈成果圖(即附圖)在卷可稽(分見本院卷第29至31頁、第53至57頁、第76頁)。

㈠系爭14號土地為原告所有,現登記面積為104.52平方公尺,被告所管理系爭1-3號土地現登記面積34.13平方公尺,是自同段1地號分割出來,現為中華民國所有,由被告於87年12月21日接管,登記日期為88年12月29日。

㈡同段1地號土地現登記面積181.65平方公尺,因分割增加1-1、1-2、1-3地號土地。

㈢系爭14號土地,西北面與系爭1-3號土地相鄰,其上有系爭房屋位於其上,系爭房屋屋前原告爭執土地所有權之範圍為系爭房屋前之騎樓,現況有原告搭建之鐵皮棚架,並面臨東港鎮中正路一段之道路,東面為同段13地號土地相鄰,西側與1239地號土地相鄰。

㈣原告主張如附圖所示A-B線段之經界線現況並無明顯界線區隔,被告主張如附圖所示E-F線段之界址線約在原告所有系爭四層樓房樑柱前約7公分之位置,現況亦無明顯區隔線。

㈤如附圖所示編號1部分面積0.83平方公尺土地現況位於同段1地號土地內,編號2部分面積8.58平方公尺現況位於系爭1-3地號土地內,編號3面積2.59平方公尺位於原告所有系爭14號土地內,合計12平方公尺之範圍是自東港鎮中正路一段道路邊往原告所有系爭房屋之屋前騎樓延伸至原告系爭房屋前止之範圍,原告請求測量面積12平方公尺。

五、原告主張其所有系爭14號土地與被告管理系爭1-3號土地間之界址為如附圖所示編號A-B連接線,被告則主張界址為如附圖所示編號E-F連接線置辯,故本件經界線以何人主張為正確,為本件主要爭點,而查:㈠按重新實施地籍測量時,土地所有權人應於地政機關通知之限期內,自行設立界標,並到場指界。

逾期不設立界標或到場指界者,得依左列順序逕行施測:一、鄰地界址。

二、現使用人之指界。

三、參照舊地籍圖。

四、地方習慣;

又按重測地籍調查時,土地所有權人均到場而不能指界者,地籍調查及測量人員得參照舊地籍圖及其他可靠資料,協助指界,並依下列方式辦理:(一)土地所有權人均同意該協助指界之結果者,視同其自行指界。

(二)土地所有權人不同意協助指界之結果且未能自行指界者,應依土地法第46條之2第1項規定予以逕行施測。

(三)土地所有權人不同意協助指界之結果而產生界址爭議者,應依土地法第46條之2第2項規定予以調處,土地法第46條之2及土地法第46條之1至第46條之3執行要點第5點分別定有明文。

㈡關於原告取得重測前新街段183之30地號土地(面積10平方公尺)之過程及其系爭房屋所坐落基地之土地變遷茲分別說明如下:⒈原告主張向第三人買受之12平方位置如附圖所示編號1部分使用屏東縣東港鎮○○段0號土地面積:0.83平方公尺,編號2部分使用系爭1-3號土地面積:8.58平方公尺,編號3部分使用系爭14號土地面積2.59平方公尺,已經本院會同兩造至現場勘驗明確,且有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103年12月19日屏港地二字第00000000000號函所附圖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6至57頁),而上述爭執範圍是原告所有系爭房屋前騎樓位置,現況搭有遮雨棚,亦由本院會同兩造勘驗現場明確,另原告主張前開範圍之土地是於77年12月12日向林順興、陳萬得共有重測前新街段183之30地號土地(面積10平方公尺)買受而取得所有權,有原告提出土地買賣所有權移轉契約書可稽(見本院卷第9頁),原告確實有買受該筆土地面積12平方公尺無疑。

⒉而關於系爭房屋之基地前後位置依據原告提出之舊地籍圖謄本顯示:面臨中正路一段之基地是183-30地號、中間為183-26地號、最後則是182-18地號,有該地籍圖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23頁),而上述基地合併情形:依據本院卷第13頁土地登記謄本顯示:183之30地號於70年3月2日即登記為陳萬得、林順興所有各2分之1,當時仍為183之6地號,之後於75年4月17日分割出183之30地號後,面積為12平方公尺,於77年12月12日出售給原告,之後合併入182之18地號土地(原面積10平方公尺)內,182-18地號加上183-30地號之12平方公尺後成為22平方公尺,另183-26地號面積89平方公尺也合併入,面積變為111平方公尺(10+12+89)有土地登記謄本可參(見本院卷第13頁)。

⒊關於重測前新街段183之26地號土地登記謄本顯示:該筆土地68年6月30日由183之4地號分割出來,面積89平方公尺,68年7月30日由訴外人郭湯省、郭龍雄分割轉載所有各2分之1,68年7月31日共有物分割後郭龍雄單獨所有,69年3月25日原告買賣取得所有權全部,並於69年4月23日完成登記,78年8月24日合併入182-18地號內,有土地登記謄本可參(見本院卷第15至16頁)。

⒋上述3筆基地即重測前○街段000000○000000○000000地號合併後面積111平方公尺,現為系爭14號土地,面積104.52平方公尺,原告主張因為85年間重測時將其中之6.48平方公尺分割成為國有土地故減少剩104.52平方公尺。

㈢其次,由原告提出之土地登記謄本顯示本件有關連之土地變遷如下:⒈重測前新街段183之6地號土地之演變情形:⑴於53年7月7月分割後由183地號分割轉載,面積為80平方公尺。

⑵75年3月21日分割出183之30、183之31地號二筆土地,面積變為59平方公尺(少了21平方公尺)。

⑶75年9月26日再分割出183-38、183-39地號土地,面積變為29平方公尺(少了30平方公尺)。

⑷76年1月27日新街段183之12地號合併入183之6地號內、面積變為0.0183公頃。

⑸85年5月20日地籍重測後為新孝段11地號,面積為0.16316公頃(變為163.16平方公尺),減少之面積19.84平方公尺。

有土地登記謄本可參(見本院卷第11至12頁)。

⒉根據第24頁183之5地號土地登記謄本顯示:該筆土地原為訴外人李竹祥、李呈祥共有,69年5月6日被臺灣省政府徵收,70年3月17日登記完畢,於53年7月7日由183地號分割轉載,面積321平方公尺,84年9月29日逕為分割、面積為210平方公尺,之後分割增加183-40地號;

85年5月1日重測後面積為245.79平方公尺,登記日期85年5月20日。

重測後地號變為新孝段1地號,分割增加1-1、1-2、1-3地號,目前面積為181.65平方公尺。

⒊根據前述說明可知,由本院卷第11及25頁土地登記謄本顯示:重測前新街段183地號於53年7月7日分割出前述183-5、183-6地號土地,而其中183-5地號土地成為道路用地已經被徵收使用,系爭1-3號土地也在徵收範圍內;

然原告於77年12月12日買受之○街段000000地號土地,依據第13頁土地登記謄本顯示,183之30地號於70年3月2日即登記為陳萬得、林順興所有各2分之1,當時仍為183之6地號,之後於75年4月17日分割出183之30地號後,面積12平方公尺,該二人再於77年12月12日出售給原告,之後合併入182之18地號土地(原面積10平方公尺)內,而該182-18地號合併183-26地號土地成為原告系爭房屋之現有基地,即原告當年購買之183-30地號土地並未在徵收土地範圍內,而因重測結果導致其位置與系爭1-3號土地發生位置重疊疑義而衍生本件紛爭,而原告是於78年間取得系爭房屋使用執照,有其提出屏東縣政府核發之使用執照在卷足憑(見本院卷第20頁),另原告提出其委託建築師製作之系爭房屋78年7月28日基地配置圖顯示,其系爭房屋騎樓雖是緊鄰中正路一段,有該配置圖在卷可稽(見本院卷21頁),然再參酌原告提出77年12月13日由東港地政發給之舊地籍圖謄本顯示:183-30地號土地之前面仍有一小段之畸零土地,有舊地籍圖謄本在卷足憑(見本院卷第23頁),亦即原告77年12月12日買受之際,其買受之○街段000000地號土地實際上也非全然緊鄰東港鎮中正路,此由原告並未否認主張如附圖所示A-B線段是在水溝邊上,而比對卷內第23頁之舊地籍圖謄本及第63頁之84年重測地籍圖謄本中,63頁中系爭1-3號土地位置與23頁183-30地號土地之位置應是相同,而原告當初提出建築申請之地籍圖謄本上,其與鄰地183-27地號面臨小段畸零土地是呈現平行線,而卷內第109頁地籍圖重測地籍調查表圖示亦是呈現平行線,然依據84年之重測地籍圖謄本卻呈現向內凹入之L形狀,即凹陷之區域成為現在被告管理之系爭1-3號土地,而原告當初因為信賴屏東縣東港地政事務所保管之78年間舊地籍圖謄本之圖示位置,並據以買受重測段○街段000000地號土地為建築基地完成所有權登記,其因信賴地政機關土地登記之結果,依法應屬善意取得該位置之土地所有權,上述土地所有權不因東港地政之地籍圖因該機關辦理都市計畫地籍圖逕為分割時遺漏分割,或者84年間逕行分割為183-5、183-40地號土地,致使原地籍圖與重測地籍圖不符之結果,而影響當事人因信賴地政機關公文書之記載而依法善意取得之所有權權利。

㈣承上所述,如採用附圖所示A-B線段為系爭二筆界址之結果,則系爭14號土地之外觀與78年間之舊地籍圖謄本之圖示位置大致符合,從而原告訴請確認原告所有系爭14號與被告所管理系爭1-3號土地界址線為如附圖所示A-B線段,核屬可採,應予准許。

六、承上所述,原告訴請確認原告所有系爭14號與被告所管理系爭1-3號土地界址線為如附圖所示A-B線段,既屬有理由,則關於被告現管理系爭1-3地號土地內如附圖所示編號2部分面積8.58平方公尺與原告所有重測前183-30地號土地之範圍重疊,原告前已依法買受並完成所有權登記,其因界址紛爭所有權有無不明確,自有訴請確認之訴藉以除去所有權不安或不明地位之確認利益,而原告前揭界址線主張已經有理由,故上述範圍系爭1-3地號土地內如附圖所示編號2部分面積8.58平方公尺原告確認為其所有,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七、因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均毋庸再予審酌,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6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潘 快
┌──────────────────────────────────┐
│相關地號演變關係表 、面積單位:平方公尺                             │
├──────┬──────┬──────┬──────┬──────┤
│            │            │75.4.17     │78.8.24     │85.5.20     │
├──────┼──────┼──────┼──────┼──────┤
│183-6地號   │            │分割出183 之│            │76.1.27.183 │
│            │            │30、31地號。│            │之12地號合併│
│            │            │75.9.26 又分│            │入面積183㎡.│
│            │            │割出183 之38│            │85年間重測後│
│            │            │、39地號後、│            │地號:新孝段│
│            │            │面積剩下29㎡│            │11地號、面積│
│            │            │            │            │163.16㎡。  │
├──────┼──────┼──────┼──────┼──────┤
│182-18 地號 │69.4.23 登記│            │183-30合併入│重測後變為新│
│            │面積10㎡    │            │、還有183-26│孝段14地號、│
│            │            │            │合併入,之後│面積104.52㎡│
│            │            │            │面積111 ㎡  │P18頁       │
│            │            │            │            │            │
│            │            │            │            │            │
├──────┼──────┼──────┼──────┼──────┤
│183-30地號  │            │由183 之6 分│合併入182 之│            │
│            │            │割出來、面積│18地號內。  │            │
│            │            │12㎡        │P14頁       │            │
├──────┼──────┼──────┼──────┼──────┤
│183-26地號  │68.7.30 由  │            │合併入182   │            │
│            │183 之4 分割│            │-18 地號內  │            │
│            │出來。      │            │            │            │
├──────┼──────┼──────┼──────┼──────┤
│183-5地號   │地目:道、  │            │84.9.29分割 │85.5.1重測變│
│            │53.7.7由183 │            │增加183-40地│為新孝段1地 │
│            │地號分割轉載│            │號、面積210 │號、面積    │
│            │面積321㎡。 │            │㎡.         │245.79㎡、分│
│            │            │            │            │割增加1-1、1│
│            │            │            │            │-2、1-3地號 │
│            │            │            │            │、面積變為:│
│            │            │            │            │181.65㎡。  │
│            │            │            │            │其中:      │
└──────┴──────┴──────┴──────┴──────┘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7 日
書記官 許丹瑜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