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CHDM,108,金訴,137,20200527,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8年度金訴字第137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美玲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8 年度偵字第5034、5038、5185、5454號)及移送併辦(109 年度偵字第901號),本院裁定以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羅美玲幫助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緩刑貳年,並應履行如附表二所示之事項。

事 實羅美玲能預見提供自己之金融帳戶提款卡及密碼予陌生人士使用,常與財產犯罪密切相關,可能被他人利用以遂行詐欺犯罪及隱匿、掩飾犯罪所得財物,竟仍容任所提供之帳戶可能被他人用以詐欺犯罪結果之發生,基於幫助他人實施詐欺取財犯罪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08年3月18日晚間,將其向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勢分行申請設立之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涉案帳戶)之提款卡,寄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詐騙集團成員「陳志強」,並告知上開帳戶之密碼,容任他人使用上揭金融機構帳戶以遂行犯罪;

嗣詐騙集團成員取得上開帳戶資料後,即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由集團成員以附表一所示之詐騙方式,使附表一所示之被害人陷於錯誤,而分別於附表一所示之匯款時間,匯出如附表一所示之金額至涉案帳戶。

嗣經附表一所示之被害人分別報警,始循線查獲上情。

理 由

壹、程序部分:本案被告於準備程序進行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受命法官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並聽取當事人之意見後,本院認無不得或不宜改依簡式審判程序進行之處,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裁定由受命法官改依簡式審判程序進行審理,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170條規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及審理程序中坦承不諱(院卷第33、134、146頁),核與證人即附表一所示各被害人於警詢時之證述情節相符,且有各被害人之轉帳明細、報案相關資料、詐騙集團成員與各被害人之對話紀錄、被告申辦涉案帳戶之開戶基本資料、歷史交易明細等附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本案事證已臻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按刑法上之幫助犯,係對於犯罪與正犯有共同之認識,而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實施犯罪之行為者而言。

本案被告將涉案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詐騙集團成員,供他人為詐欺取財犯行使用,雖並未參與犯罪之構成要件行為,然其係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實施詐欺取財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應依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論以幫助犯。

又本案並無證據,足認被告主觀上知悉其交付帳戶之對象確為3人以上,故與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構成要件有間。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

三、被告以一提供涉案帳戶之幫助行為,同時侵害附表一所示 6名被害人之財產法益,為同種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幫助詐欺取財罪處斷。

又被告幫助他人犯詐欺取財罪,為從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四、爰審酌被告任意將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交付他人充為犯罪收贓之用,不僅助長詐欺等財產犯罪於社會上充斥橫行,且造成國家查緝犯罪之困難,並使本案共6 名被害人蒙受財產損失,所為殊不足取;

惟考量被告本身未實際參與詐欺取財之犯行,可責性較低,且於本院審理中坦承犯行,並與本案有調解意願之各被害人達成調解,且就部分被害人所受損害已賠償完畢(詳細情形請見附表一「賠償履行狀況欄」所示),犯後態度良好,另被告於本案前並無有罪判刑確定之紀錄(院卷第149頁),素行尚佳,兼衡被告已婚、育有2名未成年子女、從事網路團購工作之生活狀況,大學畢業之智識程度(院卷第147 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五、查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憑(院卷第149頁),審酌被告因一時思慮欠周,偶罹刑典,知所悔悟,信其經此偵、審程序後,當知警惕戒慎而無再犯之虞,且被告與本案有調解意願之各被害人達成調解,且就部分被害人所受損害已賠償完畢,是本院認對其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併予宣告緩刑2 年,以勵自新。

又為確保被告於緩刑期間,能賠償本案各被害人之損失,爰併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之規定,命被告應依附表二所示內容,支付損害賠償予尚未履行完畢之各被害人。

倘被告未遵循本院諭知之緩刑期間負擔而情節重大者,檢察官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聲請撤銷本案緩刑之宣告。

六、又本案既無具體事證,足認被告因交付帳戶獲得任何利益,自難認被告於本案有何犯罪所得,無從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

七、公訴意旨雖認被告所為,另涉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嫌,惟查:

(一)洗錢防制法於105年12月28日修正公布,於106年6月28 日生效施行,同法第2條立法理由第3點雖稱:「維也納公約第3條第1項第b款第ii 目規定洗錢行為態樣,包含『隱匿或掩飾該財產的真實性質、來源、所在地、處置、轉移、相關的權利或所有權』之洗錢類型,例如:(一)犯罪行為人出具假造的買賣契約書掩飾某不法金流;

(二)貿易洗錢態樣中以虛假貿易外觀掩飾不法金流移動;

(三)知悉他人有將不法所得轉購置不動產之需求,而擔任不動產之登記名義人或成立人頭公司擔任不動產之登記名義人以掩飾不法所得之來源;

(四)提供帳戶以掩飾不法所得之去向,例如:販售帳戶予他人使用;

廠商提供跨境交易使用之帳戶作為兩岸詐欺集團處理不法贓款使用。

原條文並未完整規範上開公約所列全部隱匿或掩飾態樣,而為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sia/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ering,下稱APG)2007 年相互評鑑時具體指摘洗錢之法規範不足,爰參酌澳門預防及遏止清洗黑錢犯罪法第3條第3項等規定,修正第1款後移列修正條文第2款。」

然此僅屬洗錢罪犯罪態樣之例示說明,至具體個案是否構成洗錢罪,仍須視各該犯行是否該當洗錢罪之構成要件而定。

(二)同法第4條立法理由第4點稱:「有關洗錢犯罪之追訴,主要係透過不法金流流動軌跡,發掘不法犯罪所得,經由洗錢犯罪追訴遏止犯罪誘因。

因此,洗錢犯罪之追訴,不必然僅以特定犯罪本身經有罪判決確定為唯一認定方式。

況洗錢犯罪以特定犯罪為前置要件,主要著眼於對不法金流軌跡之追查,合理建構其追訴基礎,與前置之特定犯罪成立與否,或是否有罪判決無關,故不以該特定犯罪行為經有罪判決為唯一證明方法。

縱該特定犯罪行為因程序問題(如因被告經通緝而無法進行審判程序者)或其他原因(如被告因心神喪失)而無法或尚未取得有罪判決者,檢察官仍得以判決以外之其他積極事證證明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屬特定犯罪所得。

況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下稱FATF)40項建議第3項建議,要求各國於進行洗錢犯罪之立法時,應明確規定『證明某資產是否為特定犯罪所得時,不須其前置特定犯罪經有罪判決為必要』,且APG2007年第2輪相互評鑑及其後進展分析報告中,均多次質疑我國未立法明定而有缺失,為因應上開國際組織建議,爰增訂第2項,以資明確。」

由此可知,洗錢行為之成立,固不以特定犯罪業經有罪判決為必要,然仍須有前置之特定犯罪行為,若特定犯罪行為尚未實行,自無成立洗錢行為之可言。

(三)同法第1條立法理由第2點稱:「我國為APG 之會員國,有遵守FATF於2012年發布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與武器擴散國際標準40項建議規範之義務,而我國近來司法實務亦發現金融、經濟、詐欺及吸金等犯罪所佔比率大幅升高,嚴重戕害我國金流秩序,影響金融市場及民生經濟,本次修正幅度相當大,目的在重建金流秩序為核心,特別是落實公、私部門在洗錢防制之相關作為,以強化我國洗錢防制體質,並增進國際合作之法制建構為主,爰修正本條之立法目的。」

可見本次洗錢防制法之修正,其規範目的係基於配合FATF 2012年40項建議所為。

觀諸FATF2012年40項建議第3項建議所示:「各國應依維也納公約及巴勒摩公約將洗錢定義為刑事犯罪。

各國應將洗錢罪適用於所有嚴重的犯罪,包括最廣泛的上游犯罪。」

維也納公約(全名為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即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in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第3條第1項b款、c款規定:「各締約國應採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將下列故意行為確定為其國內法中的刑事犯罪:(b)一、明知財產得自按本款(a)項確定的任何犯罪或參與此種犯罪的行為,為了隱瞞或掩飾該財產的非法來源,或為了協助任何涉及此種犯罪的人逃避其行為的法律後果而轉換或轉讓該財產;

二、明知財產得自按本款 (a)項確定的犯罪或參與此種犯罪的行為,隱瞞或掩飾該財產的真實性質、來源、所在地、處置、轉移、相關的權利或所有權;

(c)一、在收取財產時明知財產得自按本款(a)項確定的犯罪或參與此種犯罪的行為而獲取、佔有或使用該財產。」

巴勒摩公約(全名為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即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第6條規定:「各締約國均應依照其本國法律基本原則採取必要的立法及其他措施,將下列故意行為規定為刑事犯罪: (a)一、明知財產為犯罪所得,為隱瞞或掩飾該財產的非法來源,或為協助任何參與實施上游犯罪者逃避其行為的法律後果而轉換或轉讓財產;

二、明知財產為犯罪所得而隱瞞或掩飾該財產的真實性質、來源、所在地、處置、轉移、所有權或有關的權利;

(b)一、在得到財產時,明知其為犯罪所得而仍獲取、佔有或使用。」

可知前開國際公約既強調行為人須明知系爭財產係源自犯罪或特定犯罪,且來源犯罪或特定犯罪須已發生,依目的性解釋原則,應認該特定犯罪之犯罪所得已存在,且行為人須明知所經手之財產係犯罪所得,始得論以洗錢罪。

(四)綜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旨在防止特定犯罪不法所得之資金或財產,藉由洗錢行為轉換成為合法來源之資金或財產,切斷資金與當初犯罪行為之關聯性,隱匿犯罪行為或該資金不法來源或本質,使偵查機關無法藉由資金之流向追查犯罪者,因此行為人於主觀上就所欲掩飾、隱匿之不法所得係源於特定犯罪即應有所認知,並有積極為掩飾、隱匿該特定犯罪所得之客觀行為,始屬洗錢罪所欲處罰之範疇。

而提供他人帳戶者,並非於知悉他人實施詐欺取財後,另基於為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之犯意,而為上揭提供之行為。

是其提供帳戶之行為本身除構成幫助犯詐欺取財罪外,尚難併依洗錢罪論處。

(五)本案被告提供涉案帳戶予詐騙集團成員時,集團成員尚未對被害人進行詐騙,被害人亦尚未交付款項予集團成員,則該特定犯罪行為既尚未實行,其犯罪所得亦尚未存在,況本案僅足證明被告有容任他人以涉案帳戶作為詐欺取財所用之不確定故意,並無證據證明被告明知涉案帳戶內之財產係詐欺取財之犯罪所得,自無從對被告論以洗錢罪責。

是公訴意旨就此容有誤會,惟公訴意旨既認此部分與前開有罪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本院爰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高如應提起公訴,檢察官吳曉婷移送併辦,檢察官劉欣雅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5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士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5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佑儒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
│編號│被害人│   詐騙方式   │   匯款時間   │ 匯款金額 │  賠償履行狀況  │
│    │      │              │              │(新臺幣)│                │
├──┼───┼───────┼───────┼─────┼────────┤
│ 1  │丁佲圓│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上│20,000元  │達成調解且已履行│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0時14分許  │          │完畢(院卷第71頁│
│    │      │式販售商品,收│              │          │)              │
│    │      │款後卻未出貨  │              │          │                │
├──┼───┼───────┼───────┼─────┼────────┤
│ 2  │侯希蓁│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上│15,000元  │被害人提供帳戶影│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0時47分許  │          │本(院卷第73、75│
│    │      │式販售商品,收│              │          │頁);已支付500 │
│    │      │款後卻未出貨  │              │          │元但尚未履行完畢│
│    │      │              │              │          │(院卷第97、123 │
│    │      │              │              │          │、155頁)       │
├──┼───┼───────┼───────┼─────┼────────┤
│ 3  │莊舒萍│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上│5,400元   │達成調解且已履行│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0時52分許  │          │完畢(院卷第69頁│
│    │      │式販售商品,收│              │          │)              │
│    │      │款後卻未出貨  │              │          │                │
├──┼───┼───────┼───────┼─────┼────────┤
│ 4  │王珞穎│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上│17,000元  │被害人提供帳戶影│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1時7分許   │          │本(院卷第61頁)│
│    │      │式販售商品,收│              │          │;已支付500元但 │
│    │      │款後卻未出貨  │              │          │尚未履行完畢(院│
│    │      │              │              │          │卷第97、123、155│
│    │      │              │              │          │頁)            │
├──┼───┼───────┼───────┼─────┼────────┤
│ 5  │楊婕渝│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上│1,700元   │被害人提供帳戶影│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1時12分許  │          │本且已履行完畢(│
│    │      │式販售商品,收│              │          │院卷第81、83、93│
│    │      │款後卻未出貨  │              │          │、154頁)       │
├──┼───┼───────┼───────┼─────┼────────┤
│ 6  │余承勲│詐騙集團成員佯│108年3月25日中│4,000元   │達成調解且已履行│
│    │      │稱以網路購物方│午12時24分許  │          │完畢(院卷第121 │
│    │      │式販售商品,收│              │          │、153頁)       │
│    │      │款後卻未出貨  │              │          │                │
└──┴───┴───────┴───────┴─────┴────────┘

附表二:
┌──┬────────────────────────┐
│編號│                被告應履行之事項                │
├──┼────────────────────────┤
│ 1  │被告羅美玲應自本判決確定之日起壹年陸月內,支付新│
│    │臺幣壹萬肆仟伍佰元予侯希蓁。                    │
├──┼────────────────────────┤
│ 2  │被告羅美玲應自本判決確定之日起壹年陸月內,支付新│
│    │臺幣壹萬陸仟伍佰元予王珞穎。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