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CHDM,112,附民,561,20240828,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561號
原      告  林真如

被      告  陳瑞惠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376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伍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林真如起訴主張:原告於民國111年11月間使用交友體認識網友,卻遭網友誆騙,總計匯款新臺幣(下同)25萬元至被告之華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甲帳戶),因而受有損害,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或同條第2項前段規定(擇一),起訴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5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陳瑞惠答辯略以:對於原告請求沒有意見等語。

三、按當事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或到庭不為辯論者,得不待其陳述而為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98條前段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於113年8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有本院送達證書、報到明細在卷可憑,爰不待其到庭陳述,並參考其書狀,由被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四、按民事訴訟法第384條規定,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此項規定依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8款本於捨棄之判決,固得準用,至本於認諾之判決,則未定有明文,依法自屬不得予以準用(最高法院32年附字第371號判決意旨參照)。

因此,被告雖於言詞辯論答稱「對原告請求沒有意見」等語,有認諾訴訟標的之意,然尚不發生認諾之效力,合先敘明。

五、本院判斷:㈠按附帶民事訴訟之判決,應以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為據,刑事訴訟法第500條前段定有明文。

查:1.被告陳瑞惠預見若將金融帳戶之使用權限提供他人使用,他人可持以遂行詐欺取財,並造成金流斷點,足以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竟仍基於縱使他人利用其提供之金融帳戶作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金流管道,亦不違其賺取出租帳戶報酬本意之幫助詐欺取財及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111年11月22日15時許,將其不常使用或久未使用甲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密碼,提供予姓名年籍不詳、通訊軟體LINE帳號匿稱「小陳」之人使用,並配合「小陳」指示,於同年11月22日、12月5日至華南商業銀行臨櫃申請,將彰化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喬林冷氣行池漢強,池漢強所涉詐欺取財及洗錢等犯嫌,現由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75號案件審理中)、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林志弘,所涉詐欺取財及洗錢等犯嫌,現由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中),設為網路銀行之約定轉入帳戶,並於銀行行員關懷提問時,謊稱認識該等受款帳戶池漢強、林志弘云云。

2.「小陳」及其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無證據證明被告預見有三人以上犯案),遂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由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1年11月22日某時使用交友軟體「Litmatch」,匿稱「郭加正」,結識原告,繼而以通訊軟體LINE聯繫傳訊,向原告佯稱從事跨境電商云云,邀請原告入投資。

原告信以為真,陷於錯誤,遂依指示於111年12月8日9時42分許、12時3分許,利用網路銀行轉帳功能,自其所使用之其女兒之台中商業銀行帳戶,分別轉帳50,000元、50,000元至甲帳戶;

嗣於同年月9日12時29分許至台中商業銀行沙鹿分行(址設臺中市○○區○○街00○0號),自其所使用之其女兒之台中商業銀行帳戶臨櫃匯款150,000元至甲帳戶。

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旋利用網路銀行轉帳功能,將詐欺贓款轉至上揭約定轉入帳戶,再經詐欺集團不詳成員轉出或提領而不知去向。

3.被告上述犯行,業經本院以112年度金訴字第376號刑事判決認定屬實,判處罪刑在案,此有該刑事判決書可憑,依前揭規定,原告主張其因被告交付甲帳戶幫助詐欺集團遂行詐欺、洗錢犯罪而受有損害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按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同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而刑罰規定背後都有它所欲保護的法益,藉以要求行為人不要侵害它所欲保護之法益,尤其是保護個人(財產)法益的刑法規定,自屬前述民法所謂「保護他人之法律」。

查被告基於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提供甲帳戶,使詐欺集團持以作為人頭帳戶,遂行詐欺取財、洗錢,原告因而受詐合計匯款25萬元至甲帳戶,有如前述,可謂受有同額損害,被告雖為幫助人,仍視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自應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則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給付25萬元,即屬有據。

㈢再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

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請求被告賠償損害,是以支付金錢為標的,無確定期限亦無約定利率,則其請求自被告收受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0月27日起(詳附民卷內本院送達證書),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亦屬有據。

㈣基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給付25萬元,及自112年10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按所命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之判決,依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10款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法院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又按法院依聲請或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所命供之擔保,不得高於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之十分之一,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2項、第3項規定可參。

原告雖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然本判決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既未逾50萬元,依照前揭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免供擔保(即擔保金額為0元)得假執行。

七、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費用之規定,未在刑事訴訟法第491條準用之列,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依法本無須繳納裁判費用,故毋庸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刑事訴訟法第498條前段、第502條第2項、第491條第10款,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2項、第3項,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祥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8 日
                                 書記官  梁永慶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