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CHDV,97,重訴,27,20090311,2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7年度重訴字第27號
原 告 戊○○
100
法定代理人 己○○
訴訟代理人 楊榮富律師
被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謝萬生律師
輔 佐 人 甲○○
被 告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95年度重附民字第11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98年2 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柒佰伍拾萬元整,及被告乙○○部分自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七日起、被告丙○○部分自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玖佰壹拾柒萬元或等值之彰化商業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存單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乙○○以新臺幣貳仟柒佰伍拾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其代理權消滅者,應由有代理權之法定代理人承受訴訟;

該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查原告於訴訟進行中法定代理人由丁○○更換為己○○,有原告提出之彰化縣寺廟變動登記表影本為證,經原告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丙○○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㈠原告曾向彰化縣政府申請寺廟登記,並取得寺廟登記證,則參酌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964號、80年度台上字第437號判決意旨,原告自具有權利能力及訴訟上當事人能力,得以自己名義為訴訟。

㈡被告丙○○、乙○○二人自民國93年6 月1 日起,分別獲選擔任原告管理委員會之主任委員、常務委員,被告二人均負責管理原告寺廟基金,係為原告及全體信徒處理事務之人。

渠等明知原告基金之支出超過新臺幣(下同)2 萬元者,應經2 分之1 管理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2 分之1 同意始得為之,竟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之利益之概括犯意聯絡,趁渠等負責保管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及原告印鑑章之機會,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未經原告委員會會議決議,即以如附表備註欄所示之方法,挪用如附表所示之原告銀行帳戶內基金,因而涉犯刑法上背信罪。

其中附表所示編號1 之犯罪事實,被告二人將300 萬元匯至被告乙○○於合作金庫銀行烏日分行之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內供被告乙○○使用後,被告乙○○已返還其中200 萬元,尚欠100 萬元未歸還。

是以,被告二人挪用原告銀行張戶內基金,且未歸還之金額共計2,750 萬元。

上開被告乙○○犯行部分,業經本院95年度易字第1037號刑事判決犯公益侵占罪,被告乙○○上訴後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訴字第225 號刑事判決駁回上訴。

㈢本件被告二人基於犯意聯絡,共同挪用原告銀行帳戶內基金,係共同故意不法侵害原告之財產權,惟若本院認為被告乙○○部分無法證明與被告丙○○共犯背信罪,不具有故意,則依被告乙○○主張其印章係遭盜蓋,被告乙○○對此亦有過失,依最高法院67年台上字第1737號判例、83年度台上字第742 號判決意旨,被告乙○○與被告丙○○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原告爰依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原告所主張之故意侵權行為及過失侵權行為,二者為選擇合併,請本院擇一判決等語。

並聲明:⑴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75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⑵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⑶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彰化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原告對被告乙○○抗辯之陳述:㈠被告丙○○、乙○○基於擔任原告主任委員、常務委員之身分,因而保管原告銀行存款之印鑑章,嗣以附表備註欄所示之方式將原告款項領出時,自屬因公益而持有上開款項,渠等復將因公益而持有之上開款項,予以挪用,自有變易持有為所有之事實甚明。

退步而言,若上開款項係由被告丙○○所領出,被告乙○○雖無持有上開款項之事實,然因與持有上開款項之被告丙○○共同實施,依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第1082號判決意旨,亦無解共同侵占罪責之成立。

㈡原告已向彰化縣政府辦理寺廟登記,是以原告之財產依監督寺廟條例第10條及原告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第2條之規定,應用於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則原告所有上開款項,自係作為興辦公益、慈善事業等公益目的而為使用甚明。

退步言之,原告所有上開款項,是否作為公益使用,僅涉及被告乙○○於刑法上究應成立業務侵占罪或公益侵占罪之認定,要不影響被告乙○○、丙○○共同挪用原告上開款項之侵權行為事實。

㈢又參諸刑事卷附證據資料可知,被告丙○○係先於93年7 月22日將原告之合作金庫銀行定期存款存單共32張(每筆金額均為40萬元)解約,存入原告合作金庫銀行之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內,再由被告丙○○將該帳戶內之所有款項共12,918,283元匯至原告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嗣於翌日下午2 時55分許,再自上開帳戶領出現金500 萬元,將其中300 萬元匯至被告乙○○合作金庫銀行烏日分行之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內。

而被告丙○○於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A 帳戶提領500 萬元之取款憑條上,即蓋有被告乙○○保管之印鑑章之印文,被告乙○○焉能不知匯款至其帳戶之300 萬元資金來源?且被告乙○○嗣於93年8 月11日係匯款200 萬元至原告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內,而觀諸該匯款申請書代收入傳票,其上明白記載收款人為原告,衡情被告乙○○為智識程度正常之成年人,又擔任原告管理委員會之常務委員,焉有不知匯款帳戶之戶名為原告之理?況依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印鑑卡所載,被告乙○○於93年7 月23日甫親赴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辦理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新印鑑啟用程序,可證被告乙○○的確知悉93年8 月11日匯款200 萬元之對象為原告。

基此,被告乙○○應明確知悉上開300 萬元係原告所有,否則焉需於還款時將款項匯至原告之帳戶內?被告乙○○辯稱附表所示編號1 之300 萬元,純係其與被告丙○○間之私人借貸關係,伊嗣後返還200 萬元至丙○○指定之帳戶,但不知被告丙○○所指定之帳戶就是原告的帳戶,要屬嗣後卸責之詞,而不足採憑。

㈣附表所示編號2 至8 侵占之款項,其中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及支票上所蓋用被告乙○○之印章,應係被告乙○○親自用印。

被告乙○○雖辯稱附表所示編號2 至8 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之「乙○○」印文均係遭被告丙○○所盜蓋。

惟其於本件之刑事案件中,於調查站接受訊問時已自承其個人名義之印鑑章均係自行保管,不曾交由丙○○任意逕行用印;

於偵查中復供承其個人名義之印鑑章均係自行保管,於平常請款時,才將上開印鑑章拿出交由丙○○蓋用,其在旁看帳;

另證人張維澤、謝丁來於偵查中亦證述被告乙○○擔任原告常務委員期間,曾看過被告乙○○自行取出上開印鑑章,是以上開印鑑章應係由被告乙○○自行保管。

顯見被告乙○○於案發時應係自行保管上開印鑑章,且對於上開印鑑章之蓋用相當謹慎,而不容許被告丙○○任意加以蓋用,則被告丙○○若非已徵得被告乙○○之同意,應無任意取得上開印鑑章並加以盜蓋之可能。

況蔡淑娟於偵查及刑事一審審理時證述伊於94年5 月原告之存摺遭被告丙○○取走後,即向被告乙○○報告等語,而被告乙○○於刑事一審審理時亦坦承知悉上情,則衡情被告乙○○若與被告丙○○並無共犯關係,至少於斯時起,理應更為妥善保管上開印鑑章,並謹慎用印,惟自94 年5月15日後,被告乙○○竟又陸續提供其上開印鑑章蓋用於附表所示編號4 至8 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更足徵被告乙○○對於附表所示編號2 至8 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其印鑑章乙節,應係知情且參與其中。

又被告乙○○既辯稱其保管之印鑑章係遭被告丙○○所盜用,依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717 號判決意旨,自應就此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以實其說,惟被告乙○○於本件訴訟中並未提出任何有利之證據,以證明上開事實,其所為之抗辯,自無足取。

㈤原告於被告丙○○擔任主任委員期間,每個月財務報表之製作,係由會計人員編製收、支總明細表,而由當時之出納許雅玲、會計蔡淑娟、總務蘇文徹、會計主任廖文權簽章後,送交擔任常務委員之被告乙○○及主任委員之被告丙○○核章,再據以製作資產負債表。

另原告前月所製作之財務報表,固作為次月委員、監察委員聯席會議之開會資料,然原告之聯席會並無審查財務報表之義務,而僅列為單純報告事項之一。

被告二人既保管原告各銀行存款之印鑑章,而原告每月收、支總明細表之製作,復須經被告二人之核示,若認原告之財務控管有所疏失,亦係因被告二人就財務報表核示不實所致。

再者,原告之相關會計、財務及監察人員,即令就本件財務之控管有所疏失,亦屬該等人員應否與被告二人共同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之問題,並不因此免除被告乙○○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㈥被告乙○○負責保管銀行印鑑小章,就款項的提領,當然具有保管之責,此不因保管之人有數人而不同;

且原告財產權之喪失,係直接肇因於被告二人共同挪用原告存款所致,被告二人挪用公款之行為與原告財產權喪失所生之損害,自具有相當因果關係,甚至直接之因果關係存在;

縱使被告乙○○係保管不慎遭盜用,其保管不慎被盜用就有過失,原告存款亦因此遭盜領,兩者當然有相當因果關係,被告乙○○自應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

三、被告乙○○則以:㈠被告乙○○固曾擔任原告之常務委員,惟被告乙○○並非負責管理原告基金之人,原告顯有誤解。

又原告之基金存摺、定期存單、金牌、會計表冊、帳冊及相關憑證等之管理人為會計主任粘金財、會計蔡淑娟,而上開基金之出納工作亦由粘金財、蔡淑娟負責,而監督該基金之支出、定期存單、銀行存摺、金牌數目之保存及相關會計帳冊之查核工作,則由常務監察委員張維澤、監察委員陳啟忠、李明洪及會計師負責。

是被告乙○○並無能力接觸原告之基金及任何有價值證券或相當價值物品之可能,換言之,被告從無持有原告基金之事實,自無易持有為所有之可言。

㈡被告丙○○係以其個人名義匯款附表所示編號1 之金額予被告乙○○,致被告乙○○無法知悉被告丙○○之匯款係從原告取得,因此不能就此推論被告二人間有犯意聯絡之事實。

㈢又附表所示各該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及支票上簽章欄處之「乙○○」印文,均為被告丙○○盜蓋被告乙○○之銀行印鑑章所為,被告乙○○已就上開被告丙○○盜蓋印章部分提出偽造文書之告訴。

㈣另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訴字第225 號刑事案件中,為查明被告乙○○究有無參與原告定期存款單之質押、解約及轉入何人帳戶等事,曾函請元大銀行彰化分行調查,該行於97年2 月18日以元彰字第0970000209號函函覆表示相關帳務處理過程中無被告乙○○之名字出現,足證被告乙○○並無參與質押借款、侵占寺廟基金之事。

㈤原告負責保管原告基金存摺及定存單之人為粘金財、蔡淑娟,其二人就定存單遭被告丙○○取走向復華商業銀行辦理質押借款等事,根本未向原告之全體委員報告,且監察委員未盡查核監督之責,任令被告丙○○取走定存單及存摺,顯已涉及便利被告丙○○盜領存款及辦理定存單質借之事。

更甚者,上開人員所製作之原告帳戶式資產負債表,竟隱匿該定期存款單早已遭被告丙○○挪用質借,及渠等所保管之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B 帳戶存款存摺已被被告丙○○取走,並盜領300 萬元之事,可知監察及管理財務的人並沒有盡到監督之責。

又原告之監察委員負有每月查核會計表冊、金牌數目、定期存單、銀行存款之職務,詎竟違背任務,反代被告丙○○隱瞞存摺金額與帳冊記載金額完全不符之違法事跡;

且原告當時之財務常務委員丁○○於94年5 月15日,經蔡淑娟告知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存摺遭被告丙○○取走後,竟充耳不理,未為任何補救措施,致被告乙○○雖與李忠吉、謝火蓮至銀行查核該帳戶之餘額,並請求制止被告丙○○挪用該款項,仍因不具權限而遭銀行拒絕;

嗣被告乙○○雖曾要求監察委員及財務常委至銀行查核帳戶存款,惟丁○○、張維澤、陳啟忠、李明洪、粘金財根本不予理會,致使原告之存款分別有附表所示編號4 、5、6 、7 、8 之被告丙○○盜領後將款項轉帳至陳奕廷帳戶內之情事。

可知,被告乙○○之印章固遭被告丙○○盜用,然若保管存摺之人能善盡保管之責,原告亦無發生上開損害之可能;

又苟陳燿輝、張維澤等人於蔡淑娟告知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存摺已遭被告丙○○取走後,能善盡監察人之責,至銀行查核餘額、凍結被告丙○○處分,當不致於94年5 月15日後再遭丙○○盜領2,350 萬元。

㈥況被告乙○○僅屬原告財務控管之一部分,原告財務之動支除須有原告之大印、主委之印章及被告乙○○之小章外,尚須將銀行之存摺交由出納領款,且領完款後每月尚須經監察委員會之查核,且須送會計師製作銀行存款報告。

則被告乙○○縱有保管不當致印章被盜用之事實,如原告能確實遵守財務控管程序,當不至直接造成原告之損害,且損害之擴大亦因原告未能遵守財務控管流程所致,尚非僅被告乙○○之印鑑章盜用即可直接造成原告受有2,750 萬元之損害,是被告乙○○被盜用印文之結果與原告存款被盜領之損害間並無相當因果關係可言。

㈦另被告乙○○並無資格參與原告監察委員與主任委員間之聯席會議,且原告之會計表冊、銀行存款報告書等,均係該聯席會議審查會計表測完竣後,始由會計師協助原告之會計蔡淑娟製作資產負債表,及由會計師製作銀行存款報告書後,提交原告管理委員會審認,審查通過後被告乙○○才在資產負債表上蓋章,因此,本件刑事判決書指摘上開表冊係經被告乙○○簽名後,再列表製作,顯然顛倒順序且與事實不符。

㈧又被告丙○○所侵占之款項係原告之票款或銀行存款,上開款項並未被指定作為某種公益使用之款項,本件之刑事判決認為上開款項屬被指定作為公益使用之款項,亦顯非事實。

㈨綜上,被告乙○○並無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

又縱被告乙○○之印文有遭被告丙○○盜用之情形,惟此與原告寺廟基金被盜領間並無直接、相當因果關係;

此外,被告乙○○、丙○○間並無共同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灼然甚明,是原告主張被告乙○○應與被告丙○○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乙節,自屬無據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⑴原告之訴駁回。

⑵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⑶如受不利之判決,願提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被告丙○○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五、兩造不爭執之事項:㈠被告丙○○、乙○○自93年6 月1 日起,分別擔任原告管理委員會之主任委員、常務委員。

㈡原告如附表所示之帳戶,確實經被告丙○○於附表所示之時間領取如附表所示之款項。

㈢上開領取款項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或支票上均蓋有原告大章,被告丙○○、被告乙○○之小章,且均為留存在各該銀行的印鑑章。

㈣被告丙○○以自己名義於93年7 月23日匯款300 萬元至被告乙○○合作金庫烏日分行之帳戶,嗣於93年8 月11日被告乙○○匯款200 萬元至原告臺中商銀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㈤被告乙○○作為原告在臺中商銀及彰化銀行存款帳戶共同印鑑使用之「乙○○」印鑑章,一直是由被告乙○○自己保管。

㈥附表所示編號8 是被告丙○○直接將支票存入其子陳奕廷彰化銀行芬園分行00000000000000帳戶內,嗣隨即領取現金850 萬元。

㈦被告乙○○業經本院95年度易字第1037號刑事判決犯公益侵占罪,被告乙○○上訴後,嗣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訴字第225 號刑事判決駁回上訴。

六、兩造爭執事項:㈠被告乙○○有無與被告丙○○共同故意侵占原告財產之行為?㈡若被告乙○○係因印章保管不慎遭被告丙○○盜用,則被告乙○○保管不慎之過失與原告財產所受損害間,是否有因果關係?

七、得心證之理由:㈠原告主張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之存款遭被告丙○○以蓋妥留存於銀行之原告大章及被告丙○○、乙○○小章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及支票盜領挪用等情,為被告乙○○所不爭執,並有原告於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及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交易明細表各1 份、原告於合作金庫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之交易明細表、存摺各1 份、陳奕廷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交易明細表1 份、原告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甲存帳戶之交易明細表1 份、被告乙○○於合作金庫銀行烏日分行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之交易明細表1 份、附表編號1 所示匯款紀錄之合作金庫銀行匯款回條聯及臺中商業銀行入戶電匯通知單各1 紙、附表編號1 至7號 所示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各1 紙、附表編號8 所示之支票1 紙、臺中商業銀行印鑑卡1 紙、彰化商業銀行業務往來申請書、印鑑卡暨顧客資料卡1 紙、附表編號4 、5 所示匯款紀錄之臺中商業銀行入戶電匯匯款申請書代收入傳票2 紙、附表編號6 、7 所示轉存紀錄之彰化商業銀行存摺類存款存款憑條2 紙、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表示存摺存款取款憑條上「乙○○」印鑑章與留存印鑑相符之函文(以上均影本)附於本院依職權調取之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訴字第225號刑事案件卷(包括第一審刑事審判及偵查卷宗)內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被告乙○○雖以上詞置辯,惟查: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又私人之印章,由自己使用為常態,被人盜用為變態,主張變態事實之當事人,自應就此印章被盜用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

被上訴人於事實審已自承系爭借據連帶保證人所蓋用之印文為其印鑑,係屬真正,則被上訴人自應就其抗辯係遭他人盜蓋一節,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717 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件被告乙○○雖辯稱其印鑑章係遭被告丙○○盜蓋等語,然被告乙○○既自承附表所示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及支票上之「乙○○」印文確為其所有之印鑑章所蓋之事實,則其印鑑章遭被告丙○○盜蓋乙節自應由其負舉證責任,惟被告乙○○就此辯解不但始終未舉證以實其說;

且依其於調查站接受訊問時自承:其個人名義之印鑑章均係自行保管,不曾交由丙○○任意逕行用印等語、於偵查中供承其個人名義之印鑑章均係自行保管,於平常請款時,才將上開印鑑章拿出交由丙○○蓋用,其則在旁看帳等情,及證人即原告監察人張維澤於偵查中結證稱:「被告乙○○供寶藏室支出所用之印章,是被告乙○○自己所保管,94年8 月25日在復華銀行定存之資金,本來只有丙○○一個人的印鑑即可支出,委員會怕被丙○○盜用,要求要多常委乙○○一個印章,我是監察人,要監察他們蓋章,當天我、乙○○、丙○○一同到復華銀行辦理加印章的事,印章是乙○○自己拿出來的,不是丙○○拿出來的」等語、證人謝丁來於偵查中結證稱:「94年9 月8 日查帳時,委員門質疑資金減少,乙○○就說印章在丙○○那裡,後來委員叫乙○○再回去找找看,後來乙○○從家裡把印章拿到廟裡」等語(此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上開刑事案件卷宗可考)可知,被告乙○○於案發時應係自行保管上開印鑑章,對於上開印鑑章之蓋用係相當謹慎,而不容許丙○○任意加以蓋用,益見丙○○若非已徵得被告之同意,應無任意取得上開印鑑章並加以盜蓋之可能;

況被告乙○○於刑事案件審理時復坦承案發時原告之記帳員蔡淑娟曾告知存摺遭被告丙○○取走乙事,且瞭解可能因此遭丙○○盜用公款等語(參同上刑事卷),衡情被告乙○○若與丙○○並無共犯關係,至少其於斯時起,理應更為妥善保管上開印鑑章,並謹慎用印,惟自94年5 月15日後,被告乙○○竟又陸續提供其上開印鑑章而蓋用於附表編號4 至8 所示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足徵被告乙○○對於附表所示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其印鑑章乙節,應係知情且參與其中。

是被告乙○○上開辯詞實不足憑採。

⒉被告乙○○雖又辯稱附表編號1 所示之300 萬元,係其個人向被告丙○○借貸之款項,且之後其已返還200 萬元至丙○○指定之帳戶,但不知道丙○○所指定之帳戶就是戊○○之帳戶等語。

惟細核刑事案件卷附之原告合作金庫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及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被告乙○○合作金庫銀行烏日分行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之交易明細表及合作金庫銀行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匯款申請書代收入傳票、匯款回條聯、臺中商業銀行入戶電匯通知單(以上均影本),被告丙○○係於93年7 月22日將原告合作金庫銀行定期存款存單32張(每筆金額均為40萬元)解約,存入原告上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內,再將該帳戶內之12,918,283元匯至原告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後,隨即於93 年7月23日下午2 時55分許持已蓋妥原告大章、被告丙○○、乙○○小章等印鑑章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自上開帳戶領出現金500 萬元,並將其中300 萬元匯至被告上開合作金庫銀行烏日分行帳戶內;

而被告乙○○則於93年8 月11日以記載收款人為戊○○之匯款申請書將200 萬元匯至原告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內之事實,甚為明確。

衡情被告乙○○為智識程度正常之成年人,又擔任戊○○管理委員會之常務委員,其既先於存摺存款取款憑條蓋用印鑑章供被告丙○○提領存款,再由被告丙○○將其中300 萬元匯入其帳戶內,嗣又將200 萬元匯入原告開帳戶,焉有不知其所收款項來自原告存款及匯入帳戶為原告帳戶之理?是被告乙○○此部分之辯解亦不足採。

⒊又被告乙○○於刑事案件審理時自承:上開300 萬元款項係其準備購地之價款等語(參同上刑事卷)。

被告乙○○既知該筆300 萬元係來自原告之存款,卻為自己購地需求加以收受挪用,則其當時確有挪用該筆款項而加以侵占入己之意即明。

⒋綜上,被告乙○○對在附表所示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其印鑑章,使被告丙○○得以盜領原告存款乙節,既知情又參與其中,且其自己並因此取得其中300 萬元,則其與被告丙○○就本件侵占犯行具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應堪認定;

而本件之刑事案件亦同此認定,被告乙○○並因此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 年6 月,有本院95年度易字第1037號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上訴字第225 號判決影本附卷可基,益徵明確。

⒌本件被告乙○○在附表所示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印鑑章,既是使被告丙○○得以盜領如附表所示原告存款之必要要件,而其此等行為,亦確已造成原告存款遭盜領而受有2,750 萬元之損害,兩者間自具有因果關係。

是被告丙○○與乙○○二人共同盜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存款並加以侵占之行為,與原告所受財產損害之結果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亦堪確定。

被告乙○○辯稱倘原告內部之其他人員(如會計、財務或監察委員)作好內部控制,即不致發生存款遭盜領,故其印鑑章蓋於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之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間應不具相當因果關係等語,就如同小偷辯稱倘屋主防盜設備良好,就不會遭其入侵偷竊,故其偷竊行為與屋主遭竊之損害無相當因果關係一樣荒謬,委不足採。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

又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85條1項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被告二人共同盜領原告之存款並加以侵占,致原告受有2,750 萬元之損害,既經本院認定如上,則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二人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於法即無不合。

㈣次按查上訴人過失在系爭取款條上核章,致被黃經巖盜領得逞,其損害額度於盜領發生時,即已確定,故被上訴人縱於每次損害發生後未從事審核作業,此項不作為並非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為原審確定之事實。

是縱令本件傳票未經會計、覆核主管蓋章,亦不足為被上訴人與有過失之證明(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1142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本件原告所受損害,係因存款遭被告二人盜領、侵占;

而原告用以控制避免存款遭盜領之機制,即係將銀行帳戶印鑑章約定為一大章、二小章(即主任委員及常務委員一人),業經證人即原告監察人張維澤於刑事案件中證述明確(參同上刑事卷),可知被告乙○○之印鑑章即為原告防止存款遭盜領之關鍵,倘被告乙○○未參與被告丙○○之犯行,不在被告丙○○所持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印鑑章,根本不會發生本件盜領、侵占原告存款之事;

易言之,被告二人在附表所示存摺存款取款憑條、支票上蓋用印鑑章盜領存款並加以挪用時,即直接導致原告受有如附表所示之各次損害,且損害金額亦已確定,則揆諸上揭判決意旨,自不得以原告其他內部人員於嗣後編製財務表冊時,未及時發現遭盜領之事為由,逕認原告有何與有過失;

此就如同竊盜案件被害人家中連續遭小偷竊盜數次,雖仍未加裝鐵窗防盜,但亦不得因此遽認其就被竊損害具有與有過失一樣。

㈤從而,原告本於故意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二人連帶賠償原告2,75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被告乙○○部分自95年12月7 日起、被告丙○○部分自97年4月2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洵屬正當,應予准許。

八、原告與被告乙○○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

九、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經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

至被告乙○○雖請求本院調取其告訴被告丙○○盜蓋印章之偵查卷宗,惟被告二人共犯侵占原告存款犯行之事實,業經本院認定如上,且被告丙○○已遭通緝,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則上開偵查卷內除被告乙○○與於本院所辯相同之告訴陳述外,實難期有其他證據資料可為有利被告乙○○之認定,是本院認無庸再予調查,併此敘明。

十、本件為附帶民事訴訟,無須繳納裁判費,且兩造於訴訟程序中,亦無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爰不併為訴訟費用之諭知。

中 華 民 國 98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永梁
附表:(時間:民國;金額:新臺幣;單位:元)
┌──┬────┬──────┬────┬───────────────┐
│編號│時    間│ 戊○○帳戶 │侵占金額│         備       註          │
├──┼────┼──────┼────┼───────────────┤
│1   │93年7月 │臺中商業銀行│300萬元 │被告丙○○先於93年7 月22日將原│
│    │23日    │芬園分行帳號│(被告張│告之合作金庫銀行定期存款存單共│
│    │        │000000000000│煥文已於│32張(每筆金額均為40萬元)解約│
│    │        │號帳戶      │93年8 月│,存入原告於合作金庫銀行之帳號│
│    │        │            │11匯款償│0000000000000 號帳戶內,再將該│
│    │        │            │還原告20│帳戶內之所有款項共12,918,283元│
│    │        │            │0 萬元,│匯至左列帳戶內,由被告丙○○、│
│    │        │            │故尚未償│乙○○分別將渠等所保管之原告印│
│    │        │            │還之金額│鑑章、個人名義印鑑章,蓋用於左│
│    │        │            │為100萬 │列銀行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之存戶│
│    │        │            │元)    │簽章欄處,嗣於翌日下午2 時55分│
│    │        │            │        │許,再推由丙○○至左列銀行分行│
│    │        │            │        │,並自左列帳戶內提領500 萬元,│
│    │        │            │        │之後渠2 人即將其中300 萬元加以│
│    │        │            │        │侵占,並匯至被告乙○○於合作金│
│    │        │            │        │庫銀行烏日分行之帳號0000000000│
│    │        │            │        │2 號帳戶內。                  │
├──┼────┼──────┼────┼───────────────┤
│2   │93年9月1│臺中商業銀行│2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之後復將該│
│    │        │            │        │筆款項轉帳至被告丙○○之子陳奕│
│    │        │            │        │廷於臺中商業銀行芬園分行之帳號│
│    │        │            │        │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
├──┼────┼──────┼────┼───────────────┤
│3   │93年9月 │臺中商業銀行│1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17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          │
├──┼────┼──────┼────┼───────────────┤
│4   │94年5月 │臺中商業銀行│2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17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之後復將該│
│    │        │            │        │筆款項轉帳至被告丙○○之子陳奕│
│    │        │            │        │廷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  │
│    │        │            │        │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
├──┼────┼──────┼────┼───────────────┤
│5   │94年5月 │臺中商業銀行│3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26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之後復將該│
│    │        │            │        │筆款項轉帳至被告丙○○之子陳奕│
│    │        │            │        │廷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  │
│    │        │            │        │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
├──┼────┼──────┼────┼───────────────┤
│6   │94年6月 │彰化商業銀行│5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6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10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之後復將該│
│    │        │            │        │筆款項轉存至被告丙○○之子陳奕│
│    │        │            │        │廷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  │
│    │        │            │        │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
├──┼────┼──────┼────┼───────────────┤
│7   │94年6月 │彰化商業銀行│500萬元 │由被告丙○○、乙○○分別將渠等│
│    │9日     │芬園分行帳號│        │所保管之原告印鑑章、個人名義印│
│    │        │000000000000│        │鑑章,蓋用於左列銀行之存摺存款│
│    │        │10號帳戶    │        │取款憑條之存戶簽章欄處,再推由│
│    │        │            │        │被告丙○○填寫取款相關資料,持│
│    │        │            │        │向左列銀行分行自左列帳戶內提領│
│    │        │            │        │左列款項後加以侵占,之後復將該│
│    │        │            │        │筆款項轉存至被告丙○○之子陳奕│
│    │        │            │        │廷於彰化商業銀行芬園分行帳號  │
│    │        │            │        │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      │
├──┼────┼──────┼────┼───────────────┤
│8   │94年9月 │彰化商業銀行│850萬元 │先由被告丙○○於左列銀行所印製│
│    │2日     │芬園分行帳號│        │之CI0000000 號支票上,填寫發票│
│    │        │000000000000│        │日為94年9 月2 日、面額為850 萬│
│    │        │號甲存帳戶  │        │元等資料後,再由被告丙○○、張│
│    │        │            │        │煥文分別將渠等所保管之原告印鑑│
│    │        │            │        │章、個人名義印鑑章,蓋用於該支│
│    │        │            │        │票之發票人簽章欄處,之後被告陳│
│    │        │            │        │榮民即於左列時間將該支票存入其│
│    │        │            │        │子陳奕廷彰化銀行芬園分行607551│
│    │        │            │        │00000000 帳戶內提示而領得850萬│
│    │        │            │        │元;嗣隨即自該帳戶領取現金850 │
│    │        │            │        │萬元。                        │
└──┴────┴──────┴────┴───────────────┘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98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美敏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