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文
- 事實及理由
- 壹、按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
- 貳、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 一、緣被告稱其持有原告所簽發、發票日為民國(下同)96年6
- 二、惟查,原告系爭本票雖為原告所簽發,然原告與被告間並無
- 三、又查,本件被告持有原告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乙紙,並聲請本
- 四、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 五、對被告答辯所為之陳述:
- (一)原告沒有跟被告借過錢,是被告與其姊即訴外人蔡宜蓁間之
- (二)對系爭本票上簽名之真正不爭執,但錢不是交給原告,原告
- 參、被告則答辯稱:
- 一、系爭本票為原告親自簽名填寫無誤,且原告為年滿20歲之成
- 二、被告已多次向原告請求償還借款,但原告多次以其即將退休
- 三、被告確實於96年7月2日於原告家中拿出現金40,000元予原
- 四、交付原告現金40,000元,仍由被告於106年7月2日之女兒
- 五、原告當時要與前妻打離婚官司,急需用100,000元聘請律師
- 六、且系爭本票債務返還請求權有15年,而系爭本票至今10年多
- 七、並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 肆、得心證之理由:
-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 二、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
- 三、經查:
- (一)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 (二)本件被告主張原告向其借款,為擔保借款債務之履行特開立
- (三)另按未載到期日者,視為見票即付。見票即付之本票票據上
- 四、綜上所述,被告所持有之系爭本票債權既已經原告主張時效
- 伍、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
- 陸、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 法官與書記官名單、卷尾、附錄
- 留言內容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民事判決 107年度彰簡字第132號
原 告 許仁能
被 告 蔡麗仙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 國107年4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茲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被告持有本院一○七年度司票字第四號民事裁定記載原告所簽發、發票日為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三十日、未載到期日、票面金額為新臺幣壹拾萬元,及其按年利率百分之六計算之利息等債權均不存在。
訴訟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按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13條定有明文。
次按未載發票地者,以發票人之營業所、住所或居所所在地為發票地。
未載付款地者,以發票地為付款地,票據法第120條第4、5項定有明文。
又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第6款所定:「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應包括確認票據債權存在或不存在之訴訟在內,最高法院81年台抗字第412號著有判例可參,而同法第13條規定:「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
關於「本於票據有所請求而涉訟者」之規定,與同法第427條第2項第6款之規定完全相同,故同法第13條有關管轄之規定,亦應為相同之解釋(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0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32號研討結果參照)。
故本件當事人間因票據關係涉訟者,因原告所開立之票據未載付款地,揆諸前揭法條之規定,應以發票人即原告之住所或居所所在地為發票地,現原告住所地為彰化縣,故本院有管轄權,特先敘明。
貳、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一、緣被告稱其持有原告所簽發、發票日為民國(下同)96年6月30日、未載到期日、票面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0,000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乙紙,並向本院聲請本票裁定准許強制執行,案經本院以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民事裁定在卷,合先敘明。
二、惟查,原告系爭本票雖為原告所簽發,然原告與被告間並無債權債務關係,被告並未交付100,000元之現金予原告,易言之,被告與原告間並無任何債權債務之關係,雙方間並不存在債權債務之法律關係,亦即被告對於原告之債權,根本即不存在,準此,雙方間確實並不存有債權債務之法律關係,該裁定即失所據,應廢棄之。
再者,原告所簽發之系爭本票發票日期係96年6月30日,迄今已逾10年,依票據法第22條,亦已罹於時效消滅,被告亦無請求原告給付票款之權利。
三、又查,本件被告持有原告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乙紙,並聲請本院以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民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在案,原告以其與被告間欠缺原因關係,主張系爭本票之本票債權不存在,亦即被告所持有系爭本票之本票債權存在與否並不明確,又系爭本票早已罹於時效消滅,致使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且此危險得以對於原告之確認判決除去,故應認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並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規定,提起本件確認之訴。
四、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五、對被告答辯所為之陳述:
(一)原告沒有跟被告借過錢,是被告與其姊即訴外人蔡宜蓁間之借貸關係,與原告無關。
訴外人蔡宜蓁是原告之女友,且系爭本票也已經超過時效了。
(二)對系爭本票上簽名之真正不爭執,但錢不是交給原告,原告簽立系爭本票是為了讓被告安心。
參、被告則答辯稱:
一、系爭本票為原告親自簽名填寫無誤,且原告為年滿20歲之成年人,若無借款事實,為何要簽發系爭本票?
二、被告已多次向原告請求償還借款,但原告多次以其即將退休為由,並說退休後會全部償還,卻遲遲拖延多之,以致於系爭本票超過3年消滅時效,乃係原告故意拖延所致。
三、被告確實於96年7月2日於原告家中拿出現金40,000元予原告及換取系爭本票,且原告要求餘款應於96年7月2日於郵局匯款60,000元之事實,可證明原告確有借款事實。
四、交付原告現金40,000元,仍由被告於106年7月2日之女兒即訴外人趙珈琪之台中商業銀行存摺取款現金45,000元(此現金40,000元交付原告本人,另5,000元是被告生活零用金),再由此存摺存款匯款60,000元於訴外人陳雯慈(即為原告同居人訴外人蔡宜蓁之女)郵局帳戶。
五、原告當時要與前妻打離婚官司,急需用100,000元聘請律師費用,要向被告借款,因被告知道訴外人蔡宜蓁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成為原告之配偶,且原告之直屬上司亦知道原告有婚外情,所以被告與配商商量後,決定借錢予原告。
六、且系爭本票債務返還請求權有15年,而系爭本票至今10年多,尚未罹於時效消滅。
七、並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肆、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第一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判例要旨參照)。
查本件原告主張被告對於系爭本票之債權不存在,此為被告所否認,故原告與被告間對於是否有債權債務之關係存在即存有爭執,且被告究否仍能對原告所有之財產強制執行,存有不安之狀態,且該不安之狀態得以本件確認判決將之除去,應認原告提起本件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之訴訟,有確認利益。
二、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民事裁定影本為證。
惟被告否認上開請求,並以其確實於96年7月2日於原告家中拿出現金40,000元予原告及換取系爭本票,且原告要求餘款應於96年7月2日於郵局匯款60,000元之事實,可證明原告確有借款事實、系爭本票債務返還請求權有15年,而系爭本票至今僅10年多,尚未罹於時效消滅等語置辯,並提出訴外人趙珈琪所有之台中銀行存摺內頁明細、匯款單、交易明細表、戶籍謄本、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107年度抗字第13號民事為證。
三、經查:
(一)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
此有民法第474條第1項所明定。
次按票據為無因證券,票據債權人就其取得票據之原因,固不負證明之責任,惟執票人如主張票據係發票人向其借款而簽發交付,而發票人抗辯未收受借款,消費借貸並未成立,則就借款已交付之事實,自應由執票人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85號民事裁判意旨可參)。
再按消費借貸為要物契約,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交付而生效力(參見89年5月5日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之民法第475條)。
又支票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支票上權利係依支票文義而發生,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支票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尚難因執有支票,即得證明其所主張之原因關係為存在。
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之被繼承人鍾文城於78年間向其借用系爭款項之事實,既為上訴人所否認,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自應由被上訴人就主張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8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
(二)本件被告主張原告向其借款,為擔保借款債務之履行特開立系爭本票交付被告等語,惟為原告所否認,並主張被告並未交付現金100,000元予原告等語。
查:本件被告主張系爭本票係原告向其借款所簽發並為交付,既為原告所否認,則揆諸前揭實務見解之意旨,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自應由被告就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本件被告雖提出訴外人趙珈琪所有之台中銀行存摺內頁明細、入戶電匯通知單、郵局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等證為憑,惟依原告所提之台中銀行存摺內頁明細、入戶電匯通知單等證物觀之,僅能證明訴外人趙珈琪所有之台中銀行帳戶內於96年7月2日分別有提領現金45,000元及以匯款之方式匯款60,000元至訴外人陳雯慈所有之郵局帳戶內,並無法以此認定原告有向被告借款之事實。
另由被告所提之郵局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觀之,此亦僅能證明分別於99年9月25日、同年10月29日分別轉帳8,000元、12,500元予訴外人陳雯慈所有之郵局帳戶內(此與台中商業銀行上所載訴外人陳雯慈之帳號對照相同),亦僅能證明有匯款予訴外人陳雯慈之事實,甚難以此逕行認定原告確有向被告借款之事實,且被告未能再提出證據以實其說,實難為被告有利之認定,故被告辯稱原告有向其借款之事實而簽立系爭本票等語,實難憑採。
又兩造間既無成立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則被告另辯稱其所持有原告所交付之系爭本票之時效請求權應為15年等語,亦屬無據。
(三)另按未載到期日者,視為見票即付。見票即付之本票票據上之權利,對支票發票人自發票日起算,3年間不行使,因時效而消滅。
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
票據法第24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民法第14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民法第144條第1項規定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是消滅時效完成之效力,不過發生拒絕給付之抗辯權,並非使請求權當然消滅,債務人若不行使其抗辨權,法院自不得以消滅時效業已完成,即認請求權已歸消滅。
(最高法院29年度上字第1195號民事判例意旨參照)。
查:本件就兩造所提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本票裁定觀之,系爭本票未載到期日,而發票日為96年6月30日,則系爭本票之請求權時效,依上揭條文規定,應自發票日即96年6月30日請求權時效。
惟被告竟遲於107年1月15日始經本院以民事裁定准予本票裁定(此有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民事裁定附卷可佐)請求給付票款,實已逾票據法第22條第1項規定之3年時效,現既經原告主張系爭本票已罹於時效,而主張時效抗辯,洵屬有據。
原告自得拒絕給付。
四、綜上所述,被告所持有之系爭本票債權既已經原告主張時效辯,原告自得拒絕給付,則原告請求確認被告確認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4號民事裁定記載原告所簽發、發票日為96年6月30日、未載到期日、票面金額為100,000元,及其按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等債權均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判決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伍、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陸、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4 月 25 日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
法 官 洪志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4 月 25 日
書記官 彭品嘉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