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文
- 事實及理由
- 一、原告主張:
- 二、被告方面:
- (一)被告李慶鑫則以:當初講好其父之遺產要給其母即被告李王
- (二)被告李王翠蓮則以:房屋現由其居住,當初講好遺產由其繼
- (三)被告李志民、李志坤則以:當初講好,其父之遺產要給其母
- 三、原告主張被告李志民對其負有債務,其被繼承人李文德死亡
- 四、原告另主張被告間以遺產分割之方式將被告李志民原應繼承
- (一)按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
- (二)實務上雖有不同見解,認為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人於法
- (三)按民法第244條所規定之撤銷訴權,僅得訴請撤銷債務人之
- (四)綜上所述,本院認為遺產分割協議不能成為債權人行使撤銷
-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核與判決
-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 法官與書記官名單、卷尾、附錄
- 留言內容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民事判決 108年度彰簡字第2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童兆勤
訴訟代理人 柯艾玉
鄭資華
被 告 李志民 原住彰化縣○○鄉○○街00號
李王翠蓮
李志坤 原住同上
李慶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遺產分割登記事件,於中華民國108年2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李志民前向原告申請信用卡及現金卡使用,並申辦通信貸款,於民國93年間起即未依約繳款,迄今尚積欠原告共計新臺幣(下同)156,612元及利息、違約金未清償,並經原告對其取得本院97年度執字第31173號債權憑證及107年度彰小字第110號確定判決(下稱系爭債務),其父李文德死亡後,遺有如附表所示編號1至4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被告李志民並未辦理拋棄繼承,系爭遺產應由李文德之繼承人繼承而為公同共有,惟李志民因積欠原告系爭債務,恐繼承遺產後遭原告追索,竟與其餘被告李王翠蓮等人合意將系爭遺產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不動產由被告李王翠蓮單獨繼承之分割協議(下稱系爭遺產分割協議),並以分割繼承為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致原告債權不能受償,妨害原告債權之實現,被告間無償移轉所有權行為顯已損害原告債權,爰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一)被告間就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不動產於103年5月1日所為之遺產分割協議及於103年6月5日所為之分割繼承登記行為,應予撤銷。
(二)被告李王翠蓮應將就前項不動產所為分割繼承登記予以塗銷。
二、被告方面:
(一)被告李慶鑫則以:當初講好其父之遺產要給其母即被告李王翠蓮,不能撤銷;
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街00號為三合院,有很多棟房屋共用門牌,系爭遺產如附表編號2至4之房原是其父所有,現由被告李王翠蓮繼承居住使用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二)被告李王翠蓮則以:房屋現由其居住,當初講好遺產由其繼承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被告李志民、李志坤則以:當初講好,其父之遺產要給其母即被告李王翠蓮,不能撤銷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原告主張被告李志民對其負有債務,其被繼承人李文德死亡後遺有如附表所示編號1至4遺產,被告李志民未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被告李志民、李王翠蓮、李志坤、李慶鑫就系爭遺產為系爭遺產分割協議,將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不動產均由被告李王翠蓮單獨繼承取得,並辦理分割繼承登記等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07年度司執字第31173號債權憑證、107彰小字第110號判決暨確定證明書、土地登記謄本、地籍異動索引、土地登記申請書、遺產分割協議書、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等資料影本為證。
又被繼承人李文德之遺產,除如附表所示編號1至4之外,尚有編號5之汽車一輛,業經本院函調被繼承人李文德之遺產稅申報資料在卷可佐,應堪信為真實。
四、原告另主張被告間以遺產分割之方式將被告李志民原應繼承之財產無償移轉予被告李王翠蓮,應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撤銷系爭遺產分割協議並塗銷系爭遺產之繼承登記等語,則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
經查:
(一)按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債權人依第1項或第2項之規定聲請法院撤銷時,得並聲請命受益人或轉得人回復原狀,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前段固有明文。
惟按債權人得依民法第244條規定行使撤銷訴權者,以債務人所為非以其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之行為為限,繼承權係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且拋棄之效果,不特不承受被繼承人之財產上權利,亦不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義務,故繼承權之拋棄,縱有害及債權,仍不許債權人撤銷之(最高法院73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是以,債權人若欲行使民法第244條之撤銷訴權,除以債務人之行為有害於其債權為要件外,尚需該行為係非以人格上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行為,始得依該條文撤銷之,倘債務人之行為係以人格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行為,縱有害於債權人之債權,仍無依該條文撤銷之餘地。
又遺產分割協議係基於繼承人間之合意,解消因繼承而產生公同共有之財產上權利義務關係,該行為本身固為一財產上行為,然遺產分割之標的,既係由繼承此一具有人格法益性質之法律關係而來,則分割遺產之行為,亦應含有繼承關係之考量在內,並非單純之財產上行為,自應解為係以人格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行為,並非債權人得撤銷之行為態樣。
況繼承權乃繼承人承受被繼承人一切財產上權利、義務之權利;
而拋棄繼承,則為繼承人拋棄因繼承之事實所得承受之被繼承人財產上權利、義務關係;
至繼承人不為拋棄繼承,而於遺產分割協議中約定不繼受任何被繼承人之財產上權利、義務,論其實質,實與拋棄繼承無異,皆係拋棄因繼承而得承受之被繼承人一切財產上權利、義務,是如認拋棄繼承之行為乃一債權人不得依民法第244條撤銷之行為,則於遺產分割協議中約定不繼受任何被繼承人之財產上權利、義務之行為,其本質自與拋棄繼承相同,應無區別對待之基礎,故皆應屬債權人不得依民法第244條撤銷之行為。
再依上開說明,就繼承之全部拋棄,債權人尚且不得依民法第244條之規定行使撤銷權,舉重以明輕,繼承人基於身分關係所為之遺產分割協議,亦不容債權人依該規定行使撤銷權甚明。
且按撤銷權行使之目的,在於保全債務人原有之債權清償力,非在增加其清償力,且債權人與債務人成立債權債務關係前,衡量債務人之債償能力時,本即無從得悉債務人日後是否將因受贈或繼承取得財產利益,而僅得以債務人本身之財產衡量其資力,是債務人拒絕財產利益取得之行為,本與債務人原有之債權清償力無關,自不得為撤銷權之標的。
再者,債務人因繼承而對被繼承人之遺產公同共有,在全體繼承人協議分割以前,該「遺產」即屬於全體繼承人以人格法益為基礎而取得之公同共有財產,並非債務人的個人財產;
全體繼承人嗣後協議由「債務人以外之繼承人」取得特定或全部遺產之分割協議,也只是消滅因繼承而生的公同共有關係,並未增加債務人之不利益,顯然與債務人處分自己財產之行為不同,應非民法第244條第1項所得撤銷之標的。
本件被告李志民、李志坤、李王翠蓮、李慶鑫就被繼承人李文德所遺之遺產,協議分割由被告李王翠蓮取得,被告李志民就系爭遺產雖然並未因分割取得所有權,終究不是減少被告李志民之原有財產,與債權人得撤銷之無償行為不同。
而遺產分割協議,本質上是繼承人之間基於繼承人身分,就繼承之遺產如何分配所為之協議,也是屬於以人格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行為,故原告將此作為行使撤銷之對象,應非可採。
(二)實務上雖有不同見解,認為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人於法定期間否認繼承對其發生效力之意思表示,即消滅繼承效力之單獨行為,而拋棄因繼承所取得之財產,係於繼承開始後,未於法定期間拋棄繼承權,嗣就其已繼承取得之財產予以拋棄,與拋棄繼承權之性質迥然有別;
繼承權之拋棄,固不許債權人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規定撤銷之,惟如拋棄因繼承所取得之財產,而將繼承所得財產之公同共有權,與他繼承人為不利於己之分割協議,倘因而害及債權者,債權人自得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行使撤銷權等語。
對此,本院意見如下:⒈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後,在拋棄繼承之法定期間內,如就被繼承人之遺產表示拋棄時,既然定性為是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的財產上行為,則在拋棄繼承法定期間經過後未拋棄繼承時,僅發生民法第1148條限定繼承的法律效果,亦即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民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繼承人仍舊是本於繼承人的人格而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的權利、義務,繼承人在分割遺產時,對於繼承取得之財產予以拋棄不受分配,也一樣是本於繼承人身分所為的財產上行為,為何會認為就已繼承取得之財產予以拋棄不受分配,是與拋棄繼承權之性質「迥然有別」,而得出是與人格法益為基礎無關,可以成為撤銷權行使對象的結論?本件被繼承人李文德過世後,全體繼承人協議分割遺產,將如附表所示編號1至4部分全由被告李王翠蓮一人受分配,足見遺產分割常常取決於繼承人之間的情感、對於被繼承人將遺產留予後世餘蔭的感念、衡量對於同為繼承人之長輩所欲奉養程度,以及每位繼承人對於家庭之貢獻等等因素,相互影響之下所調和出之結果,在在與繼承人之間的人格因素緊密相關聯。
⒉再者,有關民法特留分,是指繼承開始時應保留給繼承人一定數額比例的遺產,學說上亦認為特留分是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後所享有之特權,且特留分因為是法定繼承人之特權而非其義務,故可予拋棄(見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合著:繼承法,2013年2月版,第346、347頁),而此處之所以稱為「特權」,除了是基於身分關係以人格為基礎而可認為是繼承人享有之特權外,實難想像有何一般財產行為可以稱之為特權之情形,因此亦應認為特留分的拋棄,同樣是以人格法益為基礎的財產上行為。
既然前述最高法院73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見,認為繼承權是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並且認為對於被繼承人死亡後所留下的遺產,繼承人拋棄繼承是以人格上法益為基礎的財產上行為,不能成為撤銷權行使的對象;
又依上述說明,特留分也是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後所享有以人格上法益為基礎的財產上行為(特權),基於相同的理由,也不應成為撤銷權行使的對象,則為何唯獨遺產分割協議就不是以人格上法益為基礎,而是等同一般財產上之行為,可以成為撤銷權行使的對象?恐怕「拋棄因繼承所取得之財產,係於繼承開始後,未於法定期間拋棄繼承權,嗣就其已繼承取得之財產予以拋棄,與拋棄繼承權之性質迥然有別」的說法,在說理上似乎仍有欠缺,難以令人心服。
⒊有關遺產分割請求權之性質,應定性為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之權利,雖然是財產權的一種,但與一般財產權(債權、物權)不同,而是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的財產權利,已如前述。
在債務人已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的情形,縱使遺產分割結果,債務人拒絕受遺產分配,而使得債權人受有不利益,亦屬間接、反射之結果,因為遺產分割與債權人撤銷權是二個獨立平行的制度,繼承人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是法定權利,且以人格為基礎,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後所形成遺產分割的結果,與繼承人之間的人格因素緊密相關聯,直接涉及繼承人格自由,其蘊含人格自由的理念;
而撤銷權之目的在於保全債務人之責任財產,用以確保債權人之債權獲得實現。
債權人的利益固然應予保護,但債務人的人格自由亦須尊重,二者發生衝突之際何者為重,本院認為人格自由的價值,仍應居於優先地位予以保障,此種解釋方法,目的與拋棄繼承制度相同,都是在實現私法上的基本法律原則,即「任何人不得違背其意思而強制賦予其利益」。
因此債務人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如遺產分割結果拒絕取得財產,解釋上應認為此等具有身分性質並拒絕受領利益之行為,非債權人所得撤銷,雖然繼承人拒絕取得財產,由被告李王翠蓮單獨繼承取得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不動產,亦有可能是以侵害債權為目的,然不能以此為理由而肯定債權人的撤銷權,於此情形,債權人僅能循其他途徑謀求救濟,例如證明遺產分割協議內容係繼承人之間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依民法第87條第1項規定為無效。
(三)按民法第244條所規定之撤銷訴權,僅得訴請撤銷債務人之行為,倘債務人之行為與他人共同為之,亦僅該債務人之行為得單獨而分離者,始得訴請撤銷(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1355號裁判意旨參照)。
而遺產分割協議,為繼承人基於身分關係就繼承之遺產互為協議而為分割,其內容需經繼承人全體同意,且為多數繼承人之共同行為,則如何能將該名對債權人負有債務之繼承人之行為,從整體的遺產分割協議中單獨分離出來?本件被繼承人李文德過世後,全體繼承人即李志民、李志坤、李王翠蓮、李慶鑫等人協議分割遺產,將被繼承人李文德之遺產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全歸由被告李王翠蓮一人取得,如何能就被告李志民將遺產歸由被告李王翠蓮取得之行為,與被告李志坤、李慶鑫等人將遺產歸由被告李王翠蓮取得之行為分離開來,單獨成為撤銷權行使之對象?再者,原告依民法第244條規定行使撤銷權是要撤銷「債務人」之行為,而被告李王翠蓮、李志坤、李慶鑫等人均非債務人,則原告依民法第244條規定行使撤銷權,如何能及於非債務人之人以上開協議將遺產全歸由被告李王翠蓮取得之行為?由此可知,身為債務人之繼承人所參與遺產分割協議之行為,並無法從遺產分割協議中單獨分離出來,依照上述說明,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應不得成為撤銷權行使之對象。
(四)綜上所述,本院認為遺產分割協議不能成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對象,故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訴請撤銷遺產分割協議,請求撤銷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意思表示及分割繼承登記行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又原告依同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李王翠蓮應將系爭遺產分割繼承登記予以塗銷,亦無理由,均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2 月 26 日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
法 官 范馨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施惠卿
附表:
┌─┬────┬─────────────────┬─────────┐
│編│財產種類│坐落、所在地及權利範圍 │備註 │
│號│ │ │ │
├─┼────┼─────────────────┼─────────┤
│1 │土地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 │由李王翠蓮繼承取得│
│ │ │面積688平方公尺 │ │
│ │ │權利範圍4分之1 │ │
├─┼────┼─────────────────┼─────────┤
│2 │未辦保存│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街00號 │由李王翠蓮繼承取得│
│ │登記建物│權利範圍2分之1 │ │
├─┼────┼─────────────────┼─────────┤
│3 │未辦保存│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街00號 │由李王翠蓮繼承取得│
│ │登記建物│權利範圍4分之1 │ │
├─┼────┼─────────────────┼─────────┤
│4 │未辦保存│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街00號 │由李王翠蓮繼承取得│
│ │登記建物│權利範圍全部 │ │
├─┼────┼─────────────────┼─────────┤
│5 │汽車 │車牌號碼00-0000號 │ │
│ │ │廠牌福特六和 │ │
└─┴────┴─────────────────┴─────────┘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