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文
- 一、附表二編號1至130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莊阿任所有
- 二、附表二編號131至133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守文所
- 三、附表二編號142至154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奕雲所
- 四、附表二編號166至169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成華所
- 五、附表二編號247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奕添所有坐
- 六、附表二編號257至260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梁劉益妹
- 七、附表二編號290至293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謝玉嬌
- 八、附表二編號333至337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張羅益妹
- 九、附表二編號347至352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陳瑞生所
- 十、附表二編號395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林許阿柑所有
- 事實及理由
- 壹、程序事項:
- 一、不動產之分割,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
- 二、分割共有物事件雖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對共同訴
- 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
- (一)被告葉曾梅英於102年8月24日歿、賴新妹於102年9月3
- (二)被告元化院之法定代理人於訴訟繫屬中變更為徐瑞蟬(見
- (三)被告黃馨瑩、黃姮瑄於訴訟繫屬中已成年,依法已取得訴
- (四)原告對被告邱秀蘭、劉奕烈、洪永川提起本件訴訟,本院
- 四、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
- 五、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訴
- (一)經查,本件訴訟繫屬於本院後,部分被告將其就系爭土地
- (二)次查,被告劉世貴(1)、劉小瑩、劉梅玉、劉滿玉、劉
- 六、本件除被告劉奕順、劉奕煉(2)、張慶煌、財政部國有財產
- 貳、實體事項
- 一、原告主張
- 二、被告答辯
- (一)被告劉奕順:主張原物分割,先前已提出分割方案,即伊
- (二)被告劉奕煉(2):主張原物分割。
- (三)被告張慶煌:無意見。
- (四)被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同意變價分割。
- (五)被告陳玉蘭:變價分割分配款很難領到。
- (六)其餘被告部分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提出書狀作何聲
- 三、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與附表二所示之共有人共有,應有
- 四、得心證之理由
- (一)原告得訴請分割系爭土地
- (二)原告得請求系爭土地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
- (三)系爭土地應予變價分割
- (四)抵押權應移存於抵押人所分得之部分
- (五)從而,本院審酌前揭一切情事,認依共有人之意願、系爭
-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如主文第1項至第10項所示之被告,應
-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
- 法官與書記官名單、卷尾、附錄
- 留言內容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0年度壢簡更一字第6號
原 告 陳文旺 桃園市○○○○路○段000號4樓
李家銘
上二人之
訴訟代理人 張恆嘉
受告知人即
抵押權人 彭子凡 桃園市○○區○○路○段000號
被 告 如附表一所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1年11月29日、112年2月7日、5月25日、6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附表二編號1至130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莊阿任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640/6000辦理繼承登記。
二、附表二編號131至133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守文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10/6000辦理繼承登記。
三、附表二編號142至154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奕雲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67/30000辦理繼承登記。
四、附表二編號166至169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成華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150辦理繼承登記。
五、附表二編號247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奕添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30/6000辦理繼承登記。
六、附表二編號257至260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梁劉益妹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00/288000辦理繼承登記。
七、附表二編號290至293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劉謝玉嬌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200/0000000辦理繼承登記。
八、附表二編號333至337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張羅益妹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00/0000000辦理繼承登記。
九、附表二編號347至352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陳瑞生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200/0000000辦理繼承登記。
十、附表二編號395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承人林許阿柑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100/180000辦理繼承登記。
十一、附表二所列當事人共有之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各依附表二應有部分欄所示之比例分配於各共有人。
十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十三、訴訟費用由兩造各依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 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不動產之分割,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原告訴請分割之共有物即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分別為1,579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位於本院轄區,應專屬本院管轄。
二、分割共有物事件雖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對共同訴訟人須合一確定,然分割共有物事件亦為「形式之形成訴訟」,涉及非訟法理與訴訟法理之交錯適用,本尚不得墨守一般訴訟事件之規定,如民事訴訟法第388條聲明之拘束性於分割共有物事件即無適用。
本案人數達四百多人左右,除一次全部合法送達有事實上之困難外,且依臺灣地區人口遷徙、死亡率推算,本件平均每月可能有1人次以上會發生住址遷徙、死亡等情形,故自每次命原告補正全體當事人最新戶籍謄本以確認當事人能力及送達址,至通知全體當事人到庭合併辯論之期間內,幾乎均會發生訴訟程序當然停止或地址變更而無法合法送達之情況,故本件歷經多年以合併辯論之方式進行審理,均因無可於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同時對共同訴訟人全體均為合法通知而辯論終結,以致案件稽延多年;
又以本次自民國111年11月29日第一次言詞辯論終結起,迄112年6月6日最後一次言詞辯論終結止,即有因地址變更而送達不合法之情事,故在權衡全體當事人之最大利益及司法資源有效分配之原則下,本件乃採取一次通知全體當事人到庭合併辯論,但僅就其中業已合法通知且可為辯論者辯論終結,其餘則續行言詞辯論,待全體均已合法辯論終結後,均定112年7月6日合一宣判,以達全體共同訴訟人合一確定之要求,於當事人之程序保障無違,亦無裁判歧異之虞,合先敘明。
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168、170、175條定有明文。
查:
(一)被告葉曾梅英於102年8月24日歿、賴新妹於102年9月30日歿、黃秀妹於102年12月24日歿、謝劉桂欗於103年5月6日歿、許呆於103年5月9日歿、劉學財(1)於103年7月13日歿、劉學好於103年7月21日歿、李逢麒於103年12月6日歿、劉林桂英於104年2月20日歿、曾隆藩於104年4月8日歿、莊黃嬌妹於104年4月25日歿、劉謝玉嬌於104年5月13日歿、莊秋妹於104年6月15日歿、莊新妹於104年10月16日歿、顧劉玉嬌於104年10月22日歿、劉高英妹於105年2月28日歿、劉奕星於105年5月12日歿、曾阿明於105年6月16日歿、莊張茶妹於105年7月18日歿、黃銀華於105年7月28日歿、陳阿坤於106年5月20日歿、、劉學文於107年2月5日歿、劉謝愛蘭於107年2月13日歿、劉奕龍於107年3月14日歿、陳瑞生於000年0月00日歿、劉世景於107年9月3日歿、劉家增於108年2月1日歿、黃英釮於108年2月2日歿、莊金爐於108年8月19日歿、劉世憲於108年8月19日歿、羅仁福於108年12月4歿日、劉奕誠於109年2月24日歿、劉金桃於109年5月27日歿、余振松於109年9月3日歿、洪莊客妹於109年9月27日歿、劉守文於110年5月25日歿、曾怡嘉於110年7月7日歿、吳佳霖於110年7月10日歿、劉奕添於110年10月12日歿、梁劉益妹於111年1月6日歿、莊陳幼於111年5月17日歿、鄒莊玉蘭於111年6月20日歿、莊育英於111年7月1日歿、林許阿柑於111年7月18日歿、劉成華於111年8月3日歿、袁莊素妹於111年8月3日歿、莊訓泉於111年8月8日歿、張羅益妹於111年10月26日歿、劉月妹於111年12月8日歿、邱秀蘭於112年1月30日歿、劉奕烈於112年2月23日歿、洪永川於112年5月22日歿,有其等戶籍謄本在卷可查,經原告聲明由上開被告之繼承人承受訴訟,且本院亦將聲明承受訴訟狀送達上開被告之繼承人,核於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另張許來春於106年6月30日歿,經本院於106年11月1日以103年度壢簡字第184號裁定被告黃麗華、黃麗錦、張秧郘、張麗貞為被告張許來春之承受訴訟人。
至共有人劉成萬之繼承人曾阿明於105年6月16日歿,其承受訴訟人曾武榮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5年度司繼字第748號聲請拋棄繼承,並經該院准予備查在案,然曾武榮仍就共有人劉成萬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有地籍謄本及異動索引在卷可查,因曾武榮仍辦理登記繼承共有人劉成萬之應有部分,故仍列入本件當事人,附此敘明。
(二)被告元化院之法定代理人於訴訟繫屬中變更為徐瑞蟬(見原審卷七第117頁);
被告中華民國之管理者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之法定代理人於訴訟繫屬中變更為曾國基(見原審卷七第114頁),原告已分別具狀聲明上開法定代理人承受訴訟,並經本院將承受訴訟狀送達上開法定代理人,核於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被告黃馨瑩、黃姮瑄於訴訟繫屬中已成年,依法已取得訴訟能力;
被告袁明鈴於104年10月13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監宣字第303號民事裁定宣告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並選定袁芳勇為監護人,原告具狀聲明黃馨瑩、黃姮瑄等本人及監護人袁芳勇承受訴訟(見更審卷一第273頁、原審卷七第114頁),並經本院將聲明承受訴訟狀送達上開被告及監護人,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均予准許。
另被告劉智偉前經本院於105年5月5日以105年度監宣字第70號裁定為受監護宣告人,並選定其配偶李英真為監護人,因被告劉世華於106年2月9日歿,是本院於106年10月13日以103年度壢簡字第184號裁定被告劉智偉為被告劉世華之承受訴訟人。
(四)原告對被告邱秀蘭、劉奕烈、洪永川提起本件訴訟,本院係於111年11月29日對其三人言詞辯論終結,並定於112年7月6日宣判,而邱秀蘭112年1月30日歿、劉奕烈於112年2月23日歿、洪永川於112年5月22日歿等事實,有其等戶籍謄本在卷可稽,依民事訴訟法第188條第1項但書規定,於言詞辯論終結後當然停止者,本於其辯論之裁判得宣示之,此項法院於上開被告三人死亡後所為之裁判,既得宣示,其裁判自屬有效。
原告聲明其等繼承人邱金鳳、劉陳蘭英、劉世南、劉世麟、劉月珍、范慧玲、洪暐烜、洪旻妤等11人承受訴訟(見更審卷七第252、479頁),除於裁判無影響外,又核與上開承受訴訟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5款定有明文。
原告起訴聲明如起訴狀所載(見本院卷一第4頁至第6頁),嗣因訴訟繫屬中陸續有被告辦竣繼承登記及死亡者等情,而具狀將訴之聲明變更如112年1月6日民事聲明承受訴訟暨變更訴之聲明(九)狀所示(見更審卷七第444頁至第445頁),其聲明之變更,均合於法律規定,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五、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訴訟無影響。
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一) 經查,本件訴訟繫屬於本院後,部分被告將其就系爭土地 之應有部分,除因繼承、分割繼承、調處共有物分割以外 原因,分別移轉登記予訴外人即受移轉人劉奕瑀、吳梅芳 、邱仕立、黃錦有、王基淋、黃凱鈞、黃紹銓、謝秋香、 吳美蓉、吳嘉紳、周甜、余樹田、陳安行、張書仁、陳映 竹、陳治嘉、葉品辰、劉清漢、黃莉媛、劉奕榜、劉奕順 、劉奕來、劉學好、蕭慧怡等人,其中受移轉人即被告劉 奕榜、劉奕順、劉奕來三人承當訴訟,未得移轉人劉學財( 1)之其餘承受訴訟人劉信伶、劉秋圓、劉滿洪、劉美蓉及 原告之同意,是被告劉奕榜三人承當訴訟不合法,故仍列 其餘承受訴訟人劉信伶、劉秋圓、劉滿洪、劉美蓉為本件 被告。
另移轉人即被告劉學好、蕭慧怡及原告同意陳文旺 及被告王珍瑛之承當訴訟,被告劉學好、蕭慧怡脫離訴訟 外,其餘受移轉人未承當訴訟,於聲明承當訴訟前,於本 訴訟無影響,準此,上開等人就各自取得之應有部分仍為 本件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繼受人,亦為判決效力所及。
另 被告劉學好於103年7月21日歿,因原告已聲明其繼承人奕 柯、劉奕佳、劉冰萍、劉春季等人承受訴訟,如前所述, 被告劉學好已脫離訴訟,是其繼承人即被告劉奕柯、劉奕 佳、劉冰萍、劉春季等人亦脫離訴訟,附此敘明。
(二)次查,被告劉世貴(1)、劉小瑩、劉梅玉、劉滿玉、劉 秀美、黃晝勤、黃智勳、梁伯年、梁伯昌、邱梁麗芳、 曾福財、葉盛坤、葉德宗、葉德乾、葉美琴、曾武榮、 曾靜枝、曾昭銘、羅仁宏、羅小玲、羅兆隆、郭羅美 娥、羅美華、羅美渶、劉坤錫、劉坤漢、蔡劉玉琴、劉 品秀、劉玉玲、劉又嘉、李雪紅、吳其璁、吳雨涵、吳 秉璋訴訟繫屬中移轉其等應有部分30/6000予訴外人鍾沛潔,鍾沛潔再移轉予被告王珍瑛;
被告黃貴蘭訴訟繫屬中移轉其應有部分42/2700予被告彭素雲;
被告謝尚達、謝尚明訴訟繫屬中移轉其等應有部分3200/00000000予被告王珍瑛;
被告高忠良、李靆訴訟繫屬中移轉其等應有部分200/72000予被告王珍瑛,上開移轉人即被告劉世貴(1)、劉小瑩、劉梅玉、劉滿玉、劉秀美、黃晝勤、黃智勳、梁伯年、梁伯昌、邱梁麗芳、曾福財、葉盛坤、葉德宗、葉德乾、葉美琴、曾武榮、曾靜枝、曾昭銘、羅仁宏、羅小玲、羅兆隆、郭羅美娥、羅美華、羅美渶、劉坤錫、劉坤漢、蔡劉玉琴、劉品秀、劉玉玲、劉又嘉、李雪紅、吳其璁、吳雨涵、吳秉璋、黃貴蘭、謝尚達、謝尚明、高忠良、李靆已非系爭土地共有人,無列為被告之必要,應予駁回。
六、本件除被告劉奕順、劉奕煉(2)、張慶煌、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陳玉蘭外,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而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同法第385條第1項,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並無法律上、使用目的上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亦未訂有不分割之契約,因應有部分甚為繁雜及細分,如以原物全部分配予各共有人、原物分配及金錢補償或原物部分分配及價金分配併用等分割方式,顯有法律上及事實上之困難,為免影響土地完全利用之便利,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前段、第824條第2項第2款前段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如上開變更後訴之聲明。
二、被告答辯
(一)被告劉奕順:主張原物分割,先前已提出分割方案,即伊加上被告劉奕榜、劉奕來、劉學文、劉奕斌之應有部分,希望能分得如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127(2)(見原審卷七第37-1頁)所示位置。
(二)被告劉奕煉(2):主張原物分割。
(三)被告張慶煌:無意見。
(四)被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同意變價分割。
(五)被告陳玉蘭:變價分割分配款很難領到。
(六)其餘被告部分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與附表二所示之共有人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二所示;
另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就系爭土地均未訂有不分割之契約,因共有人眾多,無法協定分割等事實,業據原告提出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謄本、附表二所示共有人之戶籍謄本為證,且為上開到場之被告所不爭執,而其餘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本院依上開證據調查之結果,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得訴請分割系爭土地 1、按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
2、查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為兩造所共有,其等之應有部分如附表二所示,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並無不得分割之約定,惟兩造無法協議分割方法等情,已如前述,且系爭土地並無法定或經主管機關以合法命令限制不能分割之情事,亦無依其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
是依前揭規定,本件原告基於系爭土地所有權共有人之法律地位,請求本院准為系爭土地之分割,於法有據。
(二)原告得請求系爭土地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 1、按民法第759條規定:「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物權。」
又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共有人間應有部分之交換,自屬處分行為,以各共有人之處分權存在為前提,故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參與分割之當事人,以全體共有人為限,而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應以土地登記簿上所記載者為準。
共有人死亡時,其繼承人因繼承,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惟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則在辦畢繼承登記前,其繼承人仍不得以共有人身份參與共有物之分割,但為求訴訟經濟起見,可許原告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提起,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請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分割共有之不動產(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832號裁判意旨參照)。
2、經查,原告主張系爭土地係兩造所共有,且有如主文第1至10項所示之被告未就其被繼承人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及本件系爭土地未約定不能分割等情,業經本院認定如前,又系爭土地並無法定或經主管機關以合法命令限制不能分割之情事,亦無依其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
從而,原告基於系爭土地共有人之法律地位,依前揭規定,請求本院判命先為繼承登記後,准為系爭土地之分割,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三)系爭土地應予變價分割 1、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定決定,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2款前段定有明文;
又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607號裁判要旨可資參照)。
所謂原物分配有困難,係指共有物性質上不能以原物分配或以原物分配有困難之情形,例如共有物本身無法為原物分割,或雖非不能分割,然分割後將顯然減損其價值或難以為通常使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23號、102年度台上字第1336號、98年度台上字第2058號、95年度台上字第948號、94年度台上字第1768號判決意旨參照)。
兩造既就系爭土地無法協議分割方法,則本院自應斟酌上開各項因素,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
2、本件原告主張變價分割,為被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所同意,除被告劉奕順、劉奕煉(2)主張原物分割外,其餘被告均未表示意見。
是依前揭條文意旨,兩造既就系爭土地無法協定分割方法,本院自應斟酌上開各項因素,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
而系爭土地之面積僅為1,579平方公尺,共有人含有未辦繼承登記之公同共有人,有四百多人,如依兩造應有部分之比例原物分配,勢將導致土地細分之情形,而使部分共有人依其應有部分所分得之土地面積過小,土地之使用價值勢必大為降低,無法發揮系爭土地之經濟效益。
而按變賣共有物時,除買受人為共有人外,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二人以上願優先承買者,以抽籤定之,民法第824條第7項規定定有明文,故於系爭土地變賣時,仍得視變賣時之市場行情、該等土地斯時之使用狀況、兩造本身之經濟能力、財務調度狀況等,再行選擇是否參加競標,以取得該等土地之整體利用,亦可選擇由其他第三人競標,以取得更高之價金分配,或由其他第三人競標後,再行決定是否依民法第824條第7項行使優先承買權,對兩造而言更有彈性,且有利而無害,另就兩造共有人而言,得以透過市場競價之良性競爭方式,享受之利益更大,而該等土地亦可發揮更大之經濟效用,避免土地細分,促進社會整體經濟發展。
從而,本院審酌前揭一切情事,認依共有人之意願、系爭土地之性質,及分割後之經濟效用,原告所主張變賣系爭土地之所有權,而以價金分配予各共有人之分割方式,應屬可採。
3、至被告劉奕順提出分割方案,主張將系爭土地原物分割如附圖所示(見原審卷七第37-1頁),希望系爭土地東北方之角地歸被告劉奕順、劉奕榜、劉奕來、劉學文(劉學文已過世,繼承人為被告劉奕煉(2))、劉奕斌等人所有乙節,致使系爭土地其餘部分因其他共有人數過多可能採取「維持共有」或採取「變價分割」二種分割方式。
然按分割共有物,以消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法院裁判分割共有土地時,除因該土地內部分土地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如為道路)或部分共有人仍願維持其共有關係,應就該部分土地不予分割或准該部分共有人成立新共有關係外,應將土地分配於各共有人單獨所有(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1831號判例意旨參照) 。
被告劉奕順所舉之上開方案,就其餘部分其他共有人是否同意「維持共有」乙節,並未取得其他共有人之同意,則揆諸前揭說明,自不得准其他共有人成立新共有關係,是此方案於法有違。
另關於部分「原物分割」,其餘部分「變價分割」之方案,惟觀諸民法第842條第2項第2款之法文,「各共有人」一詞共出現3次,第一次為「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此處之「各共有人」必然需解釋為全體共有人,始合乎變價分割之價金作為共有物變形之意義。
而在同款後段之規定中,立法者重複使用完全一致之「各共有人」,倘立法者確實有將一部變價、一部分割予「個別共有人」之意,本得更換為不同文字,無須使用同樣之「各共有人」,且立法理由中又未敘明得將原物一部分配予「個別共有人」,是自應將民法第842條第2項第2款後段之「各共有人」同樣解釋為全體共有人(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1號結論亦同此意見)。
是被告劉奕順所舉之上開方案,其餘部分採「變價分割」乙節,即有違現行法之規定。
綜上,被告劉奕順所主張部分原物分割,如上所述,於法有違,難認憑採。
4、另被告劉奕煉(2)主張原物分割方案,惟其並未提出其他具體分割方案供本院參酌,且其應有部分係繼承自被告劉學文,而被告劉學文生前與被告劉奕順所主張之原物分割方案一致,惟如前所述,該部分原物分割方案未能採納,故難認被告劉奕煉(2)之抗辯可採。
(四)抵押權應移存於抵押人所分得之部分 1、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有權。
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一、權利人同意分割。
二、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
三、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
民法第824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關於抵押權移存於抵押人所分得部分,祇要符合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但書各款規定,應屬法律規定之法定效果,無庸當事人為任何聲明,縱有聲明,法院亦無庸於判決主文內諭知,僅於判決理由中說明已足(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0號結論)。
2、查被告彭汝瑄前於98年9月21日將其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34/30000,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予受告知人即抵押權人彭子凡等情,有系爭土地第一類謄本及異動索引在卷可參,是其抵押權人就系爭土地為有利害關係。
抵押權人彭子凡經本院為告知訴訟,未聲請參加訴訟,核屬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
揆諸上揭規定,受告知訴訟人之抵押權僅能存於分割後抵押人取得之價金上,並準用民法第881條第1項、第2項、同法第899條第1項之規定轉化為權利質權,併此敘明。
(五)從而,本院審酌前揭一切情事,認依共有人之意願、系爭土地之性質,及分割後之經濟效用,系爭土地尚不適宜採取原物分配,或併用部分原物分配及部分變賣而以價金分配之分割方法,原告所主張變賣系爭土地,而以將價金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即附表二共有人及其應有部分欄所示比例分配予各共有人之方式分割,應屬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如主文第1項至第10項所示之被告,應各就其被繼承人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並請求准將系爭土地予以變價分割,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本院復依系爭土地之性質及分割後之經濟效用等一切情狀,認以變價分割之方式為適當,爰諭知如主文第11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審酌後,核與本件之結論無礙,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分割共有物事件乃具有非訟事件性質,系爭土地既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定,原告因而提起訴訟,而兩造各自主張之分割方法,僅供法院參考,由法院命為適當之分配,縱法院認原告請求分割共有物為有理由,因兩造均因係爭土地之分割互蒙其利,依上開說明,本院認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始為公平。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職權酌定兩造依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擔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江碧珊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6 日
書記官 張育誠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