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CYDM,100,訴,53,2011051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0年度訴字第53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宏誌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9年度偵緝字第559、56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宏誌犯如附表二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二所示之刑。

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陸月,並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參年,如附表三編號1 、2 、3 、4 、5 、6 所示偽造公印文、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扣案如附表四編號1 、6 、8 之物,均沒收。

犯 罪 事 實

一、陳宏誌綽號「檳榔樹」、「阿樹」,於民國99年1 月間與多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合組詐欺集團,以桃園縣龍潭鄉百年大鎮為根據地,先由該詐欺集團成員事先以不詳方式偽造「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二顆,陳宏誌再分別邀集楊智元、曾俊賢、張均志、陳新哲(均前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在案)參與,彼等明知自己不具有所謂專員之公務員身分,本不得承冒充地檢署檢察官者之命令,代為實施或執行檢察官扣押刑事證據與犯罪所得及出示公文書等法定職權,竟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行使偽造公文書、冒充公務員行使職權之犯意聯絡,由陳宏誌分別邀集楊智元、曾俊賢參與下述4 月28日詐騙等犯行;

邀集曾俊賢參與下述4 月29日詐騙等犯行;

邀集楊智元、張均志參與下述4 月30日詐騙等犯行;

邀集楊智元、陳新哲參與下述5 月4 日詐騙等犯行;

邀集楊智元、張均志參與下述7 月21日詐騙等犯行,其詳細情節如下:㈠99年4 月間某日,由詐欺集團某一成員撥打電話與家住嘉義市之黃振明(住處地址詳卷)誆稱係「戶政事務所人員」,詢問黃振明有無委託他人至事務所領取物品,並表示會替其向警方報案;

另一成員嗣撥打電話與黃振明,誆稱係「嘉義縣警察局王偵查隊長」,告以黃振明之金融帳戶遭人冒用,現為人頭帳戶,該案已轉由「臺北地檢署」偵辦;

另一成員旋撥打電話與黃振明,誆稱係「周檢察官」,佯稱黃振明屢經傳喚未到,身分遭人冒用申請信用卡,被害人已提出告訴,必須將金融帳戶內款項領出清查及保管,始得洗清罪嫌,並會指派地檢署監管科專員前往取款並當場交付收據云云,致黃振明不疑有他而陷於錯誤,乃於99年4 月28日自其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提領新臺幣(下同)33萬元現金,自其嘉義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帳戶提領15萬元現金(合計提領48萬元現金)。

嗣由陳宏誌聯絡楊智元及曾俊賢參與,楊智元乃駕駛曾俊賢向其不知情之叔父曾和鵬借得之車號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曾俊賢及陳宏誌南下嘉義,在不詳超商接收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如附表三編號1 「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傳真1 紙(其上公文日期為99年4 月28日、監管金額為48萬元、已有偽造「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文1 枚),於99年4 月28日15時50分許,至黃振明嘉義市住處,曾俊賢留在車上接應,陳宏誌與楊智元下車,楊智元把風,陳宏誌進入住處向黃振明誆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專員之公務員,致使黃振明陷於錯誤而誤信陳宏誌係檢察官指派前來執行職務之公務員,陳宏誌隨即行使其職權而向黃振明收取48萬元現金,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之公文書予黃振明而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黃振明。

得手後,3 人旋即北返,返回桃園之後,曾俊賢即分得1萬5 千元之贓款,楊智元分得數萬元之贓款,其餘現金則由陳宏誌取走。

㈡詐欺集團得手後,仍持續撥打電話與黃振明,以相同說詞誆騙黃振明,致黃振明不疑有他陷於錯誤,於99年4 月29日自其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提領163 萬元現金。

嗣陳宏誌聯絡曾俊賢參與,由曾俊賢駕駛車號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陳宏誌,在不詳超商接收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如附表三編號2 「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傳真1 紙(其上公文日期為99年4 月29日、監管金額為163 萬元),復由陳宏誌以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在其上蓋用偽造公印文1 枚。

嗣於99年4 月29日11時許,至黃振明嘉義市住處,由曾俊賢在車上接應,陳宏誌下車與黃振明接洽,陳宏誌繼向黃振明誆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專員之公務員,致使黃振明陷於錯誤而誤信陳宏誌係檢察官指派前來執行職務之公務員,陳宏誌隨即行使其職權而向黃振明收取163萬元現金,並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之公文書予黃振明而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黃振明。

得手後北返,曾俊賢分得4 萬5 千元之贓款,其餘現金則由陳宏誌取走。

㈢詐欺集團得手後,仍持續撥打電話與黃振明,以相同說詞誆騙黃振明,致黃振明陷於錯誤,乃於99年4 月30日自其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提領115 萬元。

嗣陳宏誌聯絡楊智元、張均志參與,推由楊智元駕駛張均志向不知情之母余瑞秋借得之車號0053-TS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張均志至嘉義市,張均志按楊智元之指示至某便利商店收取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如附表三編號3 所示「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傳真1 紙(其上公文日期為99年4 月30日、監管金額為115 萬元),並由楊智元使用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在其上蓋用偽造公印文1 枚。

99年4 月30日10時許,至址設在嘉義市黃振明住處,由張均志駕駛該車在外接應,楊智元負責與黃振明接洽,楊智元繼而向黃振明誆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專員之公務員,致使黃振明陷於錯誤而誤信楊智元係檢察官指派前來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楊智元隨即行使其職權而向黃振明收取115 萬元現金,並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之公文書予黃振明而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黃振明。

待楊智元、張均志等人離開並返回桃園後,張均志分得3 萬元之贓款,其餘現金則由楊智元取走。

㈣黃振明提領並交付326 萬後,察覺可疑,遂於99年5 月1 日報警處理,方知為詐欺集團所騙,遂與警方合作。

詐欺集團成員於同月3 日9 時撥打電話與黃振明,佯稱係檢察官,告以尚需150 萬元保證金始能結案,黃振明配合警方辦案予以答應。

同年5 月4 日某時,詐欺集團成員聯絡黃振明表明取款之意後,陳宏誌駕駛向不知情之曾俊賢借得之車號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陳宏誌再聯絡楊智元、陳新哲參與,陳宏誌至某便利商店收取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如附表三編號4 所示「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傳真1 紙(其上公文日期為99年5 月4 日、監管金額為150 萬元),再使用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在其上蓋用偽造公印文1 枚。

99年5 月4 日20時20分許,楊智元駕駛上開自用小客車搭載陳宏誌、陳新哲抵達嘉義市黃振明住處附近,由楊智元在上開自用小客車接應,陳宏誌、陳新哲下車,由陳宏誌在外把風,陳新哲攜帶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1 紙進入黃振明住處接洽。

陳新哲向黃振明佯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專員之公務員,行使其職權而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予黃振明而行使之,即為警方當場逮捕,詐欺取財始未得逞。

警方當場扣得陳宏誌所有並交與陳新哲供聯絡詐騙事宜之如附表四編號1所示手機1具(內含SIM 卡),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黃振明。

惟楊智元、陳宏誌發現陳新哲遭警逮捕,乃駕車逃離現場。

㈤楊智元於99年7 月20日15時接獲陳宏誌通知隔日至高雄縣路竹鄉收取詐欺款項並聯絡張均志參與,楊智元遂聯絡張均志提供車輛並參與。

同月21日10時許,詐欺集團成員撥打電話與家住高雄縣路竹鄉之蘇劉碧珠(住處地址詳卷),自稱係「侯名皇檢察官」,謊稱蘇劉碧珠為詐欺集團成員,須到「臺北地檢署」報到,且其帳戶涉嫌洗錢,如要證明帳戶內金錢非不法所得,須提領交付與指派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專員監管,該專員收取款項同時將提供收據,致蘇劉碧珠不疑有他而陷於錯誤,乃於同日自其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提領75萬元現金。

嗣楊智元遂駕駛張均志借得之車號0053-TS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張均志南下,張均志於99年7 月21日11時23分許至高雄縣某便利商店,接收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臺北地檢署公證科收據」傳真1 紙(載明日期為99年7 月21日,清查金額為75萬元),楊智元使用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在其上蓋用偽造公印文1 枚。

同月21日11時30分許,至高雄縣路竹鄉○○村○○路路竹鄉公有市場旁公園內,由張均志留在車上接應,楊智元下車與蘇劉碧珠接洽,楊智元繼而向蘇劉碧珠誆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公證科」專員之公務員,致使蘇劉碧珠陷於錯誤而誤信楊智元係檢察官指派前來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楊智元隨即行使其職權而向蘇劉碧珠收取75萬元現金,並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檢署公證科收據」之公文書予蘇劉碧珠而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蘇劉碧珠。

2 人得手後旋即離開該處,楊智元分得其中5 萬5 千元、張均志分得其中4 萬5 千元現金贓款,2 人旋至高雄市○○○○○路左營站交付其餘65萬元現金贓款與不詳詐欺集團成員。

㈥詐欺集團得手後,仍持續撥打電話與蘇劉碧珠,以相同說詞誆騙蘇劉碧珠,致蘇劉碧珠陷於錯誤,乃於同日自郵局帳戶提領10萬元現金、土地銀行帳戶提領32萬元現金。

嗣楊智元駕駛牌照號碼0053-TS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張均志、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張均志於99年7 月21日16時25分許至高雄縣某便利商店,接收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之「臺北地檢署公證科收據」傳真1 紙(載明日期為99年7 月21日,清查金額為42萬元),不詳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在其上蓋用偽造公印文1 枚,將偽造之公文書交與楊智元、張均志後旋即離去。

同月21日16時40分許,楊智元駕駛前開車輛搭載張均志至高雄縣路竹鄉○○村○○路路竹鄉公有市場公園旁停車場後方某處,由張均志留在車上接應,楊智元下車與蘇劉碧珠接洽,楊智元繼而向蘇劉碧珠誆稱係「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公證科」專員之公務員,致使蘇劉碧珠陷於錯誤而誤信楊智元係檢察官指派前來執行職務之公務員,楊智元隨即行使其職權而向蘇劉碧珠收取42萬元現金,並當場交付上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公證科收據」之公文書予蘇劉碧珠而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務之正確性及蘇劉碧珠。

得手後,42萬元贓款由楊智元保管,楊智元並駕駛牌照號碼0053-TS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張均志北返桃園。

同日18時10分許,楊智元所駕自用小客車行經國道一號高速公路斗南收費站北上車道時,為警方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及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核發之拘票當場查獲,自楊智元身上扣得附表四編號5 至8 所示物,編號5 之其中47萬5 千元現金為詐騙蘇劉碧珠所得之贓款,編號6 手機2 支為陳宏誌所有供詐欺集團聯絡所用之物,編號8 皮包1 個為楊智元所有置放詐騙所用手機、贓款、偽造公文書之物;

另自張均志身上及其車上扣得如附表四編號9 至24所示之物,編號20之現金4 萬5 千元現金係詐騙蘇劉碧珠所分得之贓款。

二、上開㈣所述時地警方查獲陳新哲後,得知曾俊賢涉案,另於99年7 月21日9 時30分,持本院核發搜索票及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核發拘票,至曾俊賢位在桃園縣龍潭鄉○○路317 巷46弄12號住號搜索,當場扣得如附表四編號2 至4 所示手機1 具、SIM卡2 張,並拘提曾俊賢到案。

三、案經嘉義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報告、嘉義市政府警察局移送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及由該署檢察官自動檢舉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 至第159條之4 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定有明文。

查本件被告陳宏誌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對於下述本院採為認定犯罪事實依據之各項證據之證據能力,均未聲明異議(A 卷第47、89、167 頁),復經本院於審理時逐一提示予被告表示意見(A 卷第185 至192 頁),本院審酌該等證據之取得過程並無瑕疵,與本案待證事實間復具有相當之關聯性,以之為本案證據並無不當,自得採為本件認定事實之基礎,合先敘明。

二、關於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㈠㈡㈣犯行部分上開犯罪事實一㈠㈡㈣犯行部分,業據被告於偵查及本院審理中坦承不諱,且查:㈠被告夥同共犯楊智元、曾俊賢南下嘉義實施犯罪事實一㈠之犯行,除為共犯楊智元、曾俊賢所坦承無諱外,並據證人即被害人黃振明指證屬實,復有扣案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公文書在卷可參(H 卷第26頁)。

其等係駕駛及搭乘共犯曾俊賢所提供車號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至嘉義犯案,亦有卷附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通聯紀錄得佐(E卷第79頁、第82頁、第119 頁)。

此外,並有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書附卷可稽(A 卷第92至105 頁)。

㈡被告夥同共犯曾俊賢南下嘉義實施犯罪事實一㈡犯行,除為共犯曾俊賢所坦承無諱外,並據證人即被害人黃振明指證屬實,復有扣案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公文書在卷可參(H 卷第23頁)。

其等係駕駛及搭乘共犯曾俊賢所提供牌照號碼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至嘉義犯案,共犯曾俊賢於案發當時曾經步行經過嘉義市○○路、康樂街,亦有卷附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通聯紀錄得佐(E 卷第79頁、第105 頁、第125 頁,I 卷第91頁)。

被害人黃振明確於當日即4 月29日領取163 萬元現金,則有其合作金庫銀行存摺附卷足憑(E 卷第71頁)。

此外,並有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書附卷可稽(A 卷第92至105 頁)。

㈢被告夥同共犯楊智元、陳新哲南下嘉義實施犯罪事實一㈣之犯行,除為共犯楊智元、陳新哲所坦承無諱外,並據證人即被害人黃振明指證屬實,復有扣案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公文書在卷可參(H 卷第25頁)。

其等係駕駛及搭乘不知情之曾俊賢所提供牌照號碼5521-PN 號自用小客車至嘉義犯案,亦有卷附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通聯紀錄得佐(E 卷第79頁、第142 頁至第143 頁)。

共犯陳新哲進入被害人黃振明住處內,佯稱司法機關人員,交付上開偽造公文書,欲向被害人黃振明領取150 萬元款項,惟未取得之際,即為埋伏之警方當場逮捕,並從其身上起出被告所交付、用以聯絡之手機1 具,但被告、共犯楊智元則乘隙逃離,則有扣案如附表四編號1 之手機1 支,卷附之職務報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可資佐證(H 卷第19頁至第21頁)。

此外,並有上開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書可參。

㈣從而,被告上開自白核與事實相符,上開犯罪事實一㈠㈡㈣犯行部分,事證明確,堪予認定。

三、關於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㈢㈤㈥犯行部分㈠訊據被告固坦承4月30日、7月21日未夥同共犯楊智元、張均志南下行騙被害人黃振明、蘇劉碧珠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上開犯罪事實一㈢㈤㈥之行使偽造公文書、詐欺取財等犯行,辯稱:4 月30日詐騙被害人黃振明部分,詐騙集團打電話指示伊行騙,伊明確告知不要做,隨後便將電話交予共犯楊智元;

7 月21日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部分,伊根本沒有參與,其餘共犯都推給伊云云(被告就99年4 月30日之犯行,雖於本院審理中稱「坦承犯罪」【A 卷第166 頁】,惟觀其陳述意旨,應係否認犯行)。

㈡上開犯罪事實一㈢㈤㈥犯行,業據證人即共犯楊智元、張均志於偵查及本院另案審理中坦承明確,並據證人即被害人黃振明、蘇劉碧珠指證屬實,復有扣案之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臺北地檢署公證科」公文書在卷可參公文書在卷可參(H 卷第24頁、B 卷第169 、170 頁)。

另上開犯罪事實一㈢犯行部分,共犯楊智元、張均志係駕駛及搭乘共犯張均志所提供車號0053-TS 號自用小客車至嘉義犯案,亦有卷附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通聯紀錄得佐(E 卷第80、155 頁)。

被害人黃振明確於當日即4 月30日領取115萬元現金,則有其合作金庫銀行存摺附卷足憑(E 卷第71頁)。

上開犯罪事實一㈤犯行部分,共犯楊智元、張均志於案發當日即7 月21日上午至超商接收上開偽造公文書,有扣案之附表四編號7 統一發票一張得考(見I 卷第83頁)。

被害人蘇劉碧珠確於當日即7 月21日上午領取75萬元現金,則有其合作金庫銀行存摺附卷足憑(I 卷第48頁)。

上開犯罪事實一㈥部分,共犯楊智元、張均志於案發當日及7 月21日下午確至高雄犯案,亦有卷附通聯紀錄得佐(F 卷第113 頁)。

又其等係於案發當日下午至超商接收上開偽造公文書,有扣案之附表四編號23統一發票一張得考(見I 卷第82頁)。

被害人蘇劉碧珠確於當日即7 月21日下午領取42萬元現金,則有其郵局及土地銀行存摺附卷足憑(I 卷第49頁至第51頁)。

共犯楊智元、張均志詐取42萬元後駕駛及搭乘車輛北返,行經國道一號高速公路斗南交流道時,為警拘提搜索查獲,並扣得附表四編號5 至24所示物品,有拘票、搜索票、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可資佐證(G 卷第34頁至第35頁、第37頁至第38頁、第41頁及其反面、第45頁至第47頁、第70頁、第71頁)。

此外,並有上開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在卷可考。

㈢被告就上開犯罪事實一㈢犯行部分,固於本院審理中辯稱:4 月30日詐騙被害人黃振明部分,詐騙集團打電話指示伊行騙,伊覺得危險,明確告知不要做,隨後便將電話交予共犯楊智元云云,然查被告前於本院訊問程序中陳稱:99年4 月30日那次伊沒有去,伊將詐騙集團上手的電話號碼給他們而已,他們自己跟上手聯絡云云(A 卷第19頁),並於本院準備程序中稱:99年4 月30日那次,共犯楊智元、張均志跟伊要伊上手的電話,他們與伊上手聯絡何事並不清楚云云(A卷第46頁),觀諸被告於本院前後陳述,先陳稱係共犯楊智元、張均志向其要上手的電話,並由其等自行聯絡,復改稱係其接獲上手指示電話時,明確拒絕,隨即將電話交予共犯楊智元,足見其前後供述不一,被告上開所陳,是否可信,已然有疑。

再者,被告於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另案審理時證稱:就詐騙被害人黃振明案件中,第一次(即4 月28日)伊是找共犯曾俊賢,因為伊沒有車子,第二次(即4 月29日)也是找共犯曾俊賢,第三次(即4 月30日)是找共犯楊智元,至於共犯楊智元找何人開車,伊並不清楚,第四次(5月4 日)伊是找共犯陳新哲、楊智元等語明確(A 卷第63頁),況倘若4 月30日被告覺得危險拒絕參與,則其又何以參與5 月4 日之犯行?是4 月30日詐騙被害人黃振明之犯行,被告雖未親自前往,然應係擔任居中聯繫之角色,應屬明確。

㈣被告就上開犯罪事實一㈤㈥犯行部分,固辯稱:伊並未參與,其餘共犯都推給伊云云,然證人即共犯楊智元於本院審理中證稱:99年7 月21日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是被告於7 月20日用公司手機打電話叫伊過去,說南部有任務要出,在租屋處會合,聽完電話後,伊就找共犯張均志,7 月21日被告並沒有陪同前往取款,被告說要出任務之後,就沒有再打電話聯繫,僅有大陸與伊聯繫,由大陸那邊直接指示伊,共犯張均志也知道是被告找伊等去的;

公司手機都是由被告準備的,7 月20日被告打電話給伊時,沒有說要幾個人,本來至少要2 個人,1 個人開車,因為伊沒有車,所以伊找共犯張均志,被告說如果拿到錢,要聽大哥的指示等語(A 卷第168 至170 頁),核與證人即共犯張均志於本院審理中證述:99年7 月20日是共犯楊智元打電話給伊的,是共犯楊智元說是被告打電話給共犯楊智元的,電話中是說7 月21日到被告租屋處找其等,7 月21日伊是自己前往的,到了被告租屋處後,伊沒有上去,因為是小巷子,沒有地方停車,所以在樓下等,共犯楊智元在前一天的電話中,一開始叫伊載他去南部,原本伊說不要,後來共犯楊智元說去找他當面再說,共犯楊智元當面說要出任務,載他去南部,並說是被告要伊載他去的;

7 月20日晚上共犯楊智元說他人在被告租屋處,隔天早上去那裡接他,被告租屋處在龍潭鄉九龍村,在巷子裡面,詳細地址不記得,共犯楊智元跟伊說的時候,伊就知道那個地方,因為之前有去找過被告,所以知道被告租屋處,共犯楊智元說,被告在樓上,共犯楊智元在趕時間,要到南部,叫伊先出發,因為共犯楊智元那時候跟被告在一起,而且從被告租屋處下來,所以並沒有打電話給被告確認是否被告叫伊載共犯楊智元去南部等語(A 卷第173 至175 、178至180 頁),均屬大致相符。

參以證人張均志於本院審理中另證述:伊不知道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是否與被告有關等語(A 卷第182 頁),自形式上觀之,證人張均志對被告而言,應係較為中立客觀,是其上開證述,應堪認非虛。

準此,亦應可推認證人楊智元上開證述,並非構陷被告之虛妄情詞。

況且,證人楊智元就7 月21日犯行部分,均經另案一、二審認定有罪在案,有上開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存卷可佐,且證人楊智元於於本院審理中具結,在負擔偽證罪重典之壓力下,證人楊智元實應無獨於7月21日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之犯行,攀誣被告之必要。

是被告就7 月21日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犯行部分,雖未親自前往,然係居於居中聯繫角色,亦堪認定。

㈤綜上所述,被告就上開犯罪事實一㈢㈤㈥犯行部分,均雖未與共犯楊智元、張均志共同前往,然均係居於聯繫角色,而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屬灼然。

被告上開所辯,均係臨訟卸責之詞,不足採信。

是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㈢㈤㈥犯行部分,事證明確,均堪認定,均應予依法論科。

四、論罪科刑部分㈠按刑法上偽造文書罪,係著重於保護公共信用之法益,即使該偽造文書所載名義製作人實無其人,而社會上一般人仍有誤信其為真正文書之危險,仍難阻卻犯罪之成立(最高法院54年台上字第1404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又將偽造之文書複印、影印或傳真,與抄寫或繕打不同,其於吾人實際生活上可替代原本之使用,被認為具有與原本相同之信用性,故在一般情況下可予以通用,應認其為與原本作成名義人直接所表示意思之文書無異,自得為犯刑法上偽造文書罪之客體(最高法院75年臺上字第5498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又刑法第218條第1項所謂偽造公印,係屬偽造表示公署,或公務員資格之印信而言(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576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該條規範目的亦在保護公務機關之信用性,凡客觀上足以使社會上一般人誤信為公務機關之印信者,不論是否確有該等公務機關存在,抑公務機關之全銜是否正確而無缺漏,參照前開最高法院判例、判決意旨,應認仍構成刑法第218條第1項之罪,始符立法目的。

又刑法第211條之偽造公文書罪,以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成立要件,故同法第216條之行使偽造公文書罪,必其所行使之公文書,具備偽造並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構成要件,始得以成立(最高法院72年臺上字第4709號、85年臺上字第4204號判例意旨可參)。

查附表三所示之偽造傳真函文,係以「台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台北地檢署公證科」之名義所製作,且本案偽造之「臺北地方法院地檢署監管科收據」、「臺北地檢署公證科收據」與各該機關之正式全銜相違,各該機關實際上且無「監管科」、「公證科」等內部單位存在,前開收據上所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文,亦與收據上之機關全銜不一,然一般人苟非熟稔檢察系統組織,殊不足以分辨該監管、公證單位是否確實存在,而仍有誤信上開偽造傳真函文即為公務員職務上所製作之真正文書之危險,此觀本件二名被害人均一再誤信遭到司法機關偵辦犯罪而多次交付鉅款財物益明,是揆諸前揭說明,上開偽造文書、印文,自應論以偽造公文書、偽造公印文,且足以生損害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對其等職務執行管理之正確性。

㈡核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㈠㈡㈢㈤㈥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第216條及第211條行使偽造公文書罪、第158條第1項僭行公務員職權罪。

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㈣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3項、第1項詐欺取財未遂罪、第216條及第211條行使偽造公文書罪、第158條第1項僭行公務員職權罪。

被告及如附表二所示之共犯、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偽造公文書後復持以行使,偽造公印、公印文乃偽造公文書之階段行為,又偽造公文書之低度行為為行使偽造公文書之高度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

被告及如附表二所示之共犯實施上開6 次詐騙犯行時,均分別先由不詳詐騙集團成員以電話冒充公務員僭行其職權及誆稱監管金錢,繼而偽造公文書,到場冒充公務員僭行其職權、行使偽造公文書及收取詐騙款項,是每次詐騙犯行之客觀上均存有複數舉止,惟每次詐騙犯行中所存在之各次行為,均係同時同地或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每次詐騙犯行中各行為之獨立性薄弱,依一般社會通念,應評價為數個舉動之接續進行,均為接續犯,每次詐騙犯行中所構成之上開行為各應論以1 罪。

被告與共犯楊智元、曾俊賢、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就犯罪事實一㈠部分,被告與共犯曾俊賢、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就犯罪事實一㈡部分,被告與共犯楊智元、陳新哲、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就犯罪事實一㈣部分,各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

被告與共犯楊智元、張均志、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就犯罪事實一㈢、㈤、㈥部分,各有犯意聯絡,均為共謀共同正犯。

被告、如附表所示之共犯及不詳詐騙集團成員等人,就上開6 次詐騙犯行中,均係以行使偽造公文書、冒充公務員僭行其職權作為詐欺取財之詐術行為內容,6 次均為以1 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各次犯行均應從一重之行使偽造公文書罪處斷。

被告上開6 次犯行,時間地點迥然可分,詐騙金額與所偽造公文書上金額記載互不相同,顯係基於個別犯意為之,應分論併罰。

㈢爰審酌被告並無構成累犯之犯罪前科,有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參,其於本院審理中自承: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未婚,沒有小孩,羈押之前有一段時間沒有工作,父母建在,均大約50歲,母親有工作,父親因肺部不好沒有工作,還有1 個妹妹,未婚,已經成年,目前仍就學中,家中還有祖父母等家庭狀況(A 卷第201 頁),及考量被告年輕力盛,不知進取,貪圖他人財物之犯罪動機及目的,為上開犯行時未受任何刺激,竟冒充司法人員,誆稱接管金錢,偽造並交付具有司法機關公文書形式之文書,一再詐騙相同被害人之犯罪手段,參與上開6 次犯行,其中就犯罪事實一㈠、㈡部分,並親自前往擔任詐騙及負責將詐騙之金錢交予詐騙集團之重要角色,就犯罪事實一㈣部分,親自前往及擔任把風之角色,就犯罪事實一㈢㈤㈥部分,則並未親自前往,而係擔任聯繫協調之角色,共計詐騙被害人黃振明326 萬元,1 次未得手,共計詐騙被害人蘇劉碧珠117 萬元(查獲時扣得52萬元),另考量被告與其共犯等人冒充司法機關人員、偽造司法機關公文書、詐騙年邁民眾,對於同一被害人又故技重施,所詐取者為被害人賴以養老之金錢,破壞司法機關信譽,魚肉良民,乖離以信賴為基礎之社會關係,惡性莫此為甚。

另被告未嘗賠償被害人一絲金錢以彌補造成之損害,且於本院審理中部分坦承犯行,部分否認犯行,就其否認犯行部分,尚無從令本院見其悔悟之心,檢察官具體求處有期徒刑6 年6 月尚屬允洽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之刑,以示懲儆。

㈣被告於99年1 月間與多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合組詐欺集團,先由該詐欺集團成員事先以不詳方式偽造「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2 顆,再由被告分別邀集共犯楊智元、曾俊賢、張均志、陳新哲等人參與,足見其等係有組織、規模、分工甚為精細之集團犯罪,本件共實施6 次詐騙行為,一犯再犯、反覆為之、次數甚夥,各次犯罪時間相距甚短,足見被告對於法律制度之輕視敵對性格;

每次犯罪專挑年老善良民眾下手,所得少則數十萬、多則百萬,假冒檢警詐欺犯罪更為吾國所亟力查緝之犯罪,犯罪行為造成之惡害甚大,依被告所為行為之嚴重性、被告所表現之危險性及對於被告未來行為之期待性綜合判斷,令其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應有助於矯正犯罪常習,可以培養正確之勞動習慣,習得謀生技巧,使其日後能適應社會生活,安於工作,而達教化、治療之目的,且與長期自由刑相較,強制工作毋寧為對被告權益損害最少者,對被告未來謀生幫助最大,而被告年僅25歲,未來人生還很長久,如長久習於犯罪而施以監禁,殊非其個人及國家之福,因此,本院審酌施以強制工作保安處分,其教化、治療被告所生之利益,與強制工作限制其短暫人身自由之損害相較,未顯失均衡,應符合比例原則之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爰就被告上開犯罪事實一㈣㈤㈥犯行部分,併依刑法第90條第1項規定宣告被告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3 年,以資矯正犯罪習性。

㈤按刑法第38條第3項係規定「犯罪行為人」所有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得宣告沒收,並非規定屬「被告」所有之物,始得宣告沒收,而共同正犯於意思聯絡範圍內,組成一共犯團體,團體中之任何成員均為「犯罪行為人」,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只要屬於「犯罪行為人」所有,均得宣告沒收,不以必屬於本案被告本人所有者為限(最高法院92年度臺上字第787 號判決同斯意旨)。

經查:⒈附表三所示之偽造公文書,業經被告及其共犯等人向各該被害人行使提出而不復為被告所有,無從宣告沒收,但其上如附表三所示之偽造公印文,仍應依刑法第219條規定沒收。

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印」公印、偽造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印(詳附表三「公印文名稱」欄所載),查無證據得認業已滅失,不問屬於犯人與否,亦應依刑法第219條規定沒收。

⒉如附表四編號1 所示手機1 支,為被告所有交予共犯陳新哲持有供犯罪事實一㈣部分犯罪所用;

附表四編號6 所示手機2 支,為被告所有交予共犯楊智元持有供犯罪事實一㈠、㈢、㈣、㈤、㈥部分犯罪所用;

附表四編號8 所示黑色背包1個,為共犯楊智元所有供犯罪事實一㈠、㈢、㈣、㈤、㈥部分犯罪所用,此有上開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9年度上訴字第1128號判決可資參照,均應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2款規定沒收。

⒊附表四編號5 中之現金47萬5 千元、附表四編號20之現金4萬5 千元,雖各為共犯楊智元、張均志犯罪所得,惟係贓物且應發還被害人,不另宣告沒收。

⒋附表四所示其餘扣案物品,非有證據得認確係供本件犯罪所用或本件犯罪所得之物品,不另宣告沒收(扣案如附表四編號7 、23所示之統一發票二紙,為超商接收傳真所得之「收據」,屬得為證據之物品,與犯罪所得之財產利益迥不相同)。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28條、第158條第1項、第216條、第211條、第339條第1項、第3項、第55條前段、第51條第5款、第90條第1項、第38條第1項第2款、第219條,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第2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俊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5 月 10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 法 官 許進國
法 官 呂美玲
法 官 張志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5 月 10 日
書記官 張子涵
附錄法條:
刑法第158條第1項
冒充公務員而行使其職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216條
行使第二百十條至第二百十五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刑法第211條
偽造、變造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3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卷宗代號對照表
┌────┬──────────────────────┐
│卷宗代號│卷宗名稱                                    │
├────┼──────────────────────┤
│A卷    │本院100年度訴字第53號                       │
├────┼──────────────────────┤
│B卷    │本院99年度訴字第677號                       │
├────┼──────────────────────┤
│C卷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緝字第559號卷 │
├────┼──────────────────────┤
│D卷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緝字第568號卷 │
├────┼──────────────────────┤
│E卷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3754號卷  │
├────┼──────────────────────┤
│F卷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5857號卷  │
├────┼──────────────────────┤
│G卷    │嘉義市政府警察局嘉市警刑大二字第0990006334  │
│        │號卷                                        │
├────┼──────────────────────┤
│H卷    │嘉義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嘉市警一偵字第      │
│        │0000000000號卷(裝訂在G卷之後)             │
├────┼──────────────────────┤
│I卷    │嘉義市政府警察局嘉市警刑大二字第0990007684  │
│        │號卷                                        │
└────┴──────────────────────┘
附表二:詐騙一覽表(◎表示曾至被害人所在地之共犯)
┌─────┬────┬────┬────┬────┬────┬────┐
│          │4/28    │4/29    │4/30    │5/4     │7/21上午│7/21下午│
├─────┼────┼────┼────┼────┼────┼────┤
│陳宏誌    │◎      │◎      │        │◎      │        │        │
├─────┼────┼────┼────┼────┼────┼────┤
│共犯楊智元│◎      │        │◎      │◎      │◎      │◎      │
├─────┼────┼────┼────┼────┼────┼────┤
│共犯張均志│        │        │◎      │        │◎      │◎      │
├─────┼────┼────┼────┼────┼────┼────┤
│共犯曾俊賢│◎      │◎      │        │        │        │        │
├─────┼────┼────┼────┼────┼────┼────┤
│共犯陳新哲│        │        │        │◎      │        │        │
├─────┼────┼────┼────┼────┼────┼────┤
│被害人    │黃振明  │黃振明  │黃振明  │黃振明  │蘇劉碧珠│蘇劉碧珠│
├─────┼────┼────┼────┼────┼────┼────┤
│詐騙金額  │48萬元  │163萬元 │115萬元 │150萬元 │75萬元  │42萬元  │
├─────┼────┼────┼────┼────┼────┼────┤
│使用車輛提│5521-PN │5521-PN │0053-TS │5521-PN │0053-TS │0053-TS │
│供者      │曾俊賢  │曾俊賢  │張均志  │曾俊賢  │張均志  │張均志  │
├─────┼────┼────┼────┼────┼────┼────┤
│既未遂    │既遂    │既遂    │既遂    │未遂    │既遂    │既遂    │
├─────┼────┼────┼────┼────┼────┼────┤
│所犯之罪及│共同犯行│共同犯行│共同犯行│共同犯行│共同犯行│共同犯行│
│所處之刑  │使偽造公│使偽造公│使偽造公│使偽造公│使偽造公│使偽造公│
│          │文書罪,│文書罪,│文書罪,│文書罪,│文書罪,│文書罪,│
│          │處有期徒│處有期徒│處有期徒│處有期徒│處有期徒│處有期徒│
│          │刑壹年捌│刑貳年,│刑壹年捌│刑壹年貳│刑壹年陸│刑壹年肆│
│          │月,如附│如附表三│月,如附│月,並於│月,並於│月,並於│
│          │表三編號│編號2所 │表三編號│刑之執行│刑之執行│刑之執行│
│          │1所示偽 │示偽造公│3所示偽 │前,令入│前,令入│前,令入│
│          │造公印文│印文、偽│造公印文│勞動場所│勞動場所│勞動場所│
│          │、偽造之│造之「臺│、偽造之│,強制工│,強制工│,強制工│
│          │「臺灣臺│灣臺北地│「臺灣臺│作參年,│作參年,│作參年,│
│          │北地方法│方法院印│北地方法│如附表三│如附表三│如附表三│
│          │院印」公│」公印,│院印」公│編號4所 │編號5所 │編號6所 │
│          │印、扣案│均沒收。│印、扣案│示偽造公│示偽造公│示偽造公│
│          │如附表四│        │如附表四│印文、偽│印文、偽│印文、偽│
│          │編號6、8│        │編號6、 │造之「臺│造之「臺│造之「臺│
│          │之物,均│        │8之物, │灣臺北地│灣臺北地│灣臺北地│
│          │沒收。  │        │均沒收。│方法院印│方法院」│方法院」│
│          │        │        │        │」公印、│公印、扣│公印、扣│
│          │        │        │        │扣案如附│案如附表│案如附表│
│          │        │        │        │表四編號│四編號6 │四編號6 │
│          │        │        │        │1、6、8 │、8之物 │、8之物 │
│          │        │        │        │之物,均│,均沒收│,均沒收│
│          │        │        │        │沒收。  │。      │。      │
└─────┴────┴────┴────┴────┴────┴────┘
附表三:偽造公文書一覽表
┌──┬──────┬──────┬───┬──────┬───┬────┐
│編號│公文書名稱  │公文書日期  │金額  │公印文名稱  │公印文│出處    │
│    │            │            │      │            │枚數  │        │
├──┼──────┼──────┼───┼──────┼───┼────┤
│1   │臺北地方法院│99年4月28日 │48萬元│臺灣臺北地方│1     │H卷     │
│    │地檢署監管科│            │      │法院印      │      │第26頁  │
├──┼──────┼──────┼───┼──────┼───┼────┤
│2   │臺北地方法院│99年4月29日 │163萬 │臺灣臺北地方│1     │H卷     │
│    │地檢署監管科│            │元    │法院印      │      │第23頁  │
├──┼──────┼──────┼───┼──────┼───┼────┤
│3   │臺北地方法院│99年4月30日 │115萬 │臺灣臺北地方│1     │H卷     │
│    │地檢署監管科│            │元    │法院印      │      │第24頁  │
├──┼──────┼──────┼───┼──────┼───┼────┤
│4   │臺北地方法院│99年5月4日  │150萬 │臺灣臺北地方│1     │H卷     │
│    │地檢署監管科│            │元    │法院印      │      │第25頁  │
├──┼──────┼──────┼───┼──────┼───┼────┤
│5   │臺北地檢署公│99年7月21日 │75萬元│臺灣臺北地方│1     │B卷     │
│    │證科        │            │      │法院        │      │第169頁 │
├──┼──────┼──────┼───┼──────┼───┼────┤
│6   │臺北地檢署公│99年7月21日 │42萬元│臺灣臺北地方│1     │B卷     │
│    │證科        │            │      │法院        │      │第170頁 │
└──┴──────┴──────┴───┴──────┴───┴────┘
附表四:扣案物一覽表
┌───┬──────┬────┬───┬───┬────────┐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持有人│所有人│附註            │
├───┼──────┼────┼───┼───┼────────┤
│1     │手機        │1支     │陳新哲│陳宏誌│內含SIM卡       │
├───┼──────┼────┼───┼───┼────────┤
│2     │手機        │1支     │曾俊賢│曾俊賢│索尼牌          │
│      │            │        │      │      │內含0000000000號│
│      │            │        │      │      │SIM卡           │
├───┼──────┼────┼───┼───┼────────┤
│3     │SIM卡       │1張     │曾俊賢│      │號碼:          │
│      │            │        │      │      │000000000000000 │
├───┼──────┼────┼───┼───┼────────┤
│4     │SIM卡       │1張     │曾俊賢│      │號碼            │
│      │            │        │      │      │000000000000000 │
├───┼──────┼────┼───┼───┼────────┤
│5     │現金        │475500元│楊智元│      │5萬5千元為7/21  │
│      │            │        │      │      │上午贓款        │
│      │            │        │      │      │42萬元為7/21下午│
│      │            │        │      │      │贓款            │
│      │            │        │      │      │5百元不詳       │
├───┼──────┼────┼───┼───┼────────┤
│6     │手機        │2支     │楊智元│陳宏誌│諾基亞牌        │
│      │            │        │      │      │內含SIM卡       │
├───┼──────┼────┼───┼───┼────────┤
│7     │統一發票    │1張     │楊智元│楊智元│PG00000000      │
│      │            │        │      │      │日期:99.07.21  │
│      │            │        │      │      │時間:11:23     │
│      │            │        │      │      │見I卷第83頁     │
├───┼──────┼────┼───┼───┼────────┤
│8     │黑色背包    │1個     │楊智元│楊智元│GUCCI牌         │
├───┼──────┼────┼───┼───┼────────┤
│9     │白色手套    │1副     │張均志│      │                │
├───┼──────┼────┼───┼───┼────────┤
│10    │毛線手套    │1副     │張均志│      │                │
├───┼──────┼────┼───┼───┼────────┤
│11    │毛線帽      │1個     │張均志│      │                │
├───┼──────┼────┼───┼───┼────────┤
│12    │毛線衣      │2件     │張均志│      │                │
├───┼──────┼────┼───┼───┼────────┤
│13    │運動外套    │1件     │張均志│      │                │
├───┼──────┼────┼───┼───┼────────┤
│14    │黑色外套    │1件     │張均志│      │                │
├───┼──────┼────┼───┼───┼────────┤
│15    │格子襯衫    │1件     │張均志│      │                │
├───┼──────┼────┼───┼───┼────────┤
│16    │休閒服      │1件     │張均志│      │短袖            │
├───┼──────┼────┼───┼───┼────────┤
│17    │卡其短褲    │1件     │張均志│      │                │
├───┼──────┼────┼───┼───┼────────┤
│18    │手機        │1支     │張均志│      │諾基亞牌        │
│      │            │        │      │      │未含SIM卡       │
│      │            │        │      │      │                │
├───┼──────┼────┼───┼───┼────────┤
│19    │手機        │1支     │張均志│張均志│索尼牌          │
│      │            │        │      │      │型號W995        │
│      │            │        │      │      │內含0000000000號│
│      │            │        │      │      │SIM卡           │
├───┼──────┼────┼───┼───┼────────┤
│20    │現金        │45000元 │張均志│      │7/21上午之贓款  │
├───┼──────┼────┼───┼───┼────────┤
│21    │統一發票    │1張     │張均志│      │NH00000000      │
│      │            │        │      │      │日期:99.06.21  │
│      │            │        │      │      │時間:12:11     │
│      │            │        │      │      │見I卷第82頁     │
├───┼──────┼────┼───┼───┼────────┤
│22    │統一發票    │1張     │張均志│      │NH00000000      │
│      │            │        │      │      │日期:99.06.18  │
│      │            │        │      │      │時間:13:48     │
│      │            │        │      │      │見I卷第82頁     │
├───┼──────┼────┼───┼───┼────────┤
│23    │統一發票    │1張     │張均志│張均志│PL00000000      │
│      │            │        │      │      │日期:99.07.21  │
│      │            │        │      │      │時間:16:25     │
│      │            │        │      │      │見I卷第82頁     │
├───┼──────┼────┼───┼───┼────────┤
│24    │黑色背包    │1個     │張均志│      │POLO牌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