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HLDM,109,易,48,20200318,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9年度易字第48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高振捷



陳定嶸



林子竣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8年度偵字第197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丙○○為成年人,於民國108 年1 月29日清晨在花蓮縣○○鄉○○0 街0 號御花園KTV 之2 樓包廂飲酒唱歌,期間竟基於傷害他人之故意,於是日清晨4 時許無故教唆被告丁○○、被告乙○○共同以拳腳毆打素不相識亦無宿怨,於1 樓樓梯口聊天之告訴人甲○○、告訴人己○○及未滿18歲之告訴人少年戊○○,致告訴人甲○○受有頭部挫傷、左頰鈍傷之傷害;

告訴人己○○受有頭部其他部位鈍傷、鼻出血之傷害;

告訴人少年戊○○受有右側枕部鈍傷之傷害。

因認被告丙○○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被告丁○○、被告乙○○均涉犯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等語( 起訴書漏未為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新舊法比較,容有疏漏,應予補充) 。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該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一)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法律變更之比較適用,比較時應就罪刑有關之共犯、未遂犯、想像競合犯、牽連犯、連續犯、結合犯,以及累犯加重、自首減輕暨其他法定加減(如身分加減)與加減例等一切情形,綜其全部罪刑之結果而為比較;

且就比較之結果,須為整體之適用,不能割裂分別適用各該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此即法律變更之比較適用所應遵守之「罪刑綜合比較原則」及「擇用整體性原則」(最高法院24年上字第4634號判例、27年上字第2615號判例、95年第8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查被告3人行為後,刑法第277條第1項、第287條規定業於108年5 月29日修正公布,同年月31日生效施行,修正後第277條第1項加重普通傷害罪之刑度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而修正後刑法第287條部分,則配合同法第285條規定之刪除而為修正,除所犯為修正前刑法第285條規定之罪名外,對於所犯為刑法第277條第1項規定之罪名,修法前後並無二致,是經綜合比較新、舊法結果,修正後之規定對於被告3 人並無較為有利,依刑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自應優先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二)本案告訴人3人告訴被告3人傷害案件,檢察官起訴書認被告丙○○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被告丁○○、被告乙○○均涉犯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須告訴乃論。

茲據告訴人3 人均撤回告訴,有刑事撤回告訴狀在卷可查(本院卷第121 至125頁),依照首開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 法 官 梁昭銘
法 官 林思婷
法 官 高郁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佩姍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