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496號
公 訴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鴻基
上列被告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緝字第599號、111年度偵字第8769號、111年度偵字第9256號、111年度偵字第9345號、111年度偵字第9562號、111年度偵緝字第600號、111年度偵緝字第601號、112年度偵字第609號、112年度偵字第712號、112年度偵字第1837號、112年度偵字第5357號、112年度偵字第733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鴻基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洗錢罪,處有期徒刑陸月,併科罰金新臺幣拾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伍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
一、張鴻基明知金融機構帳戶資料係供個人使用之重要理財及交易工具,關係個人財產及信用之表徵,並知悉提供金融帳戶予陌生人士使用,常與詐欺等財產犯罪密切相關,可作為犯罪集團遂行詐欺犯罪之人頭戶,藉此躲避警方追查,並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之來源及性質,竟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5月中旬,在基隆市某處,將其所申辦之⑴永豐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永豐帳戶)⑵彰化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彰銀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交付予姓名年籍不詳之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並收受有新臺幣(下同)5,000元之報酬,以此方式幫助該詐騙集團向他人詐取財物,並掩飾、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去向及性質而洗錢。
嗣該詐騙集團成員取得上開永豐、彰銀帳戶之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後,即與其他不詳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以附表所示之詐欺手法,詐騙附表所示之人,使其等陷於錯誤,分別匯款如附表所示之金額至附表所示之帳戶內,旋遭該詐欺集團成員提領得手,以此方式掩飾及隱匿詐欺犯罪所得贓款之來源、去向及性質,嗣經附表所示之人發覺受騙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陳思晴、劉宇珏、吳美珍、陳淑玲、林亞儒、張麗珠、鄭佩伶、陳美華、陳文敏、陳嘉玲、謝敏君告訴及金門縣警察局金湖分局、宜蘭縣政府警察局宜蘭分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彰化縣警察局鹿港分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鼓山分局、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龍潭分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前鎮分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臺中市政府警察太平分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旗山分局、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東勢分局、花蓮縣警察局玉里分局報告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固定有明文。
惟按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條之5第2項亦定有明文。
本件當事人對於本判決下列所引用之供述證據之證據能力,於本院審理時均表示無意見而不予爭執,迄至言詞辯論終結前亦未再聲明異議,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不當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之情形,爰依前開規定,認均具有證據能力。
又本院下列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之證據能力部分,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反面解釋,應認均有證據能力。
貳、認定犯罪事實及理由部分訊據被告張鴻基固坦承有將其所申辦之前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含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提供予他人使用之事實,惟否認有上揭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犯行,辯稱:是伊朋友「小李」(李金鴻)知道伊要貸款,幫伊介紹並帶伊去跟辦理貸款的人接觸,然後伊就單獨被載去基隆,伊被扣留大概有十天,最後一次伊頭被蒙住,好像是被載到某個地方的彰化銀行轉錢,當時伊要貸款,他們說有佣金的問題,然後就載伊回去,之後就放伊離開云云。
惟查,前揭不法詐騙集團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前揭犯罪事實所示之時間、方式,向附表所示之被害人陳思晴、劉宇珏、吳美珍、陳淑玲、林亞儒、張麗珠、鄭佩伶、魏吟蓁、陳美華、陳文敏、陳嘉玲、謝敏君等人施以詐術,致其等陷於錯誤,而分別於附表所示之時間,匯款至被告如附表所示之帳戶內,旋遭提領一空等情,業據被害人陳思晴、劉宇珏、吳美珍、陳淑玲、林亞儒、張麗珠、鄭佩伶、魏吟蓁、陳美華、陳文敏、陳嘉玲、謝敏君等人分別於警詢時指訴明確,並有其等所提供之匯款轉帳單據及手機LINE對話照片、被告申辦之上開永豐、彰銀帳戶歷史交易明細、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警製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等資料在卷可資佐證,此部分之事實,應堪認定。
被告雖以前詞置辯,惟查,金融帳戶資料事關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等物之專屬性質甚高,事關存戶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除非本人或與本人關係親密者,一般人均有妥為保管防阻他人任意使用之認識,難認有自由流通之理由,縱使在特殊情況下,偶有交付他人使用之需,亦必深入瞭解用途後,再行提供使用,方符常情,且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落入不明人士手中,極易被利用為與財產有關之犯罪工具,此為吾人一般生活認識所易於體察之常識。
如有人不自己申請開立帳戶而請求他人提供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等物,客觀上應可預見其目的在供作不法取得金錢之存入後再行領出使用,以避免身分曝光,防止追查,此亦為一般人本於一般之認知能力均甚易領會。
且近年來以各類不實電話、網路內容而詐欺取財之犯罪類型層出不窮,該等犯罪,多數均係利用他人帳戶作為詐欺所得財物之出入帳戶,業經媒體廣為披載。
是依一般人通常之知識、智能及經驗,均已詳知向陌生人購買、承租或以其他方法取得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者,多係欲藉該帳戶取得不法犯罪所得,及掩飾、隱匿帳戶內資金之實際取得人之身分,以逃避追查,稽之被告於偵查中供稱:伊有拿到現金5,000元,應該是他們的頭頭拿錢給伊等語(參見111年度偵緝字第599號卷第22頁),足見被告確是以有對價之情況下交付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等情,應堪認定,是被告於本院審理中翻異前詞,改辯稱:該5,000元是「小李」給伊之工程款云云,應屬飾卸之詞,要無足採;
再參之一般社會經驗法則,一般人申辦銀行帳戶,並無特定條件之限制,殊難想像一般人會以有對價之情況下借用他人帳戶使用;
且若如被告所辯伊有被詐騙集團成員扣留大概10天後,始被釋放,衡情被告應於被釋放後,即時報警,始符常情,乃被告並未即時報警,已與常情有違;
再被告辯稱:伊朋友「小李」(李金鴻)知道伊要貸款,幫伊介紹並帶伊去跟辦理貸款的人接觸乙節,經查,「小李」(李金鴻)於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中已否認有介紹被告與辦理貸款之人接觸等情,並經該署檢察官於112年11月10日以該署112年度偵字第2758號不起訴處分在案(參見本院卷第125-127頁),被告此部分之辯解,已難採信;
又被告前於000年0月間,亦曾為辦理貸款而提供金融帳戶存摺、提款卡予詐欺集團涉犯詐欺罪嫌,先後經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5年度偵字第6105號案件、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6年度偵字第6949號案件為不起訴處分確定(參見本院卷第13-14頁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詎被告竟仍未記取教訓,同樣又為辦理貸款而輕率將上開永豐、彰銀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提供他人使用,足見被告對其所提供之上開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極易遭他人利用作為有關財產犯罪之工具,並可能使不詳之犯罪行為人將該帳戶作為收受、提領特定犯罪所得使用,而於提領後即產生遮斷資金流動軌跡,進而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效果,應有所預見;
再參之被告於警詢時自陳係國中畢業,職業為油漆工(參見同上偵緝卷第8頁),且於偵查中及審理中均能理解訊問事項及明確回答問題等情,足見被告應非屬完全毫無社會經驗及判斷能力之人,亦非屬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為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之人,堪認被告於交出上開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時,應能預見可能因而被犯罪集團利用以作為人頭帳戶,遂行詐欺犯罪及掩飾、隱匿他人詐欺犯罪所得財物,藉此躲避警方追查,竟仍基於縱有人持以詐欺犯罪及掩飾、隱匿他人詐欺犯罪所得,亦不違背其本意之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應堪認定。
是被告所辯云云,顯有違經驗法則,要屬卸責之詞,無足採信。
綜上所述,被告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犯行,應堪認定。
參、論罪科刑部分 一、按刑法之故意犯,可分為直接故意與不確定故意,所謂不確定故意即指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刑法第13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被告若對於他人可能以其所交付之帳戶,進行詐欺取財之犯罪行為,並可能被犯罪集團利用以作為人頭帳戶掩飾、隱匿他人詐欺犯罪所得財物,已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則其自仍應負相關之罪責。
二、按刑法上之幫助犯,係指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實施犯罪之行為者而言(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77號判例意旨參照)。
被告將上開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任意交予他人,容任他人以之為詐欺取財、洗錢之工具,惟提供金融帳戶提款卡及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並非詐欺取財及一般洗錢罪之構成要件行為,且亦無證據可資證明被告有參與前揭詐欺取財、洗錢之犯行,或與該詐騙集團成員間有何犯意聯絡之情,僅有不確定故意幫助他人遂行詐欺取財、洗錢之意思及行為。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項第2款、第14條第1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
被告一幫助行為同時幫助該詐騙集團成員對如附表所示之被害人詐欺取財及同時幫助一般洗錢,均屬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應均依刑法第55條前段之規定各從一幫助詐欺取財罪、幫助一般洗錢罪處斷。
被告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幫助詐欺取財罪、幫助一般洗錢罪,屬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論以刑法第30條第1項、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
被告為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而幫助他人犯罪,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可預見任意提供個人專屬性極高之金融帳戶資料予他人,可能遭詐騙集團成員利用為詐欺、掩飾犯罪贓款去向等不法犯罪之工具,仍率然將上開帳戶存摺(含網路銀行帳戶)、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含網路銀行密碼)皆提供他人使用,致使上開帳戶終被利用為他人犯詐欺取財罪、一般洗錢罪之人頭帳戶,造成被害人等人受騙而受有財產上之鉅大損失,並使詐騙集團恃以實施詐欺犯罪,致執法人員難以追查詐欺取財犯罪正犯之真實身分,造成犯罪偵查困難,幕後犯罪者得以逍遙法外,嚴重擾亂社會正常交易秩序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品行,僅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為勉持(參見前揭偵緝卷第8頁),及其犯後否認犯行之態度,且事後尚未與被害人和解,賠償被害人損害,對被害人財產法益所生之損害及社會治安所生危害之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併科罰金部分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肆、沒收部分 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
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
二、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
三、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
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
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刑法第38條之1規定甚明。
被告因本件犯罪而獲取共5,000元之報酬,即為犯罪所得,且屬於犯罪行為人被告,並未扣案,自應依前揭規定併予宣告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刑法第11條前段、第339條第1項、第30條、第55條前段、第42條第3項、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怡龍提起公訴,檢察官林小刊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14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永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若未敘述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書記官 林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14 日
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詐欺方式 匯款時間 金額 (新臺幣) 匯入帳戶 備註 1 陳思晴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陳思晴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6日11時48分許 5萬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緝字第599號 2 劉宇珏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劉宇珏陷於錯誤而轉帳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4日9時54分許 3萬8仟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緝字第600號 3 吳美珍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吳美珍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①111年5月23日12時34分許 ②111年5月25日9時57分許 ③111年5月26日10時2分許 ①192萬元 ②92萬元 ③100萬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緝字第601號 4 陳淑玲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陳淑玲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4日10時33分許 20萬6仟5佰元 彰化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字第8769號 5 林亞儒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林亞儒陷於錯誤而轉帳至指定帳戶。
①111年5月24日10時35分許 ②111年5月24日10時37分許 ①10萬元 ②10萬元 彰化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字第9256號 6 張麗珠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張麗珠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4日11時38分許 20萬元 彰化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字第9345號 7 鄭佩伶 (提出告訴) 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鄭佩伶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6日11時1分許 8萬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1年度偵字第9562號 8 魏吟蓁 (未提告訴) 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魏吟蓁陷於錯誤而轉帳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3日9時42分許 10萬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2年度偵字第609號 9 陳美華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陳美華陷於錯誤而轉帳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3日9時32分許 5萬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2年度偵字第712號 10 陳文敏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陳文敏陷於錯誤而轉帳、匯款至指定帳戶。
①111年5月23日9時7分許 ②111年5月23日9時9分許 ③111年5月23日10時59分許 ④111年5月23日11時12分許 ①10萬元 ②10萬元 ③20萬元 ④20萬元 彰化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2年度偵字第1837號 11 陳嘉玲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陳嘉玲陷於錯誤而轉帳、匯款至指定帳戶。
111年5月25日12時13分許 40萬7仟1佰6拾5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2年度偵字第5357號 12 謝敏君 (提出告訴) 佯裝交友,再以假投資之方式致使謝敏君陷於錯誤而匯款至指定帳戶。
①111年5月25日10時14分許 ②111年5月27日10時59分許 ①5萬元 ②12萬7仟1佰3拾元 永豐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00000號 112年度偵字第7331號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