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KLDM,107,易,209,2018072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7年度易字第209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依靜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6年度偵字第5113號、107年度偵字第137號)及移送併辦(107年度偵字第204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蔡依靜無罪。

理 由

一、公訴及移送併辦意旨略以:被告蔡依靜可預見若將金融機構帳戶資料提供他人使用,可能幫助詐欺之人作為不法收取他人款項之用,竟基於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06年3月20日,在基隆市安樂區基隆長庚醫院對面之全家便利商店,將其新申設之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南銀行)基隆港口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玉山銀行)基隆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一銀行)基隆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 號、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基銀行)城東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寄予姓名年籍不詳自稱「王成忠」之人,供詐欺犯罪使用。

嗣該人取得上開帳戶後,即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附表所示之時間,以如附表所示之詐騙方式,詐騙如附表所示之人,致渠等陷於錯誤而匯款至如附表所示帳戶後,旋為詐騙集團成員提領一空,因認被告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

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事實審法院在心證上無從為有罪之確信,自應為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意旨參照)。

又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

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公訴及移送併辦意旨認被告涉犯前揭詐欺取財罪嫌,係以:㈠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㈡告訴人徐美圓、劉繼珍、賴菊珍、林秀娥於警詢之指述;

㈢告訴人徐美圓所提供之三信商業銀行106年3月22日匯款回條2 張;

㈣告訴人劉繼珍之夫唐昊所有之郵政存簿儲金簿及交易明細;

㈤告訴人賴菊珍所提供之第一銀行存款單1張;

㈥國泰世華銀行匯款書1張;

㈦華南銀行106年4月25日營清字第1060046398號函附之開戶資料、交易明細;

㈧玉山銀行106年6月6 日玉山個(存)字第1060418568號函暨函附之開戶資料、交易明細;

㈨被告所申設之第一銀行帳戶之交易明細;

㈩凱基銀行106年5月5 日凱銀集作字第10600700024 號函暨函附之交易明細表等,為其主要論述之依據。

四、訊據被告矢口否認有何公訴意旨所指幫助詐欺取財之犯行,辯稱:伊於106年3月13日下午,自報紙得悉貸款之訊息,伊因為急需用錢,遂撥打報紙上所登載之電話號碼,以LINE通訊軟體與「姜經理」聯繫,惟電話並未接通;

嗣自稱為「姜明發」之人以LINE通訊軟體回撥電話給伊,問伊是否有貸款之需求,伊便詢問對方:如果沒有薪資或勞保可否貸款等語,「姜明發」遂要求伊翻拍雙證件照片給其,並答稱會幫伊找合適的銀行,邇後會有銀行與伊照會云云;

其後,自稱為銀行行員之人撥打電話給伊,向伊佯稱:伊因為沒有財力證明,所以需要伊提供伊名下至少5 家銀行之帳戶,伊遂依「姜明發」之指示,於106年3月20日中午12時許,至基隆長庚醫院對面之全家便利商店,透過託運之方式,將前開銀行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寄送至高雄市○○區○○里○○○路00巷0號予「王成忠」,嗣後對方再撥打電話給伊,向伊詢問上開帳戶之提款卡密碼;

嗣於106年3月21日,伊有以LINE訊息詢問「姜明發」有無收到伊所寄送上開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姜明發」並答稱:已收到上開銀行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且已安排同年3月28日對保及簽約云云,嗣後伊試圖與「姜明發」聯繫未果,伊遂至銀行詢問,始知悉上開銀行之帳戶已遭警示,伊才知遭到詐騙;

伊給對方密碼與提款卡是為了要讓對方在伊存摺上面作財力證明等語。

五、經查:㈠上開華南銀行基隆港口分行、玉山銀行基隆分行、第一銀行基隆分行及凱基銀行城東分行之帳戶為被告所申設,且經被告於106年3月20日中午12時許,在全家便利商店基隆長庚店,以託運之方式,寄送至高雄市○○區○○里○○○路00巷0 號予「王成忠」,被告復以電話將密碼告知詐騙集團成員等事實,業為被告於警詢、檢察官訊問時坦認不諱(見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刑案偵查卷宗第2頁至第4頁、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刑事案件偵查卷宗㈡第268頁反面至第270頁反面、106 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50頁至第51頁),並有報紙貸款廣告、新竹物流代收點專用託運單、華南銀行客戶資料整合查詢之列印資料、玉山銀行顧客基本資料查詢列印資料、第一銀行存摺存款客戶資料查詢單、凱基銀行WEB 綜合應用系統ATM交易查詢列印資料各1份在卷可佐(見106 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53頁、第66頁、第9 頁、第12頁、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刑事案件偵查卷宗㈡第306 頁、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刑案偵查卷宗第37頁至第38頁),自堪信為真實。

㈡附表所示之被害人,確有遭詐騙集團成員以附表所示之方式詐騙而陷於錯誤,分別匯(存)款至被告上揭銀行帳戶等情,業據證人即告訴人徐美圓、劉繼珍、賴菊珍、林秀娥於警詢證述明確(見106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6頁至第7頁、第22 頁正反面、第33頁正反面、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刑案偵查卷宗第第18頁至第20頁),並有華南銀行台幣帳戶交易明細、玉山銀行交易明細、第一銀行存摺存款客戶歷史交易明細表、凱基銀行WEB綜合應用系統台幣存摺對帳單及ATM交易查詢列印資料各1 份及告訴人徐美圓所提供之三信商業銀行匯款回條2 張、告訴人劉繼珍所提供之郵政存簿儲金簿封面、內頁影本、告訴人賴菊珍所提供之第一銀行存款存根聯、告訴人林秀娥所提供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匯出匯款憑證(客戶收執聯)1 份、告訴人林秀娥與暱稱「彩虹堂」之LINE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擷取圖片10張在卷可佐(見106年度偵字第5113 號卷第24頁正反面、第11頁、第34頁、第16頁、第28頁至第29頁、第36頁至第38頁、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刑案偵查卷宗第37頁正反面、第27頁、第39頁至第43頁)。

且被害人上揭款項一經匯(存)入被告所申設之前揭銀行帳戶後,隨即遭人分別提領,有被告前揭銀行之交易明細在卷可佐,核與一般詐欺集團於詐得款項後旋即將之提領一空之情狀相符,是前開被害人確遭詐欺集團詐騙,而分別將上開款項匯入前揭被告所申設之銀行帳戶乙節,足信為真實。

㈢本案應審究者厥為被告所有之前開帳戶,究否係被告基於幫助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而提供,茲論述如下:1.依憑上開所示證據,固足以證明被告確將前開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提供予詐騙集團成員,而詐騙集團成員又將上開帳戶充作行騙後供告訴人即被害人匯(存)款之犯罪工具等事實。

然交付帳戶而幫助詐欺罪之成立,必須幫助人於行為時,明知或可得而知,被幫助人將持其所交付之帳戶向他人詐取財物,如出賣、出租或借用等情形,或能推論其有預知該帳戶被使用詐取他人財物之可能;

反之,如非基於自己自由意思而係因遭詐欺、遺失、被脅迫等原因而交付,則交付金融機構帳戶之人並無幫助犯罪之意思,亦非認識收受其金融機構帳戶者將持以對他人從事詐欺取財等財產犯罪而交付,則其交付金融機構帳戶之相關資料時,既不能預測其帳戶將被他人作為詐欺取財等財產犯罪之工具,即不能成立幫助詐欺取財等犯罪。

被告是否如公訴意旨所載係基於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而將其所有上開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交予詐欺集團成員使用,應另有積極證據證明。

2.本件被告於警詢及檢察官訊問時均一致供稱:伊於106年3月13日下午,自報紙得悉貸款之訊息,伊因為急需用錢,遂以LINE通訊軟體撥打報紙上所登載之電話號碼,與「姜經理」聯繫,惟電話並未接通;

嗣自稱為「姜明發」之人以LINE通訊軟體回撥電話給伊,問伊是否有貸款之需求,伊便詢問對方:如果沒有薪資或勞保可否貸款等語,「姜明發」遂要求伊翻拍雙證件照片給其,並答稱會幫伊找合適的銀行,邇後會有銀行與伊照會云云;

其後,自稱為銀行行員之人撥打電話給伊,向伊佯稱:伊因為沒有財力證明,所以需要伊提供伊名下至少5 家銀行之帳戶,伊遂依「姜明發」之指示,於106年3月20日中午12時許,至基隆長庚醫院對面之全家便利商店,透過託運之方式,將前開銀行及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等5 家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寄送至高雄市○○區○○里○○○路00巷0 號予「王成忠」,嗣後對方再撥打電話給伊,向伊詢問上開帳戶之提款卡密碼;

嗣於106年3月21日,伊有以LINE訊息詢問「姜明發」有無收到伊所寄送上開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姜明發」並答稱:已收到上開銀行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且已安排同年3月28 日對保及簽約云云,嗣後伊試圖與「姜明發」聯繫未果,伊遂至銀行詢問,始知悉上開銀行之帳戶已遭警示,伊才知遭到詐騙等語(見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刑案偵查卷宗第4 頁、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刑事案件偵查卷宗㈡第269頁反面至第270 頁反面、106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50頁至第51頁),其已翔實交代交付前開銀行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之緣由及經過,而無所掩飾,此與一般提供帳戶供詐騙集團使用之被告,就提供帳戶、提款卡及密碼之緣由及經過,所採取迂迴、推託之態度,已有明顯之差異。

再者,被告在與「姜明發」以LINE通訊軟體進行聯繫時,業已詢及貸款金額、利息及貸款之手續費等一般貸款之重要事項等事實,有被告所提供其與「姜明發」以LINE通訊軟體對話之內容在卷可佐(見106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54頁至第55 頁),可知被告確是因為貸款之需求,始提供前開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予詐騙集團成員。

3.公訴及移送併辦意旨以被告對於提供金融機構帳戶資料予他人使用,可能幫助詐欺之人作為不法收取他人款項之用,可以預見為由,認被告係具有幫助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云云。

然而,被告於106年3月20日寄送上開銀行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後,被告尚曾以LINE通訊軟體與「姜明發」聯繫,「姜明發」並以LINE通訊軟體告知被告將於同年3 月28日辦理對保放款及簽約之情事;

對此,被告除表示將於該日至銀行辦理對保簽約外,復曾詢問「姜明發」辦理對保、簽約當日,要找何人辦理對保放款、簽約之情事等事實,有被告所提供其與「姜明發」以LINE通訊軟體對話之內容在卷可佐(見106 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67頁至第69頁)。

由此,可知被告於106年3月20日寄送上開銀行帳戶之存摺及提款卡後,係因信任「姜明發」能為其貸得其所需之款項,始交付前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

從而,被告於交付前開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予詐騙集團成員之際,是否具有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誠非無疑。

4.又目前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我國社會亦不例外,失業率一再攀高,一般民眾謀職不易,詐騙集團或利用失業民眾急於覓得工作之機,或利用亟需用錢之人,苦無資力提供擔保,以代辦貸款為名義,藉此詐取金融帳戶資料者,亦時有多聞,此由政府曾在電視媒體上製播呼籲應徵工作者或辦理貸款者小心防詐之宣導短片,即可明證確有民眾因應徵工作或辦理貸款而受詐騙交付帳戶資料之情形;

故在謀職不易、經濟拮据之情形下,因應徵工作或辦理貸款過於急切,實難期待一般民眾均能詳究細節、提高警覺而免遭詐騙、利用,復參一般人對於社會事物之警覺性或風險評估,常因人而異,此觀諸詐騙集團之詐騙手法雖經政府大力宣導及媒體大幅報導,仍有眾多被害人受騙,其中亦不乏高級知識份子,倘人人均有如此高度之智慧辨別真偽,則社會上何來眾多詐欺犯罪之受害者?此適足證明,被害者除遭詐騙一般財物外,亦有可能遭人詐騙個人證件、金融機構存摺、行動電話門號卡等物,自不得遽以認定應徵工作者或辦理貸款者交付金融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資料即有幫助詐款取財之認知及故意。

而被告雖為二專畢業,且本件詐欺集團所使用之詐術,雖僅需稍加求證即可釐清而不致受騙,然被告既未能依一般貸款之程序,向銀行申辦貸款,可知其於行為時債信不佳,而被告在與「姜明發」以LINE通訊軟體聯繫時,復曾向「姜明發」詢及其申貸之款項日後是否僅須繳付幾千元等語(見106 年度偵字第5113號卷第55頁),顯示被告對於貸款後每月還款金額實甚為在意,可知被告當時之經濟狀況確屬不佳,實難期待被告在此經濟困窘情形之下,能有縝密之思慮。

從而,被告在此背景之下,一時未予查證,而誤信詐騙集團之說詞,進而交付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實非無可能,尚難以詐騙集團所述以美化帳戶之方式向銀行貸得款項之說詞不合常理,被告未加以查證乙節,即逕行推定被告係基於不確定之幫助詐欺取財之犯意,而提供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予詐騙集團使用。

5.至被告提供帳戶予他人以製造不實之財力證明,雖有訛詐銀行之可能。

惟銀行就貸款雖設有一定門檻,然因其所能承擔之風險較民間貸款業者保守,是以挑選貸款對象自較嚴格,然借款者未必均自始無還款能力,或嗣後必然欠債不還,而具有使銀行陷於錯誤以交付款項之詐欺故意,自不能認所有「美化帳戶」之行為一概當然構成詐欺;

且縱令被告認識「美化帳戶」係屬帳戶之「非法使用」,亦無從直接認定被告認識將上開帳戶交予詐欺集團係作為詐騙一般民眾之工具使用,因二者對象不同、行為模式大異,倘各行為人就構成要件事實之認識,僅需掩蓋於「非法」二字之大旗下,則人人均可能輕易入罪,亦無需法典條列以明文規範民眾行為之準則。

六、綜上所述,被告上開帳戶固遭詐欺集團成員利用作為詐欺取財之入帳帳戶,然被告交付上開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之過程,既不能全然排除係因欲申辦貸款而遭「姜明發」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所詐欺,以致交付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復難認被告對此將成詐欺之工具有所認識。

被告行事雖或有未盡周密之處,但仍未能憑據上開事證,遽而推論被告幫助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

公訴意旨所舉諸般證據,既不能證明被告前揭不確定故意,復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前揭公訴意旨所指之犯行,揆諸前揭說明,自屬犯罪不能證明,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七、按法院審理之結果,認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為無罪之諭知,即無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所謂「應依證據認定」之犯罪事實之存在。

因此,同法第308條前段規定,無罪之判決書只須記載主文及理由。

而其理由之論敘,僅須與卷存證據資料相符,且與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無違即可,所使用之證據亦不以具有證據能力者為限,即使不具證據能力之傳聞證據,亦非不得資為彈劾證據使用。

故無罪之判決書,就傳聞證據是否例外具有證據能力,本無須於理由內論敘說明(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2980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件經本院審理之結果,既認為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為無罪之諭知,揆諸前揭說明,無須於理由內就各項證據有無證據能力為論敘,附此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美文提起公訴,檢察官高永棟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7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陳志祥
法 官 鄭富容
法 官 周裕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7 月 20 日
書記官 蔡愷凌
【附表】
┌────┬──────────┬──────┬────────┐
│被害人  │詐騙時間、方式      │匯款時間    │匯(存)款帳戶  │
├────┼──────────┼──────┼────────┤
│徐美圓  │106年3月20日下午4時 │106年3月22日│華南銀行基隆港口│
│        │許,詐欺集團某成員假│下午1時48分 │分行            │
│        │冒徐美圓之友人曾淑貞├──────┼────────┤
│        │,以電話向徐美圓佯稱│106年3月22日│玉山銀行基隆分行│
│        │:其已更換行動電話門│下午1時49分 │                │
│        │號云云;繼之於同年3 │            │                │
│        │月22日某時許,假冒曾│            │                │
│        │淑貞,以電話向徐美圓│            │                │
│        │佯稱:急需用錢云云,│            │                │
│        │致徐美園因此限於錯誤│            │                │
│        │,而於右列時間,以臨│            │                │
│        │櫃匯款之方式,將右列│            │                │
│        │款項存入右列金融機構│            │                │
│        │之帳戶。            │            │                │
├────┼──────────┼──────┼────────┤
│劉繼珍  │106年3月23日上午11時│106年3月23日│華南銀行基隆港口│
│        │37分許,詐欺集團某成│下午2時57分 │分行            │
│        │員假冒為劉繼珍之友人│            │                │
│        │,以電話向劉繼珍佯稱│            │                │
│        │:欲借款20萬元云云,│            │                │
│        │致劉繼珍因此陷於錯誤│            │                │
│        │,而於右列時間,以跨│            │                │
│        │行轉帳之方式,將右列│            │                │
│        │款項存入右列金融機構│            │                │
│        │之帳戶。            │            │                │
├────┼──────────┼──────┼────────┤
│賴菊珍  │106年3月23日下午1時 │106年3月23日│第一銀行基隆分行│
│        │15分許,詐欺集團某成│下午2時40分 │                │
│        │員假冒為賴菊珍之女兒│            │                │
│        │林玉卿,以電話向賴菊│            │                │
│        │珍佯稱:急需用錢云云│            │                │
│        │,致賴菊珍因此陷於錯│            │                │
│        │誤,於右列時間,以臨│            │                │
│        │櫃存款之方式,將右列│            │                │
│        │之款項存入右列金融機│            │                │
│        │構之帳戶。          │            │                │
├────┼──────────┼──────┼────────┤
│林秀娥  │106年3月21日上午9時 │106年3月22日│凱基銀行城東分行│
│        │54分許,詐欺集團某成│上午11時27分│                │
│        │員假冒為林秀娥友人張│            │                │
│        │綺桂(LINE通訊軟體帳│            │                │
│        │號「彩虹堂」),以  │            │                │
│        │LINE通訊軟體向林秀娥│            │                │
│        │佯稱:因資金不足需要│            │                │
│        │借款云云,致林秀娥因│            │                │
│        │此陷於錯誤,於右列時│            │                │
│        │間,以臨櫃匯款之方式│            │                │
│        │,將右列款項匯入右列│            │                │
│        │金融機構之帳戶。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