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KLDM,108,撤緩,2,2019011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撤緩字第2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章勝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竊盜案件(本院106 年度基簡字第1553號刑事判決),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107 年度執聲字第876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章勝捷前因竊盜案件,經法院於民國106 年10月20日以106 年度基簡字第155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 月並諭知緩刑2 年,於106 年11月16日確定。

嗣該受刑人因於緩刑期內之107 年3 月1 日、同日晚間9 時47分許至同年月3 日1 時40分許間之某時、同年7 月11日、同年6 月17日、同年4 月中旬某日等時間,更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先後於107 年10月30日、同年12月3 日、同年11月10日分別以107 年度基簡字第1281號、第1524號、第1752號判決各判處有期徒刑4 月、2 月及5 月確定。

受刑人於緩刑宣告確定後僅5 個月即多次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顯見其法治觀念淡薄,難認其深切悔悟,因而原宣告之緩刑顯已難收其預期效果,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之規定,聲請將上述緩刑之宣告予以撤銷等語。

二、按緩刑之宣告應撤銷者,由受刑人所在地或其最後住所地之地方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定有明文。

查受刑人住所在基隆市○○區○○○街00巷000 號,屬本院轄區,是本院就本件聲請自有管轄權。

三、次按受緩刑之宣告,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6 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宣告,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

考其(94年2 月2 日修正公佈之)立法意旨:「…現行關於緩刑前或緩刑期間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之宣告者,列為應撤銷緩刑之事由,因認過於嚴苛,而排除第75條應撤銷緩刑之事由,移列至得撤銷緩刑事由,俾使法官依被告再犯情節,而裁量是否撤銷先前緩刑之宣告;

其次,如有前開事由,但判決宣告拘役、罰金時,可見行為人仍未見悔悟,有列為得撤銷緩刑之事由,以資彈性適用,爰於第1項第1款、第2款增訂之……本條採用裁量撤銷主義,賦與法院撤銷與否之權限,特於第1項規定實質要件為『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供作審認之標準……」,準此,於上揭「得」撤銷緩刑宣告之情形,法官應依職權本於合目的性之裁量,妥適審酌被告所犯前後數罪間,關於法益侵害之性質、再犯之原因、違反法規範之情節是否重大、被告主觀犯意所顯現之惡性及其反社會性等情,是否已使前案原為促使惡性輕微之被告或偶發犯、初犯改過自新而宣告之緩刑,已難收其預期之效果,而確有執行刑罰之必要;

此與刑法第75條第1項所定2 款要件有一具備,即毋庸再行審酌其他情狀,「應」逕予撤銷緩刑之情形不同。

四、經查:㈠本件受刑人因侵入住宅竊盜案件,經本院於106 年10月20日以106 年度基簡字第155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 千元折算1 日,緩刑2 年,於106年11月16日確定在案(下稱前案),嗣受刑人於上開緩刑期內之⑴107 年3 月1 日凌晨2 時許施用第二級毒品、⑵同年月1 日下午9 時47分許至同年月3 日下午1 時40分許間某時施用第二級毒品、⑶107 年7 月11日施用第二級毒品、⑷107 年6 月17日施用第二級毒品、⑸107 年4 月中旬某時持有第二級毒品等情,分別經本院以107 年9 月4 日107 年度基簡字第128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 月、3 月,於107 年10月30日確定,以107 年11月14日107 年度基簡字第152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 月,於107 年12月3 日確定,以107年11月30日107 年度基簡字第1752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 月、3 月,於同日確定;

上開各罪均併諭知易科罰金以1 千元折算1 日之標準,且前開判決確定迄今尚未逾6 個月,即向本院聲請本件撤銷緩刑案件等情,此有上揭各案之刑事判決、刑事簡易判決,及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即堪認定。

㈡依前開說明,可知於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6 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者,原則上不得撤銷緩刑,僅於例外情形,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為限,始得撤銷其所受之緩刑宣告。

是以本院審酌:⒈受刑人前係因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侵入住宅竊盜罪,經法院判決予以緩刑處遇,而於緩刑期內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及為施用而持有第二級毒品之同條例第11條第2項之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前案與緩刑期間所犯各件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案件間,其犯罪類型迥異,犯罪原因、侵害法益、社會危害程度均不相同。

⒉其次,受刑人於緩刑期間內所犯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持有第二級毒品罪,經法院斟酌情節後,僅各量處低度刑(施用第二級毒品之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3 年以下,持有第二級毒品之最重本刑則為有期徒刑2 年以下),顯見受刑人於緩刑期間所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各案之犯罪情節亦非重大,實難僅因其有上開施用毒品、持有毒品之犯行,即遽認法院就前案加重竊盜案件所經宣告之緩刑,有何難以收預期效果及執行刑罰必要之情形;

若僅因受刑人於緩刑期間因犯施用或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即將前揭緩刑宣告撤銷並命受刑人執行徒刑刑罰,勢過於嚴苛並有悖比例原則,尚與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前揭立法意旨有違。

⒊遑論施用毒品者均有相當程度之成癮性及心理依賴,其犯罪心態與一般刑事犯罪之本質並不相同,應側重適當之醫學治療及心理矯治為宜,而與前案竊盜案件侵害他人財產權並致生社會治安疑慮之情形間,具有顯著差別,不應同等視之。

⒋況本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受刑人前揭緩刑,除提出上揭各案之判決書、簡易判決書外,僅簡單載述受刑人竟不知珍惜自新機會,於受緩刑宣告確定後僅5 個月,竟仍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犯行,顯見其法治觀念淡薄,難認其有深切悔悟之心,從而,受刑人未因前所歷偵、審程序及罪刑宣告之教訓,而知所警惕,原宣告之緩刑顯已難收其預期效果等語,既未敘明受刑人有何非予執行刑罰,否則難收其預期效果之具體事實,亦未提出相關積極證據以供本院參酌,從而,聲請意旨僅以本件有前開形式上之事由存在,即認對受刑人原宣告緩刑之基礎已不復見,疏未就受刑人所犯前後兩案間之行為原因、違反法規範之情節程度、主觀犯意惡性及反社會性,是否係屬偶發情節,而得以輔導方式協助其改過自新等相關事項詳予分析,再憑此論定受刑人原受緩刑之宣告是否已然無法收到預期效果,非重為刑罰之執行無以對其施以教化,所提聲請尚非有實質理由,於法自有未合。

⒌至受刑人另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7 年訴字第435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 年2 月,上訴後由臺灣高等法院以107 年上訴字第3717號判決駁回上訴,仍尚未確定等情,亦有受刑人之上揭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是受刑人如仍有其他撤銷緩刑事由,聲請人自可另行向法院提出聲請,附此敘明。

㈢綜上所述,聲請人未具體指出受刑人有何難收預期矯治之效,而有執行刑罰必要,尚難謂符合法文要求,本院審酌前開各情,無從認定受刑人之以上情狀確已該當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所定「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之要件,自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謀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林亭如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