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陳毅修
代 理 人 黃柏彰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寶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黃怡玲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龐維哲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朱逸君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國興
上列聲請人即債務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不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債清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
又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清條例第133條亦有明定;
且依債清條例第134條規定,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
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㈠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債清條例規定受免責。
㈡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
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
㈣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
㈤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
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
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
㈧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債清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
第按債清條例之立法目的,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適用債清條例所定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更生)或清算型債務清理程序(清算)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乃至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除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尤重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之發展,是債清條例所採之免責主義,乃以「免責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亦即,除有債清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規定不予免責之情形外,就債務人未清償之債務原則上採免責主義。
二、聲請人即債務人於民國108年7月2日聲請更生,經本院於108年9月5日,以108年度消債更字第38號裁定債務人於108年9月5日下午5時開始更生程序,並命本院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惟因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未獲可決,復查有應不予裁定認可之情事,本院乃於109年12月31日,以109年度消債清字第25號裁定不予認可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並因債清條例第78條第1項規定(更生聲請視為清算聲請),裁定債務人於109年12月31日下午4時開始清算程序;
因本件清算財團財產僅止新臺幣(下同)10,646元,本院司法事務官遂製作清算財團分配表,將上開金額分配予全體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完結,嗣復於110年12月20日,以110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號裁定清算程序終結。
此悉經本院職權核閱上揭案卷確認無訛。
三、本院於清算程序終結後,曾函請債權人就債務人應否免責表示意見,並依債清條例第136條第1項規定,通知債務人、債權人於111年2月16日上午9時30分到場陳述。
茲略述債權人之意見如下:㈠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表示意見。
㈡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人不同意免責;
尚請職權審酌本件有無債清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㈢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尚請查明債務人目前有無固定收入、可否清償債務,以及本件有無債清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此外,債權人僅止獲償2,571元,故請裁定不予免責,以期維護金融秩序之公平。
㈣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人不同意免責;
尚請職權審酌本件有無債清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㈤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未表示意見。
四、本院綜合債務人、債權人之意見及卷內事證,依債清條例第133條、第134條之規定,逐項審查如下:㈠關於債清條例第133條之不免責事由: ⒈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債務人免責前,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其已進行之更生程序,適於清算程序者,作為清算程序之一部;
其更生聲請視為清算聲請。
前項情形,於更生程序已申報之債權,視為於清算程序已申報債權;
更生程序所生之費用或履行更生方案所負之債務,視為財團費用或債務。
債清條例第78條定有明文。
查債務人於108年7月2日聲請更生,經本院於108年9月5日,以108年度消債更字第38號裁定債務人於108年9月5日下午5時開始更生程序,其後,復查有應不予裁定認可之情事,經本院於109年12月31日,以109年度消債清字第25號裁定不予認可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並因債清條例第78條第1項規定(更生聲請視為清算聲請),裁定債務人於109年12月31日103年下午4時開始清算程序,此均經本院說明如前(參見前揭),是依上開規定,本件更生聲請應視為清算聲請,本件已進行之更生程序亦應認屬清算程序之一部。
合先指明。
⒉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
債清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
而債清條例第133條不免責事由,適用要件包括:⑴「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
⑵「上開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以後,仍有餘額」;
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兩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
查本院核閱債務人更生、清算事件之卷證資料,並參照債務人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108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號卷【下稱消債調卷】第23頁至第29頁、108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51卷【下稱司執消債更卷】第225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消債調卷第39頁)、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消債調卷第41頁至第43頁)、收入切結書(消債調卷第46頁)、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消債調卷第47頁至第49頁)、戶口名簿(消債調卷第51頁),以及本院司法事務官職權探知之稅務電子閘門調件明細(司執消債更卷第25頁至第31頁)、勞保局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查詢表(司執消債更卷第35頁至第36頁),客觀上可知:❶債務人聲請更生前,乃至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之時(108年9月5日),債務人均係於晨揚小吃店擔任廚師,每月固定收入大約30,000元;
❷債務人住居於「基隆市」,並須與前妻共同扶養未成年子女1名,參酌債清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以及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基隆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債務人與受其扶養人於106、107、108年之每月必要生活支出,各為20,607元、22,299元、22,299元(按: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06、107、108年度基隆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各係11,448元、12,388元、12,388元,依債清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以其1.2倍予以核算,即可推知債務人與受其扶養人於106年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合計20,607元【計算式:11,448元×1.2倍+11,448元×1.2倍÷2=20,607元】;
而債務人與受其扶養人於107、108年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則係均為22,299元【計算式:12,388元×1.2倍+12,388元×1.2倍÷2=22,299元】);
❸債務人聲請更生(108年7月2日)前兩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總計194,976元【計算式:❶可處分所得:每月30,000元×24個月=720,000元;
❷債務人與受其扶養人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20,607元×6個月+22,299元×18個月=525,024元;
❸前揭❶扣除前揭❷之餘額:720,000元-525,024元=194,976元】。
承上說明,債務人於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之後,尚有每月30,000元之固定收入,且其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22,299元)以後,仍有餘額(30,000元-22,299元=7,701元),然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10,646元),則遠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兩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194,976元);
從而,債務人查有債清條例第133條前段規定之不免責事由,要不待言。
㈡關於債清條例第134條之不免責事由:債權人並未說明本件合致於債清條例第134條不免責事由之「具體事實」,遑論針對該等「未經說明」之「具體事實」,提出足佐其主張為真之適切證據。
按關於更生或清算之程序,除債清條例別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債清條例第15條定有明文,而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則明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基此,債權人於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如主張債務人有債清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不免責事由,則其當然必須指出「足可評價為該款事由之具體事實」,再針對其主張之「具體事實」,提出足相適應之證據資料,否則,即難謂債權人已盡具體化之義務,法院亦無由憑以審酌其主張有無根據、可否成立。
因債權人概未表明債務人究竟有何足可該當債清條例第134條其中何款之「具體事實」,亦未針對其「未曾具體說明」之「不免責事由」,提出足供查考之證據資料,兼之本院核閱債務人清算事件之全案卷證,亦未見其有何債清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之情節可指,是回歸本件卷證,本院自應肯認債務人並無債清條例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㈢結論:本件債務人雖無債清條例第134條各款規定之不免責事由,然因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查有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仍有餘額,兼以本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10,646元),顯然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194,976元),且債務人亦不能提出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其免責之證明,是依債清條例第133條前段規定,本院自應就債務人為不予免責之諭知。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2 月 16 日
民事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抗告於本院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2 月 16 日
書記官 姚安儒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