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KSDV,102,醫,16,20150821,2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2年度醫字第16號
原 告 郭政茂
徐素菊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唐小菁律師
被 告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法定代理人 陳肇隆
被 告 羅崇杰
劉柏屏
盧建璋
高常發
李易濰
曾亮節
李子瑜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王伊忱律師
楊宜樫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04 年7 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羅崇杰、劉柏屏前為被告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下稱高雄長庚)外傷科之醫師;

被告盧建璋則為直肛科醫師;

被告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則為同院放射科醫師。

原告郭政茂於民國99年12月22日因腹痛至高雄長庚急診,由羅崇杰先後於當日及99年12月28日、100 年1 月2 日三度為其施行剖腹探查手術(下略稱第一、二、三次剖腹探查手術)並擔任郭政茂之主治醫師;

至劉柏屏除曾參與第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外,並曾於郭政茂100 年3 月30日因大腸造口滲血至高雄長庚急診時為其診治。

上開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後,羅崇杰因見郭政茂開刀傷口及大腸造口湧出暗紅色分泌物及膿血,乃於100 年1 月9 日起安排會診直肛科盧建璋,郭政茂隨即自100 年7 月起轉入直肛科門診由盧建璋為其主治,治療歷經十月餘,遲至100 年10月14日由盧建璋施行迴腸結腸吻合手術時,始發現其大腸顏色有異,待將切除之組織化驗後確診已罹患大腸癌第3 期,5 年存活率降為30~40% (下稱系爭傷害)。

惟羅崇杰、劉柏屏已為郭政茂開腹進行探查,原應以手採觸、目視觀察、以鼻嗅聞之方式詳細分段檢查腸道,竟疏未為之,因而未發現升結腸處之腫瘤;

又盧建璋未重視郭政茂屢屢腹部疼痛、傷口膿血、體重驟降等明顯罹癌症狀,僅給予抗生素治療,將郭政茂大腸造口出血之情形逕解釋為未使用腸道之自然出血現象,其與羅崇杰、劉柏屏均消極未將引流之膿瘍送驗查明是否罹癌,復未進一步安排正子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均有未詳細探查病灶之過失。

又郭政茂上開治療期間雖分由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進行7 次電腦斷層掃瞄檢查(詳如附表),仍未發現其升結腸內之腫瘤,延誤其治療時機,亦有過失。

郭政茂因系爭傷害已支出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11萬6619元、看護費63萬1000元,並受有薪資損失84萬元及相當於150 萬元之精神上痛苦,高雄長庚為羅崇杰等人之雇用人,應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與其等就上開損害共負連帶賠償責任。

另徐素菊為郭政茂之妻,因郭政茂系爭傷害受有精神上痛苦,爰併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50萬元之精神慰撫金。

再者,郭政茂因前往高雄長庚就診而成立醫療契約,羅崇杰等人為高雄長庚履行契約之輔助人,且契約之履行未達合理期待之專業水準,不法侵害郭政茂身體及健康權,自應視為高雄長庚之過失,故郭政茂另得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高雄長庚負損害賠償責任。

為此徐素菊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

郭政茂則依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之法律關係擇一請求為勝訴之判決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郭政茂308 萬761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應連帶給付徐素菊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均以:郭政茂前於99年11月5 日在聖功醫院接受闌尾切除手術,術後診斷出機械式腸阻塞,遂於99年12月22日由聖功醫院轉診至高雄長庚急診室,當時郭政茂病況不佳,已有明顯腹膜炎及敗血症,X 光檢查發現腸阻塞,羅崇杰乃於當日進行第一次剖腹探查手術,術中將其沾黏的腸子加以清理,術後病況漸有改善。

惟郭政茂嗣又因急性腹膜炎,由羅崇杰於99年12月28日為其進行第二次剖腹探查手術,術中因發現其乙狀結腸部分有破裂的憩室合併腹膜炎,因而切除12.5公分乙狀結腸做一大腸造口。

惟因郭政茂病情仍不穩定,乃由羅崇杰、劉柏屏為其進行第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切除28.5公分迴腸做一小腸造口。

後續再以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膿瘍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並安排由直肛科醫師盧建璋會診。

上開三次剖腹探查手術都是在郭政茂病情危急下緊急安排,手術過程均在搶救其生命及穩定病情。

且郭政茂腫瘤係長於腸子內側,而剖腹探查僅能看到腸子外側,況手術時腸子沾黏及腫脹發炎嚴重,實無發現大腸癌之可能性。

又盧建璋自100 年1 月19日起會診郭政茂,提供藥物使郭政茂膿瘍症狀獲得改善,嗣並依據100 年10月8 日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結果,於同年月14日腸道吻合手術時詳加檢查,始發現郭政茂橫結腸顏色有異,並及時發現其罹患大腸癌,醫療處置無任何疏失之處。

況且膿瘍化驗無法驗出大腸癌,核磁共振、正子攝影並非腹內感染常規之檢查,是原告主張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等人未將郭政茂引流之膿血送驗或為其安排核磁共振及正子攝影檢查,而有過失等語,顯有誤解。

再者,郭政茂於確診罹患大腸癌前,雖在高雄長庚進行7 次電腦斷層掃瞄,惟一般腹部電腦斷層臨床上不用於大腸癌篩檢,且高常發為郭政茂進行第1 次電腦斷層檢查時其腹腔膿瘍嚴重,難以在浮腫、結成一團的腸子內發現隱藏的病變。

至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高常發進行第2 至6 次電腦斷層檢查時,也因其腸壁及腹腔發炎尚未痊癒而無法得知是否有腸道腫瘤。

直至高常發進行第7 次電腦斷層檢查時,因郭政茂膿瘍改善、腸壁浮腫消退,始得藉由判讀電腦斷層掃瞄結果發現有一段應消腫而未消腫的腸子,並及時提醒盧建璋進行腸道吻合手術時應特別予以檢查。

綜上所述,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並無任何疏失,況原告並未舉證證明郭政茂自99年12月22日前往長庚醫院治療時升結腸內已有腫瘤存在,其主張被告等人應依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等規定負連帶賠償責任,顯無足採等語置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

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予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及本件爭點(見醫卷二第55頁~第56頁):㈠兩造不爭執事項如下:1.羅崇杰、劉柏屏前分別為高雄長庚外傷科主治醫師暨外傷科主任(均已離職);

盧建璋為同院直腸肛門科主治醫師;

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則均為同院放射科主治醫生。

2.郭政茂於99年12月22日至高雄長庚就診,經診斷患有腸沾粘併腸阻塞,由羅崇杰為其進行剖腹探查手術(下稱系爭第1次剖腹探查手術);

嗣因疑似腸穿孔,羅崇杰再於同年月28日為其進行第2 次腹部手術,切除12.5公分乙狀結腸,做一大腸造口(下稱系爭第2 次剖腹探查手術);

100 年1 月2日因郭政茂開刀傷口出現黃綠色分泌物,經診斷為腸阻塞、腹腔內膿瘍,羅崇杰及劉柏屏乃共同為其進行第3 次腹部手術,切除28.5公分小腸,並做一小腸造口(下稱系爭第3 次剖腹探查手術),郭政茂嗣於100 年3 月1 日出院。

3.羅崇杰因見郭政茂大腸造口出現紅色分泌物,遂於100 年1月19日邀盧建璋加入會診郭政茂,盧建璋並於100 年1 月28日、同年3 月29日、同年4 月7 日、同年月12日、同年8 月30日為郭政茂門診。

嗣於100 年10月14日為郭政茂進行大腸切除併迴腸結腸吻合手術(切除病變之腸段,將健康之迴腸結腸腸段吻合,以關閉系爭第2 、3 次剖腹探查手術之迴腸、結腸造口,使腸道末端之功能回復而得以自肛門排便)。

4.郭政茂於100 年1 月15日、2 月4 日、2 月9 日、2 月24日、4 月11日、5 月23日、10月8 日接受電腦斷層掃瞄,上開各次檢查之判讀醫師及檢查結果,詳如附表所示。

5.盧建彰於100 年10月14日為郭政茂施行腸道吻合手術時,因發現升結腸顏色有異,而將右側大腸及淋巴全數切除,經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確診郭政茂已罹患大腸癌第3 期。

㈡本件爭點如下:1.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對於郭政茂所為之醫療行為有無疏失?如有,原告得請求損害賠償項目為何?賠償金額以若干為適當?2.高雄長庚應否負侵權行為及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

四、得心證之理由:㈠羅崇杰、劉柏屏對於郭政茂所為之醫療行為有無疏失?1.原告主張郭政茂於99年12月22日前往高雄長庚就診時,已有升結腸腫瘤存在一情,為被告所否認。

惟按「大腸直腸癌腫瘤形成的模式,從正常黏膜經腺瘤階段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

有些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平均所需時間約為10年,從腺性瘜肉成為成為大腸直腸癌則約需5 年時間」,有原告提出NHRI/TCOG 大腸直腸癌診斷與治療之共識一文附卷可憑(見醫卷一第213 頁),又郭政茂於100 年10月14日手術中摘除之組織經病理檢查顯示已罹患大腸癌第3 期,依上開文獻關於正常黏膜經腺瘤階段進行至癌症所需時間之記載,堪認其升結腸處腫瘤應於99年12月22日前往高雄長庚就診時即已存在,被告空言否認郭政茂斯時已有腫瘤存在,惟未提出證據為憑,所辯自不足採,先予敘明。

2.又羅崇杰先後於99年12月22日、同年月28日、100 年1 月2日為郭政茂進行3 次開腹探查手術,其中,100 年1 月2 日第3 次手術並有劉柏屏一同參與,固堪認定。

惟郭政茂99年12月22日自聖功醫院轉診至高雄長庚急診時,主訴已腹部疼痛一段時間(abdominal pain for a long time),經理學檢查有散慢性腹部腫脹(diffuse abdominal fullness),X 光檢查懷疑腸阻塞(suspec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羅崇杰診斷為腸沾黏併腸阻塞,因而緊急於當日進行系爭第一次剖腹手術,有入院紀錄、腹部手術同意書等件附卷可憑(見醫卷一第252 頁、第256 頁;

醫調卷第19頁)。

羅崇杰於手術中發現郭政茂小腸大量腫大,近端迴腸與腹膜後腔間有嚴重沾黏(Several dense adhesions betweenproximalileum and the retro- peritoneum were found),乃將腫脹小腸內的空氣及液體擠到胃部後抽吸出來,再將腹腔完全灌洗後在右下腹放置引流管(The air and fluidin drain was placed in the RLQ after the abd cavitywas thoroughly irrigated),術後診斷亦為腸阻塞,此有Post-OP Note、手術記錄等件在卷可考(見醫卷一第257 頁;

醫卷二第171 頁;

病歷卷第100 頁),依郭政茂轉入長庚醫院當時已腹痛相當期間,參以腸阻塞將致腸道過度擴張而使腸壁缺血、缺氧及水腫,若阻塞太久則會產生腸道破裂及腹膜炎,嚴重將因大量體液流入腹腔而導致敗血性或低血容性休克而死亡,堪認系爭第一次剖腹手術之進行確屬危急。

再者,郭政茂前於99年11月4 日在聖功醫院接受闌尾切除術(Appendectomy),適與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即開刀後引起之沾黏(adhesions )一情相符;

且該次手術部位主要針對小腸及近端迴腸(腹腔右下部,往下與盲腸相接),亦與闌尾切除術切除之闌尾部位相距不遠,故羅崇杰於系爭第一次剖腹探查手術中判斷「在近端迴腸與腹膜後腔間發現嚴重沾黏,這些沾黏可能跟病人之前的闌尾切除術有關(Theadhesions were formed most likely due to his recentappendectomy)」即屬有據,難認有誤。

原告主張郭政茂上開腸阻塞、腹膜炎之病灶即為升結腸腫瘤,並援引高雄長庚李克釗、陳漢祥所著「大腸直腸癌」一文提及:「當病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可能會以以下3 種方式之一來表現:⑴不明顯的慢性症狀,⑵急性腸阻塞,⑶腸穿孔合併腹膜炎」為據(見醫卷一第227 頁),惟該文並未將上開症狀視為大腸癌之特異症狀,是原告主張顯有誤會,要非可採。

據上,羅崇杰進行系爭第一次剖腹探查手術主要目的在找尋阻塞、沾黏之腸段並予以分離、清洗,以緩解郭政茂腸阻塞之危急狀況,所為之醫療處置難認有何違反醫療常規之處。

又上開症狀對大腸癌不具特異性,原告復未舉證證明上開症狀確為郭政茂大腸腫瘤所導致,自難逕以羅崇杰手術中未在沾黏腫脹之腸段中一併發現郭政茂升結腸腫瘤,遽謂其有注意義務之違反。

3.郭政茂於系爭第一次剖腹探查手術後病況雖有改善,腸道有蠕動聲,但隨即於99年12月28日出現發燒及腹部疼痛的症狀,羅崇杰懷疑為腸阻塞並已導致腸穿孔,乃於當日進行系爭第2 次剖腹探查手術;

術後於100 年1 月2 日因郭政茂開刀傷口出現黃綠色分泌物,羅崇杰懷疑有腸阻塞及腹腔內膿瘍之情形,乃於當日與劉柏屏一同進行系爭第三次剖腹探查手術,有病程記錄、手術同意書在卷可憑(見醫卷一第258 頁、第260 頁;

醫調卷第20頁~第21頁)。

又羅崇杰於系爭第2 次剖腹探查手術中發現郭政茂乙狀結腸部位有破裂的憩室炎合併腹膜炎,因而切除12.5公分乙狀結腸並做一大腸造口,術中並將郭政茂之腹部灌滿水,用力擠壓迴腸到盲腸部位腸道內之空氣,以檢查是否有腸道破裂;

至系爭第3 次剖腹探查手術中,羅崇杰、劉柏屏則發現郭政茂腹腔內仍有大量含膿混濁之液體,且原闌尾炎切除手術中用以綑綁殘餘闌尾之綁線已脫落,傷口癒合不良,判斷腹腔內之膿瘍可能與該傷口有關,因而切除遠端病變之小腸,並做一迴腸造口。

上開兩次手術之術後診斷分別為乙狀結腸破裂造成急性腹膜炎及腸道破裂,有Post -OP Note 、手術紀錄單等件附卷可考(見醫卷一第261 頁、第265 頁;

見醫卷二第214 頁~第215 頁),足見上開手術均針對郭政茂腸道阻塞破裂、腹內膿瘍、腹膜炎等危急症狀進行處理,手術中並均有發現導致上開症狀之合理病因,此外,在系爭第3 次剖腹探查手術後,郭政茂發燒、感染、腹部疼痛之急性症狀亦逐漸獲得緩解,並於100 年3 月1 日出院,有診斷證明書附卷可憑(見醫調卷第18頁),亦堪認羅崇杰、劉柏屏已針對郭政茂之病症給予適切之治療,難認有何違反醫療常規之處,尚不得僅因羅崇杰、劉柏屏未於系爭第2 、3 次剖腹探查手術中,在沾黏腫脹之腸段中一併發現郭政茂升結腸腫瘤,遽謂其有注意義務之違反。

4.高學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略稱高醫)104 年2 月12日鑑定意見謂:「一、以郭政茂病歷研判:於99年12月22日入高雄長庚醫院,經診斷為『腸沾黏併腸阻塞』,99年12月28日經診斷為『急性腹膜炎,疑似腸穿孔』、100 年1 月2 日診斷為『小腸皮膚廔管』,上開醫療診斷及處置均符合醫療常規. . . 其後至100 年10月14日間因反覆腹痛,傷口感染及腹腔內膿瘍等症狀判斷應為腹膜炎手術的後遺症。

病人在經過四次手術後遺留一迴腸造口及一乙狀結腸造口,因此腸液不再經過升結腸,推斷應不會造成大腸的不適感。

因此無法推定或認定反覆腹痛、膿瘍之症狀為大腸癌或升結腸腫瘤所致」(見醫卷二第136 頁)及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意見(編號:0000000 )謂:「羅醫師、劉醫師係急診外傷科醫師,依病人腹膜炎症狀,施行剖腹探查手術,符合醫療常規,並無不妥」、「羅醫師100 年5 月、6 月病人住院期間,就急診醫師而言,將治療方向朝向腹膜炎、腹內膿瘍及傷口感染等,. . . 羅醫師之醫療處置,尚符合醫療常規,並無疏失」及,均同此認定。

5.至腹部疼痛、傷口膿血與郭政茂所患腸阻塞,及上開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後因感染發展出之腸皮廔管等病症(此亦為術前已告知之手術風險,此參以剖腹探查手術同意書註明「部分患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㈠腹腔內或傷口感染」即明,見醫卷一第306 頁)具合理關連,而郭政茂腹腔之慢性感染亦可能導致其體重減輕,未必與郭政茂升結腸腫瘤有關,高醫鑑定意見謂:「貧血、腹痛及體重下降皆為腹腔內反覆感染之臨床表現,依醫療常規無法依此去懷疑病人有罹癌的可能。

. . . 腹膜炎、感染及三次腹部手術很有可能造成病患貧血」,亦同此認定(見醫卷二第137 頁);

又羅崇杰、劉柏屏上開3 次剖腹探查手術主要在解決郭政茂闌尾切除術後所引發之腸阻塞及腸道破裂,而直肛科醫師盧建璋會診之目的則為照護郭政茂於系爭第2 、3 次剖腹探查手術中所做之大腸、小腸造口,嗣並負責為郭政茂進行日後之迴腸結腸吻合手術(詳後述),其等醫療目的及分工均甚為具體明確,尚無從憑空預慮郭政茂有無罹患大腸腫瘤,或為檢查有無罹癌另安排進行核磁共振、正子攝影之可能。

況高醫鑑定意見亦謂:「在台灣現階段正子或核磁共振非腹部腫瘤的常規檢查」,由此,原告誤指郭政茂腹部疼痛、傷口膿血及體重減輕即為罹癌症狀,而主張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等人未注意及此,而未為其安排核磁共振、正子攝影云云,顯有誤會,不足憑採。

至原告主張羅崇杰等人未將郭政茂引流之膿血送驗有無罹癌,亦有過失云云,惟膿血化驗之目的多為判斷細菌感染之種類以決定使用何種抗生素治療,是否得以化驗癌症,尚非無疑,況本件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尚乏合理懷疑郭政茂罹患大腸腫瘤之依據,是原告前揭主張,亦非可採。

6.至郭政茂於100 年3 月30日雖因大腸造口滲血前往高雄長庚急診,並由劉柏屏為其診治,惟因理學檢查腹部柔軟無壓痛、血液檢查亦屬正常,無腹膜炎之徵象,因而診斷為腸造口出血,劉柏屏乃給予止血藥物並為其預約盧建璋門診,有急診病歷在卷可考(見醫卷一第303 頁),該診斷及處置難認何疏失。

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意見謂:「100 年3 月30日病人因大腸造口滲血至急診室就診,由劉醫師診視,劉醫師並非大腸直腸科醫師,其當時已立即會診大腸直腸外科盧建璋醫師,此舉符合醫療常規,尚無疏失」,亦同此認定。

㈡盧建璋對於郭政茂所為之醫療行為有無疏失?1.郭政茂於系爭3 次剖腹手術後,於100 年1 月18日大腸造口出現紅色分泌物,羅崇杰乃邀盧建璋自同年月19日加入會診郭政茂,負責照護其於系爭第2 、3 次剖腹探查手術中所做之大腸、小腸造口;

嗣並負責為郭政茂進行日後之迴腸結腸吻合手術,有會診單、病歷記錄等件在卷可考(見醫卷一第266 頁、第299 頁)。

依此,盧建璋加入會診及主治郭政茂之主要目的即在於照護造口,並待郭政茂腹腔感染情形趨緩後為其進行迴腸結腸吻合手術。

該段期間郭政茂雖傷口時有膿血出現,大腸造口亦有紅色分泌物,惟前者與系爭三次剖腹手術發展出之腸道皮膚廔管有合理關連,已如前述,後者則與腸道做完造口後,末端腸道未加以使用之輕微出血有關,尚難逕認與郭政茂升結腸腫瘤有關,盧建璋並已針對其傷口之膿血給予抗生素藥物;

針對其造口滲血則給予止瀉藥物以減緩小腸液之分泌,有會診單、門診記錄等件在卷可考(見醫卷一第266 頁、第290 頁),堪認已予合理之醫療處置。

剖腹傷口膿血及造口滲血既無證據證明與升結腸腫瘤有關,即難以盧建璋於會診、門診期間未一併發現郭政茂升結腸腫瘤,逕謂其有醫療疏失。

高醫鑑定意見謂:「100 年1 月19日盧建璋醫師加入會診之後,依據郭政茂當時之病況並無法判斷其有罹癌之可能」,亦同此認定(見醫二卷第137 頁)。

2.至原告雖援引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意見:「羅醫師、劉醫師係急診外傷科醫師,依病人腹膜炎症狀,施行剖腹探查手術,符合醫療常規,並無不妥,其非大腸直腸科醫師,無法針對大腸直腸疾病為正確診斷,尚難以就此歸責。

而放射科影像判讀醫師高醫師於第1 次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結果已有發現大腸腸壁浮腫增厚,惟要區別是否為大腸癌或發炎反應,須依賴大腸鏡檢查及切片病理檢查,方能得到確切診斷. . .病人接受暫時性人工肛門後,一般而言,3 個月後可再進行腸道吻合手術,即人工肛門關閉手術。

盧醫師於100 年10月14日為病人施行吻合手術,並無不妥,惟歷經11個月後,始依術前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結果,向家屬解釋大腸癌之可能性,並於術中確認為大腸癌,雖已有效將右側大腸癌合併淋巴結全部切除,使得病人之病情得以控制,惟盧醫師何以遲至100 年10月始懷疑大腸癌之可能,究其理由為何,尚待查明」,質疑100 年1 月15日電腦斷層掃瞄已可見郭政茂大腸腸壁浮腫增厚,盧建璋未安排大腸鏡及病理切片檢查,區別該腸壁浮腫增厚情形究為大腸癌或發炎反應,應有過失云云。

惟查,郭政茂上開症狀與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等人之診斷具相當之合理性,已如前述,難認與其大腸腫瘤有關,更何況郭政茂經羅崇杰、劉柏屏等人在三度施行剖腹探查手術,而得以直接檢視郭政茂腸道內組織,均未能查知郭政茂升結腸腫瘤之情形下,如何期待盧建璋在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後接手照護郭政茂之期間內,能慮及郭政茂另有大腸病變之可能,是原告前揭主張,亦不足採。

㈢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對於郭政茂所為之醫療行為有無疏失?1.原告固主張依高常發100 年1 月15日對郭政茂進行第一次電腦斷層掃瞄(下稱系爭第一次電腦斷層掃瞄)顯示:未打顯影劑斷面50與打顯影劑斷面95比較,即顯示郭政茂升結腸內充滿附著於腸壁之軟組織,已無全黑顯示之腸內空腔通道,表示軟組織異常增生,可合理懷疑腫瘤堵住升結腸通道,惟其後為郭政茂進行電腦斷層掃瞄之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卻疏未比對出此等不正常組織增生之可能性,而為進一步檢查之建議,顯有過失,並提出系爭第一次電腦斷層掃瞄斷面50(未施打顯影劑)及斷面95(已施打顯影劑)之影像圖為憑(見醫卷二第65頁~第66頁)。

惟電腦斷層掃瞄是一種結合X 光與電腦科技的診斷工具,以一組X 光射源向身體某一薄切面對以不同角度照射,並利用電腦將資料組合成身體橫切面的影像,並得將影像堆疊而形成立體影像,是原告徒憑其中斷面50及斷面95之影像比對,逕謂郭政茂升結腸內已無全黑,可合理懷疑腫瘤堵住升結腸通道,是否偏頗尚非無疑,況原告亦未提出專業醫事鑑定為憑,自不足遽信。

遑論被告安排第1 ~6 次腦斷層掃瞄之目的均在追蹤郭政茂膿瘍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至第7 次電腦斷層掃瞄之目的則在確認腹腔內是否仍有殘餘之膿瘍,及判斷是否適宜進行腸道吻合手術,上開7 次電腦斷層掃瞄均無涉於腫瘤之發現,尚難期待其等在浮腫增厚及沾黏之腸道後方發現隱藏之腫瘤。

2.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意見謂:「㈡100 年1 月15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經放射科高醫師判讀為腹腔內膿瘍與腹腔內游離空氣、腹膜增厚、小腸及大腸腸壁浮腫增厚,並懷疑手術吻合處破裂,腸內容物外洩,而造成膿瘍。

此時大腸腸壁之浮腫增厚,不易判斷是否為發炎反應或腫瘤,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高醫師對於此次影像檢查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㈢100 年2 月4 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目的為追蹤腹內膿瘍之復原情況,其結果發現病人下腹部仍有膿瘍,仍有腹膜增厚、小腸及大腸腸壁浮腫增厚之情形。

此時大腸腸壁之浮腫增厚,不易判斷是否為發炎反應或腫瘤,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李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㈣100年2 月9 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方式為不施打顯影劑之檢查,其結果發現仍有殘存膿瘍存在。

惟不施打顯影劑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無法判斷是否有大腸之腫塊,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曾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㈤100 年2 月24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方式為不施打顯影劑之檢查,其結果發現下腹部已無殘存膿瘍。

惟不施打顯影劑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無法判斷是否有大腸之腫瘤,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李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㈥100 年4 月11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影像結果發現下腹部有發炎現象,疑似腸道皮膚廔管,另外尚有右側升結腸局部腫大,醫師懷疑為發炎導致粘連結果。

此次影像表現不易判斷是否為發炎導致粘連或腫瘤,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高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㈦100 年5 月23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結果與4 月11日之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結果相同,其影像表現均不易判斷是否為發炎反應或腫瘤,更難以判定是否為大腸癌第3 期。

李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㈧100 年10月8 日之電腦斷層掃瞄結果,由放射科高醫師判讀,報告中記載發現右側升結腸處有一個5.4 公分大小之腫塊,懷疑為發炎性腫塊或大腸癌,兩者相較之下較似大腸癌。

然而此腫塊是否確實為大腸癌,無法由電腦斷層掃瞄影像判斷,需經由病理檢查,始能確切診斷為大腸癌。

高醫師對於此次影像之判讀,符合醫療常規,尚難認為有疏失。」

㈣據上,郭政茂自99年12月22日起腸阻塞、沾黏及腸道斷裂等病症,與其於聖功醫院接受闌尾切除手術有關,又其嗣後剖腹傷口出現膿血及造口滲血,則與其經三次剖腹探查手術後感染形成之腸皮廔管,及未使用腸道之自然出血有關,先後病程均具關連性,發展亦具醫療上合理性,羅崇杰、劉柏屏、盧建璋、高常發、李易濰、曾亮節、李子瑜等人提供郭政茂之治療、檢查均符合病情需求且查無何違反醫療常規之處。

郭政茂上開病症難認與升結腸處腫瘤有關,自無從課予其等於治療上開病症過程中另負一併發現該腫瘤之義務,由此,原告依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原告因郭政茂延誤治療所受之損失,即屬無據,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郭政茂依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法律關係,擇一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308 萬761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及徐素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均無理由,不應准許。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與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已不生影響,故不一一論列。

七、結論: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21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 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玉茹
 ┌──┬─────┬─────┬───────────────────┬─────┐
 │編號│報告日期  │ 判讀醫師 │     報告內容                         │  備註    │
 ├──┼─────┼─────┼───────────────────┼─────┤
 │ 1. │100.1.15  │  高常發  │㈠電腦斷層掃瞄所見:                  │有施打顯影│
 │    │          │          │1.在上骨盆腔可見到約9.5*?5.3cm具有空氣│劑        │
 │    │          │          │  和流體之包裹性膿瘍緊靠乙狀結腸切除邊│          │
 │    │          │          │  緣                                  │          │
 │    │          │          │2.下腹部和盆腔腹膜增厚並有腸壁水腫而又│          │
 │    │          │          │  沾黏的腸管以及多發性膿瘍位於多個腸管│          │
 │    │          │          │  之間。                              │          │
 │    │          │          │㈡臆診:                              │          │
 │    │          │          │1.上骨盆腔緊靠乙狀結腸切除邊緣有1 具有│          │
 │    │          │          │  空氣和流體之包裹性膿瘍,開刀吻合部分│          │
 │    │          │          │  滲漏?                              │          │
 │    │          │          │2.下腹部和盆腔腹膜增厚並有腸壁水腫而又│          │
 │    │          │          │  沾黏的腸管以及多發性膿瘍位於多個腸管│          │
 │    │          │          │  之間。                              │          │
 ├──┼─────┼─────┼───────────────────┼─────┤
 │ 2. │100.2.4   │  李易濰  │1.一個約9.1*5.3cm 房性囊性病變位於骨盆│有施打顯影│
 │    │          │          │  腔上部緊鄰乙狀結腸切除處;其管壁具不│劑        │
 │    │          │          │  規則增強合併臨近腸系膜增加縷串樣變化│          │
 │    │          │          │  ;贊成膿瘍形成之臨床臆斷。          │          │
 │    │          │          │2.此外,腹腔與盆腔有沾黏的腸管合併有腸│          │
 │    │          │          │  壁腫脹與腸管間膿瘍與下腹部及盆腔之腸│          │
 │    │          │          │  系膜增厚                            │          │
 ├──┼─────┼─────┼───────────────────┼─────┤
 │ 3. │100.2.9   │  曾亮節  │㈠影像檢查發現:                      │未施打顯影│
 │    │          │          │1.引流管置放於右下腹腔膿瘍,與前次檢查│劑        │
 │    │          │          │  比較有所改善;引流管置放於中下腹腔膿│          │
 │    │          │          │  瘍,與前次檢查比較有所改善。        │          │
 │    │          │          │2.輕微空氣發現於中下腹腔可能與前次引流│          │
 │    │          │          │  手術有關。沒有其他異常液體於腹腔內。│          │
 │    │          │          │㈡臆診:                              │          │
 │    │          │          │引流管置放於右下及中下腹腔膿瘍,與前次│          │
 │    │          │          │檢查比較有所改善。                    │          │
 ├──┼─────┼─────┼───────────────────┼─────┤
 │ 4. │100.2.24  │  李子瑜  │1.腹部兩側腸道造廔                    │未施打顯影│
 │    │          │          │2.腸繫膜增生之病變稍微減少            │劑        │
 │    │          │          │3.腹腔內無不正常的積液                │          │
 ├──┼─────┼─────┼───────────────────┼─────┤
 │ 5. │100.4.11  │  高常發  │1.腸壁手術後炎性變化和一帶狀或管道狀的│有施打顯影│
 │    │          │          │  炎性病變從腹壁延伸到底層腹膜並附連於│劑        │
 │    │          │          │  相鄰小腸,併發腸道皮膚廔管?        │          │
 │    │          │          │2.左下腹炎症浸潤                      │          │
 │    │          │          │3.上骨盆腔小腸擴張及液腸滯留,懷疑腸沾│          │
 │    │          │          │  黏腸阻塞                            │          │
 │    │          │          │4.盲腸和升結腸近端擴張,懷疑後腹腔沾黏│          │
 ├──┼─────┼─────┼───────────────────┼─────┤
 │ 6. │100.5.23  │  李子瑜  │1.肚臍下方腸道造廔管或皮腸道廔管      │有施打顯影│
 │    │          │          │2.腹腔內無異常積液及游離空氣(即腸道外│劑        │
 │    │          │          │  不正常空氣)                        │          │
 ├──┼─────┼─────┼───────────────────┼─────┤
 │ 7. │100.10.8  │  高常發  │㈠電腦斷層掃瞄所見:                  │有施打顯影│
 │    │          │          │1.上骨盆腔腸道皮膚廔管已改善消退,剩餘│劑        │
 │    │          │          │  少許炎症浸潤和一些鈣化              │          │
 │    │          │          │2.在升結腸有一5.4cm 的葉狀低密度腫塊和│          │
 │    │          │          │  盲腸中有液腸滯留                    │          │
 │    │          │          │㈡臆診:                              │          │
 │    │          │          │1.上骨盆腔腸道皮膚廔管已改善消退,剩餘│          │
 │    │          │          │  少許炎症浸潤和一些鈣化              │          │
 │    │          │          │2.升結腸葉狀低密度腫塊和盲腸中有液腸滯│          │
 │    │          │          │  留,病因性質?炎性腫塊或惡性腫塊?升│          │
 │    │          │          │  結腸惡性腫塊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