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KSDV,112,簡上附民移簡,110,20240329,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10號
原 告 張恆嘉

被 告 陳昱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12年度簡上附民字第6號),經刑事庭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伍仟元,及自民國一一二年一月二十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嗣於起訴狀送達被告後,減縮本金請求為3萬5000元(利息起迄日仍同),經核其性質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首揭規定,與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可預見將其金融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交付他人使用,可能被使用於詐欺他人財物、洗錢,仍於民國111年2月17日前不久之某日,在高雄市苓雅區某處,將其所有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下稱系爭帳戶資料),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

該詐欺集團成員即於111年2月17日上午某時許,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賴宇翔」聯繫原告,冒充為原告欲承租之房屋屋主,向原告誆稱另有租客欲看屋,原告需繳納1個月訂金1萬5000元,始能保留看屋資格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依指示於111年2月17日22時32分36秒匯款1萬5000元至系爭帳戶,旋遭該詐欺集團成員轉出,致原告受有1萬5000元之財產損害,並導致原告承受資金短缺之壓力,精神上痛苦,應得請求精神慰撫金2萬元。

被告提供系爭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之行為,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金簡上字第135號刑事判決論以幫助詐欺取財罪、幫助洗錢罪確定,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之責。

為此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萬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轉帳交易明細截圖、LINE好友名單截圖、租屋網頁、LINE對話為證〔見雲林縣政府警察局北港分局警卷(下稱雲林警卷)第43-61頁〕,經本院核對無訛,並有系爭帳戶之開戶資料、存款交易明細可佐〔見雲林警卷第11、15頁、本院112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10號卷(下稱移簡卷)第53-62頁〕,且被告提供系爭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之行為,亦經本院111年度金簡上字第135號刑事判決認定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幫助一般洗錢罪,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有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見移簡卷第11-20頁),又被告經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有利於己之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對原告主張之前述事實自認,本院依上開調查證據之結果,認原告之主張堪信為真。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184 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以詐欺行為造成他人陷於錯誤,致為金錢之交付者,即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該施用詐術之行為人自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又民法第185條第2項所謂視為共同行為人之幫助人,係指以積極的或消極的行為,對實施侵權行為人予以助力,促成其侵權行為之實施者而言(最高法院101 年度台抗字第493 號裁定意旨參照)。

㈢被告提供其申設之系爭帳戶資料予他人使用,可預見被使用於詐欺他人財物、洗錢,嗣系爭帳戶確遭詐欺集團用於收取詐騙原告之款項1萬5000元等情,業經本院認定如前。

該詐欺集團成員詐欺原告,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匯款1萬5000元,揆諸前揭說明,即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該施用詐術之詐欺集團成員自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提供系爭帳戶資料予前揭詐欺集團使用,係積極對詐欺取財行為加以助力,使其易於實施,屬詐欺集團成員之幫助人,依前揭規定,自應與詐欺集團成員連帶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故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1萬5000元,洵屬有據。

㈣原告雖主張其受詐騙而承受資金不足壓力,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被告應賠償精神慰撫金2萬元云云,惟人格權受侵害時,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為民法第18條所明揭,故民法第195條第1項、第3項因此明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本件被告之幫助詐欺行為,意在詐得原告之錢財,乃不法侵害原告之財產權,並非不法侵害原告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其他人格法益或身分法益,即與上開得請求賠償非財產上損害之要件不符,故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慰撫金2萬元,於法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1萬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月27日(送達證書見112年度簡上附民字第6號卷第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9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9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育信

法 官 趙 彬

法 官 陳筱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9 日
書記官 何秀玲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