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文
- 一、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
- 二、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於翌月25
- 三、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勞工
- 四、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7,400元及自113年3月21日起至清
-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並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 六、本判決第2、3、4項所命給付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分別以應
- 事實及理由
- 一、原告主張:原告原受僱於被告公司,被告公司總經理、副董
- 二、被告抗辯:被告公司因高雄林皇宮1樓營業大廳停止營業,
- 三、兩造之不爭執事項:
- 四、就兩造爭執事項之判斷:
- 五、綜上所述,原告訴請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被告應自
-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訴訟費用負擔
- 法官與書記官名單、卷尾、附錄
- 留言內容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勞訴字第171號
原 告 蔡福慶
訴訟代理人 施宇宸律師
被 告 林皇宮席宴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協健
訴訟代理人 李茂增律師
郭皓仁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民國(下同)113年3月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
二、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於翌月25日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5萬8,000元,及自翌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3,648元至原告於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
四、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7,400元及自113年3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並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六、本判決第2、3、4項所命給付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分別以應給付之金額、應補提繳勞工退休金之金額、13萬7,400元預供擔保,得免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原受僱於被告公司,被告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於112年9月9日開會中,告知將於同年月30日資遣原告,原告無法接受,因原告並無資遣通知資遣原因欄所勾選之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之雇主得終止勞動契約事由,且本次終止勞動契約亦不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被告公司之終止勞動契約並不適法,是訴請確認兩造間之勞動契約關係仍存在,被告公司仍應依勞動契約關係支付工資及提繳勞工退休金予原告。
另於訴訟中追加主張原告母親於112年11月6日過世,因被告公司不適法終止勞動契約辦理勞工保險之退保,致無法請領勞工保險條例之喪葬津貼,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2條第1款、第72條第1項規定,請求賠償其無法請領喪葬給付之損害13萬7,400元(此部分追加之程序為被告所同意【見本院卷第107頁言詞辯論筆錄】,當應准許)。
並聲明:㈠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
㈡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5萬8,000元,及各期應給付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3,648元至原告於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
㈣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7,400元及自訴之變更追加暨準備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抗辯:被告公司因高雄林皇宮1樓營業大廳停止營業,有業務緊縮之情形,致無從繼續僱用原任職1樓營業大廳工務經理之原告,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2款規定,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關係,兩造間之勞動契約關係既已合法終止,原告訴請確認兩造間之勞動契約仍存在,及請求給付工資、補提繳勞工退休金,均屬無理由。
至喪葬津貼賠償部分,因直系血親只能有1子女領取,故原告非必可領取,即非必有損害。
並聲明;
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之不爭執事項:㈠原告自111 年3 月23日起受僱於被告公司,原擔任工務副理,約定每月工資4 萬8,000 元,於112 年1 月1 日升為工務經理,約定每月工資調高為5 萬8,000 元(加給5,000 元休假津貼及5,000 元主管津貼)。
㈡被告公司於112 年9 月30日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關係。
四、就兩造爭執事項之判斷:㈠關於本件終止勞動契約關係是否適法:⒈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又第三人亦可提起確認法律關係是否存在之訴,以除去其私法上地位不安之狀態,此有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2236號民事裁判要旨可資參照。
兩造間就勞動契約關係是否存在既有爭執,且此影響兩造間之私法關係,則原告當有提起此部分確認訴訟之必要,合先敘明。
⒉本件被告公司係經聘用單位主管於112年9月9日簽章,在資遣原因欄所勾選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而對原告為將在112年9月30日終止勞動契約之資遣通知,此有原告提出之資遣通知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頁),被告在訴訟上辯稱其係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2款規定,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關係,顯屬臨訟杜撰,此部分所辯並無可採。
而除上開所辯外,被告並未具體說明原告在工作上有何不適任之情形,且未提出證據加以佐證,則被告之終止勞動契約所為當非適法,兩造間之勞動(僱傭)契約仍屬存在,應可認定。
且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既仍屬存在,當無需進一步探究有無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之問題,併予敘明。
⒊僱用人受領勞務遲延者,受僱人無補服勞務之義務,仍得請求報酬,但受僱人因不服勞務所減省之費用,或轉向他處服勞務所取得,或故意怠於取得之利益,僱用人得由報酬額內扣除之;
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民法第487條、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僱主不法解僱勞工,應認其拒絕受領勞工提供勞務之受領勞務遲延,勞工無補服勞務之義務,並得依原定勞動契約請求期間之報酬,此有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651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再者,雇主應為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之勞工,向勞保局辦理提繳手續,勞工退休金條例第9條第3項亦有明文,同理,則僱主不法解僱勞工時,應認雇主同樣有依法為勞工提繳勞工退休金之義務。
兩造既不爭執原告被不適法解僱時之約定工資為每月5 萬8,000 元(見兩造不爭執事項㈠),則原告當得請求被告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給付原約定之工資5萬8,000元,及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3,648元(60,800×6%=3,648)。
㈡原告得否請求被告賠償無法領取喪葬津貼之損害: ⒈被保險人之父母、配偶或子女死亡時,依左列規定,請領喪葬津貼:一、被保險人之父母、配偶死亡時,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3個月;
投保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為其所屬勞工辦理投保手續者,按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前一日或勞工離職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4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條例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
同一種保險給付,不得因同一事故而重複請領,勞工保險條例第62條第1款、第72條第1項、第22條分別定有明文。
⒉原告主張其母親於112年11月6日過世,因被告公司辦理勞工保險之退保,致無法請領勞工保險條例之喪葬津貼之事實,已提出訃聞、資遣通知各1份為證(見本院卷第29頁、第95頁),經核相符,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而依上開勞工保險條例第22條之規定,勞工保險之請領雖有「喪葬津貼以1人請領為限」之原則(參勞動部105年5月26日勞動保 2字第1050140276號函文),但如上所述,本件屬非適法終止勞動契約,兩造間之勞動契約仍存在,被告公司如未將原告之勞工保險予以不當退保,則原告在母親過世時即可立即請領喪葬津貼,不致因有其他兄弟姊妹之請領,而無法領得喪造津貼,是被告辯稱喪葬津貼賠償直系血親只能有1子女領取部分,雖無違誤,然本件仍應認為係因被告公司之不當退保,使原告受有無法請領勞工保險條例喪葬津貼之損害,依上開規定,被告公司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原告訴請被告賠償13萬7,400元(45,800×3=137,400),核無不符。
五、綜上所述,原告訴請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5萬8,000元,及自各期應給付之次日(即翌月26日,以翌月25日為應給付工資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自112年10月1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3,648元至原告於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
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7,400元及自訴之變更追加暨準備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3月21日,以開庭日論計送達時間)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於法有據,均應准許。
又原告聲明第2至4項為法院就勞工給付請求所為雇主敗訴之判決,依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條第2項規定,宣告被告公司得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再者,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舉證據,經審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0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鄭峻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0 日
書記官 洪光耀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