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KSHM,104,上訴,495,2015082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04年度上訴字第49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黃良佑
上列上訴人因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3 年度訴字第827 號中華民國104 年4 月2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102 年度偵緝字第2039、2040號、102年度偵字第20143 號;
併案審理: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103年度偵字第586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無罪部分撤銷。

其他上訴駁回。

事 實

一、緣黃良佑與陳素清原為男女朋友關係。陳素清因委託黃良佑購買汽車,而於民國101 年6 月23日將其以女兒沈鈺慈名義向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萬丹社皮郵局(下稱社皮郵局)所申辦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交予黃良佑,委託黃良佑代為提款以支付汽車買賣價金(含訂金及尾款)。

嗣車行員工陸義志於同年月25日,辦妥汽車過戶登記至陳素清名下,黃良佑並於同日(25日)交付價金尾款予車行老闆後,竟未將提款卡歸還,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接續於如附表一各編號「時間」欄所示時間,未經陳素清之同意或授權,在高雄市某不詳處所之ATM 自動提款機,插入該提款卡並輸入提款密碼,以此不正方法使該自動付款設備之識別系統誤認黃良佑係正當權源持卡人,而提領如附表一各編號「金額」欄所示之款項〔共計新臺幣(下同)101,300 元〕得逞。

後因陳素清發現上開帳戶內存款減少,追問黃良佑而知悉上情。

二、又黃良佑明知社會上層出不窮之詐騙案件,不法份子經常利用他人之金融帳戶掩飾犯罪,避免執法人員之追究及處罰,是其可預見向其收取金融帳戶相關資料之人,目的係為掩飾不法犯行,避免執法人員循線查緝,以確保犯罪所得之不法利益。

竟仍不違背其本意,基於幫助他人實施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於101 年9 月5 日前之某不詳時間,在某不詳處所,將其向國泰世華商業銀行(下稱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所申辦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帳戶)及以昇龍行銷顧問行(下稱昇龍顧問行)黃良佑名義向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下稱兆豐銀行)三多分行所申辦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下稱兆豐銀行三多分行帳戶)之存簿、提款卡及密碼,交付予某姓名年籍不詳之詐騙集團成年成員。

嗣該詐欺集團成年成員取得帳戶後,即與其所屬詐騙集團成年成員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詐欺取財犯意聯絡,分別以如附表二各編號「詐騙方式」欄所示之方式,向如附表二各編號「被害人」欄所示林大緯等人施以詐術,致林大緯等人陷於錯誤,而分別於如附表二各編號「匯款時間」欄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二各編號「匯款金額」欄所示金額至被告之上開2 帳戶內。

嗣因林大緯等人發覺受騙報警處理,而查知上情。

三、案經林大緯、蔣永康、王珮綸、陳國仁訴由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下稱朴子分局)報請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下稱嘉義地檢署)檢察官呈請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下稱高檢署)檢察長核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陳素清訴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下稱鳳山分局)報請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呈請高檢署檢察長核轉高雄地檢署檢察官偵查起訴及嘉義地檢署檢察官移送併辦。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未聲明為一部者,視為全部上訴。」

「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

刑事訴訟法第348條定有明文。

其中所謂「有關係之部分」,係指犯罪事實具實質上一罪或裁判上一罪關係者,依上訴不可分之原則,就其中一部上訴之效力及於全部而言。

而起訴之犯罪事實,究屬為可分之併罰數罪,抑為具單一性不可分關係之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檢察官起訴書如有所主張,固足為法院審判之參考。

然縱公訴人主張起訴事實屬實質上一罪或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案件,經法院審理結果,認應屬併罰數罪之關係時,則為法院認事、用法職權之適法行使,並不受檢察官主張之拘束。

此際,於認係屬單一性案件之情形,因其起訴對法院僅發生一個訴訟關係,如經審理結果,認定其中一部分成立犯罪,他部分不能證明犯罪者,即應就有罪部分於判決主文諭知論處之罪刑,而就無罪部分,經於判決理由欄予以說明論斷後,敘明不另於判決主文為無罪之諭知即可,以符訴訟主義一訴一判之原理(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4890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本案被告所犯如附表一所示犯行部分(即事實一部分),與被告被訴犯如附表三所示犯行部分,如均成立犯罪,則應有接續犯之實質上一罪關係,故被告雖然僅就如附表一所示部分提起上訴,依上開說明,如附表三所示部分,即視為亦已上訴,且如上開說明,關於該二部分之關係,法院並不受檢察官起訴主張之拘束;

又雖然原審就如附表三所示部分誤對被告為無罪判決諭知,亦不影響該部分已因被告對附表一部分提起上訴之效力所及之事實。

故如附表三所示部分亦在本院審理範圍內,合先敘明。

二、再按被告以外之人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與審判中不符時,其先前之陳述具有較可信之特別情況,且為證明犯罪事實存否所必要者,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2 定有明文。

是依本條規定,被告以外之人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調查時所為之陳述,屬傳聞證據,依同法第159條第1項規定,本無證據能力,必具備「信用性」及「必要性」二要件,始例外得適用上開第159條之2 規定,認有證據能力,而得採為證據。

被告主張:告訴人陳素清、證人馮博瑋2 人警詢、檢察事務官詢問筆錄,為審判外陳述,無證據能力等語。

經查,告訴人陳素清警詢及檢察事務官詢問時所為陳述,及證人馮博瑋檢察事務官詢問時所為之陳述,均為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且與其等於原審審理時之陳述並無不符,依上開說明,無傳聞法則例外之適用,故其等於警詢或檢察事務官詢問時陳述,均無證據能力。

但於法院認為被告犯罪不能證明時,即使是不具證據能力之傳聞證據,亦非不得資為彈劾證據使用,以供法院綜合研判形成心證之參考,併此敘明。

三、又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陳述,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者外,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

偵查中對被告以外之人所為之偵查筆錄,性質上屬傳聞證據。

惟現階段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官代表國家偵查犯罪、實施公訴,依法其有訊問被告、證人及鑑定人之權,證人、鑑定人且須具結,而實務運作時,檢察官偵查中向被告以外之人所取得之陳述,原則上均能遵守法律規定,不致違法取供,其可信度極高。

職是,被告以外之人前於偵查中已具結而為證述,除反對該項供述得具有證據能力之一方,已釋明「顯有不可信之情況」之理由外,不宜即遽指該證人於偵查中之陳述不具證據能力。

然證人依法應具結而未具結者,其證言不得作為證據,同法第158條之3 亦有明文。

被告主張:陳素清偵訊筆錄,係審判外陳述,無證據能力云云。

經查,陳素清於偵查中,受檢察官訊問時,以證人身分應訊而有具結,又並無證據足認其上開陳述有顯不可信之情況,且其又於原審審理時到庭接受當事人之對質、詰問,賦予被告反對詰問之機會,依前開說明,其於偵查中之陳述應有證據能力。

四、末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 至第159條之4 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條之5第1 、2 項定有明文。

立法意旨在於傳聞證據未經當事人之反對詰問予以核實,原則上先予排除,惟若當事人已放棄反對詰問權,於審判程序中表明同意該等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基於尊重當事人對傳聞證據之處分權,及證據資料愈豐富,愈有助於真實發見之理念,且強化言詞辯論主義,使訴訟程序得以順暢進行,上開傳聞證據亦均具有證據能力。

查本案據以認定被告犯罪事實存否之其他被告以外之人之言詞或書面陳述,被告及檢察官於本院審理時(見本院104 年7月10日準備程序筆錄,本院卷第64頁),均同意作為證據,且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明異議,而本院審酌該言詞及書面陳述作成之情況,未見有何不適當之情形,故依前開規定,均得為證據。

貳、實體部分:

一、事實一部分:訊據被告黃良佑固不否認與告訴人陳素清曾為男女朋友關係,惟矢口否認有何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犯行,先辯稱:我領錢都是經過陳素清同意,她去洗頭,我就去附近郵局幫她領錢,是她叫我去領的,領每一筆錢之前她都有交給我提款卡及密碼云云,後又辯稱:我只有領過3筆云云。

經查:㈠被告有於如附表一各編號「時間」欄所示時間,在高雄市某不詳處所之ATM 自動提款機,持上開社皮郵局提款卡提領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款項之事實,業據被告於偵訊及原審準備程序時坦認無訛〔見高雄地檢署102 年度偵字第20143 號卷(下稱偵七卷)第30頁、原審訴卷一第69頁〕,並據證人即告訴人陳素清於偵訊〔見高雄地檢署102 年度偵字第5331號卷(下稱偵三卷)第23頁及反面〕及原審審理時(見原審訴卷二第16至24頁)證述明確,復有沈鈺慈之社皮郵局存簿封面及內頁影本〔見鳳山分局卷宗(下稱警一卷)第4 、5 頁〕可稽,故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被告提領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之款項,均未得告訴人陳素清之同意或授權:⒈證人即告訴人陳素清於偵訊時證稱:我們有同住1 個多月;

我7 月底發現提款卡不見,我就跟被告吵起來,……我8 月1 日搬回屏東,……,我拿郵局存簿去刷本子,發現錢都被提領完了;

被告用我的提款卡去提領,都沒有經過我的同意等語(見偵三卷第23頁及反面),其於原審審理時證稱:沈鈺慈的郵局帳戶是我在使用,裡面的錢是我存進去的等語,其又證稱:「(問:妳與被告交往期間有無將沈鈺慈的郵局提款卡交給被告使用?)是因為被告說要買車,他說要先付訂金,但我在上班沒辦法去提領,他提議說要幫我提領,他有押證件給我,我有把提款卡與密碼給他。」

等語,其又證稱:車號00-0000 號自小客車是我要買的;

我101 年6 月23日把提款卡交給被告後,他就沒有再還我。

……我只要說我要去刷本子,看錢有沒有被扣保險,被告就找藉口不讓我刷本子等語,其又證稱:「(問:6 月25日交車之後妳曾否因要去美容院洗頭時無法領錢,拜託黃良佑幫妳用郵局提款卡去領錢?)沒有,他只有告訴我說他要去領錢,他每次把我載去洗頭後就說要去處理他的公司事情,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去桃園玩的時候,在桃園火車站附近我先去洗頭,他說要帶我兩個小朋友去晃,順便領錢,但並沒有跟我說是要領我提款卡的錢。」

、「(問:所以當時就沒有再另外跟被告說妳提款卡密碼?)不可能,因為他一直不還我,我跟他要求提款卡還我,我要領錢,我要用,他說我要用錢他領他自己的錢給我就好了,因為裡面的錢是我媽媽存在我那邊的錢,他說叫我不要亂動裡面的錢,不要讓我亂花錢,他自己會給我,所以我很信任他,因為他會給我錢,但我沒想到他是領我郵局的錢。」

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15至24頁),是依陳素清所指訴,被告係一開始即以替陳素清支付車款為由而取得其所交付之上開社皮郵局提款卡及密碼,俟支付車款後,又藉故不歸還,而得以一再持該提款卡領錢。

⒉按前科紀錄,有時對待證之犯罪事實擁有多面相的證據價值(自然關聯性)。

但相對的,前科尤其是同一種的前科,容易令人聯想「被告的犯罪傾向」而連結「缺乏實證根據的人格評價」,有導致事實認定發生錯誤之危險。

為避免前述情事發生,應審慎斟酌判斷。

尤其有必要將「同種前科之證據力」限定在合理推論之範圍,因而,並不宜單純地憑前科資料認定是否有證據價值,即是否有自然關聯性。

前科僅能於經有罪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前提,在該事實中有某種犯罪行為之特性,且該特性與待證事實間沒有「缺乏事實根據的人格評價,導致錯誤的事實認定之嫌疑」時,才能當作證據。

換言之,將前科利用於被告與犯人之同一性之證明時,前科之犯罪事實應具有明顯的特徵,且該特徵與待證之犯罪事實有相當程度的類似性,而就憑此可合理推理判斷該兩案之嫌犯為同一人時,才能把前科資料當作證據(尤其補強證據)使用(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810 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被告前有以下之前案紀錄,而其該等前科紀錄之犯罪事實的特徵與本案有相當程度的類似性:⑴於95年間,趁與網友簡鈺雅一同投宿飯店之際,告知其可將物品放置汽車後座,卻趁其熟睡之際竊取其財物而犯竊盜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96年度易字第1927號判處有期徒刑4 月確定。

⑵於100 年間,向女友蒙家芸借用電腦後予以侵占出售而犯侵占罪;

又向女友陳宜緁之母林金葉佯稱借用其證件,要辦理ETC 過戶予林金葉供陳宜緁駕車使用,於取得證件後竟擅將林女汽車過戶至自己名下,並將該車典當28萬元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分別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以102 年度訴字第678 號判處有期徒刑4 月、3 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03 年度上訴字第600 號、最高法院103 年度臺上字第3982號判決均駁回上訴確定。

⑶於101 年間,與黃秀鑾為男女朋友關係,黃女將皮夾交予被告使用,疏未將信用卡取出而遭被告侵占而犯侵占罪;

再持向夏慕尼鐵板燒店刷卡消費32,340元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03 年度簡上字第187 號就侵占罪判處罰金8 千元,就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處有期徒刑4 月確定;

又趁向黃女借用機車,以代為更換機車行車執照為由,自黃女處取得行車執照、身分證等證件,擅將該機車過戶至馮博緯名下,後至當鋪典當3 萬元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經同院以103 年度訴字第381 號判處有期徒刑6 月。

⑷於102 年間,與涂緹葳交往時,取得涂女母親蔡若兒之支票後予以侵占變造而涉犯侵占罪、變造有價證券罪,另盜領蔡若兒銀行帳戶內存款而涉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以103 年度偵字第22999 號、第23000 號提起公訴後,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03 年度訴字第904 號案件判處罪刑,並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5 年9 月。

被告上開前科犯行均有各該案之判決書或起訴書附卷可稽(見原審訴卷二第89至113 、123 至126 頁),並為被告所不否認。

而被告上開前科犯行與本案相比對,可見被告均係利用與女子間交往產生感情,以遂行其取得對方個人或親人財物之目的,故其犯罪手段有相當之類似性,應可認為上開陳素清之指訴可以採信。

㈢又被告於偵查中受檢察事務官訊問時係辯稱:6 月25日那天是陳素清買車幫她領取的,至6 月30日那幾次都是買車的車款云云(見偵七卷第30頁),後於原審準備程序時又改稱:僅101 年6 月25日提領的24,000元及1 萬元是車款等語(見原審訴卷一第69頁),則其上開陳述前後即有不同。

又其於偵查中受檢察事務官訊問時曾辯稱:陳素清之前因在上班有請我幫忙領錢云云(見偵七卷第30頁),但陳素清於原審審理時證稱:「(問:101 年6 月25日交車之後,妳曾否因工作忙碌,授權被告持妳的提款卡幫妳領錢?)6 月25日之後我就沒有上班了,因為被告跟我說他父母在嘉義有頭有臉,是獅子會的,希望我不要再做這行,……。」

、「(問:妳會否懶的領錢,請被告幫妳領錢?)不可能。」

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20頁),亦即陳素清係證稱其除買車當時,曾因工作不方便領錢而委託被告代為領錢支付車款外,並未委託被告代領其他款項。

則被告上開前後並不一致供述之辯詞是否可採信,即不能無疑。

再者,持提款卡至自動提款機領錢,本無時間上之限制,陳素清既非身障人士,亦無何其他不方便外出之情形,有何非委託被告領錢不可之理由,且多達8 次?被告雖辯稱:因陳素清有事在忙無法領錢,而委託其領錢云云,惟其根本無法說出陳素清究係有何急用需拜託其領錢之情形,亦未能說明陳素清拜託其領錢之目的為何,甚或於原審審理時,又改稱:只有領過3 筆云云,前後反覆,益見其所辯應為臨訟卸責之詞,不足採信。

㈣綜上,足認被告確實未經陳素清之同意或授權,即擅自持提款卡領取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款項之事實無訛。

又被告行為時既未徵得陳素清之同意或授權,仍擅自加以提領供己使用,則其主觀上即有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意圖甚明。

二、事實二部分:訊據被告固不否認有申辦上開2 帳戶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幫助詐欺之犯行,先辯稱:是國泰世華銀行101 年8 月份通知我,說我有一筆異常匯款,我才知道卡片不見了,因為我要回嘉義,所以我在嘉義的國泰世華銀行換簿子跟卡片,印章我沒有掛遺失。

兆豐銀行的簿子跟卡片也是遺失,我是跟國泰世華一起辦掛失;

是101 年9 月初去掛失,我掛失之後就沒有不見,兩家銀行的存摺、印章、提款卡都在我身上;

馮博緯有承認偷走我的帳戶云云;

復又辯稱:是101 年9月7 日銀行打電話問我的存摺及卡片是否在身邊,之後回家找,存摺在,卡片不在,於101 年9 月7 日至10日間才去銀行掛失云云。

經查:㈠被告就其有申辦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帳戶及兆豐銀行三多分行帳戶,而該2 帳戶分別遭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以如附表二各編號「詐騙方式」欄所示之方式,向如附表二各編號「被害人」欄所示林大緯等人施以詐術,致林大緯等人陷於錯誤,而分別於如附表二各編號「匯款時間」欄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二各編號「匯款金額」欄所示金額至上開2 帳戶內等事實,於原審準備程序時並不爭執(見原審訴一卷第73頁),並據證人即告訴人林大緯、蔣永康、王珮綸、陳國仁、證人即被害人張珮瑜、張貝霙於警詢時分別證述明確〔見朴子分局卷宗(下稱警二卷)第4 至5 、16至18、28至30、49至50、62至63頁、86頁及反面〕,復有告訴人林大緯、蔣永康、王珮綸、陳國仁、被害人張珮瑜、張貝霙匯款之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見高雄地檢署102 年度偵字第13084 號卷(下稱偵五卷)第27頁反面、29頁、警二卷第21、33、53、64頁)、告訴人蔣永康之渣打銀行存簿封面及內頁影本(見警二卷第22、23頁)、兆豐銀行103 年5 月15日兆銀總票據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檢送被告之兆豐銀行三多分行帳戶自101 年1 月1 日起至同年9 月30日止之存款往來交易明細表(見偵七卷第39至42頁)及該帳戶開戶基本資料(見警二卷第102 至104 頁)、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103 年5 月19日國世南高雄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檢送被告之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帳戶自101 年1 月1 日起至同年9 月30日止之存款往來交易明細表〔見高雄地檢署102 年度偵緝字第2040號卷(下稱偵九卷)第35、36頁〕等附卷可稽,故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被告雖以前詞置辯,惟:⒈由被告上開2 帳戶於上開調閱期間(101 年1 月1 日至同年9 月30日)之存款往來交易明細表觀之,該2 帳戶自101 年1 月1 日起至101 年9 月6 日遭詐騙集團使用於詐騙之前,均無任何存、提款之紀錄,是被告於原審準備程序時辯稱:國泰世華銀行101 年8 月份通知我,說我有一筆異常匯款,我才知道卡片不見了云云(見原審訴卷一第69頁),已不足採。

⒉又被告於受檢察官偵訊時辯稱:我沒有將該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交給他人,是於101 年7 、8 月在高雄市前鎮區瑞北路的住處被馮博緯偷的,因為他在我那邊工作,……,他有時候會幫我領錢,所以知道我的密碼,……,他偷我的提款卡、印章,但存摺沒有偷云云〔見嘉義地檢署102 年度偵緝字第129 號卷(稱偵四卷)第28頁〕,其又於受檢察事務官訊問時辯稱:我於8 月中旬發現我的提款卡不見了,我有問馮博緯,他於9 月間有承認是他拿走了云云(見偵七卷第29頁反面),其於原審準備程序時辯稱:馮博緯於6 月份就在我身邊工作,他有承認偷走我的帳戶云云(見原審訴卷一第71頁)。

惟證人馮博緯於原審審理時證稱:我認識被告,大概101 年8 月認識的;

我與被告認識之後有與他一起住在高雄市三民區大中一路,沒有同住在瑞北路的住處。

我沒有偷被告的國泰世華高雄分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三多分行帳戶提款卡與存簿。

被告沒有在101 年9 月份時問過我有無看到上開兩個帳戶的提款卡與存簿,我也沒有聽被告說過那兩個帳戶不見,我只有聽過他說他帳戶被凍結,但他沒有說是哪些銀行帳戶被凍結。

他當時有借我的帳戶去用,我有問他為何要借我的帳戶,他說他的銀行帳戶被凍結,時間大約在101 年9 月到10月間的事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30至35頁),是被告辯稱:馮博緯有趁與其同住時竊取上開2 帳戶並向其坦承偷竊云云,尚難採信。

⒊至於被告雖指馮博緯之前曾參與過詐騙集團案件,曾用「蔡立誠」的存簿詐騙,且在馮博緯租屋處有搜出法官、檢察官印鑑,而認證人馮博緯所述不實在。

惟證人馮博緯於原審審理時證稱:該些案件均已另案偵辦,與本案無關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33、34頁)。

另蔡立誠之前雖曾於101 年9 月間申辦行動電話SIM 卡後,連同自己之郵局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交予馮博緯,由馮博緯於101 年10月14日前之某時販賣予不詳之成年人,而被詐騙集團使用,蔡立誠及馮博緯並因此分別經本院以103 年度上易字第239 號、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2 年度易字第949 號判處罪刑確定,有馮博緯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該2 份判決書附卷可稽(見原審訴卷二第65至83頁),惟該案亦與本案無關,馮博緯縱有幫助詐欺之前案紀錄,亦不足以證明被告之上開2 帳戶資料即為馮博緯所竊取交付詐騙集團使用。

再者,被告前亦曾有將銀行帳戶存簿或提款卡、密碼等交付他人,由詐騙集團使用,而犯幫助詐欺取財之紀錄,分別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95年度簡字第847 號判處有期徒刑5 月確定、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以100 年度易緝字第57號判處有期徒刑6 月確定、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以101 年度朴簡字第95號判處有期徒刑5 月確定,經同法院以101 年度簡上字第88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有上開各案之判決書附卷可稽(見原審訴卷二第84至88、114 至122 頁)。

故倘依被告所指,馮博緯有犯幫助詐欺取財之前科紀錄,即欲將本案推由馮博緯承擔,則被告自己亦有數次幫助詐欺取財之前科紀錄,豈不更足以證明本案為被告所犯?⒋又被告於原審準備程序時辯稱:我係在嘉義的國泰世華銀行換簿子跟卡片云云(見原審訴卷一第69頁),惟經原審函詢國泰世華銀行嘉義分行,其回覆稱:被告之000000000000帳號(即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帳戶)於本分行無存摺、提款卡、印鑑補辦紀錄等語,此有該行103 年12月12日國世嘉義字第0000000000號函文在卷可稽(見原審訴卷一第91頁),故並無被告所說在嘉義世華銀行辦理存簿、提款卡掛失之情形。

嗣經原審審理時提示該資料予被告,被告隨即又改稱:我本來就沒有在嘉義分行辦理過存摺、提款卡、印鑑掛失,我是用電話跟國泰世華銀行客服說我的提款卡不見了云云(見原審訴卷一第117 頁),更益見被告此係推諉卸責之詞,而不能採信。

⒌復由世華銀行南高雄分行101 年10月17日國世南高雄字第0000000000號函及103 年12月15日國世南高雄字第0000000000號函、兆豐銀行三多分行103 年11月13日(103 )兆銀多字第112 號函各自所檢送之資料觀之(見警二卷第97、98頁、原審訴卷一第107 至111 、56至58頁),該2 帳戶於101 年9 月3 日均有印鑑遺失補辦之紀錄,被告於原審準備程序時對此亦不爭執(見原審訴卷一第73頁),且確認此即係其所指掛失之情形(見原審訴卷一第70頁)。

而辦理印鑑掛失,均需由本人持身分證辦理,亦有原審電詢該2 銀行職員所製作之電話紀錄查詢表2 份附卷可佐(見原審訴卷一第204 、205 頁),足認該2 帳戶於101 年9 月3 日辦理印鑑掛失均為被告所親為無誤。

故被告辯稱其係辦理該2 帳戶之存簿、提款卡遺失,並未辦理印章遺失,顯不足採。

嗣經原審提示印鑑掛失資料,被告始又改稱:是要先辦理印鑑掛失才能補發存摺云云(見原審訴卷一第70頁),顯係為迎合卷內資料而翻異前詞,是被告上開所辯均不足採信。

㈢再詐欺集團為確保取得不法利益,依常理判斷,其所利用供被害人匯款之存摺帳戶,必係其等所可掌控之帳戶,亦即無庸擔心該帳戶密碼無法使用或遭人掛失止付等情。

而一般人若遺失存摺、提款卡,通常恐該帳戶遭不法人士利用,多會前去掛失止付,在此種情況下,詐欺集團豈會利用他人不小心遺失之帳戶,而陷於該帳戶恐遭所有人掛失止付致無法提領金錢之不利地位及風險之理?故詐騙集團成員為確保其等詐欺取得之款項得以順利提領,當無使用拾獲或來源不明而隨時有遭掛失止付可能之帳戶之必要及可能。

而被告於101年9 月3 日既曾辦理上開2 帳戶之印鑑掛失補辦手續,倘非為不法目的使用,理應意識到妥善保存帳戶資料之重要性,但該2 帳戶卻旋於101 年9 月6 日即遭詐騙集團使用,且由該2 銀行帳戶之存款往來交易明細表觀之,被害人匯款後,均迅速遭提領,顯然詐騙集團成員已取得帳戶持有人即被告所交付之帳戶資料,始能遂行其等詐欺取財犯罪至明。

益見上開2 帳戶資料應係被告提供予詐騙集團使用無疑,要可認定。

㈣復按刑法上之故意,可分為直接故意與不確定故意(間接故意),所謂「不確定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刑法第13條第2項定有明文。

又按幫助犯之成立,以行為人主觀上認識被幫助者正欲從事犯罪或係正在從事犯罪,即具有幫助故意,並不以行為人確知被幫助者係犯何罪名為必要。

再衡諸常情,金融機構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密碼、印章等物事關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其專有性甚高,除非本人或與本人有親密關係者,難認有何理由可自由流通使用,是一般人均有妥為保管及防止他人任意使用之認識,縱特殊情況偶須交付他人使用,亦必深入理解用途及合理性,始予提供。

且該等專有物品如落入不明人士手中,而未加以闡明正常用途,極易被利用為與財產有關之犯罪工具,此為一般人生活認知且亦於體察之常識,均應知任意提供自己帳戶予無信賴關係之他人使用,易致他人藉該帳戶取得不法犯罪所得,並可以隱匿該詐騙金額實際取得人之身分。

被告於為此部分犯行時,年紀為33歲餘,且依其前有多次犯幫助詐欺取財之前科紀錄,對其交付帳戶資料之後果,自難諉為不知,雖無證據證明被告有參與詐欺取財犯行之構成要件行為,而其提供帳戶供人使用之行為,亦不等同於向被害人施以欺罔之詐術,縱使被告並不確知其所提供之帳戶資料,係遭他人用以對如附表三所示之告訴人、被害人詐欺取財,亦無法確知取得帳戶之人係以何種方法於何時、何地為詐欺取財之具體內容,惟對於其所提供之上揭2 帳戶資料,將遭他人作為詐欺取財犯罪所得財物匯入及提領之工具使用,主觀上應有所認識,且可預見其發生,竟仍提供,顯見被告已預見其所交付之上開2 帳戶資料,可能遭不法犯罪集團用以作為詐欺取財等財產犯罪之不法目的使用,且實際上被利用為詐欺取財使用結果發生,亦不違其本意,實堪認定。

足徵被告顯有幫助詐欺集團成員利用其上開2 帳戶犯罪之犯意甚明。

至被告於原審審理時,雖又再改稱:是101 年9 月7 日銀行打電話問存摺及卡片是否在身邊,之後回家找,存摺在,卡片不在,於101 年9 月7 日至10日間才去銀行掛失云云(見原審訴卷二第55頁),惟此已係被害人遭詐騙後之事,且被害人之匯款金額均已遭提領,不論其是否去做掛失之動作,均不影響其犯行之成立,併此敘明。

三、綜上所述,被告上開辯解均不足採信,其上開所犯均應堪認定。

故本案被告上開犯行均事證明確,應依法論科。

至於被告聲請調查:⒈調閱陳素清曾在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前鎮分局對面醫院就醫之紀錄,證明陳素清係因生病而離職未工作,不是被告要求陳素清辭去工作之事實,以此證明陳素清所為不利被告之陳述不能採信;

⒉向前高雄縣政府所在附近的加油站旁的汽車保養廠調閱陳素清所有之自小客車保養維修紀錄,以證明陳素清係因為要保養維修車子而委託被告去提款之事實;

⒊傳喚證人蔡立誠作證,證明蔡立誠曾向馮博緯學習如何詐欺之事實,以證明馮博緯確有竊取被告帳戶資料之事實。

惟蔡立誠已因死亡而除戶,此有其除戶資料附卷可稽,故該項證據方法已不能調查,另被告聲請調閱上開資料部分,因被告上開犯行事證已臻明暸,認無再調查之必要,均併此明。

四、論罪:㈠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

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本案被告行為後,刑法第339條第1項及同法第339條之2第1項,業於103 年6 月18日經總統公布修正,而於同年6 月20日生效施行,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 千元以下罰金。」

,修正後刑法第339條第1項則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修正前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 萬元以下罰金。」

,修正後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則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另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 規定「中華民國94年1 月7 日刑法修正施行後,刑法分則編所定罰金之貨幣單位為新臺幣。

94年1 月7 日刑法修正時,刑法分則編未修正之條文定有罰金者,自94年1 月7 日刑法修正施行後,就其所定數額提高為30倍。

但72年6 月26日至94年1 月7 日新增或修正之條文,就其所定數額提高為3倍。」

,則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所定罰金數額應提高為30倍,即3 萬元;

修正前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所定罰金數額應提高為3 倍,即3 萬元。

經比較新、舊法律,修正後刑法第339條第1項及同法第339條之2第1項,並無較有利於被告之情形,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自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103 年6 月18日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同法第339條之2第1項之規定。

㈡事實一部分:⒈被告所持以提領款項之社皮郵局提款卡及提款密碼雖係告訴人陳素清所交付,且提款時係輸入正確之密碼,惟陳素清並未同意被告使用該提款卡提款,被告違反陳素清之意思,冒充其本人擅自提領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8 次款項,自屬不正方法甚明。

是此部分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

⒉又被告自取得告訴人陳素清所交付之提款卡及提款密碼後,即未再歸還,而得以自如附表一編號1 「時間」欄所示時間起至如附表一編號8 「時間」欄所示時間止,8 次提領各該編號「金額」欄所示之款項得手,可見其係基於同一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之決意,而於密接之時間提領8 次款項,侵害同一法益,各行為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觀念,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屬接續犯,應論以包括一罪。

公訴意旨認應予分論併罰,容有未洽。

㈢事實二部分:⒈此部分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犯詐欺取財罪。

又其交付上開2帳戶存簿、提款卡及密碼之行為,幫助詐騙集團對林大緯等6位告訴人、被害人犯詐欺取財罪,屬一行為觸犯數同一罪名之同種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論以一幫助詐欺取財罪。

⒉另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103 年度偵字第5868號於原審審理時移送併辦意旨書所載之犯罪事實,與本案檢察官起訴被告幫助詐欺取財罪之犯罪事實相同,為同一案件,本院自應併予審理。

㈣又被告所犯上開2 罪間,犯意各別,罪名有異,應予分論併罰。

㈤刑之加重減輕事由:⒈加重事由:被告前於95年間,因詐欺、恐嚇案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95年度簡字第847 號判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5 月、4 月,應執行有期徒刑8 月確定,嗣經同院以96年度聲減字第2473號裁定減為有期徒刑2 月又15日、2 月,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確定;

另於96年間,因竊盜案件,經同院以96年度易字第1927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 月確定,上開3 罪經同院以96年度聲字第334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 月確定,於97年7月8 日入監執行,於97年11月7 日縮刑期滿執行完畢,有被告之臺灣高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

其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上開有期徒刑以上之2 罪,均為累犯,應各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分別加重其刑。

⒉減輕事由:被告所為上開事實二部分之犯行,係幫助他人實行詐欺取財罪,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按詐欺取財罪正犯之刑予以減輕。

又其此部分所犯有上開加重、減輕事由,應依刑法第71條第1項規定,先加後減之。

五、原審就被告上開犯行部分,均認事證明確,而分別依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339條之2第1項、刑法第2條第1項、第30條、第47條第1項、第55條,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 等規定論科,並審酌被告前除有犯上開構成累犯之前科犯行外,復有多次犯行使偽造私文書、幫助詐欺取財罪等遭法院判刑之紀錄,竟不知警惕、深切反省,再犯本案犯行,且隨著訴訟之進行,數度更易其辯詞,其矢口否認上開犯行,無事後可認其犯後態度良好,而認其有悔悟之心。

且其所為,已造成上開告訴人、被害人等財產上之損失,欠缺守法及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犯罪所生危害不輕,及其所為本案之動機、手段、情節(金額多寡)等一切情狀,分別就其所犯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部分,量處有期徒刑1 年,就幫助犯詐欺取財罪部分,亦量處有期徒刑1 年,並與撤回上訴之共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所量處之有期徒刑8 月部分,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 年6 月,原審此等部分之認事用法,均無違誤,量刑亦稱妥適,被告否認此等部分犯行而提起上訴,指摘原審判決不當,應予駁回。

另原審就被告被訴如附表三之犯罪部分,經本院調查結果,此部分被告之犯罪尚屬不能證明(詳如下述),且此部分因其如成立犯罪,則應與本院所認定被告上開如附表一部分之犯罪間為接續犯之實質上一罪關係,故如附表三部分,即應由本院於理由欄內不另為無罪判決之諭知即可,而不必於主文欄再為無罪之諭知,原審誤將此部分在主文欄另為無罪判決諭知,尚有違誤,應由本院將此原審主文無罪諭知部分予以撤銷,另於理由欄內為不另為無罪諭知之說明。

六、不另為無罪諭知部分:㈠公訴意旨另以:被告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於如附表三各編號「時間」欄所示時間,未經告訴人陳素清同意,在高雄市之某ATM 自動提款機,插入提款卡並輸入提款密碼,使自動櫃員機辨識系統陷於錯誤,誤認被告係有正當權源之持卡人,以此不正方法由該自動付款設備提領如附表三各編號「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得逞,因認被告此部分亦涉犯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嫌云云。

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

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意旨參照)。

次按現行刑事訴訟法固無禁止被害人為證人之規定,然被害人與一般證人不同,其與被告處於絕對相反之立場,其陳述之目的,在使被告受刑事訴追處罰,內容未必完全真實,證明力自較一般證人之陳述薄弱。

故被害人縱立於證人地位而為指證及陳述,且其指證、陳述無瑕疵可指,仍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依據,應調查其他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亦即仍須有補強證據以擔保其指證、陳述之真實性,始得採為斷罪之依據。

而所謂補強證據,則指除該陳述本身之外,其他足以證明犯罪事實確具有相當程度真實性之證據而言,且該必要之補強證據,須與構成犯罪事實具有關聯性之證據,非僅增強告訴人指訴內容之憑信性。

是告訴人前後陳述是否相符、指述是否堅決、有無誣攀他人之可能,其與被告間之交往背景、有無重大恩怨糾葛等情,僅足作為判斷告訴人陳述是否有瑕疵之參考,因仍屬告訴人陳述之範疇,尚不足資為其所述犯罪事實之補強證據(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 5051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此部分罪嫌,無非係以證人即告訴人陳素清於警詢之指訴及偵訊之證述、沈鈺慈之郵局帳戶影本等為其依據。

訊據被告雖不否認有該2次提款之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何此部分犯行,辯稱:陳素清說要買車,我幫她去岡山看車,那台車要7 萬多元,是陳素清叫我去領的,101 年6 月23日提領的2 萬元、4 萬元及101 年6 月25日提領的24,000、1 萬元是車款等語。

經查:⒈證人即告訴人陳素清於警詢中固陳稱:存簿內6 月25日提領的錢是被告盜領的云云(見警一卷第2 頁反面),於偵訊時又證稱:被告說他有朋友要換車,舊車要賣掉,說要6 萬賣給我;

汽車價款是被告跟我拿現金6 萬去付;

6 月23日下午被告要我交付訂金2 萬,我不疑有他將提款卡交給他,購車的餘款4 萬元應該也是從該帳戶提出,除車款6 萬之外,被告領的錢都是盜領的云云〔見高雄地檢署102 年度偵緝字第2039號卷(下稱偵八卷)第65、66頁〕,其又於原審審理時證稱:「(問:〈請求提示警一卷第4-5 頁沈鈺慈郵局存摺影本〉101 年6 月23日各有一筆2 萬、4 萬提款,這兩筆提款做何用?)被告提領的,我那天開始把提款卡交給被告後,他就沒有再還我;

他說全部6 萬辦到好,他會處理。」

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18頁)。

是依陳素清所指,被告係告知該車車款為6 萬元,其於101 年6 月23日即將該郵局提款卡交予被告提款,復依卷附沈鈺慈之郵局帳戶所載提款紀錄(見警一卷第5 頁),於101 年6 月23日即有2 萬、4 萬元各1 筆之提款紀錄,故認101 年6 月25日之如附表三所示2 次提款,並未徵得其同意。

⒉惟陳素清所購買之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係於101年6 月25日過戶至其名下,此有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雄市區監理所103 年12月10日高市○○○○0000000000號函檢送該車之異動歷史、車主歷史查詢資料及汽車過戶登記書影本附卷可稽(見原審訴卷一第94、96至98頁),依該汽車過戶登記書影本記載,代辦人為陸義志。

而陸義志於原審審理時證稱:101 年6 月我在岡山二手中古車行,我是員工。

該E3-9678 號汽車是我辦理過戶的,我印象很深,因為這台車當初是我老闆朋友的,也是原本車行員工的,該員工要離職了,就把車寄在那邊賣。

某天被告路過看到有問一問就走了,過一下子又來說他老婆要買,有付訂金給我老闆,多少錢我忘記了。

我是於101 年6 月25日當天去辦理過戶的。

被告當時有付訂金,也有簽買賣合約書,若過戶後他沒有付尾款,我們不會交車,訂金歸車行,當時我們有約好週一中午過後交車。

是在辦理過戶登記後同一天被告交付尾款,我們交車。

辦理過戶登記當天,尾款是當天中午過後跟被告收取,由我老闆收的,我當時在整理車子要讓他們開走。

我確定那天有交款,因為被告說他要去領錢。

被告交尾款當天陳素清有一起來看車子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7 至15頁)。

而陳素清於原審審理時證稱:交車是101 年6 月25日,被告向我拿提款卡說要付訂金大概是101 年6 月20日至101 年6 月25日中間,……。

交車當天交付尾款。

交車當天我有與被告一起去車行,還有連同我1 個朋友一起去,被告當天應該是提領好尾款在他包包內,他給對方現金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18頁),而陳素清此部分所證與陸義志上開所證相符,而應可採信。

則應可認定該車之車款確是分2 次交付,第1 次先付訂金,第2 次是過戶時付尾款之事實。

⒊又依卷附沈鈺慈之郵局帳戶提款紀錄所示,其於101 年6 月23日及同年月25日之提款金額共計94,000元(2 萬+4萬+2萬4,000+1 萬=94,000),雖不論依陳素清所述,或被告所述,該車之車價均未達94,000元,但證人陸義志於原審審理時證稱:被告有付訂金給我老闆,多少錢我忘記了;

該台車成交價多少我忘記了,不超過8 萬元。

但我尾款付多少錢,我已無印象,現在也找不到資料,車行已經收起來沒做了。

我記得不含稅金與保險沒有超過8 萬云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9 、10、13頁)。

而本案卷內又無該車相關買賣契約書或支付價金之相關資料足佐,故該車之實際成交價究為多少,實無從認定。

倘依證人陸義志所述不含稅金與保險沒有超過8萬元,那若一併算入,是否與上開提款總金額相近,亦不無可能。

⒋再參以陳素清於原審審理時證稱:「(被告有無說該台車的訂金多少?)一半,3 萬元」、「(問:……妳有拿提款卡請被告去領錢,是領訂金嗎?)是的。」

、「(問:6 萬元扣除訂金,剩下的錢誰支付?)正常來講是我該支付的,因為這台車是我買的,……。」

、「(問:餘款妳有無另外交錢請黃良佑交給車行?)沒有,我提款卡給他,我問他尾款呢,他就跟我說他會處理。」

、「(問:被告跟妳說尾款他會處理,妳有無問他是指何意?)沒有。

……,但至少這6萬元是我確定我該付的。」

等語(見原審訴卷二第23、24頁)。

姑不論陳素清所指車款總價6 萬元是否正確,惟其亦不否認該車之全部價款均應由其支付,是被告自其帳戶領錢以支付尾款,亦應不違背陳素清之本意,則依陳素清所述,尾款係3 萬元,與被告於101 年6 月25日所提領共3 萬4,000元之價款相近,是該日之提款確有可能是用於支付該車之尾款,則被告此部分之辯解,即非不能採信。

況本件之正確車價既無從認定,自亦無從遽認被告於101 年6 月25日所提領共34,000元之款項即係未得陳素清之同意或授權而領取。

㈣綜上所述,陳素清就如附表三部分之指訴並非無瑕疵可指,且無其他證據足佐,而此部分依檢察官所舉之證據,亦尚不足使本院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

此外,復查無其他確切之證據足資證明被告有此部分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犯行,此部分自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

而公訴意旨雖認如附表三部分如構成犯罪,應與本院上開認定如附表一部分之犯罪,為數罪關係,惟按起訴之犯罪事實,究屬為可分之併罰數罪,抑為具單一性不可分關係之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檢察官起訴書如有所主張,固足為法院審判之參考,然此係法院認事、用法之職權,並不受檢察官主張之拘束,已如上述。

法院如認起訴之犯罪事實全部係屬單一性案件之情形,因其起訴對法院僅發生一個訴訟關係,如經審理結果,認定其中一部分成立犯罪,他部分不能證明犯罪者,即應就有罪部分於判決主文諭知論處之罪刑,而就無罪部分,經於判決理由欄予以說明論斷後,敘明不另於判決主文為無罪之諭知即可,以符訴訟主義一訴一判之原理。

故如附表三部分,被告之犯罪既屬不能證明,即應由本院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七、被告共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部分,經原審判處罪刑,被告上訴後於本院審理時撤回上訴而確定,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孫小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光照
法 官 謝宏宗
法 官 邱明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雅芳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修正前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千元以下罰金。
修正前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元以下罰金。

附表一:(即起訴書附表一編號3至10)
┌──┬────────────┬───────┐
│編號│時間(起訴書均誤載為103 │  金   額     │
│    │年)                    │(新臺幣)    │
├──┼────────────┼───────┤
│1   │101年6月26日某時        │10,400元      │
├──┼────────────┼───────┤
│2   │101年6月28日某時        │2,000元       │
├──┼────────────┼───────┤
│3   │101年6月28日某時        │18,000元      │
├──┼────────────┼───────┤
│4   │101年6月30日某時        │20,000元(另有│
│    │                        │5 元為跨行提款│
│    │                        │手續費)      │
├──┼────────────┼───────┤
│5   │101年7月6日某時         │20,000元      │
├──┼────────────┼───────┤
│6   │101年7月14日某時        │10,000元      │
├──┼────────────┼───────┤
│7   │101年7月20日某時        │10,000元      │
├──┼────────────┼───────┤
│8   │101年7月20日某時        │10,900元      │
├──┴────────────┼───────┤
│合      計                    │101,300 元    │
└───────────────┴───────┘

附表二(即起訴書附表二;原審判決附表三):
┌──┬────┬─────────────┬──────┬──────┬──────┐
│編號│被害人  │詐騙方式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新│收款帳戶    │
│    │        │                          │            │臺幣)      │            │
├──┼────┼─────────────┼──────┼──────┼──────┤
│ 1  │林大緯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在網路上刊│101年9月6日 │20,000元    │世華銀行南高│
│    │        │登提供貸款之不實訊息,致林│14時51分許  │            │雄分行帳戶  │
│    │        │大緯信以為真留下聯絡電話,│            │            │            │
│    │        │並於101年9月6日10時許撥打 │            │            │            │
│    │        │電話予林大緯,謊稱貸款需先│            │            │            │
│    │        │匯款繳保證金並匯款至主管帳│            │            │            │
│    │        │戶云云,林大緯不疑有他,依│            │            │            │
│    │        │該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至某世│            │            │            │
│    │        │華銀行設置之自動櫃員機匯款│            │            │            │
│    │        │2萬元至右列帳戶。後因遲未 │            │            │            │
│    │        │收到貸款且與對方聯絡無著,│            │            │            │
│    │        │始知受騙。                │            │            │            │
│    │        │                          │            │            │            │
├──┼────┼─────────────┼──────┼──────┼──────┤
│ 2  │蔣永康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01年9月│101年9月6日 │29,989元    │兆豐銀行三多│
│    │        │6日17時許,撥打電話予蔣永 │18時26分許(│            │分行帳戶    │
│    │        │康(起訴書誤載為陳韋杉),│起訴書誤載為│            │            │
│    │        │詐稱蔣永康先前在網路購買商│17時分許)  │            │            │
│    │        │品時因扣款流程有誤,將造成│            │            │            │
│    │        │重複扣款,需依指示操作自動│            │            │            │
│    │        │櫃員機云云,使蔣永康陷於錯│            │            │            │
│    │        │誤,前往設於新竹市科學園區│            │            │            │
│    │        │力行一路18號之渣打銀行自動│            │            │            │
│    │        │櫃員機,依該詐欺集團成員之│            │            │            │
│    │        │指示操作,因而轉出29,989元│            │            │            │
│    │        │之款項至右列帳戶。後因蔣永│            │            │            │
│    │        │康查覺有異報警處理,始知受│            │            │            │
│    │        │騙。                      │            │            │            │
│    │        │                          │            │            │            │
├──┼────┼─────────────┼──────┼──────┼──────┤
│ 3  │張珮瑜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01年9月│101年9月6日 │29,980元    │世華銀行南高│
│    │        │6日某時許,撥打電話予張珮 │17時26分許  │            │雄分行帳戶  │
│    │        │瑜,詐稱張珮瑜先前在網路購│            │            │            │
│    │        │買商品時,因員工誤將付款方│            │            │            │
│    │        │式設定為分期付款,需至郵局│            │            │            │
│    │        │自動櫃員機持提款卡依指示操│            │            │            │
│    │        │作以解除云云,使張珮瑜陷於│            │            │            │
│    │        │錯誤,前往設於嘉義市西區民│            │            │            │
│    │        │生南路之郵局自動櫃員機,依│            │            │            │
│    │        │該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操作,│            │            │            │
│    │        │而轉出29,980元至右列帳戶。│            │            │            │
│    │        │後因詐騙集團成員再次撥打電│            │            │            │
│    │        │話予張珮瑜,要求其持續操作│            │            │            │
│    │        │自動櫃員機,查覺被騙報警處│            │            │            │
│    │        │理,始知上情。            │            │            │            │
│    │        │                          │            │            │            │
├──┼────┼─────────────┼──────┼──────┼──────┤
│ 4  │王珮綸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01年9月│101年9月6日 │29,987元    │兆豐銀行三多│
│    │        │6日17時、18時許,各撥打電 │18時18分    │            │分行帳戶    │
│    │        │話予王珮綸,詐稱其先前在網├──────┼──────┤            │
│    │        │路購買商品時,誤將匯款方式│101年9月6日 │29,987元    │            │
│    │        │設定為每月均需繳錢,需持提│18時28分許  │            │            │
│    │        │款卡至自動櫃員機依指示操作│            │            │            │
│    │        │,始可取消云云,使王珮綸陷│            │            │            │
│    │        │於錯誤,前往設於新北市淡水│            │            │            │
│    │        │區自強路之郵局自動櫃員機,│            │            │            │
│    │        │依該詐欺集團成員指示操作,│            │            │            │
│    │        │而分次轉出2筆2萬9,987元至 │            │            │            │
│    │        │右列帳戶內。事後王珮綸查覺│            │            │            │
│    │        │有異而報警處理,始知受騙。│            │            │            │
│    │        │                          │            │            │            │
├──┼────┼─────────────┼──────┼──────┼──────┤
│ 5  │張貝霙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01年9月│101年9月6日 │29,989元    │兆豐銀行三多│
│    │        │6日17時22分許,撥打電話予 │18時26分    │            │分行帳戶    │
│    │        │張貝霙,詐稱張貝霙先前在網│            │            │            │
│    │        │路購買商品時,因代收人簽收│            │            │            │
│    │        │錯誤,可能導致個人帳戶被扣│            │            │            │
│    │        │款12期,需持提款卡至自動櫃│            │            │            │
│    │        │員機依指示操作,始可取消云│            │            │            │
│    │        │云,使張貝霙陷於錯誤,前往│            │            │            │
│    │        │某郵局設置之自動櫃員機,依│            │            │            │
│    │        │該詐欺集團成員指示操作,而│            │            │            │
│    │        │轉出29,989元至右列帳戶。後│            │            │            │
│    │        │因張貝霙(起訴書誤載為王珮│            │            │            │
│    │        │綸)查覺有異報警處理,始知│            │            │            │
│    │        │受騙。                    │            │            │            │
│    │        │                          │            │            │            │
├──┼────┼─────────────┼──────┼──────┼──────┤
│ 6  │陳國仁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01年9月│101年9月7日 │10,115元    │世華銀行南高│
│    │        │6日18時20分許,撥打電話予 │18時51分許  │            │雄分行帳戶  │
│    │        │陳國仁,詐稱其先前在網路購│            │            │            │
│    │        │買商品至超商取貨時,因店員│            │            │            │
│    │        │刷錯導致誤簽分期付款單據,│            │            │            │
│    │        │需持提款卡至自動櫃員機依指│            │            │            │
│    │        │示操作申請止付云云,致陳國│            │            │            │
│    │        │仁陷於錯誤,前往設於高雄市│            │            │            │
│    │        │大寮區鳳林三路530號之郵局 │            │            │            │
│    │        │自動櫃員機,依該詐欺集團成│            │            │            │
│    │        │員之指示操作,而轉出10,115│            │            │            │
│    │        │元至右列帳戶。後因陳國仁查│            │            │            │
│    │        │覺帳戶餘額為零始知受騙,而│            │            │            │
│    │        │報警處理。                │            │            │            │
│    │        │                          │            │            │            │
└──┴────┴─────────────┴──────┴──────┴──────┘

附表三(即起訴書附表一編號1 、2 ;
原審判決附表四):┌──┬────────────┬───────┐
│編號│時間(起訴書均誤載為103 │  金   額     │
│    │年)                    │(新臺幣)    │
├──┼────────────┼───────┤
│1   │101年6月25日某時        │24,000元      │
├──┼────────────┼───────┤
│2   │101年6月25日某時        │10,000元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