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MLDM,108,訴,190,20190618,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8年度訴字第119號
108年度訴字第19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榮華





李志豪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7 年度偵字第5304、6210、6219號)及追加起訴(108 年度偵字第2074號),因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進行中,均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榮華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共伍罪,各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陸月。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參仟柒佰伍拾玖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之。

李志豪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共伍罪,均累犯,各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拾月。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參仟柒佰伍拾玖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之。

犯罪事實

一、林榮華、李志豪於民國107 年5 月間,加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銘」之成年人所組成之詐欺集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負責擔任車手以提領贓款。

其等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先後於附表所示之時間,分別向如附表所示之人施以如附表所示之詐術,致如附表所示之人均陷於錯誤,而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將如附表所示之款項,分別匯入如附表所示之人頭帳戶中。

嗣林榮華、李志豪接獲集團上手之通知後,即分別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地點,持如附表所示人頭帳戶之提款卡,提領如附表所示之款項,並將前揭款項均攜至位在臺中市某處之全家便利商店外,交由本案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取走,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據以隱匿上開犯罪所得之去向。

二、案經李思萱、劉欣慈、蔡季庭告訴暨苗栗縣警察局頭份分局報告、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陳請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令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簡式審判程序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 、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 及第164條至第170條所規定證據能力認定及調查方式之限制,故卷內所列各項證據,均有證據能力,合先敘明。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林榮華、李志豪於偵訊及審理中均坦承不諱(見偵字第5304號卷【下稱偵一卷】第224 頁,本院卷第105 頁),核與證人即如附表二所示之告訴人或被害人於警詢中證述之情節相符(見偵一卷第71至75頁、第83至87頁、第97至107 頁,偵字第26868 號卷【下稱偵二卷】第35至38頁,偵字第2074號卷【下稱偵三卷】第39至41頁),並有如附表二所示各帳戶之交易明細資料各1 份、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案件紀錄表5 紙、自動櫃員機交易明細表3 紙、網路銀行交易明細2 紙附卷可稽(見偵一卷第69至70頁、第81至82頁、第93至96頁、第111 頁、第151 頁,偵二卷第39至41頁、第50頁、第58至60頁,偵三卷第42至43頁、第46頁),復有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20張在卷可佐(見偵一卷第139 至143 頁,偵二卷第53至57頁),足認被告2 人上開任意性自白均與事實相符。

從而,本案事證明確,被告2 人犯行洵堪認定,均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㈠法規範之解釋與涵攝:⒈現行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及保護法益:洗錢防制法於105 年12月28日修正公布後,業於106 年6 月28日生效施行,其中該法第1條之立法目的原規定為:「為防制洗錢,追查重大犯罪,特制定本法」,而於本次修法後則修正為「為防制洗錢,打擊犯罪,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透明,強化國際合作,特制定本法」,觀其立法目的之修正,並考諸修正理由略謂:「目前國際上有關打擊犯罪之討論,亦一再強調打擊犯罪除正面打擊,更重要的應自阻斷其金流著手,包括金流透明化之管制及強化洗錢犯罪之追訴,才能徹底杜絕犯罪」、「我國為亞太防制洗錢組織之會員國,有遵守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於2012年發布之防制洗錢及打擊資助恐怖主義與武器擴散國際標準40項建議規範之義務,而我國近來司法實務亦發現金融、經濟、詐欺及吸金等犯罪所佔比率大幅升高,嚴重戕害我國金流秩序,影響金融市場及民生經濟,本次修正幅度相當大,目的在重建金流秩序為核心,特別是落實公、私部門在洗錢防制之相關作為,以強化我國洗錢防制體質,並增進國際合作之法制建構」等語,可見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及保護法益,已自單純國家對重大(特定)犯罪之追訴及處罰,擴增至防制洗錢體系之健全、金融秩序之穩定及透明金流軌跡之建置。

⒉洗錢行為規範之轉變:自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

二、掩飾、收受、搬運、寄藏、故買或牙保他人因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觀之,可見修正前洗錢防制法對於「洗錢行為」之規範,主要係在區分「為自己洗錢」及「為他人洗錢」之行為態樣,但就何等行為方構成犯罪所得之「掩飾」及「隱匿」行為,則未見進一步之說明或闡釋。

對此,過去實務見解有認為:「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在於防範及制止因特定重大犯罪所得之不法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藉由洗錢行為(例如經由各種金融機構或其他交易管道),使其形式上轉換成為合法來源,以掩飾或切斷其財產或財產上利益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而藉以逃避追訴、處罰,故其所保護之法益為國家對於特定重大犯罪之追訴及處罰」、「除行為人在客觀上有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產或財產上利益之具體作為外,尚須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掩飾或隱匿其財產或利益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使其來源形式上合法化,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犯罪意思,始克相當」、「若行為人僅係將其犯特定重大犯罪所得之財產或財產上之利益作直接使用或消費之處分行為,而無掩飾或隱匿其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使其來源形式上合法化,以逃避追訴、處罰之犯意者,即與洗錢罪之構成要件有間」、「倘未兼具洗錢犯意及洗錢行為,僅將自己犯罪所得財物交予其他共同正犯,祇屬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即難謂與洗錢行為相當」(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上字第739 號、100 年度台上字第630 號、97年度台上字第5644號判決意旨參照),足見過去實務見解對於「洗錢行為」之解釋,多認為洗錢行為「須將犯罪所得形式上轉換成合法來源,以掩飾或切斷其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始足該當。

惟因:⑴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及保護法益,已自單純國家對重大犯罪之追訴及處罰,擴增至防制洗錢體系之健全、金融秩序之穩定及透明金流軌跡之建置乙節,業如前述,是就修正後洗錢防制法所規範洗錢行為之解釋,是否仍有如向來實務見解般,因過去立法目的及保護法益限縮於國家司法權行使之妨礙,而認「洗錢行為須將犯罪所得形式上轉換成合法來源,以掩飾或切斷其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以此方式妨害國家對於重大犯罪之追訴及處罰」,尚值商榷。

⑵又因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對於「洗錢行為」之規範,已參考若干國際公約後規定為:「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以此規範方式將洗錢行為區分為「處置」、「分層化」及「整合」等各階段。

由此可見,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規範不僅未將洗錢行為限縮在「將非法犯罪所得轉換成合法來源之財產」,更已充分表彰洗錢行為往往並非單一行為之特質,亦即洗錢行為雖有可能透過單一行為加以完成,但更常見行為人以組合若干處置、分層化或整合行為之方式,據以將非法之犯罪所得逐步轉換成合法來源之財產。

從而,依據修正後洗錢防制法對於洗錢行為態樣之規範,堪認行為人如基於洗錢犯意參與整體洗錢過程中任一環節之處置、分層化或整合行為,致生前揭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保護法益之危險者,即便其所為尚未能將非法之犯罪所得完全轉換成合法來源之財產,仍應屬修正後洗錢防制法所欲禁絕之洗錢行為。

⑶再者,過往實務見解認倘行為人未具洗錢犯意,僅將犯罪所得交予其他共同正犯,或直接使用、消費犯罪所得之處分行為,尚與洗錢罪構成要件有間之看法,因行為人主觀上既未具備洗錢之犯意,自無可能構成洗錢罪而值贊同。

然若擴張前揭實務見解之涵義,僅就客觀層面認行為人如將犯罪所得交予共同正犯,或直接使用、消費犯罪所得之行為,概屬不罰之犯罪後處分贓物行為而非屬洗錢行為者,或將與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及洗錢行為態樣之規範有所扞格。

申言之,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所欲規範之洗錢行為,本欲禁止行為人在實行特定犯罪並取得犯罪所得後,就該犯罪所得加以處置、分層化或整合,換言之,洗錢行為本係立法者為追求前揭立法目的之實現並保護前揭法益,特別以法律明文規定刑罰之方式所欲處罰之「犯罪後行為」,是若行為人意圖掩飾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持犯罪所得購買高價裸鑽以消費之,或將犯罪所得移轉予共同正犯,由共同正犯以虛假貿易外觀掩飾不法金流移動者,如以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規定觀之,此等行為實已侵害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保護法益,核屬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 、2 款所欲禁絕之洗錢處置或分層化行為,而難單純以不罰之犯罪後處分贓物行為視之。

⑷綜上,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及保護法益,既已自單純國家對特定犯罪之追訴及處罰,擴增至防制洗錢體系之健全、金融秩序之穩定及透明金流軌跡之建置,則就修法後洗錢行為態樣之解釋,亦應考量前開立法目的及法益保護之需求,認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所規範之洗錢行為,已不再限縮於「須將非法犯罪所得轉換成合法來源之財產」為宜。

另就行為人將犯罪所得交予共同正犯或將犯罪所得持之消費之行為,亦應檢視其行為是否符合洗錢行為之「處置」、「分層化」或「整合」態樣,而非概以不罰之犯罪後處分贓物行為視之,較為妥適。

⒊本案被告2 人之行為,均構成「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行為:查被告2 人持如附表所示人頭帳戶之提款卡提領前揭款項後,隨即將前揭款項均攜至位在臺中市某處之全家便利商店外,交由本案詐欺集團中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負責收水之成員取走,而該前往取款之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究為何人、前揭款項究將流向何處,被告2 人對此均不知悉等各節,業據被告2 人於本院審理中供陳無訛(見本院卷第89頁),堪信為實。

而其等所為究否構成修正後洗錢防制法所規範之洗錢行為,則析述如下:⑴按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定有明文。

而本條款所欲規範之洗錢行為,於修正後洗錢防制法之區分方式下,應屬分層化之洗錢態樣,如參考其修正理由所例示之洗錢類型:「提供帳戶以掩飾不法所得之去向,例如:販售帳戶予他人使用;

廠商提供跨境交易使用之帳戶作為兩岸詐欺集團處理不法贓款使用」,可知行為人如以提供帳戶之方式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即屬本條款所規定之掩飾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行為。

⑵又觀諸本案詐欺集團整體犯罪結構之配置,應係由該集團不詳成員撥打電話予如附表所示之人,對其實施詐術令渠等陷於錯誤而匯付金錢至如附表所示人頭帳戶後,再由如被告2人所擔任之車手角色,持如附表所示人頭帳戶之提款卡前往自動櫃員機提領款項,並依集團上手之指示將款項攜至指定處所後,再由車手所不知悉之集團不詳成員前往該處取款,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阻礙金流秩序之透明穩定。

而因本案詐欺集團正是刻意以相對於高額犯罪所得之低廉對價,聘僱大量車手持人頭帳戶提款卡前往易遭監視器錄影畫面追查之自動櫃員機提領款項後,再命車手單純將款項攜至前揭處所後離去,以此方式切斷車手與後續犯罪所得持有者之聯繫,俾使集團車手縱經檢警查獲後亦無法繼續追查犯罪所得,據此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以終局保有犯罪所得,是車手以其人其身在整體犯罪結構暨犯罪計畫之所為,即彷彿前述「經提供用以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之帳戶」一般,應可認屬本案詐欺集團整體洗錢過程中,實行分層化洗錢行為之前階段。

詳言之,如被告2 人所擔任之車手角色,即係為求獲取報酬而自願提供己身己力,以受集團高層指示之方式擔任類似前揭「掩飾犯罪所得去向帳戶」之角色,除待如附表所示之人匯付金錢後持人頭帳戶提款卡提領款項而取得犯罪所得外,更以前揭切斷聯繫之方式為集團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以利終局保有犯罪所得,故核其等所為,自均屬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所欲規範之「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態樣。

⑶末參酌金融機構帳戶事關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存戶之存摺、印章具專屬性及私密性,多僅本人始能使用,縱偶有特殊情況須將存摺、提款卡、提款密碼交付他人者,亦必係與該收受之人具相當信賴關係,並確實瞭解其用途,而無任意交付予他人使用之理。

又因我國金融機構眾多,一般人均可自由至銀行提領款項使用,是依一般人之社會生活經驗,如帳戶內之款項來源正當,持有存摺及印章等帳戶資料之人大可自行提領,若其不自行提領金融機構帳戶內款項,反而支付代價或提供利益委由他人以臨櫃方式提領款項者,則其就該金融機構帳戶內款項可能係源自不法來源,當有合理之預期。

況詐欺集團利用車手提領人頭金融機構帳戶款項乙事,業經報章媒體多所披露,並屢經政府及新聞為反詐騙之宣導,是一般具有通常智識之人,應均可知支付薪資或對價委由他人以臨櫃或至自動付款設備方式提領金融機構帳戶款項者,多係欲藉此取得不法犯罪所得,並欲藉此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及終局保有犯罪所得人之身分,以逃避追查。

而本案被告2 人於行為時既已成年,具有一定程度之智識能力及生活經驗,對上情自無不知之理,且因被告2 人於本院審理中已自承其等均知悉所加入者為詐欺集團,並依指示前往提領款項後將款項攜至上揭地點,供集團不詳成員前往領取等語(見本院卷第88至89頁),復於本院審理中均坦認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普通洗錢犯行,堪認其等主觀上確有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無訛。

⑷綜上,被告2 人於實行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此一特定犯罪後,既本於掩飾該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犯意,實行掩飾特定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犯行,則其等所為自均構成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普通洗錢罪。

⒋關於洗錢防制法第15條特殊洗錢罪之說明:⑴或有認為依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修正理由:「行為人以不正方法取得他人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之帳戶。

行為人雖未使用冒名或假名之方式為交易,然行為人以不正方法,例如:向無特殊信賴關係之他人租用、購買或施用詐術取得帳戶使用,製造金流斷點,妨礙金融秩序。

此又以我國近年詐欺集團車手在臺以複製或收受包裹取得之提款卡大額提取詐騙款項案件為常見」所載,堪認詐欺集團車手之所為,應構成洗錢防制法第15條第1項之特殊洗錢罪。

⑵惟若細譯該條項修正理由所指:「洗錢犯罪之偵辦在具體個案中經常只見可疑金流,未必了解可疑金流所由來之犯罪行為,是以多數國家就洗錢犯罪之立法,多以具備前置犯罪為必要,以合理限制洗錢犯罪之成立,至於前置犯罪是否經判決有罪則非所問。

亦即,只要有證據證明該可疑金流與特定犯罪有所連結即可,蓋從犯罪者之角度觀察,犯罪行為人為避免犯行遭查獲,會盡全力滅證,但對於犯罪之成果即犯罪所得,反而會盡全力維護,顯見洗錢犯罪之本質上本無從確知犯罪行為之存在,僅為合理限制洗錢犯罪之處罰,乃以不法金流與特定犯罪有連結為必要。

然在不法金流未必可與特定犯罪進行連結,但依犯罪行為人取得該不法金流之方式,已明顯與洗錢防制規定相悖,有意規避洗錢防制規定,為落實洗錢防制,避免不法金流流動,對於規避洗錢防制規定而取得不明財產者,亦應處罰,爰參考澳洲刑法立法例予以規範,增訂第1項」等內容,並具體檢視我國特殊洗錢罪所規範之構成要件暨澳洲刑法立法例之規範內容,即明顯可見我國洗錢防制法增訂此條項特殊洗錢罪之最主要理由,係因一般洗錢罪必須在訴訟上足以證明「存在前置犯罪」及「洗錢客體源自該前置犯罪」此兩要件,但因洗錢犯罪之偵辦在具體個案中有時只見可疑金流,未必了解可疑金流所由來之犯罪行為為何,而與前揭普通洗錢罪之要件未合,此際為免因前述要件之不完備致使洗錢行為人脫免刑事責任,遂另外設置如特殊洗錢罪所規範之構成要件,據以「截堵」因前置犯罪及洗錢客體來源等因素無法認定而可能脫罪之洗錢行為。

職此,如若法院於訴訟中認行為人所擁有可疑金流之來源,已足聯結為前置(特定)犯罪之特定犯罪所得,即應繼續依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普通洗錢罪之要件,審查行為人是否具有洗錢犯意並實行洗錢行為,據以判斷行為人是否構成普通洗錢罪,而無再以特殊洗錢罪加以截堵之必要。

⑶查本案被告2 人所提領之款項,既已有前揭證據可與被告2人所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行此一前置犯罪進行聯結,而足認該等款項確為特定犯罪之特定犯罪所得,則本案被告2 人之所為,自無再以特殊洗錢罪加以截堵之必要,而無從論以洗錢防制法第15條第1項之特殊洗錢罪,附此敘明。

㈡論罪:查被告2 人加入「銘」所組成之本案詐欺集團擔任車手,負責提領贓款之工作,即由本案詐欺集團其餘不詳成員施行詐術,誘使如附表所示之人受騙後匯款,嗣被告2 人接獲集團上手通知後,再前往提領贓款等情,業經本院認定如前,足見本案詐欺集團組織縝密,分工精細,成員至少包含被告2人、「銘」暨負責實施詐術之不詳成員等人,而達3 人以上,且被告2 人對此亦有認知。

另就被告2 人涉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普通洗錢罪部分,亦經本院說明並涵攝如前,是核被告2 人就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行為,均係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普通洗錢罪及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㈢罪數關係:被告2 人如附表所載,就附表各編號所示同一告訴人或被害人所匯款項,於密接時間、地點多次提領款項之行為,均係基於提領同一告訴人或被害人遭騙所匯款項之單一目的所為之數個舉動,因其侵害之法益同一,且數行為均係在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進行,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核屬接續犯而為包括之一罪。

又被告2 人所犯前揭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普通洗錢罪,係以一行為觸犯數罪名,均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

被告2 人所為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均應分論併罰。

㈣共同正犯之認定:按共同實施犯罪行為,在合同意思範圍內,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犯罪之目的,原不必每一階段均參與,祇須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即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共同負責;

又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不限於事前有所協定,於行為當時,基於相互之認識,以共同犯罪之意思參與者,亦無礙於共同正犯之成立。

倘犯罪結果係因共犯之合同行為所致者,無論出於何人所為,在共犯間均應同負全部之責,並無分別何部分為孰人實行之必要(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6265號、95年度台上字第3489號、第3739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本案被告2 人雖均未親自實施以電話詐騙如附表所示之人之行為,惟其等配合本案詐欺集團其他成員行騙,並持如附表所示人頭帳戶之提款卡,提領如附表所示之人遭詐騙所匯入之款項後,再將之攜至指定地點供集團內不詳成員拿取,據以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可見其犯罪型態具有相當縝密之計畫與組織,堪認被告2 人與其他本案詐欺集團成員相互間,具有彼此利用之合同意思,而互相分擔犯罪行為,是以,被告2 人對於前揭犯罪事實所示犯罪結果,均應論以共同正犯。

㈤刑之加重或減輕事由:被告李志豪前因恐嚇取財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 月確定,嗣於104 年11月7 日執行完畢出監等情,有被告李志豪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存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7至28頁),其於受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 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各罪,均已構成刑法第47條第1項之累犯。

本院參酌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意旨,考量刑法恐嚇取財罪及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之保護法益均為財產法益,且因被告李志豪過往另曾多次因恐嚇取財及詐欺取財等案經法院為科刑判決,詎其猶未能記取教訓,竟於107 年5 、6月間再犯本案各該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行,足見被告李志豪經入監施以矯正後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堪認其對於刑罰之反應力薄弱且具有特別惡性,如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認其所為本案各該犯行均構成累犯並加重其刑,尚與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無違。

㈥爰審酌被告2 人正值青壯,卻不思以正途賺取所需,竟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負責提領贓款之車手工作,於本案共同提領合計達新臺幣(下同)21萬4,800 元之詐欺款項後,再將之攜至指定地點供集團內不詳成員拿取,據以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可見其等除無視政府一再宣示掃蕩詐欺集團之決心,造成如附表所示之人之財產損失,破壞社會秩序及社會成員間之互信基礎外,更製造金流斷點,破壞金流秩序之透明穩定,妨害國家對於犯罪之追訴與處罰,致使如附表所示之人遭騙款項益加難以尋回而助長犯罪,且迄今均尚未與如附表所示之人達成和解並賠償損害,所為殊值非難。

復考量被告林榮華除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車手而經法院為科刑判決外,此前另因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判決有罪確定,此有被告林榮華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存卷可按,堪認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且素行非佳。

兼衡被告2 人犯後於偵訊及審理中均坦承犯行,態度尚可,暨被告林榮華於審理中自陳國中肄業,入監前打零工維生,領有中度身心障礙證明,家中無人需其扶養等語(見本院卷第106 頁);

被告李志豪於審理中自陳高職肄業,入監前打零工維生,家中尚有小孩需其扶養等語(見本院卷第106 頁)之智識程度、家庭與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第1 、2 項所示之刑。

末考量被告2 人擔任本案詐欺集團車手之犯罪動機一致、犯罪手法雷同,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不大,如以實質累加之方式定應執行刑,則處罰之刑度顯將超過其等行為之不法內涵,而違反罪責原則。

復考量其等所犯各罪之犯罪態樣、時間間隔、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及合併刑罰所生痛苦之加乘效果等情狀,分別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第1 、2 項所示。

四、沒收部分:㈠犯罪所得部分: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經查,被告2 人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車手,2 人共同獲取之報酬為提領金額之3.5%(即每人分得提領金額之1.75% )等情,業據被告2 人於審理中供陳明確(見本院卷第91頁),而經本院核算被告2 人就附表各編號所提領之款項合計為21萬4,800 元,如以提領款項之1.75% 計算,則本案被告2 人應得之報酬各為3,759 元(計算式:21萬4,800 元X 3.5% /2 =3,759元)。

從而,本案被告2人擔任車手自本案詐欺集團獲取之報酬各3,759 元,即為其等之犯罪所得,雖均未扣案,但為貫徹任何人不能保有犯罪所得之立法原則,均仍應依前揭規定對之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均追徵之。

㈡洗錢行為標的部分:⒈按犯第14條之罪,其所移轉、變更、掩飾、隱匿、收受、取得、持有、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沒收之。

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此一規定採取義務沒收主義,只要合於前述要件,法院本應為相關沒收之諭知,然因該洗錢行為之標的是否限於行為人所有者始得宣告沒收,法無明文,參酌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5026號判決:「該法條並未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之,自仍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始應予以沒收」之意旨,似足認在洗錢防制法並未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之情形下,宜從有利於被告之認定,而認洗錢行為之標的須屬於被告所有者,始應予以宣告沒收。

惟因本條項既未明文限制洗錢行為之標的必須屬於行為人所有者,始應宣告沒收,且洗錢行為委由第三人為之者,所在多有,是如洗錢行為之標的限於被告所有始得宣告沒收,不惟增加實務上查證之困擾,抑且難以達成洗錢防制之目的,何況同條第2項擴大沒收之規定,亦以被告對來源不明之不法財產得以支配為已足,不以被告所有為必要,是洗錢行為標的之沒收,尚不以屬於被告所有為必要,較為妥適。

⒉又按宣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

本法總則於其他法律有沒收之規定者,亦適用之。

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及第11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而雖洗錢防制法對於洗錢標的之沒收並未制定類似過苛調節之規定,惟因沒收實際上屬於干預財產權之處分,仍應遵守比例原則,是於沒收存有過苛之虞之情形時,本應使法官在個案情節認定後得不宣告沒收或酌減之,以資衡平。

從而,本院認上開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之沒收規定雖未制定類似過苛調節之條款,但應非有意予以排除,而得依刑法第11條前段規定,據以適用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之調節條款。

經查,被告2 人雖經手掩飾本案21萬4,800 元款項之去向,而足認該21萬4,800 元屬洗錢行為之標的,本應依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予以沒收。

然因該21萬4,800 元之款項實際上均已由本案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取走,被告2 人亦僅分別取得3,759 元之犯罪所得,已如前述,是如對處於整體詐欺集團犯罪結構底層之被告2 人宣告沒收該21萬4,800 元之洗錢行為標的,實有過苛之虞。

職此,本案被告2 人之洗錢行為標的21萬4,800 元款項,原依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宣告沒收,惟因對被告2 人宣告此部分之沒收核有過苛之虞,是經本院裁量後,認就此部分之洗錢行為標的,尚無庸對被告2 人宣告沒收,併予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刑法第11條前段、第28條、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55條、第47條第1項、第51條第5款,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哲嘉提起公訴,檢察官吳宛真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6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俊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孫銘宏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6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表】
┌──┬───┬────────┬───────┬────┬───────┬────────┐
│編號│被害人│遭詐騙時間及方式│匯款時間及金額│匯入帳號│提款時間及地點│提款金額及提領人│
│    │      │                │  (新臺幣)  │        │              │  (新臺幣)    │
├──┼───┼────────┼───────┼────┼───────┼────────┤
│一  │李思萱│107 年6 月4 日22│①107 年6 月4 │000-0000│㈠107 年6 月4 │①2 萬元        │
│    │(提出│時15分許,本案詐│  日匯款2 萬9,│00000000│  日22時41分許│②1 萬元        │
│    │告訴)│欺集團成員佯稱為│  987元       │8 號(戶│  、43分許、45│③1 萬3,900 元  │
│    │      │allyoung網站服務│②107 年6 月4 │名:王寶│  分許在苗栗縣│提領人:李志豪  │
│    │      │人員,撥打電話給│  日匯款5,985 │慧)    │  頭份市中正路│                │
│    │      │被害人,向被害人│  元          │        │  67號第一銀行│                │
│    │      │詐稱因公司人員操│③107 年6 月4 │        │  頭份分行自動│                │
│    │      │作錯誤,誤將被害│  日匯款985 元│        │  櫃員機(共操│                │
│    │      │人設定為VIP 會員│              │        │  作3 次)    │                │
│    │      │,要至自動櫃員機│              │        │              │                │
│    │      │操作解除云云,致│              │        │㈡107 年6 月5 │①2 萬元        │
│    │      │被害人陷於錯誤。│              │        │  日凌晨0 時18│②1 萬元        │
│    │      │                │              │        │  分許、20分許│提領人:林榮華  │
│    │      │                │              │        │  在苗栗縣頭份│                │
│    │      │                │              │        │  市和平路102 │                │
│    │      │                │              │        │  號頭份郵局自│                │
│    │      │                │              │        │  動櫃員機(共│                │
│    │      │                │              │        │  操作2 次)  │                │
├──┼───┼────────┼───────┤        │              │                │
│二  │胡渝婷│107 年6 月4 日12│107 年6 月4 日│        │              │                │
│    │      │時許,本案詐欺集│22時40分許匯款│        │              │                │
│    │      │團成員佯稱為網路│1 萬4,012 元  │        │              │                │
│    │      │購物賣家,撥打電│              │        │              │                │
│    │      │話給被害人,向被│              │        │              │                │
│    │      │害人詐稱因公司人│              │        │              │                │
│    │      │員貼錯條碼,誤將│              │        │              │                │
│    │      │被害人貼成經銷商│              │        │              │                │
│    │      │,要至自動櫃員機│              │        │              │                │
│    │      │操作解除云云,致│              │        │              │                │
│    │      │被害人陷於錯誤。│              │        │              │                │
├──┼───┼────────┼───────┤        │              │                │
│三  │劉欣慈│107 年6 月3 日18│107 年6 月5 日│        │              │                │
│    │(提出│時58分許,本案詐│0 時17分許匯款│        │              │                │
│    │告訴)│欺集團成員佯稱為│2 萬9,985 元  │        │              │                │
│    │      │網路購物賣家,撥│              │        │              │                │
│    │      │打電話給被害人,│              │        │              │                │
│    │      │向被害人詐稱因公│              │        │              │                │
│    │      │司人員操作錯誤,│              │        │              │                │
│    │      │誤將被害人設定為│              │        │              │                │
│    │      │經銷商,要至自動│              │        │              │                │
│    │      │櫃員機操作解除云│              │        │              │                │
│    │      │云,致被害人陷於│              │        │              │                │
│    │      │錯誤。          │              │        │              │                │
├──┼───┼────────┼───────┼────┼───────┼────────┤
│四  │蔡季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①107 年5 月29│000-0000│㈠107 年5 月29│①2萬元         │
│    │(提出│於107 年5 月29日│日20時53分許匯│00000000│  日21時7 分2 │②2萬元         │
│    │告訴)│19時許,假冒「媽│款3 萬元      │08號(戶│  秒、8 分13秒│③2萬元         │
│    │      │咪愛」及華南銀行│②107 年5 月29│名:謝淑│  、9 分10秒在│提領人:林榮華  │
│    │      │之客服人員,向被│日21時許匯款2 │芬)    │  臺中市西屯區│                │
│    │      │害人佯稱:購物疑│萬9,980 元    │        │  文心路3 段67│                │
│    │      │似有亂碼出現,需│③107 年5 月29│        │  號之合作金庫│                │
│    │      │確認是否有該筆交│日21時6 分許匯│        │  銀行西屯分行│                │
│    │      │易,若無該筆交易│款2 萬9,987 元│        │  自動櫃員機(│                │
│    │      │需取消云云,致被│              │        │  共操作3 次)│                │
│    │      │害人陷於錯誤。  │              │        │              │                │
│    │      │                │              │        │㈡107 年5 月29│①2萬元         │
│    │      │                │              │        │  日21時12分7 │②1萬元         │
│    │      │                │              │        │  秒、12分54秒│③900元         │
│    │      │                │              │        │  、13分30秒在│提領人:林榮華及│
│    │      │                │              │        │  臺中市西屯區│李志豪          │
│    │      │                │              │        │  文心路3 段13│                │
│    │      │                │              │        │  號之聯邦商業│                │
│    │      │                │              │        │  銀行北台中分│                │
│    │      │                │              │        │  行自動櫃員機│                │
│    │      │                │              │        │  (共操作3 次│                │
│    │      │                │              │        │  )          │                │
├──┼───┼────────┼───────┼────┼───────┼────────┤
│五  │蔡淑華│本案詐欺集團成員│107 年5 月29日│000-0000│107 年5 月29日│①2萬元         │
│    │      │於107 年5 月29日│20時許匯款4 萬│00000000│21時14分至15分│②2萬元         │
│    │      │20時許,佯稱為網│9,987 元      │71號(戶│許,在臺中市西│③1萬元         │
│    │      │路購物賣家,撥打│              │名:林世│屯區文心路3 段│提領人:林榮華及│
│    │      │電話給被害人,向│              │峰)    │13號之聯邦商業│李志豪          │
│    │      │被害人詐稱因訂購│              │        │銀行北台中分行│                │
│    │      │商品操作錯誤,要│              │        │自動櫃員機(共│                │
│    │      │至自動櫃員機操作│              │        │操作3 次)    │                │
│    │      │解除云云,致被害│              │        │              │                │
│    │      │人陷於錯誤。    │              │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