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PCDM,111,金訴,1209,2022113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金訴字第1209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政勲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緝字第2209、2210、2211、2212、2213號),及移送併辦(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2089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李政勲犯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玖月。

犯罪事實

一、李政勲雖預見無故使人提供帳戶資料、從事提領現金,再傳遞現金與不明第三人之舉,極有可能係為詐欺集團取得犯罪所得款項,並掩飾詐欺所得之實際去向、所在,製造金流斷點,而參與具有持續性、牟利性、有結構性之詐欺集團組織,並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一般洗錢罪,竟在縱渠行為可能係參與詐欺集團組織犯罪之一部分,亦不違背其本意之情況下,基於參與犯罪組織、與真實姓名年籍不詳自稱「張志凱」之人及渠等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一般洗錢之不確定故意犯意聯絡,於民國110年5月20日前某日,加入某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所發起、主持之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所組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組織,並在址設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之台中逢甲葉綠宿旅館門口,先行提供其設於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密碼及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給「張志凱」,作為遂行詐欺之收款工具,俟該詐欺集團不詳成員以如附表所示之詐欺方式訛騙如附表所示之人,致其等陷於錯誤,而陸續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匯款至系爭帳戶,旋由「張志凱」指示李政勲或由同集團不詳成員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提領或轉匯如附表所示之金額,李政勲並將其所提領出之金額交給「張志凱」收取,藉以製造金流之斷點,致無從追查前揭犯罪所得之去向、所在,而掩飾或隱匿該等犯罪所得。

二、案經如附表所示之告訴人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樹林分局、蘆洲分局、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報告及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及移送併辦。

理 由

一、證據能力部分:本案被告李政勲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以外之罪,其於準備程序期日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及被告之意見後,經合議庭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規定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先予敘明。

另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中段雖規定:「訊問證人之筆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惟本院認定被告參與犯罪組織之犯罪事實,並未引用如附表所示之人於警詢之證述,自與前開規定無違,附此敘明。

二、認定本案犯罪事實之證據及理由: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坦承不諱(見偵22089卷第33至40頁、偵緝2213卷第37至41、49至52、59至62頁、金訴卷第266、276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劉健勳於警詢之證述(見偵45906卷第13至17頁)、證人即告訴人陳宇義於警詢之證述(見偵1476卷第40至41頁)、證人即告訴人劉禎文於警詢之證述(見偵1476卷第10至13頁)、證人即告訴人黃宇秀於警詢之證述(見偵1476卷第23至27頁)、證人即告訴人胡哲郎於警詢之證述(見偵4667卷第33至36頁)、證人即告訴人莊孟璇於警詢之證述(見偵7589卷第29至31頁)、證人即告訴人賀鶯雲於警詢之證述(見偵9016卷第25至30頁)相符,並有告訴人劉健勳提出之中國信託匯款申請書(見偵45906卷第21頁)、存摺影本(見核退209卷第137至138頁)、對話紀錄截圖(見核退209卷第143至152頁)、匯款紀錄(見核退209卷第153至155頁)、告訴人陳宇義提出之帳戶交易明細查詢(見偵1476卷第43頁)、國泰世華存摺影本(見偵1476卷第44頁)、訊息、LINE對話紀錄、投資平台頁面截圖(見偵1476卷第45至55頁)、告訴人劉禎文提出之中國信託帳戶存摺、visa金融卡影本(見偵1476卷第14至15頁)、中國信託匯款申請書照片(見偵1476卷第16頁)、LINE對話紀錄、投資平台頁面截圖(見偵1476卷第20至21頁)、告訴人黃宇秀提出之LINE對話紀錄截圖(見偵1476卷第28至30、33至37頁)、中國信託匯款申請書照片(見偵1476卷第31頁)、告訴人胡哲郎提出之陳述書、投資平台截圖(見偵4667卷第40頁)、LINE對話紀錄截圖(見偵4667卷第41至47、51至52頁)、匯款紀錄截圖(見偵4667卷第44、46頁)、記帳紀錄(見偵4667卷第53至55頁)、告訴人賀鶯雲提出之臺北富邦銀行匯款委託書(見偵9016卷第41頁)、被告國泰世華帳戶資訊、客戶資料查詢、帳戶交易明細查詢、對帳單、取款憑條(見偵45906卷第57至76頁、偵4667卷第19頁、核退209卷第189至194頁、偵22089卷第43至48頁、偵23860卷第85頁反面至91頁反面)在卷可稽,足認被告具任意性之自白與事實相符。

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論罪:核被告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

㈡、共同正犯:被告與「張志凱」及渠等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之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㈢、罪數:1.如附表編號5所示之告訴人因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施行詐術而分次將款項轉入系爭帳戶,所侵害者均係其個人之財產法益,又被告及同集團不詳成員對如附表編號4、5、7所示之告訴人遭詐欺之款項多次提領及轉匯而出之行為,亦係為達到詐欺取財之目的,而侵害其等之同一財產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均極為薄弱,難以強行分開,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應就上開告訴人遭詐騙款項之多次匯款及被告及同集團不詳成員多次領款或轉匯之行為,均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論以接續犯之一罪。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1年度偵字第22089號移送併辦意旨書中,就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告訴人劉健勳部分,與原起訴部分之犯罪事實,為實質上同一案件,就如附表編號5所示之告訴人胡哲郎部分,與原起訴部分之犯罪事實,有接續犯之實質上一罪關係,依審判不可分之原則,均為起訴效力所及,本院應併予審究。

2.按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之犯罪,其罪數之計算,核與參與犯罪組織罪之侵害社會法益有所不同,審酌現今詐欺集團之成員皆係為欺罔他人,騙取財物,方參與以詐術為目的之犯罪組織。

倘若行為人於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之行為繼續中,先後多次為加重詐欺之行為,因參與犯罪組織罪為繼續犯,犯罪一直繼續進行,直至犯罪組織解散,或其脫離犯罪組織時,其犯行始行終結。

故該參與犯罪組織與其後之多次加重詐欺之行為皆有所重合,然因行為人僅為一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屬單純一罪,應僅就「該案中」與參與犯罪組織罪時間較為密切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像競合犯,而其他之加重詐欺犯行,祗需單獨論罪科刑即可,無需再另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以避免重複評價。

是如行為人於參與同一詐欺集團之多次加重詐欺行為,因部分犯行發覺在後或偵查階段之先後不同,肇致起訴後分由不同之法官審理,為裨益法院審理範圍明確、便於事實認定,即應以數案中「最先繫屬於法院之案件」為準,以「該案件」中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與參與犯罪組織罪論以想像競合(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945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被告係於110年5月20日前某日加入本案詐欺集團,為警查獲前均在參與犯罪組織之繼續中,被告與所屬之詐欺集團之成員先後共犯之加重詐欺取財行為,係以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告訴人於110年5月22日匯款入系爭帳戶,為渠首次加重詐欺取財之犯行,其後之犯行,乃為被告參與組織之繼續行為,復核本案繫屬於本院時,被告雖另有其他涉及詐欺集團之犯罪繫屬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623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有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見金訴卷第15至25頁)在卷可考,惟依該案件被告被訴之犯罪事實,被告係於110年11月前某日加入該詐欺集團,且自110年11月1日起,始為該詐欺集團犯罪之分工行為,同案之共犯有周甄傑、周豐桓、孪盈儒、高煜珅、鄧慶忠、吳名馥、文昌國、徐正文、王成忠、邱建忠等人,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1年度偵字第1507、1591、10199、10200、13406、17060號起訴書(見偵22089卷第103至149頁)在卷可參,可見該案之詐欺集團與被告本案所參與之詐欺集團犯罪時間有相當差距,共犯亦不相同,且被告於本院審理中已自承該案所參與之詐欺集團與本案無關等語(見金訴卷第275頁),依前開說明,被告本案所犯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即應與上開首次之加重詐欺罪論以想像競合,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論處。

3.被告所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一般洗錢罪之行為,非僅侵害如附表所示之告訴人之個人財產法益,同時並侵害國家社會法益,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均應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論處。

4.被告就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犯行,計有7名告訴人,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㈣、量刑審酌:爰審酌現今社會詐欺事件層出不窮、手法日益翻新,政府及相關單位無不窮盡心力追查、防堵,大眾傳播媒體更屢屢報導民眾被詐欺,甚至畢生積蓄因此化為烏有之相關新聞,被告正值青壯,不思依循正途獲取穩定經濟收入,竟貪圖以不正當之方式獲取錢財,率然加入詐欺集團,價值觀念偏差,破壞社會治安,渠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財之犯意所為之提供帳戶並提領詐欺款項,以交付上手傳遞犯罪所得贓款之行為,屬詐欺集團中不可或缺之重要角色,犯罪之動機、目的及手段均應受相當非難;

兼衡被告犯罪後於偵、審中均坦承所有犯行,核與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減刑之規定相符,然未能與任何一告訴人達成調解或和解之犯後態度;

暨渠自陳為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做水電工作,月收入約3至4萬元,未婚,其未婚妻有孕之生活狀況(見金訴卷第277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

再依其犯罪之次數、情節、所犯數罪整體之非難評價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㈤、保安處分:按106年4月19日修正公布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犯第1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其期間為3年。」

(嗣107年1月3日修正公布第3條,但本項並未修正)就受處分人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違反憲法比例原則及憲法明顯區隔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8條保障人身自由之意旨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經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812號解釋在案,從而,本案自無從對被告宣告強制工作,併予敘明。

四、沒收部分:查被告供稱其係為向銀行貸款,有美化帳戶製作金流之需求,而願提供系爭帳戶資料給「張志凱」,並依「張志凱」之指示臨櫃提款,嗣後系爭帳戶遭警示,其並未取得任何獲益等語(見偵緝2213卷第50至51、62頁),且卷查並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告確有因本案犯行實際獲得何犯罪所得,故無犯罪所得應予沒收之問題,附此敘明。

五、退併辦部分: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23860號移送併辦意旨書移送本院併案審理之犯罪事實,認與本案起訴之犯罪事實,有想像競合犯之一罪關係,而移送本院併案審理,惟按刑法處罰之加重詐欺取財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之犯罪,其罪數計算,依一般社會通念,應以被害人數、被害次數之多寡,決定其犯罪之罪數(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74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諸前者移送併辦意旨書上載之告訴人劉宛佩,與本案如附表所示之告訴人均不相同,應予分論併罰,則移送併辦書所載之犯罪事實既無從認與本案起訴部分有一罪關係,並非本案起訴效力所及,本院無從併予審理,應退回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末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蕭擁溱提起公訴,檢察官黃靖珣移送併辦,檢察官江佩蓉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3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施吟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如菁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30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參與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但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具公務員或經選舉產生之公職人員之身分,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1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其期間為3年。
前項之強制工作,準用刑法第90條第2項但書、第3項及第98條第2項、第3項規定。
以言語、舉動、文字或其他方法,明示或暗示其為犯罪組織之成員,或與犯罪組織或其成員有關聯,而要求他人為下列行為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百萬元以下罰金:一、出售財產、商業組織之出資或股份或放棄經營權。
二、配合辦理都市更新重建之處理程序。
三、購買商品或支付勞務報酬。
四、履行債務或接受債務協商之內容。
前項犯罪組織,不以現存者為必要。
以第5項之行為,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其行使權利者,亦同。
第5項、第7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註:匯款及提款時間、金額均以卷附交易明細表為準,逕予更正補充。
) 編號 告訴人 詐欺方式 匯款時間、匯款金額(新臺幣) 匯入帳戶 提款時間、金額(新臺幣)、地點 主文 1(即起訴書附表編號1及併辦1附表編號1) 劉健勳 劉健勳於110年5月7日加入LINE「訂閱服務站」之投資群組,經其中LINE暱稱為「Amy」之詐欺集團成員加其為LINE好友,向劉健勳佯稱得使用MetaTrader4 APP進行投資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6日 11時2分3秒 匯款170萬元 系爭帳戶 110年5月26日 11時43分2秒 由被告臨櫃提領168萬元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2 陳宇義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5月22日傳送手機簡訊,經陳宇義閱後加上載之LINE帳號聯繫,而經同集團集團成員向其佯稱介紹股票投資機會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2日 13時11分6秒 匯款3萬元 110年5月22日 13時22分19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58,000元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3 劉禎文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5月8日21時31分許,先加入劉禎文為LINE好友,並佯稱得使用MetaTrader4 APP進行投資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4日 9時44分59秒 匯款25萬元 110年5月24日 9時49分54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40萬元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4 黃宇秀 黃宇秀於110年5月26日12時10分許,經其友人傳送LINE暱稱為「丁佳慧」之人之訊息後,加該人為其LINE好友,而經詐欺集團集團成員向其佯稱得使用某投資網站進行投資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7日 11時12分33秒 匯款30萬元 ①110年5月27日 11時12分55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41萬元 ②110年5月27日 11時21分12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ATM匯出30萬元(含附表編號7部分)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5(即起訴書附表編號5及併辦1附表編號2) 胡哲郎 胡哲郎於110年5月13日加入LINE「X大富翁」之投資群組,經其中LINE暱稱為「丁佳慧」之詐欺集團成員加其為LINE好友,向其佯稱得使用BLENBER投資平台進行投資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①110年5月24日 9時7分36秒 匯款3萬元 ②110年5月27日 9時47分34秒 匯款2萬元 ①110年5月24日 9時16分59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13萬元 ②110年5月27日 10時27分21秒 由被告臨櫃提領100萬元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6 莊孟璇 莊孟璇於110年5月初某日加入LINE之投資群組,經其中LINE暱稱為「分析師志偉」之詐欺集團成員加其為LINE好友,向其佯稱得使用OzzD APP進行比特幣投資云云,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以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3日 19時54分31秒 匯款5,600元 110年5月23日 21時34分49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18萬元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7 賀鶯雲 詐欺集團成員先於110年3月間前某日,在「艾蜜莉定存股」討論區發表貼文佯稱可向其詢問股票分析云云,經賀鶯雲閱後加入上載之資訊為LINE好友,經同集團成員向其佯稱得使用MetaTrader4 APP進行投資,致其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如右所示。
110年5月27日 10時59分36秒 422,450元 ①110年5月27日 11時12分55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網路銀行匯出41萬元 ②110年5月27日 11時21分12秒 由同集團不詳成員以ATM匯出30萬元(含附表編號4部分) 李政勲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