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PCDM,99,易緝,167,20101129,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9年度易緝字第167號
公 訴 人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高吉強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86年度偵字第21311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免訴。

事 實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高吉強於民國(下同)85年10月間,未經許可,無故持有仿COLT廠半自動手槍製造之玩具手槍1 把(含彈匣1 個),旋至臺北縣永和市○○路30巷10之2 號4樓董善明處,將該槍交予董善明持有保管,作為防身自衛之用。

嗣於86年10月14日下午3 時30分許,董善明在臺北縣永和市○○路336 號前,為警查獲,並自董善明身上扣得上開槍枝(含彈匣),因認被告涉犯72年6 月27日修正公布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以下簡稱修正前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0條第3項之罪嫌云云。

二、按案件時效已完成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2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查被告行為後,刑法業於94年2 月2 日修正公布,並於95年7 月1 日施行。

又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修正後刑法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

此條規定係規範行為後法律變更所生新舊法律比較適用之準據法,本身尚無新舊法比較之問題,於新法施行後,應一律適用新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為「從舊從輕」之比較。

而刑法第80條第1項修正提高追訴時效期間,該追訴時效期間之修正,應屬實體刑罰法律變更,本應依新修正刑法第2條第1項比較新舊法,惟因刑法施行法第8條之1 另定有:「於中華民國94年1 月7 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其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已進行而未完成者,比較修正前後之條文,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規定。」

,顯為刑法第2條第1項之特別規定,自應優先適用。

據此,關於追訴權時效,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及第2項規定:「追訴權,因左列期間內不行使而消滅:…二、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者,10年(第1項第2款)。

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

但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第2項)。」



修正後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及第2項規定:「追訴權,因下列期間內未起訴而消滅:…二、犯最重本刑為3 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20年(第1項第2款)。

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

但犯罪行為有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第2項)。」



又關於時效停止部分,修正前刑法第83條規定:「追訴權之時效,如依法律之規定,偵查、起訴或審判之程序,不能開始或繼續時,停止其進行(第1項)。

前項時效停止,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第2項)。

停止原因繼續存在之期間,如達於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4 分之1 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第3項)。」



修正後刑法第83條規定則為:「追訴權之時效,因起訴而停止進行。

依法應停止偵查或因犯罪行為人逃匿而通緝者,亦同(第1項)。

前項時效之停止進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一、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確定,或因程序上理由終結自訴確定者。

二、審判程序依法律之規定或因被告逃匿而通緝,不能開始或繼續,而其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4 分之1 者。

三、依第1項後段規定停止偵查或通緝,而其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4分 之1 者(第2項)。

前二項之時效,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第3項)。」

,從而,新法第80條第1項將時效期間大幅拉長,較之舊法規定明顯不利於被告,惟新法第83條亦放寬追訴權時效消滅進行之事由,故有關追訴權時效之規定,修正前、後之刑法各自有較有利於被告之情形,揆諸前揭規定,自應綜合比較時效期間長短及停止原因等相關規定後,整體適用最有利於被告之規定。

三、查本件被告行為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歷經多次修正,經比較新舊法適用結果,以修正前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0條第3項所規定「未經許可無故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第1項所列各式槍砲之一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

」較有利於被告,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自應適用72年6 月27日修正公布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0條第3項之罪論處。

四、被告被訴於86年10月14日涉犯修正前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0條第3項之未經許可無故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其他可發射金屬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罪嫌,而由公訴人向本院對被告提起公訴,嗣被告於審理中逃匿,經本院於87年5 月12日發布通緝,致審判之程序不能繼續,依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83條規定並參照29年院字第1963號及司法院釋字第138 號解釋,上開犯罪之法定刑為3 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訴權時效為10年,加計4 分之1 停止期間,共為12年6 月,故自其犯罪行為成立之日(即86年10月14日加計12年6 月),並加上檢察官自86年10月15日開始偵查本案,此有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點名單暨檢察官訊問筆錄1 份在卷可佐(86年度偵字第21311 號偵查卷宗第15頁至第17頁),至本院於87年5 月12日發布通緝日止之期間,計6 月又28日,其追訴權之時效應於99年11月12日完成;

反之,若依新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被告所犯上開罪名之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7 年,其追訴權時效為20年,故自其犯罪行為成立之日(即86年10月14日),加計20年,再加計本案於87年2 月10日繫屬於本院,此有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87年2 月10日板檢金儉86偵字第21311 號函文上之本院收狀戳1 枚在卷可參(本院87年度易字第892 號卷第1 頁),迄本院於87年5 月12日發布通緝日之期間3 月又2 日,復加計被告因通緝,致本案審判程序不能開始,而停止追訴權時效進行持續所達上開追訴權時效期間之4 分之1 期間即5 年,被告所犯前開罪嫌之追訴權時效至112 年1 月16日始完成。

從而,經比較新舊法之規定,舊法之規定明顯較有利於被告,依前揭刑法施行法第8條之1 規定,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舊法第80條、第83條有關追訴權時效之規定。

故被告所犯前揭罪嫌之追訴權時效應至99年11月12日完成,惟被告迄今仍未緝獲歸案,其追訴權已因時效完成而消滅,揆諸前揭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應逕為免訴判決之諭知。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2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陳伯厚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高建華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1 月 30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