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SLDM,109,金訴,23,20200827,2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9年度金訴字第23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于翔


指定辯護人 義務辯護人胡智皓律師
被 告 沈家鴻




被 告 姚嘉權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8 年度偵字第00000 號、108 年度少連偵字第117 號、109 年度偵字第247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于翔犯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刑並為沒收、追徵之諭知。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拾壹月。

沈家鴻犯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刑並為沒收、追徵之諭知。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拾月。

姚嘉權犯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編號一、三「主文」欄所示之刑並為沒收、追徵之諭知。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

林于翔被訴其餘部分無罪。

沈家鴻被訴其餘部分無罪。

姚嘉權被訴其餘部分無罪。

犯罪事實

一、林于翔於民國107 年7 月間加入「蘇志紘」、「阿力」、「小棒」等人所屬之具有持續性、牟利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稱本案詐欺集團),擔任招募收取詐騙所得款項車手、收取車手所得款項、分配車手報酬之工作,並招募沈家鴻、姚嘉權加入本案詐欺集團。

姚嘉權即於108 年7 月間,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向被害人取款之車手工作;

沈家鴻亦於108 年7 月間,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收取車手自被害人處取得款項之收水工作。

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承前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與「蘇志紘」、「阿力」、「小棒」等本案詐欺集團所屬其他不詳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掩飾特定犯罪所得之洗錢犯意聯絡,共同為下列犯行:㈠先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於108 年7 月30日假冒林婉琪之子撥打電話予林婉琪,佯稱其因友人「張家華」欠款致遭討債之人綁架,須給付新臺幣(下同)30萬元方得獲釋,致林婉琪陷於錯誤,依指示於附表編號1-1 所示時間、地點放置如附表所示金額之款項,於此同時,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即以手機通訊指揮姚嘉權在旁監控林婉琪,俟林婉琪離開後旋即上前收取該贓款,並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之指揮,將該贓款放置於附表編號1-2 所示地點之置物櫃,再由沈家鴻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以手機通訊指揮,於附表編號1-3 所示之時間、地點,開啟置物櫃取得贓款後,與林于翔相約於附表編號1-4 所示時間、地點將贓款交予林于翔,林于翔收取贓款後,即分別派發報酬3,000元、1 萬4,950 元予沈家鴻、姚嘉權。

林于翔復至新北市新莊區幸福東路或臺北市中正區某不詳餐廳,將贓款交付予詐欺集團上游,藉以牟取不法利益即詐得款項之1%即2,990 元。

㈡先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於108 年8 月1 日假冒顏汝伊之胞弟,佯稱其因友人「張家華」欠款致其遭討債之人綁架,須給付10萬元方得獲釋,致顏汝伊陷於錯誤,依指示於附表編號3-1 所示時間、地點放置如附表所示金額之款項,於此同時,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即以手機通訊指揮姚嘉權在旁監控顏汝伊,俟顏汝伊離開後旋即上前收取該贓款,並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之指揮,與沈家鴻相約於附表編號3-2 所示時間、地點面交上揭贓款,沈家鴻取得贓款後即與林于翔相約於附表編號3-3 所示時間、地點將贓款交予林于翔,林于翔收取款項後,即分別派發報酬3,000元、5,000 元予沈家鴻、姚嘉權。

林于翔復至新北市新莊區幸福東路或臺北市中正區某不詳餐廳,將贓款交付予詐欺集團上游,藉以牟取不法利益即詐得款項之1%即1,000 元。

嗣司法警察因另案就姚嘉權使用門號0000000000號為通訊監察時,發現姚嘉權可能涉嫌本案詐欺犯罪之內容;

且林婉琪、顏汝伊遭騙後亦發覺有異而報警處理,經警方循線調閱監視器畫面後持拘票分別將沈家鴻、林于翔拘提到案,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林婉琪、顏汝伊訴由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移送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報告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甲、有罪部分

壹、證據能力部分

一、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前4 條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定有明文。

本案以下據以認定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犯罪之供述證據,有關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公訴人、被告3 人及其等辯護人在本院準備程序時均同意有證據能力(本院109 年度金訴字第23號卷【下稱本院卷】第226 頁),復經本院審酌認該等證據之作成無違法、不當或顯不可信之情況,而非供述證據亦非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 規定、第158條之4 規定之反面解釋,均有證據能力。

二、另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訊問證人之筆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而所謂「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固係指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經踐行刑事訴訟法第166條、184 條等交互詰問相關程序所言(參諸85年12月11日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立法理由二),而然此項詰問規定,屬於人證之調查,與刑事訴訟法第164條規定證物應提示辨認或告以文書要旨,第165條所定筆錄文書應宣讀(交付閱覽)或告以要旨等物證之調查,同屬調查證據程序之一環。

又偵查中訊問證人,法無明文必須傳喚被告使之得以在場;

刑事訴訟法第248條第1項前段雖規定「如被告在場者,被告得親自詰問」,事實上亦難期被告有於偵查中行使詰問權之機會,此項未經被告詰問之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被告於審判中非不得放棄對原供述人之反對詰問權(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3651號判決意旨參照);

是以,該未經被告詰問之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者外,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第2項規定,係屬有證據能力,但為未經完足調查之證據,當事人對於詰問權既有處分之權能,則此項詰問權之欠缺,非不得於審判中由被告行使或捨棄以補正,而完足為經合法調查之證據(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870號判決意旨參照)。

準此,本案以下據以認定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之供述證據,其證人即共同被告姚嘉權、沈家鴻既已在偵查中具結陳述案情(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他字第3444號卷【下稱他卷】第223 至225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15066 號卷【下稱偵卷一】第277 至278 頁),雖未經被告等人對質詰問,然因被告3 人均已在本院準備程序中,同意上開偵訊筆錄有證據能力,復未聲請證人到庭作證,視同已放棄詰問權之行使,據上法理,自應認其已踐行法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而得作為證據。

貳、實體方面

一、訊據被告沈家鴻就其所犯參與組織罪、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部分均坦白承認,惟矢口否認有何洗錢之犯行,辯稱:伊僅是依指示把收到的錢交給林于翔而已,沒有洗錢;

訊據被告林于翔、姚嘉權則就其等所為上開犯行均坦白承認。

經查:㈠被告林于翔就其所為上開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等犯行,及被告姚嘉權就其所為參與犯罪組織、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等犯行均坦承不諱(被告林于翔部分: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少連偵字第117 號卷【下稱偵卷二】第21至34、278 至280 、323至327 、332 至342 頁,本院卷第50至51、224 至225 、229 頁;

被告姚嘉權部分:他卷第162 至168 、219 至223 頁,本院卷第220 至222 、382 頁),被告沈家鴻就其基於參與組織、加重詐欺取財之犯意,應被告林于翔招募加入本案詐欺集團,並於上揭時間、地點當面或至被告姚嘉權放置贓款處收受贓款後,交予被告林于翔,且因而自被告林于翔處獲取報酬等節,亦均坦白承認(偵卷一第262 至268 、274至278 頁,本院卷第48、222 至223 頁),核與證人即同案被告姚嘉權、沈家鴻於偵訊時具結證述相符(他卷第223 至225 頁,偵卷一第277 至278 頁),亦與證人即告訴人林婉琪、顏汝伊(他卷第140 至142 、154 至155 頁)、證人即被告姚嘉權女友陳怡如(他卷第239 至246 頁)於警詢時之陳述無異,並有被告姚嘉權持用門號0000000000號於108 年7 月30日、108 年8 月1 日與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間之通訊監察譯文(他卷第41至55、89至101 頁,偵卷一第75至80、88至94頁)、被告姚嘉權持用門號0000000000號於108 年7 月30日、108 年8 月1 日行動數據基地台資料(偵卷一第141 至144 、148 至151 頁)、108 年7 月30日案發地點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偵卷一第105 至127 、128 至134 頁)等資料在卷可稽,且有被告沈家鴻持用手機扣案可佐,足認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上開任意性自白確與事實相符,堪予採信。

㈡105 年12月28日修正公布,並於106 年6 月28日生效施行之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第3條第1款規定,洗錢防制法所稱洗錢行為,包含最輕本刑為6 月以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之特定犯罪。

又洗錢防制法之立法目的,即在於防範及制止因特定重大犯罪所得之不法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藉由洗錢行為(例如經由各種金融機構或其他交易管道),使其形式上轉換成為合法來源,以掩飾或切斷其財產或財產上利益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而藉以逃避追訴、處罰,故其所保護之法益為國家對於特定重大犯罪之追訴及處罰。

故洗錢罪之成立,除行為人在客觀上有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產或財產上利益之具體作為外,尚須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掩飾或隱匿其財產或利益來源與犯罪之關聯性,使其來源形式上合法化,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犯罪意思,始克相當。

因之,是否為洗錢行為,自應就犯罪全部過程加以觀察,包括有無因而使重大犯罪所得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之性質、來源、所在地、所有權或其他權利改變,因而妨礙重大犯罪之追查或處罰,或有無阻撓或危及對重大犯罪所得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來源追查或處罰之行為在內(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6960號判決意旨參照);

另過去實務認為,行為人對犯特定犯罪所得之財物或利益作直接使用或消費之處分行為,或僅將自己犯罪所得財物交予其他共同正犯,祇屬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非本條例所規範之洗錢行為,惟依新法規定,倘行為人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而將特定犯罪所得直接消費處分,甚或交予其他共同正犯予以隱匿,而由共同正犯以虛假交易外觀掩飾不法金流移動,即難認僅單純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應仍構成新法第2條第1 或2 款之洗錢行為(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上字第1744、2425、2500、3086號判決意旨參照)。

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及其等所屬本案詐騙集團成員共同詐欺告訴人等之財物,構成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罪,為最輕本刑6 月以上有期徒刑以上之罪,亦屬洗錢防制法所稱特定犯罪。

而本案之犯罪所得,係先由被告姚嘉權收取後,轉交被告沈家鴻、林于翔,再由被告林于翔轉交予姓名年籍不詳等上游成員,前已認定,被告3 人對此亦知之甚詳,而被告等人取得告訴人交付之詐欺犯罪所得,再層層上繳於其等亦無法特定真實身分之上游成員,實際上已透過現金之多次轉交製造多層次之資金斷點,使偵查機關除藉由提款監視器錄影畫面鎖定車手、收水者外,難以再向上溯源,並使其餘集團共犯得以直接消費、處分之虛假交易外觀掩飾不法金流移動,自無法將之定性為單純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應屬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之行為,揆諸前開說明,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之行為均亦構成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之洗錢行為,甚屬明確;

被告沈家鴻前開所辯,不足憑採。

二、本案事證明確,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前開犯行均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稱犯罪組織,指三人以上以實施強暴、脅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5 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

前項有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名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必要,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2條定有明文。

查本案被告林于翔招募被告沈家鴻、姚嘉權所加入之本案詐欺集團,人數為3 人以上,且依被告前開所述,該集團乃分由各該人分別擔任車手、收水、總收水等工作,先由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實施詐術,確認告訴人受騙交付款項後,旋即以電話指示車手取走財物,事後再由車手、收水、總收水等分層上繳詐欺款項,足見該集團組織縝密、分工精細,顯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核屬有結構性之組織。

再以本案詐欺集團之分工、遂行詐欺取財之獲利情形、報酬之計算之方式,堪認本案詐欺集團係以實施詐術為手段,足認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所屬本案詐欺集團,為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組織,核屬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規範之犯罪組織,合先敘明。

㈡是核被告林于翔上揭所為,係犯組織犯罪條例第4條第1項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

被告沈家鴻、姚嘉權則均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

㈢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3 人與「蘇志紘」、「阿力」、「小棒」等人所屬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間,就本案加重詐欺取財及洗錢犯行之實行,均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㈣刑法上一行為而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存在之目的,在於避免對於同一不法要素予以過度評價。

自然意義之數行為,得否評價為法律概念之一行為,應就客觀構成要件行為之重合情形、主觀意思活動之內容、所侵害之法益與行為間之關連性等要素,視個案情節依社會通念加以判斷。

刑法刪除牽連犯之規定後,原認屬方法目的或原因結果,得評價為牽連犯之二犯罪行為間,如具有局部之同一性,或其行為著手實行階段可認為同一者,得認與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要件相侔,依想像競合犯論擬。

倘其實行之二行為,無局部之重疊,行為著手實行階段亦有明顯區隔,依社會通念難認屬同一行為者,應予分論併罰。

因而,行為人以一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並分工加重詐欺、洗錢行為,同時觸犯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取財及洗錢罪,雖其參與犯罪組織之時、地與加重詐欺取財之時、地,在自然意義上非完全一致,然二者仍有部分合致,且犯罪目的單一,依一般社會通念,認應評價為一罪方符合刑罰公平原則,應屬想像競合犯,如予數罪併罰,反有過度評價之疑,實與人民法律感情不相契合。

是以倘若行為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繼續中,先後加重詐欺數人財物,因行為人僅為一參與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應僅就首次犯行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像競合犯,而其後之犯行,乃為其參與組織之繼續行為,為避免重複評價,當無從將一參與犯罪組織行為割裂再另論一參與犯罪組織罪,而與其後所犯加重詐欺罪從一重論處之餘地。

本案被告林于翔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並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被告沈家鴻、姚嘉權參與犯罪組織,並共同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罪,其等招募犯罪組織成員或參與犯罪組織之時、地雖與加重詐欺取財、洗錢之時、地,在自然意義上非完全一致,惟均係基於共同實施詐欺取財、洗錢犯行之單一犯罪目的,且各行為間仍有局部同一性,揆諸前揭說明,法律上應評價被告沈家鴻、姚嘉權上揭參與犯罪組織之行為,與被告沈家鴻、姚嘉權首次共犯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犯行即本案附表編號1-1 至1-3 部分,論以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其等所為附表編號3-1 至3-2犯行則與其參與犯罪組織之行為不生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

而被告林于翔招募犯罪組織成員之行為,則應與被告林于翔首次與被告沈家鴻、姚嘉權共犯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犯行即本案附表編號1-4 部分,論以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

至公訴意旨雖認被告林于翔於本案亦涉犯參與組織罪嫌,惟被告林于翔業於107 年間,經「蘇志紘」招募加入本案詐欺集團擔任車手,於107 年8 月17日至11月29日間,為本案詐欺集團提領詐騙款項,被告林于翔此部分所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行,業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8 年度偵字第16771 、16923 、25815 號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公訴(109 年度訴字第348 號),有該起訴書可憑,被告林于翔該次加重詐欺取財犯行之犯罪時間均早於本案被害人遭詐騙之時間,揆諸前開說明,本案犯行與其參與犯罪組織之行為自不生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附此敘明。

㈤又詐欺取財罪既係為保護個人之財產法益而設,則關於行為人詐欺犯罪之罪數計算,原則上自應依遭受詐欺之被害人人數定之,就不同被害人所犯之詐欺取財行為,受侵害之財產監督權既歸屬各自之權利主體,且犯罪時間或空間亦有相當差距,應屬犯意各別,行為互殊,均應分論併罰。

本案被告3 人所示犯行,分別侵害告訴人林婉琪、顏汝伊之獨立財產監督權,依上說明,自應予分論併罰。

㈥刑之加重及減輕⒈被告林于翔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07 年度湖交簡字第520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 月確定,於108 年6 月4 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被告沈家鴻前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07年度審訴字第6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 月、3 月、4 月,應執行有期徒刑8 月確定,於107 年7 月30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等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前案記錄表在卷可稽。

被告2 人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 年內故意再犯本案各次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均為累犯,本院審酌被告2 人前已數次涉犯與本案加重詐欺取財罪行類似之犯罪類型,顯然經審判或刑罰執行完畢後,未生警惕再犯相同類型之犯罪,對刑罰之反應力薄弱,依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意旨,衡酌罪刑相當及比例原則,認如加重其法定最低度刑,尚不至於使被告所受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爰均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法定最高及最低刑度。

⒉「按犯第三條之罪…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第1項)。

犯第四條、第六條之罪…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組織犯罪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又按「犯前二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洗錢防制法第16條亦有規定。

本案被告林于翔就其所犯組織犯罪條例第4條第1項之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罪於偵查及審理中均有自白(偵卷二第334 頁,本院卷第224 頁)、所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洗錢罪部分於本院審理時亦有自白(本院卷第229頁),被告沈家鴻就其所犯組織犯罪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部分於偵查及審理中均有自白(偵卷一第277 頁,本院卷第222 頁),被告姚嘉權就其所犯組織犯罪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部分於偵查及審理中均有自白(他卷第223 至225 頁,本院卷第220 頁)、所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洗錢罪部分於本院審理時亦有自白(本院卷第220 頁),爰就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所犯違反組織犯罪條例部分,及被告林于翔、姚嘉權所犯洗錢部分,各依前開規定減輕其刑。

⒊按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可憫恕者,得酌減其刑。

其所謂「犯罪之情狀」,與同法第57條規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一切情狀,並非有截然不同之領域,於裁判上酌減其刑時,應就犯罪之一切情狀,予以全盤考量,審酌其犯罪有無可憫恕之事由(即有無特殊之原因及環境,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以及宣告法定最低度刑,是否猶嫌過重等),以為判斷。

查被告姚嘉權所為上揭犯行,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罪,其法定最輕本刑為1 年以上有期徒刑,刑度不可謂不重,惟考量被告姚嘉權係初次擔任車手工作,聽從詐欺集團指示向告訴人收取詐欺款項,與上層策畫者及實際實行詐術者相比,惡性較輕,實際分得不法利益亦屬有限,且犯後始終坦承犯行,於本案審理中與告訴人2 人達成和解,並已依和解條件賠償告訴人2 人完畢,此除據告訴人2人陳述明確外(本院卷第285 、289 頁),並有本院109 年度附民字第145 號和解筆錄、匯款單據等件附卷為憑(本院卷第261 至263 、271 、281 、283 頁),其犯罪後之態度尚稱良好,如逕行科予重刑,未免過苛。

本院綜合上開各情,認就被告姚嘉權所為本案加重詐欺犯行,若均科以該條之法定最輕本刑1 年有期徒刑,實屬情輕法重,難謂符合罪刑相當性及比例原則,是被告姚嘉權之犯罪情狀,在客觀上均足以使人感覺過苛而引起一般之同情,尚非無可憫恕,爰依刑法第59條規定,就被告姚嘉權所犯如附表所示2 次犯行,均酌量減輕其刑。

⒋被告林于翔所犯前揭洗錢罪、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罪,及被告沈家鴻所犯前揭參與組織罪部分,均同有刑之加重及減輕情形,爰依刑法第71條第1項先加後減之。

㈦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均正值青壯,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財物,為本案上開犯行,實屬可責,自應予以相當之非難,並衡酌告訴人所受損害、被告3 人於偵審階段均坦承全部犯罪事實之犯後態度、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分工情形、各自所獲利益,及被告姚嘉權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履行完畢和解條件、被告林于翔、沈家鴻雖亦與告訴人達成和解然並未依約履行(見本院卷第261 至263 頁和解筆錄、第285 頁公務電話紀錄、第289頁陳報狀)、告訴人對被告等人之量刑意見(本院卷第289頁),並兼衡被告3 人於本院審理時自承之教育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本院卷第359 、382 頁),分別量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之刑。

四、沒收㈠按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其沒收或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者為之。

又所謂各人「所分得」,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法院應視具體個案之實際情形而為認定:倘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內部間,對於不法利得分配明確時,固應依各人實際分配所得沒收;

然若共同正犯成員對不法所得並無處分權限,其他成員亦無事實上之共同處分權限者,自不予諭知沒收;

至共同正犯各成員對於不法利得享有共同處分權限時,則應負共同沒收之責。

至於上揭共同正犯各成員有無犯罪所得、所得數額,係關於沒收、追繳或追徵標的犯罪所得範圍之認定,因非屬犯罪事實有無之認定,並不適用「嚴格證明法則」,無須證明至毫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應由事實審法院綜合卷證資料,依自由證明程序釋明其合理之依據以認定之(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3937號判決意旨參照)。

被告林于翔就其犯罪所得業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供稱其報酬為收取款項數額之1%、被告沈家鴻則表示其所收取的報酬即為附表編號1-4 、3-3 所載被告林于翔派發之款項等語(本院卷第223 、224 頁),本院考量其等於本案領款之總額並非至鉅,依實務上常見車手分贓比例加以計算,亦非違情,要無刻意隱瞞之必要,因認其所供可採,而被告林于翔之犯罪所得總計3,990元 【(29萬9,000 +10萬)×1%=3,990 】、被告沈家鴻之犯罪所得總計6,000 元(3,000 +3,000 =6,000 ),雖均未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於其等各次犯罪項下宣告沒收,並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而被告姚嘉權因為上揭犯行所取得之犯罪所得即各次收取款項數額之5%(見本院卷第221 頁被告姚嘉權陳述)共計1 萬9,950 元【(29萬9,000 +10萬)×5%=19,950】固亦未扣案,惟考量被告姚嘉權已與告訴人林婉琪、顏汝伊均達成和解,且已依約賠償告訴人林婉琪10萬元、告訴人顏汝伊3 萬3,000 元,業如前述,則被告姚嘉權賠償告訴人之數額實已超過其實際獲取之犯罪所得甚多,本院審酌若再宣告沒收被告姚嘉權犯罪所得,將可能使之承受過度不利益,而有過苛之虞,爰均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就被告姚嘉權本案犯罪所得不予宣告沒收。

至其餘未扣案贓款36萬9,060 元已由被告林于翔轉交本案詐騙集團上游成員,被告3 人對於該款項並無事實上支配、處分權,依前開說明,此部分並非被告之犯罪所得,無庸宣告沒收或追徵,併予敘明。

㈡洗錢防制法第18條規定:「犯第14條之罪,其所移轉、變更、掩飾、隱匿、收受、取得、持有、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沒收之;

犯第15條之罪,其所收受、持有、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亦同(第1項)。

以集團性或常習性方式犯第14條或第15條之罪,有事實足以證明行為人所得支配之前項規定以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係取自其他違法行為所得者,沒收之(第2項)。

對於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依第21條所簽訂之條約或協定或基於互惠原則,請求我國協助執行扣押或沒收之案件,如所涉之犯罪行為符合第3條所列之罪,不以在我國偵查或審判中者為限(第3項)。」

關於犯罪行為人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之罪,其所掩飾之財物本身僅為洗錢之標的,難認係供洗錢所用之物,為本案洗錢犯罪構成要件事實前提,乃本罪之關聯客體,故洗錢行為之標的,除非屬於前置犯罪之不法所得,自非本案洗錢犯罪之工具及產物,亦非洗錢犯罪所得,尤非違禁物,尚無從依刑法沒收規定予以宣告沒收,自應依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予以宣告沒收。

此規定係採義務沒收主義,祇要合於前述規定,法院即應為相關沒收之諭知,然該洗錢行為之標的是否限於行為人者始得宣告沒收,法無明文,是倘法條並未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時,自仍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始應予沒收。

本案扣除被告3 人所得報酬後未扣案之36萬9,060 元,業經上繳詐騙集團,已非被告3 人所有,又不在其實際掌控中,被告3 人對之並無所有權及事實上管領權,依法自無從對其加以宣告沒收各該次所提領之全部金額。

㈢扣案之IPHONE手機1 支(IMEI:000000000000000 ,內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 卡1 枚),乃被告沈家鴻所有並供其於案發期間與同案被告林于翔及其等所屬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聯繫所用之物,業經被告沈家鴻供承在卷(偵卷一第19至20頁),未扣案廠牌不詳、內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 卡之手機1 支則係被告姚嘉權所有供其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聯繫取款事宜所用之物,有卷附門號0000000000號於108 年7 月30日、108 年8 月1 日之通訊監察譯文在卷為憑(他卷第41至55、89至101 頁,偵卷一第75至80、88至94頁),爰均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分別於被告沈家鴻、姚嘉權所犯本案各罪項下宣告沒收,並就未扣案手機部分,依同法第4項規定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㈣又宣告多數沒收者,併執行之,刑法第40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此乃因沒收新制已將沒收列為專章,具有獨立之法律效果,故宣告多數沒收情形,並非數罪併罰,爰將原刑法第51條第9款配合刪除,並增訂上開規定,是被告3 人上開犯行經宣告多數沒收,依法應併執行之,爰不另就多數沒收合併宣告。

五、不予宣告強制工作之理由㈠按行為人以一行為觸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之加重詐欺取財罪處斷而為科刑時,於有預防矯治其社會危險性之必要,且符合比例原則之範圍內,由法院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一併宣告刑前強制工作(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8 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意旨參照)。

而對參與犯罪組織及加重詐欺取財等罪之想像競合犯,有無命強制工作之必要,應審酌:本案行為是否屬以反覆從事同種類行為為目的,且犯罪所得係行為人恃為生活重要資源之常業性犯罪,而具有行為嚴重性;

行為人過去有無參與犯罪組織、加重詐欺或與之具同質性之少年非行,或刑事前科紀錄,其發生之次數、密度等,是否彰顯行為人表現之危險性;

行為人之生活能力、學識、職業經驗,是否足資為其復歸社會後,重營正常生活之基礎,助其檢束前非,而對其未來行為之改善具有期待可能性等情,予以綜合判斷。

基於強制工作等保安處分,旨在彌補刑罰無法充分發揮、改善,行為人個人潛在危險性格之功能,造成犯罪防制網絡之破口;

是以制裁犯罪之手段,關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二者之選擇、取捨,屬立法範疇,雖我國立法者,未就加重詐欺罪設有強制工作特別規定;

然於上開犯罪行為人而言,所犯數罪既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較重之加重詐欺罪處斷,則於裁量應否適用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規定,對被告諭知強制工作時,允宜考量強制工作之保安處分性質,僅屬刑罰之補充,審慎為之,以避免重疊而流於嚴苛(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字第1048號判決參照)。

㈡被告沈家鴻、姚嘉權於本案詐騙集團之犯罪組織中各係擔任收水、車手之工作,均係依自告訴人處取得款項後再將款項上繳,其等均非居於詐騙集團之核心支配角色,尚無證據足以判斷被告沈家鴻、姚嘉權於本案中顯示其等對一般人財產權有危害之外在傾向;

另衡諸被告2 人均自陳有正常工作(本院卷第359 、382 頁),足徵其等均有正常工作謀生之能力,而難認其等有遊蕩、懶惰成習而犯罪之情況,且被告等於本案所受宣告之刑期均亦非短暫,非不能對其等產生懲儆矯正之效果,故無從認定非使被告沈家鴻、姚嘉權強制工作,無其他方法得以教化被告,以防免其未來對於社會危險性,因認對被告2 人所宣告之有期徒刑,應已足收教化及預防、矯治之目的,尚無併予宣告強制工作之必要,爰依前開裁定意旨,不併予宣告強制工作。

乙、無罪部分

一、公訴意旨另以: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所為如附表編號2-1 至2-4 、4-1 至4-4 之行為,亦共同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嫌等語。

二、按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判例參照);

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參照);

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同法第161條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

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闡明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官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 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公訴人認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各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係以:①被告林于翔、姚嘉權、沈家鴻之供述;

②卷附108 年7 月31日、8 月2 日通訊監察譯文;

③被告沈家鴻、姚嘉權持用門號行動數據基地台資料;

④108 年7 月31日案發地點監視器錄影畫面等證據為其主要論據。

四、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固均坦承有為如附表編號2-1至2-4 、4-1 至4-4 之行為,惟因檢察官並未提出交付上開6 萬元、5 萬元款項之被害人資料,卷內亦無被害人就其被害情事所為之相關證述,是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所收取之上開款項,充其量僅能知悉是來源不明之財物,然究竟是詐欺取財所得贓款、恐嚇取財所得之贓款,或甚至是否是犯罪所得之財物實難認定,實難遽以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收取上開款項之行為,即認其等涉犯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等犯行。

五、綜上所述,檢察官所提出之積極證據,尚難使法院確信被告林于翔、沈家鴻、姚嘉權此部份有何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之犯行,本於無罪推定之法則,自應就檢察官起訴被告3 人上開部分之犯行,均為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1條第1項,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第4條第1項、第8條,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第14條第1項、第16條第2項,刑法第11條前段、第28條、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47條第1項、第55條、第59條、第51條第5款、第38條第2項、第4項、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8條之2第2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啟旭提起公訴,檢察官謝榮林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8 月 2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 彥 宏

法 官 陳 紹 瑜

法 官 黃 瀞 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 俊 錡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8 月 2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之依據: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第 3 條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
參與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但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具公務員或經選舉產生之公職人員之身分,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一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其期間為三年。
前項之強制工作,準用刑法第九十條第二項但書、第三項及第九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
以言語、舉動、文字或其他方法,明示或暗示其為犯罪組織之成員,或與犯罪組織或其成員有關聯,而要求他人為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一、出售財產、商業組織之出資或股份或放棄經營權。
二、配合辦理都市更新重建之處理程序。
三、購買商品或支付勞務報酬。
四、履行債務或接受債務協商之內容。
前項犯罪組織,不以現存者為必要。
以第五項之行為,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其行使權利者,亦同。
第五項、第七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 4 條
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成年人招募未滿十八歲之人加入犯罪組織者,依前項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他人加入犯罪組織或妨害其成員脫離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
第 2 條
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第 14 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中華民國刑法
第 339-4 條
犯第三百三十九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
│編號    │行為人│時間      │地點        │行為              │主文(含沒收、追徵之諭知)    │
├─┬──┼───┼─────┼──────┼─────────┼───────────────┤
│一│ 1-1│姚嘉權│108年7月30│臺北市南港區│拿取被害人林婉琪丟│林于翔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    │      │日11時16分│三重路與經貿│包之現金新臺幣(下│,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玖月。未│
│  │    │      │許        │二路88巷之路│同)29萬9000元    │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貳仟玖佰玖│
│  │    │      │          │口          │                  │拾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
│  ├──┼───┼─────┼──────┼─────────┤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1-2│姚嘉權│108年7月30│臺北市內湖區│將上述贓款放置家樂│                              │
│  │    │      │日11時57分│民善街88號之│福商場置物櫃並設置│沈家鴻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    │      │許        │家樂福商場  │密碼              │,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扣│
│  ├──┼───┼─────┼──────┼─────────┤案之IPHONE手機壹支沒收(IMEI:│
│  │ 1-3│沈家鴻│108年7月30│臺北市內湖區│至家樂福置物櫃收取│○○○○○○○○○○○○○○○│
│  │    │      │日12時42分│民善街88號之│上述贓款          │,內含門號○○○○○○○○○○│
│  │    │      │許        │家樂福商場  │                  │號SIM 卡壹枚);未扣案之犯罪所│
│  ├──┼───┼─────┼──────┼─────────┤得新臺幣參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
│  │ 1-4│林于翔│108年7月30│沈家鴻於臺北│向沈家鴻收取上述贓│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
│  │    │      │日16時至17│市松山區八德│款,並派發沈家鴻報│徵其價額。                    │
│  │    │      │時許      │路四段459號 │酬3,000 元、姚嘉權│                              │
│  │    │      │          │12樓之住所附│報酬14,950元      │姚嘉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    │      │          │近          │                  │,處有期徒刑拾月。未扣案之不詳│
│  │    │      │          │            │                  │廠牌手機壹支沒收(內含門號0九│
│  │    │      │          │            │                  │八三七八八七0二號SIM 卡壹枚)│
│  │    │      │          │            │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  │    │      │          │            │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二│ 2-1│姚嘉權│108年7月31│新北市泰山區│拿取真實姓名、年籍│林于翔無罪。                  │
│  │    │      │日10時47分│泰林路二段  │不詳被害人丟包之現│沈家鴻無罪。                  │
│  │    │      │許        │162號       │金6萬元           │姚嘉權無罪。                  │
│  │    │      │          │            │                  │                              │
│  ├──┼───┼─────┼──────┼─────────┤                              │
│  │ 2-2│姚嘉權│108年7月31│臺北市萬華區│將上述贓款放置家樂│                              │
│  │    │      │日11時46分│桂林路1號之 │福商場置物櫃並設置│                              │
│  │    │      │許        │家樂福商場  │密碼              │                              │
│  ├──┼───┼─────┼──────┼─────────┤                              │
│  │ 2-3│沈家鴻│108年7月31│臺北市萬華區│至家樂福商場置物櫃│                              │
│  │    │      │日12時42分│桂林路1號之 │收取上述贓款      │                              │
│  │    │      │許        │家樂福商場  │                  │                              │
│  ├──┼───┼─────┼──────┼─────────┤                              │
│  │ 2-4│林于翔│108年7月31│臺北市士林區│向沈家鴻收取上述贓│                              │
│  │    │      │日16時、17│文昌路95號之│款,並派發報酬1000│                              │
│  │    │      │時許      │新光醫院    │元予沈家鴻        │                              │
│  ├──┼───┼─────┼──────┼─────────┤                              │
│  │ 2-5│林于翔│108年7月31│臺北市內湖區│派發報酬予姚嘉權  │                              │
│  │    │      │日某時    │星雲街210巷 │                  │                              │
│  │    │      │          │39號6樓附近 │                  │                              │
│  │    │      │          │            │                  │                              │
├─┼──┼───┼─────┼──────┼─────────┼───────────────┤
│三│ 3-1│姚嘉權│108年8月1 │臺北市士林區│拿取被害人顏汝伊丟│林于翔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    │      │日12時20分│通河街16號前│包之現金10萬元    │,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未│
│  │    │      │許        │            │                  │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壹仟元沒收│
│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  │ 3-2│沈家鴻│108年8月1 │臺北市南港區│姚嘉權當面將上述贓│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    │      │日14時許  │南港路二段20│款交付予沈家鴻    │                              │
│  │    │      │          │巷53號一帶  │                  │沈家鴻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扣│
│  │ 3-3│林于翔│108年8月1 │臺北市內湖區│向沈家鴻收取上述贓│案之IPHONE手機壹支沒收(IMEI:│
│  │    │      │日16時、17│            │款,並派發報酬3,00│○○○○○○○○○○○○○○○│
│  │    │      │時許      │            │0 元予沈家鴻      │,內含門號○○○○○○○○○○│
│  │    │      │          │            │                  │號SIM 卡壹枚);未扣案之犯罪所│
│  ├──┼───┼─────┼──────┼─────────┤得新臺幣參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
│  │ 3-4│林于翔│108年8月1 │臺北市內湖區│派發報酬5,000 元予│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
│  │    │      │日某時    │星雲街210巷 │姚嘉權            │徵其價額。                    │
│  │    │      │          │39號6樓附近 │                  │                              │
│  │    │      │          │            │                  │姚嘉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  │    │      │          │            │                  │,處有期徒刑捌月。未扣案之不詳│
│  │    │      │          │            │                  │廠牌手機壹支沒收(內含門號0九│
│  │    │      │          │            │                  │八三七八八七0二號SIM 卡壹枚)│
│  │    │      │          │            │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  │    │      │          │            │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四│ 4-1│姚嘉權│108年8月2 │新北市三重市│拿取真實姓名、年籍│林于翔無罪。                  │
│  │    │      │日11時許  │重新公有市場│不詳被害人丟包之現│沈家鴻無罪。                  │
│  │    │      │          │附近        │金5萬元           │姚嘉權無罪。                  │
│  ├──┼───┼─────┼──────┼─────────┤                              │
│  │ 4-2│沈家鴻│108年8月2 │新北市新莊區│姚嘉權當面將上述贓│                              │
│  │    │      │日16時、17│中平路108號 │款交付予沈家鴻    │                              │
│  │    │      │時許      │家樂福商場附│                  │                              │
│  │    │      │          │近          │                  │                              │
│  ├──┼───┼─────┼──────┼─────────┤                              │
│  │ 4-3│林于翔│108年8月2 │臺北市內湖區│向沈家鴻收取上述贓│                              │
│  │    │      │日16時、17│            │款,並派發報酬2000│                              │
│  │    │      │時許      │            │元予沈家鴻        │                              │
│  │    │      │          │            │                  │                              │
│  ├──┼───┼─────┼──────┼─────────┤                              │
│  │ 4-4│林于翔│108年8月2 │臺北市內湖區│派發報酬予姚嘉權  │                              │
│  │    │      │日某時    │星雲街210巷 │                  │                              │
│  │    │      │          │39號6樓附近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