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SLDM,104,審訴,403,20150831,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4年度審訴字第403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基正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4 年度毒偵字第1323號、104 年度偵字第7622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行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吳基正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拾月,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伍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參拾捌點壹陸公克,總純質淨重參拾貳點柒貳公克)及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柒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壹佰陸拾伍點陸參公克,總純質淨重壹佰伍拾壹點肆玖公克)均沒收銷燬,扣案上開毒品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外包裝袋共壹拾貳只均沒收;

又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參年,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伍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參拾捌點壹陸公克,總純質淨重參拾貳點柒貳公克)及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柒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壹佰陸拾伍點陸參公克,總純質淨重壹佰伍拾壹點肆玖公克)均沒收銷燬,扣案上開毒品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外包裝袋共壹拾貳只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吳基正所犯均非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之案件,且於準備程序進行中,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檢察官、被告之意見後,本院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是本件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 、第161條之3 、第163條之1 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更正、補充下述事項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如附件)之記載:

(一)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第2 頁第21行、第29行所載「甲基安他命」均應更正為「甲基安非他命」。

(二)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吳基正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所為之自白(見本院卷第38頁背面、第40頁背面)。

三、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於民國92年7 月9 日修正公布,自93年1 月9 日施行,其中第20條、第23條將施用毒品之刑事處遇程序區分為「初犯」、「5 年內再犯」、「5 年後再犯」。

依其立法理由之說明:「初犯」,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應為不起訴處分或不付審理之裁定;

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5 年內再犯」者,因其再犯率甚高,原實施之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既已無法收其實效,爰依法追訴或裁定交付審理。

至於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5 年後再犯」者,前所實施之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足以遮斷其施用毒品之毒癮,為期自新及協助其斷除毒癮,仍用「初犯」規定,先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之程序。

從而,依修正後之規定,祇於「初犯」及「5 年後再犯」2 種情形,有其追訴條件之限制,即須於初犯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釋放後,5 年內均無施用毒品之行為,始能認其前所實施之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足遮斷毒癮,而得於5 年後再犯時,再予適用初犯之規定,重行觀察、勒戒等程序。

倘5 年內已經再犯,經依法再為保安處分或追訴處罰,縱其第3 次(或第3 次以上)施用毒品之時間,在初犯之保安處分執行完畢釋放5 年以後,即與「5 年後再犯」之情形有別,且因已於「5 年內再犯」,顯見其再犯率甚高,原實施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無法收其實效,自無再經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必要,應由檢察官逕行起訴,始符新法修正之本旨(最高法院95年第7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97年度臺非字第540 號判決參照)。

查本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裁定送觀察、勒戒,於執行完畢後5 年內再犯施用毒品罪,業經觀察、勒戒、強制戒治、追訴及判處罪刑確定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本案被告所為施用毒品之犯行,距離前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雖已逾5 年,惟被告於上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後5 年內,既已再犯施用毒品罪,並經觀察、勒戒、強制戒治、追訴及處罰,揆諸前揭說明,其本次犯行即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所稱之「5 年後再犯」有別,是公訴人依法追訴,於法並無不合,本院自應依法論科。

四、核被告吳基正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3項之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10公克以上罪、同條例第11條第4項之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20公克以上罪、同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及同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被告施用前持有海洛因及甲基安非他命之低度行為,各應為施用之高度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

又被告分別係以一持有行為同時取得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10公克以上與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20公克以上之犯行、以一行為同時為施用第一級及第二級毒品之犯行,各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分別從一重之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10公克以上罪、從一重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處斷。

被告所犯上開2 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另被告有如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所載前科及執行情形,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考,其於前案受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各罪,均為累犯,皆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又本件係被告為警查獲海洛因及甲基安非他命後,被告始供承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犯行,有警詢筆錄、搜索扣押筆錄在卷可憑(見桃檢104 年度偵字第7945號卷第7 至10頁、第21至22頁),故本件於被告承認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犯行前,員警已有確切之根據懷疑被告有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可能,自屬已發覺犯罪之情形,即與自首之要件不符,附此敘明。

爰審酌被告曾因施用毒品犯行而送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及法院判處罪刑確定,仍不知悛悔,無視毒品對國人身心健康及社會秩序可能造成之危害,竟為他人保管而持有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數量達法定標準以上(總純質淨重32.72 公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數量高達法定標準以上(總純質淨重151.49公克),數量甚多,如流通市面,危害國人身心健康及社會秩序至鉅,所為誠屬不該,且係將毒性迥異之二種毒品混合施用,顯見其無戒絕之決心,惟念其施用毒品乃戕害自己身心健康,尚未危及他人,犯後已知坦承犯行,態度尚稱良好,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持有毒品之種類及數量,暨其為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未婚、原從事聯結車駕駛工作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併參酌蒞庭檢察官之意見,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刑,以示懲儆。

五、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5 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38.16 公克,總純質淨重32.72 公克)及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7 包(包裝袋除外,驗餘總淨重165.63公克,總純質淨重151.49公克),係查獲之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均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於上開持有毒品犯行主文項下宣告沒收銷燬之,並於定應執行刑時,一併宣告之。

扣案上開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外包裝袋共12只,均係被告所有,供其持有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犯行所用之物,爰均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2款規定,於上開持有毒品犯行主文項下宣告沒收銷燬之,並於定應執行刑時,一併宣告之。

至被告供本案施用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所用之玻璃球並未扣案,復據被告供稱業已丟棄(見本院卷第38頁背面),衡情應已滅失,為免將來執行困難,爰不予宣告沒收,併此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條之2 、第454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第11條第3項、第4項、第18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47條第1項、第55條、第51條第5款、第38條第1項第2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翁珮嫻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法 官 李宛玲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丁梅芬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9 月 2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依據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
持有第一級毒品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5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3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者,處1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7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四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1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具者,處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 萬元以下罰金。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