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8年度審訴字第302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貞國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8 年度毒偵字第676 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檢察官、被告之意見後,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賴貞國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玖月。
扣案之海洛因貳包(驗前總淨重:貳點參柒公克,驗餘總淨重:貳點參陸公克,含包裝袋貳只)均沒收銷燬。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部份按除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於第一次審判期日前之準備程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時,審判長得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及輔佐人之意見後,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
經核本案被告賴貞國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其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被告之意見後,本院合議庭爰依首揭規定,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同法第273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 、第161條之3 、第163條之1 ,及第164條至170 條所規定證據能力認定及調查方式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外,另更正及補充如下:㈠犯罪事實欄及證據並所犯法條欄關於「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2.36公克)」之記載均應更正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2 包(驗前總淨重:2.37公克,驗餘總淨重:2.36公克)」。
㈡證據部分補充: 被告於本院民國108 年10月16日準備程序及審理中所為之自白。
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前於92年7 月9 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1月9 日施行,觀之該條例第20條、第23條之立法理由,修正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就施用毒品者,只於「初犯」及「5 年後再犯」二種情形,有其追訴條件之限制,即須於初犯經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釋放後,5 年內均無施用毒品之行為,始能認其前所實施之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足遮斷毒癮,而得於5 年後再犯時,再予適用初犯之規定,重行觀察、勒戒等程序。
倘5 年內已經再犯,被依法追訴處罰,縱其第3次(或第3 次以上)施用毒品之時間在初犯釋放5 年以後,即與「5 年後再犯」之情形有別,且因已於「5 年內再犯」,顯見其再犯率甚高,原實施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無法收其實效,而無5 年戒斷期之存在,自無再經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必要,應得逕行追訴處罰(最高法院95年度第7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經查:本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曾經2 次觀察、勒戒之執行,更曾為法院裁定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及判處罪刑確定,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佐,被告於初次觀察、勒戒執行完畢後,既已於5 年內再犯施用毒品之罪,則本次施用毒品犯行距前揭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之時雖逾5 年,仍非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所定「5 年後再犯」之情形,揆諸上開說明,仍應予追訴處罰。
四、論罪部分㈠海洛因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所規定之第一級毒品。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
被告持有毒品進而施用,其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施用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㈡按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不生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
惟其不分情節,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理由,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59條所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第8條保障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牴觸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
於此範圍內,有關機關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2年內,依本解釋意旨修正之。
於修正前,為避免發生上述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法院就該個案應依本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意旨參照)。
查: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4 年度審訴字第1597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8 月、3 月確定;
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同院以105 年度審訴字第378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1月確定;
上開2 案嗣經同院以105 年度聲字第4466號裁定合併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 年7 月確定,於106 年10月30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並付保護管束,於107 年3 月28日保護管束期滿假釋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畢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被告於受上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 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已符刑法第47條第1項之累犯要件,本院審酌被告本案所為與其前開所載構成累犯之前案均為施用毒品案件,犯罪類型相同、犯罪手法亦相似,且其於執行同質性犯罪之刑罰完畢後5 年內,仍無從經由前案刑責予以矯正非行行為及強化法治觀念,屢再犯同罪質之案件,足認其與現行刑法所認之累犯者因有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情,而須加重本刑之立法理由相符,審酌各情,及揆諸前揭解釋文意旨,爰就被告本案犯行,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加重其刑。
㈢再按刑法第62條前段所定之自首減輕其刑,係以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為要件。
故犯罪行為人應於有偵(調)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未發覺犯罪事實或犯罪人之前自首犯罪,並接受裁判,兩項要件兼備,始能邀減輕寬典之適用。
若犯罪行為人自首犯罪之後,拒不到案或逃逸無蹤,顯無悔罪投誠,甘受裁判之情,要與上揭法定減刑規定要件不符,不能予以減刑(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2962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被告雖於搜索後有坦承持有及施用海洛因犯行,惟被告經同意搜索即為警扣得疑似海洛因之粉末2 包,員警客觀上已掌握具體事證,合理懷疑被告有施用海洛因,故警方業已「發覺」其涉嫌施用毒品犯行,則被告承認施用毒品之行為,僅能認屬自白,而非自首,尚難依刑法第62條規定減輕其刑。
至被告雖陳稱其係主動交付毒品云云,然員警係經被告同意搜索後始扣得毒品,此有警詢筆錄及自願受搜索同意書在卷可憑,被告前開主張即與客觀事證不符,尚難憑採,併此敘明。
五、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曾因施用毒品犯行經戒毒處遇及法院判刑,詎仍未能戒除毒癮,漠視法令禁制而犯本罪,惟其施用毒品所生危害,實以自戕身心健康為主,對於他人生命、身體、財產等法益,尚無明顯而重大之實害,兼衡被告自陳其為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入監前從事開發公司、月薪約新臺幣5 萬元、單身、尚有1 名子女待其扶養之家庭生活經濟狀況(見本院108 年度審訴字第302 號卷108年10月16日審判筆錄第4 頁),暨其犯後坦認犯行之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示懲儆。
六、沒收部分扣案粉末檢品2 包(驗前總淨重:2.37公克,驗餘總淨重:2.36公克),經送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以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 )法檢驗結果,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此有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108 年4 月29日出具之調科壹字第10823008750 號鑑定書在卷可稽,而包覆上開毒品之包裝袋2 只,因沾有微量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無法完全析離,應整體視為查獲之第一級毒品,亦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收銷燬;
至送鑑耗損部分,既已滅失,自無庸再予宣告沒收銷燬。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條之2 、第454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18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47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昭瑩提起公訴,由檢察官林嘉宏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0 月 31 日
刑事第九庭法 官 李郁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王亦芩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0 月 3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