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TCDM,105,簡上,415,20170524,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5年度簡上字第415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承閎
選任辯護人 周復興律師
上列上訴人等因被告重利案件,不服本院臺中簡易庭中華民國105年7月29日105年度中簡字第1356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105年度偵續字第173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林承閎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應執行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一、林承閎化名「慶隆」,基於乘他人急迫貸以金錢,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之各別犯意,分別於如附表所示時、地,貸放如附表所示金額予王清賢,且約定如附表所示利息,並取得王清賢所交付如附表所示以本金、利息合計數額為票面金額及以還款日為發票日之支票,而以此方式收取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貸款日期、貸款地點、貸款金額、貸款當時約定利息、借款人交付之票據等均詳如附表所示)。

嗣因王清賢不堪林承閎以張貼海報等方式催討欠款而報警處理,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王清賢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立法意旨,在於確認當事人對於傳聞證據有處分權,得放棄反對詰問權,同意或擬制同意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屬於證據傳聞性之解除行為,如法院認為適當,不論該傳聞證據是否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所定情形,均容許作為證據,不以未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所定情形為前提。

此揆諸「若當事人於審判程序表明同意該等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基於證據資料愈豐富,愈有助於真實發見之理念,此時,法院自可承認該傳聞證據之證據能力」立法意旨,係採擴大適用之立場。

蓋不論是否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所定情形,抑當事人之同意,均係傳聞之例外,俱得為證據,僅因我國尚非採澈底之當事人進行主義,故而附加「適當性」之限制而已,可知其適用並不以「不符前4條之規定」為要件。

查本案以下採為判決基礎之證據,其性質屬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而屬傳聞證據者,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均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爭執其證據能力或聲明異議,本院審酌上開傳聞證據作成時之情況,核無違法取證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為證明犯罪事實所必要,亦認為以之作為證據為適當,依據上開說明,應認該等證據自均具有證據能力。

二、訊據被告林承閎對於上開犯罪事實坦承不諱,辯護人則以:被告雖貸放資金予告訴人王清賢,並收取較高利息,然告訴人前已有借貸經驗,應習慣於以高利息周轉營運資金,故被告並無乘告訴人有急迫、輕率、無經驗之情事,是以本件顯與重利罪之構成要件不相當等語為辯。

經查:

(一)被告確有於如附表所示時、地,貸放如附表所示金額予告訴人,並約定如附表所示利息,同時要求告訴人交付如附表所示以本金及利息合計數額為票面金額、還款日為發票日之支票等情,業經被告於偵查中、本院行準備程序與審理時均坦認屬實(見偵卷第8頁及背面;

本院卷第52頁、第86頁),並據證人即告訴人於本院審理時具結證述明確(見本院卷第78頁背面至第84頁),復有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告訴人提出之照片4張、手寫資料及借款、還款內容6張、台灣中小企業銀行興中分行支票存款對帳單4張(戶名禾鑫生技開發企業社)、第一銀行大里分行甲存帳戶明細9張(戶名捷恩麥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南商業銀行存款往來明細表暨對帳單1張(戶名王清賢)、支票正面影本7張、車輛詳細資料報表3張在卷可稽(見警卷第13頁至第43頁),足徵被告之自白核與事實相符,可以採信,

(二)按所謂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係指就原本利率、時期核算及參酌當地之經濟狀況,較之一般債務之利息,顯有特殊之超額者而言(最高法院27年上字第520號判例意旨參照)。

以現今為低利率時代,金融機構除少數貸款(如信用卡、現金卡等無擔保之短期、小額之授信)利率高於10%外(但均未逾20%),多數貸款利率均在10%以下,及一般民間貸款多為3分利(即月息3%)等公眾週知之現今經濟狀況及金融市場動態等情狀相較,被告向告訴人所收取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顯較一般債務之利息有特殊之超額,核屬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至堪確定。

又按支票為有價證券,某甲既取得某乙簽付利息所交付之支票,即屬已取得重利,縱支票嗣未兌現,亦成立該罪(司法院〈74〉廳刑一字第452號研究意見參照),是被告就附表編號4部分取得告訴人所交付票面金額含本金及利息之支票雖未全部兌現,不影響其犯罪之成立,附此敘明。

(三)又重利罪,以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貸以金錢或其他物品,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為要件,所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只須有一於此,罪即成立(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650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依證人即告訴人於本院審理時證述:「(檢察官問:你跟被告借4筆,4筆利息都不一樣,被告是如何跟你講利息怎麼收?)就看百分之幾,然後你越急時就越多,他有時候會等到當天,當天很急要軋票就沒辦法。」

、「(檢察官問:你跟他借這4筆,是因為公司的緣故跟被告借的?)對。

」、「(檢察官問:是有何急用?)周轉,比如說員工的薪水或是買貨,或是跟親戚借錢時間到要還人家,或是一般的貨款。」

、「(檢察官問:你去跟被告借這些利息這麼高,你借這麼高的利息再去還其他的欠款,這樣划得來嗎?)那時候不會去考慮這個,因為有些東西是有票期,不能讓公司沒有信用,或是員工在要薪水不可能不給他,有些急迫性的東西只好這樣子。」

等語(見本院卷第82背),堪認告訴人係為支付公司營運所需款項、或為維持票據信用、或因拖欠員工薪資等緣故而亟需款項周轉,可認確已處於迫切需用金錢之際,再者以現今金融機構林立,一般人欲向金融機關取得借款並非難事,惟告訴人卻捨此管道而不為,亦不向周遭親友求援,顯然應已到達告貸無門之情境,縱告訴人前已有相當之借款經驗,然其於知悉被告貸放款項之利息非低之前提下,仍因資金周轉困難,於短期內向被告密集借款,益徵告訴人於本案向被告各該借款之際,確有急迫情形,否則告訴人並非至愚之人,倘未陷入困境,當無決定忍受此等高額利息之剝削而向被告借款之必要。

本院綜核上情,足認告訴人於各該借款當時,應係處於急迫之境地無訛,辯護人以告訴人於借款當時難認有何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之情為辯,洵非可採。

(四)從而,被告確係乘告訴人急迫之際而貸以金錢,並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本件事證明確,被告重利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核被告如附表編號1至4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44條第1項重利罪。

被告所為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貸款予告訴人4次之各次重利犯行,其借款時間均可明確區分,各次利息亦各依該本金而計算,乃獨立之不同消費借貸關係,並分別為收取重利之行為,縱就同一告訴人,亦顯非基於同一重利之犯意接續進行,故被告所為上開各次重利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異,應予分論併罰。

四、原審認被告犯罪事證明確,予以論罪科刑,固非無見。惟查:㈠本案被告所為如附表編號4所示犯行收取之利息經以年利率換算結果,均較如附表編號2、3所示犯行所收取利息換算之年利率為高,原審就附表編號2、3部分量處有期徒刑4月,就附表編號4部分僅量處有期徒刑3月,顯然違反比例原則,不無輕重倒置之情;

㈡如附表編號4所示告訴人交付被告之面額15萬元、發票日為104年7月24日之已兌現支票1張,依告訴人於104年9月10日警詢時陳述:「我向他借貸200萬,有15萬元支票兌現,應該實際欠他185萬」等語(見警卷第9頁背面),及被告於偵訊時供稱:「(問:第4筆你願意多少與王清賢和解?)我只希望王清賢還我本金185萬【200萬減清償的15萬】,利息我不要了」等語(見偵卷第8頁背面),參酌本案被告在原審判決後之106年3月27日,已與告訴人達成訴訟上和解,告訴人同意給付被告115萬元及撤回本案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告訴人於該附帶民事訴訟係請求被告給付69萬4,998元及法定遲延利息),雙方其餘請求均拋棄乙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上字第84號返還借款民事事件之和解筆錄影本1份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94頁至第95頁),綜上所述,堪認前揭兌現之15萬元支票係經告訴人與被告合意抵充借款本金,原審未察,認該已兌現之15萬元支票係被告收取之利息而屬被告之犯罪所得,容有未洽;

㈢被告既於本院審理期間與告訴人達成前開訴訟上和解,其所犯附表編號1至4所示重利罪之犯罪所得,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之法理,應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詳如後述),原審未及審酌而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或追徵,且未及參諸被告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之犯後態度而為量刑,亦有未洽。

被告刑事上訴理由狀指稱被告並無乘告訴人急迫、輕率、無經驗或難以求助之處境,貸以金錢之情事云云,雖無理由(詳前揭理由二㈢所述),且檢察官上訴指摘原審判決就附表編號1部分僅認定犯罪所得為12萬元有所違誤,亦無理由(詳如後述),惟檢察官以原審判決就被告所犯附表編號4部分之量刑相較其他犯行顯然較輕為由,提起上訴,為有理由,且原判決既有上開可議之處,即屬無可維持,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撤銷改判。

五、爰審酌被告正值青壯,竟不循正途得利,反利用他人急迫之際牟取厚利,使經濟原本拮据之借款人受害匪淺,且重利犯行借款人多因無力負擔高利貸之重利或鋌而走險犯罪或輕生尋短,製造社會問題,破壞社會金融秩序,行為實非可取,惟念及被告並無前科,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考,素行尚佳,且被告於本院審理期間與告訴人達成民事和解,業如前述,堪認其犯後對因其犯罪造成之損害已盡力彌補,而有誠心悔過之態度,並斟酌被告各次重利犯行之利率高低,及其自述國中畢業、從事駕駛堆高機之工作、已婚、育有2名未成年小孩、家裡經濟狀況普通(見本院卷第89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並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及定其應執行之刑暨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又被告於本案犯罪前雖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復與告訴人達成民事和解,惟本院已審酌上開情狀而為量刑,且被告所牟取之重利頗高,無異使借款人資金困窘之情況雪上加霜,對社會經濟秩序亦有負面影響,本院因認其所宣告之刑仍有執行之必要,並不宜宣告緩刑,以收懲儆之效,是辯護人請求宣告緩刑,尚難准許,附此敘明。

六、沒收部分:

(一)被告於本案行為後,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業於104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自105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2條第2項修正為:「『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

,考其立法理由略謂:「本次沒收修正經參考外國立法例,以切合沒收之法律本質,認沒收為本法所定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之法律效果,具有獨立性,而非刑罰(從刑),為明確規範修法後有關沒收之法律適用,爰明定適用裁判時法……」等旨,故關於沒收之法律適用,尚無新舊法比較之問題,於新法施行後,應一律適用新法之相關規定,先予敘明。

(二)又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任何人都不得保有犯罪所得」為普世基本法律原則,犯罪所得之沒收、追繳或追徵,在於剝奪犯罪行為人之實際犯罪所得(原物或其替代價值利益),使其不能坐享犯罪之成果,以杜絕犯罪誘因,可謂對抗、防止經濟、貪瀆犯罪之重要刑事措施,性質上屬類似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著重所受利得之剝奪,然苟無犯罪所得,自不生利得剝奪之問題。

再新增訂之刑法第38條第5項規定發還被害人條款,乃宣示犯罪利得沒收之補充性,即相較於國庫沒收,發還被害人應居於優先地位,始符合犯罪利得沒收在追求回復正常財產秩序之目的,但若未發還被害人,法院即應宣告沒收。

本條款雖採實際發還,惟被害人請求若已因履行、抵償等原因而完全消滅,原則上已達犯罪利得沒收在追求回復正常財產秩序之目的,此時應解為已發還被害人,不能再為沒收,始符本條款之意旨。

(三)查被告就附表編號1至3所示3次重利犯行之犯罪所得分別為12萬元、30萬元、20萬元,然被告與告訴人已達成民事和解,且依上述和解內容顯示,告訴人就其尚積欠被告之185萬元借款本金經與告訴人請求之賠償金額以70萬元計算相互抵銷後,僅需再給付115萬元,而該70萬元顯已逾前揭附表編號1至3所示犯罪所得總計62萬元,足見告訴人就此部分犯罪所生請求已因抵償而完全消滅;

至被告就附表編號4所示重利犯行之犯罪所得(即支付利息之支票),因告訴人交付被告之支票僅其中經被告及告訴人合意抵充本金之面額15萬元支票1張有兌現,已如前述,其餘面額共315萬元之支票均因退票未獲兌現,而被告對告訴人之票據債權,亦經被告於前開民事和解時表明其餘請求拋棄而消滅,此有前述民事事件訴訟上和解筆錄在卷可稽,足見被告已不再保有此部分犯罪利得,準此,堪認被告就附表編號1至4所示重利犯行之犯罪所得,俱因前開民事和解已達犯罪利得沒收在追求回復正常財產秩序之功能,實現利得沒收之目的,而合於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之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之旨,揆諸上開說明,自無庸再就被告前揭犯罪所得予以宣告沒收或追徵。

七、另檢察官雖據告訴人提出之「刑事請求檢察官提起上訴狀」表示附表編號1部分之借款本金100萬元係在103年12月16日所交付,借貸利息為每月12萬元,並由告訴人交付面額總計112萬元、發票日為104年1月13日之支票2紙,惟因告訴人無法如期償還,遂以先行支付利息及換票之方式處理,告訴人先後於104年1月3日、104年2月11日、104年3月12日支付利息12萬元現金,且告訴人於104年3月12日用以替換而交付之面額總計112萬元、發票日為104年4月10日之支票2紙亦如期兌現,被告就附表編號1部分實際上已取得48萬元利息等語,主張原審判決就附表編號1部分僅認定犯罪所得為12萬元,有所違誤,然查,告訴人所述上情,為被告堅詞否認並供稱:伊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時、地貸放100萬元現金予告訴人,告訴人交付面額總計112萬元支票2張等語(見本院卷第86頁),觀諸證人即告訴人於本院審理時亦證稱:被告是104年3月12日才放貸給伊,之前是綽號「小高」之人,104年3月12日被告有無交付100萬元現金伊有點忘記等語(見本院卷第80頁、第83頁背面),足見被告確係於104年3月12日始與告訴人第一次接洽,且告訴人就其於104年3月12日究僅係換票或如被告所辯有交付100萬元現金等節,無法明確證述,自難逕認被告前揭所辯不實,況告訴人所指其於103年12月16日即向「小高」借款100萬元,借貸利息為每月12萬元,並由告訴人交付面額總計112萬元、發票日為104年1月13日之支票2紙,惟因告訴人無法如期償還,遂以先行支付利息及換票之方式處理,告訴人先後於104年1月3日、104年2月11日均已支付利息12萬元現金等語縱認為真,因檢察官並未舉證證明被告亦有參與該部分借貸及收取利息之行為,自不能徒憑告訴人之片面指述、臆測被告係承接「小高」等語,遽認被告就「小高」此部分重利犯行亦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從而,檢察官此部分上訴意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44條第1項、第51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溫雅惠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2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源森
法 官 林芳如
法 官 尚安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玉楓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2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44條
(重利罪)
乘他人急迫、輕率、無經驗或難以求助之處境,貸以金錢或其他物品,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重利,包括手續費、保管費、違約金及其他與借貸相關之費用。
附表:
┌───┬────┬────┬─────┬──────┬────────┬────────┐
│編號  │貸款日期│貸款地點│ 貸款金額 │貸款當時約定│借款人交付之票據│主           文 │
│      │(民國)│        │(新臺幣)│利息        │ (新臺幣)     │                │
│      │        │        │          │(新臺幣)  │                │                │
├───┼────┼────┼─────┼──────┼────────┼────────┤
│  1   │104年3月│臺中市大│100萬元   │每月為1期, │王清賢交付面額合│林承閎犯重利罪,│
│      │12日    │里區國光│          │每期12萬元,│計112萬元,發票 │處有期徒刑貳月,│
│      │        │路1段路 │          │換算年利率達│日均為104年4月10│如易科罰金,以新│
│      │        │旁      │          │144%【計算 │之支票2張(均已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      │        │        │          │式為:12萬÷│兌現,起訴書誤載│日。            │
│      │        │        │          │100萬×12× │為面額112萬元之 │                │
│      │        │        │          │100%=144%│支票1張)       │                │
│      │        │        │          │】          │                │                │
├───┼────┼────┼─────┼──────┼────────┼────────┤
│  2   │104年4月│同上    │200萬元   │每月為1期, │王清賢交付面額合│林承閎犯重利罪,│
│      │2日     │        │          │每期30萬元,│計為230萬元、發 │處有期徒刑貳月,│
│      │        │        │          │換算年利率達│票日為104年4月30│如易科罰金,以新│
│      │        │        │          │180%【計算 │日之支票4張(均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      │        │        │          │式為:30萬÷│已兌現)        │日。            │
│      │        │        │          │200萬×12× │                │                │
│      │        │        │          │100%=180%│                │                │
│      │        │        │          │】          │                │                │
├───┼────┼────┼─────┼──────┼────────┼────────┤
│  3   │104年5月│同上    │100萬元   │每15日為1期 │王清賢交付面額合│林承閎犯重利罪,│
│      │14日    │        │          │,每期20萬元│計為120萬元、發 │處有期徒刑參月,│
│      │        │        │          │,換算年利率│票日為104年5月28│如易科罰金,以新│
│      │        │        │          │達480%【計 │日之支票4張(均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      │        │        │          │算式為:20萬│已兌現)        │日。            │
│      │        │        │          │÷100萬×2×│                │                │
│      │        │        │          │12×100%=4│                │                │
│      │        │        │          │80%】      │                │                │
├───┼────┼────┼─────┼──────┼────────┼────────┤
│  4   │104年7月│臺中市大│200萬元   │每15日為1期 │王清賢交付面額合│林承閎犯重利罪,│
│      │1日     │里區中清│          │,每期54萬元│計為254萬元、發 │處有期徒刑參月,│
│      │        │路與漢口│          │,換算年利率│票日為104年7月15│如易科罰金,以新│
│      │        │路旁    │          │達648%【計 │日之支票6張,惟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      │        │        │          │算式為:54萬│因屆期無力支付,│日。            │
│      │        │        │          │÷200萬×2×│乃與林承閎議定以│                │
│      │        │        │          │12×100%=6│換票及加計利息之│                │
│      │        │        │          │48%】      │方式處理,王清賢│                │
│      │        │        │          │            │遂取回前揭6張支 │                │
│      │        │        │          │            │票,並另行交付面│                │
│      │        │        │          │            │額合計為330萬元 │                │
│      │        │        │          │            │之支票8張(其中 │                │
│      │        │        │          │            │117萬元部分面額 │                │
│      │        │        │          │            │各為43萬元、41萬│                │
│      │        │        │          │            │元、18萬元、15萬│                │
│      │        │        │          │            │元,發票日各為10│                │
│      │        │        │          │            │4年7月17日、20日│                │
│      │        │        │          │            │、22日、24日,僅│                │
│      │        │        │          │            │面額15萬元、發票│                │
│      │        │        │          │            │日為104年7月24日│                │
│      │        │        │          │            │之支票1張有兌現 │                │
│      │        │        │          │            │,其餘3張支票則 │                │
│      │        │        │          │            │未兌現;另其中面│                │
│      │        │        │          │            │額總計為213萬元 │                │
│      │        │        │          │            │、發票日均為104 │                │
│      │        │        │          │            │年7月29日之支票4│                │
│      │        │        │          │            │張均未兌現)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