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TCDM,106,訴,325,2017052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6年度訴字第32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奕傑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5 年度少連偵字第146 號、第153 號、第182 號),被告於本院受命法官行準備程序時,對於犯罪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改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陳奕傑犯如附表二所示之肆罪,各處如附表二「宣告刑」欄所示之刑及沒收、追徵。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拾月。

如附表二「宣告刑」欄所示之沒收、追徵,併執行之。

犯罪事實

一、陳奕傑、少年韓○豐(民國88年8 月生,另由檢察官偵查中,下同)及少年郭○怡(88年6 月生,另由本院少年法庭審理中,下同)與其他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3 人以上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行使偽造公文書之犯意聯絡,於105 年3 月10日上午9 時許,由該詐騙集團成員假冒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警官及法務部特偵組「鄭富銘」檢察官之名義,以電話向林輝煌佯稱:「因其金融帳戶涉嫌某外交官擄人勒索案件,故須交付3 萬元美金作為擔保,以避免該金融帳戶遭凍結」等語,致林輝煌信以為真,而應允之。

陳奕傑再於同日14時許,駕駛由少年韓○豐所提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少年郭○怡前往臺中市○區○○○路0 段00號前,並由少年郭○怡將偽造之「105 年3 月10日中執105 年金字第28613 號法務部特偵組行政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及「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監管科」等公文書交付林輝煌收執而行使之,致林輝煌陷於錯誤,而交付美金3 萬元現金予少年郭○怡。

少年郭○怡取得該等財物後,旋即搭乘陳奕傑所駕駛之車輛離去,並將該等財物交予少年韓○豐,陳奕傑則取得上開金額之百分之1.5 之報酬新臺幣(下同)13,500元。

嗣因林輝煌發覺受騙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二、陳奕傑、少年韓○豐及少年郭○怡與其他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3 人以上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於105 年3 月16日上午10時32分許,由該詐騙集團成員假冒「165 防詐騙專線」員警及「蔡宏仁」檢察官之名義,以電話向陳麗娟佯稱:「因其涉嫌金融洗錢案,而須將新臺幣38萬5,000 元提供予臺灣臺中地檢署扣押」等語,致陳麗娟信以為真,因而陷於錯誤而應允之。

陳奕傑再於同日13時20許,駕駛由少年韓○豐所提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搭載少年郭○怡前往彰化縣彰化市○○路0 段000號前,並由少年郭○怡向陳麗娟收取38萬5,000 元現金。

少年郭○怡取得該等財物後,旋即搭乘陳奕傑所駕駛之車輛離去,並將該等財物交予少年韓○豐,少年韓○豐再將取得上開金額之百分之1.5 之報酬5,775 元交付陳奕傑。

嗣因陳麗娟發覺受騙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三、陳奕傑、少年蘇○○綺(90年4 月生,另由本院少年法庭審理)與其他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3 人以上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於105 年4 月26日上午9時30分許,由該詐騙集團成員假冒中華電信客服人員及「臺中公證署」官員之名義,以電話向蘇彩蓮佯稱:「因其遭人冒用身分辦理門號,致電話費高達3 萬餘元,但可以交付金融卡及密碼之方式,代為處理該電話費」等語,致蘇彩蓮信以為真,因而陷於錯誤,而應允之。

陳奕傑再於同日上午11時許,指揮少年蘇○○綺前往蘇彩蓮位在臺中市○○區○○路00號之住處內,以「臺中公證署」官員之名義,向蘇彩蓮收取帳號000000000000號郵局帳戶(下稱該郵局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

少年蘇○○綺復自行邀約其友人即少年洪○彣(90年3 月生,另由本院少年法庭審理)共同前往蘇彩蓮住處,而由少年蘇○○綺自蘇彩蓮處取得該提款卡後,即與洪○彣陸續於如附表一所示之時間及地點,持該提款卡接續插入自動櫃員機自動付款設備內,輸入密碼操作,而以此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提領該郵局帳戶內款項共計30萬元得手,並將所得款項全數交予陳奕傑。

陳奕傑取得上開款項後旋即交予少年韓○豐,陳奕傑則自少年韓○豐處取得上開金額之百分之1.5 之報酬4,500 元。

嗣因蘇彩蓮發覺受騙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四、陳奕傑、少年鄒○諺(88年1 月生,另由本院少年法庭審理)與其他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3 人以上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於105 年5 月10日上午11時許,由該詐騙集團成員假冒「李警官」及「王檢察官」之名義,以電話向陳翠閨佯稱:「因其涉嫌新北市之擄人勒贖案件,須扣押全部財產,但可先交付部分財物由地檢署監管,以免除全部財產之扣押」等語,致陳翠閨信以為真,因而陷於錯誤而應允之。

陳奕傑再於同日13時及15時許,指揮鄒○諺前往臺中市霧峰區仁義路某處,以「地檢署」專員之名義,分別向陳翠閨收取121 萬6,000 元及68萬元得手,陳奕傑並將該等財物交予少年韓○豐,陳奕傑則自少年韓○豐處取得上開金額之百分之1.5 之報酬28,440元。

嗣因陳翠閨發覺受騙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五、案經林輝煌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陳翠閨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陳麗娟訴由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局報告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陳請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檢察署檢察長令轉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按除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於第273條第1項程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時,審判長得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及輔佐人之意見後,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

除簡式審判程序、簡易程序及第376條第1款、第2款所列之罪之案件外,第一審應行合議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84條之1 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被告陳奕傑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以外之罪,並於本院行準備程序時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而經本院合議庭依前揭規定,裁定改依簡式審判程序進行審理,是本件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 、第161條之3 、第163條之1 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依憑之證據及理由:㈠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奕傑於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均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人林輝煌、陳麗娟於警詢及偵查中、告訴人蘇彩蓮、陳翠閨於警詢中之指訴、證人即少年郭○怡、蘇○○綺、洪○彣、鄒○諺、翁福隆、楊宗勳、楊○伸等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情節大致相同,復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05 年4 月20日刑紋字第1050025729號鑑定書、指紋卡、偽造之「法務部特偵組行政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及「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監管科函」等公文書、林輝煌之存摺內頁影本【關於犯罪事實一】、監視器翻拍照片(含畫面時間2016/3/10 14:13:56至同日14:18:47【關於犯罪事實一】、畫面時間2016/3/16 13:19:56至同日13:32:49【關於犯罪事實二】、畫面時間2016/5/10 15:07【關於犯罪事實四】)、全家便利商店監視器、ATM 提款機監視器翻拍照片、蘇彩蓮之郵局存摺封面及內頁交易明細號翻拍照片、郵局查詢帳戶最近交易資料表【關於犯罪事實三】等在卷可資佐證。

,足徵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

㈡按共同正犯,係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在合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犯罪之目的,其成立不以全體均參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為必要;

而共同正犯間,非僅就其自己實行之行為負其責任,並在犯意聯絡之範圍內,對於其他共同正犯所實行之行為,亦應共同負責(參照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5286號判決意旨)。

且正犯、從犯之區別,係以其主觀之犯意及客觀之犯行為標準,凡以自己犯罪之意思而參與犯罪,無論其所參與者是否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皆為正犯,其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而參與犯罪,其所參與者,苟係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亦為正犯,必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而參與犯罪,其所參與者又為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始為從犯(參照最高法院25年度上字第2253號判例意旨)。

查假冒身分之電話詐騙犯罪型態,自招攬人員擔任車手、把風工作、撥打電話僭稱公務員實施詐騙、製作偽造之公文書、指示被害人提領款項、推由擔任車手之成員行使偽造之公文書予被害人、取贓分贓、至自動櫃員機提領款項等階段,乃需多人縝密分工方能完成之集團性犯罪。

本件被告所屬之詐欺集團,係以上揭多人分工方式從事不法詐騙情事,被告係為圖事成後可預期得到之不法報酬而決意參與該集團擔任車手之工作,以促使該集團成員得以順利完成詐欺取財之行為,而從中獲取報酬,足徵係基於自己犯罪之意思參與該集團之分工。

又觀諸該集團詐欺之犯罪型態,係由多人分工方能完成,倘其中某一環節脫落,將無法順利達成詐欺結果,該集團成員雖因各自分工不同而未自始至終參與其中,惟其所參與之部分行為,仍係利用集團其他成員之行為,以遂行犯罪目的,是被告主觀上既有參與詐欺犯罪之認識,客觀上亦有行為之分工,自應對參與之不法犯行及結果共同負責。

㈢綜上所述,認本件事證明確,被告上揭犯行均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㈠按刑法上所稱之「公文書」,係指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文書,與其上有無使用「公印」無涉;

若由形式上觀察,文書係冒用公署名義所為之文書,其製作人為公務員,且文書之內容係就公務員職務上之事項所製作,即令該偽造之公文書上所載製作名義機關係屬虛構,實際上並不存在此一單位,或該文書所載之內容並非該管公務員職務上所管轄,惟其內容均與犯罪偵查事項有關,核與檢察業務相當,且一般人苟非熟知檢察機關組織,尚不足以分辨該等單位是否實際存在,仍有誤信該等文書為公務員職務上所製作之真正文書之危險,堪認屬於偽造之公文書,仍難謂其非公文書(參照最高法院100 年度臺上字第1585號、101 年度臺上字第4801號判決意旨)。

查本件經詐欺集團偽造並持以交付告訴人林輝煌收執之「105 年3 月10日中執105 年金字第28613 號法務部特偵組行政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及「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監管科」等偽造之公文書,形式上已表明係「法務部特偵組」及「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監管科」所出具,且內容係關於刑事案件之偵辦及監管犯罪嫌疑人財產之相關說明,即有表彰該等公署公務員本於職務而製作之意思,縱前開文書實際上並無該等單位處理相關事宜,惟已足使人誤信為真,揆諸前揭說明,自仍屬偽造之公文書。

又刑法所謂公印,係指公署或公務員職務上所使用之印信而言;

所謂公印或公印文,係專指表示公署或公務員資格之印信而言,即俗稱大印與小官印及其印文(參照最高法院22年上字第1904號、69年臺上字第693號判例意旨);

且公印之形式凡符合印信條例規定之要件而製頒,無論為印、關防、職章、圖記,如足以表示其為公務主體之同一性者,均屬之,因而與我國公務機關名銜不符之印文,難認為公印文(參照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3155號、86年度臺上字第4631號判決意旨、84年度臺上字第6118號判決意旨)。

本件經詐欺集團偽造並持以交付告訴人林輝煌收執之前開偽造公文書上「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凍結管制命令執行官印」、「檢察行政處鑑」之偽造印文,與實際並無該全銜機關,依上開說明,即非屬公印文,惟仍應論以偽造普通印文。

㈡核被告陳奕傑於犯罪事實一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及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與第216條、第211條之行使偽造公文書罪;

於犯罪事實二、四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及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

於犯罪事實三所為,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及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及同法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

㈢被告於犯罪事實一中偽造印文之行為,各為偽造公文書之部分行為;

又偽造公文書後,復持以行使,其偽造公文書之低度行為,應為行使偽造公文書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又所犯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及行使偽造公文書罪,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斷。

至犯罪事實一之告訴人林輝煌陳述遭詐騙之金額為美金6 萬元,然除本件之美金3 萬元外,另外之美金3 萬元係於105年3 月11日遭詐騙,非在本件起訴範圍內,本院自無從審究,附此說明。

㈣另被告於犯罪事實三中共同被告即少年蘇○○綺、洪○彣於附表一之時、地多次將金融卡輪流插入自動櫃員機,並輸入密碼欲提領款項之行為,因時間密接、地點相近,各舉動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健念,難以強行分離,為接續犯,應僅論以一行為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

又公訴人雖認被告所犯之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及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及同法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應屬數罪。

然查,被告受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指揮共同被告即少年蘇○○綺、洪○彣持前揭之金融卡至設置於臺中市之不特定銀行或郵局所設之提款機,提領被害人遭詐欺款項之行為,就社會一般通念,上開犯行係基於詐取告訴人蘇金蓮所有金錢之單一行為決意,於密接時間之詐騙過程,由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為手段,遂行向被害人詐取財物之目的,犯罪目的均屬單一,是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2 罪名,應為想像競合犯,自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名義詐欺取財處斷。

㈤又犯罪事實一中,被告與少年郭○怡、韓○豐及其他共犯間;

犯罪事實二中,被告與少年郭○怡、韓○豐及其他共犯間;

犯罪事實三中,被告與少年蘇○○綺、洪○彣及其他共犯間;

犯罪事實四中,被告與少年鄒○諺及其他共犯間,就各犯罪事實各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

另被告就上開犯罪事實雖與少年郭○怡、韓○豐、蘇○○綺、洪○彣、鄒○諺分於各犯罪事實中共同犯罪,惟其行為時未滿20歲,尚無庸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加重其刑,附此敘明。

㈥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年輕力壯,不思努力工作以賺取其本身生活所需,反意圖以前揭非法方法謀取不法所得而加入本案之詐欺集團為其成員,利用一般民眾欠缺法律專業知識,對於偵查機關組織分工與案件進行流程未盡熟悉,且信賴公務人員執行職務之公信力等心理因素,假藉(冒用)檢察署、警察機關、警官(警員)等名義行騙,並以行使偽造公文書之方式,遂行其等詐欺取財之目的,造成告訴人林輝煌、陳麗娟、蘇彩蓮、陳翠閨因此受有具體財產損害,是被告前揭所為,除使告訴人等遭受重大財產之損害外,亦嚴重戕害前揭各公務機關對外行使公文書之正確性及司法、警察等公務機關之公信力,已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及人與人間之根本信賴,實應加以非難;

另衡以被告在詐欺集團內部之地位及參與本件詐騙等犯行角色分工情形,並參以被告行時年僅19歲,年輕識淺,智慮均欠周到,及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獲利多寡,犯後於偵查、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均坦承所犯,然僅與告訴人蘇彩蓮達成調解,尚未能與其餘告訴人等達成和解或調解以填補其等行為所造成損害之犯罪後態度,並衡以被告自陳高中肄業,目前從事灌漿水泥工作,一個月收入3 萬元,家庭經濟小康(見本院106 年4月28日審判筆錄),暨考量被告之前科素行(見本院卷附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於本案不構成累犯)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定其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四、沒收部分:㈠按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刑法第2條第2項定有明文。

被告行為後,刑法第2 、11、36、38、40、51、74、84條雖於104 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另增訂刑法第38條之1 至第38條之3 、第40條之2 ,且刪除第34、39、45、46條、第40條之1 ,而刑法第38條之3 復於105 年6 月22日修正公布,並均自105 年7 月1 日施行,然按諸前揭規定,本案沒收部分,應適用裁判時即105 年7 月1 日施行之刑法規定。

㈡次按刑罰法令關於沒收之規定,有採職權沒收主義與義務沒收主義。

職權沒收,指法院就屬於被告所有,並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仍得本於職權為斟酌沒收與否之宣告,例如(修正前)刑法第38條第1項第2款、第3款、第3項前段等屬之。

義務沒收,又可分為絕對義務沒收與相對義務沒收二者。

前者指凡法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者屬之,法院就此等之物,無審酌餘地,除已證明滅失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或有無查扣,均應沒收之;

後者指凡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均應予以沒收,但仍以屬於被告或共犯所有者為限(最高法院93年度臺上字第2751號判決意旨參照)。

再按上訴人用以詐欺取財之偽造、變造等書類,既已交付於被害人收受,則該物非屬上訴人所有,除偽造書類上偽造之印文、署押,應依刑法第219條予以沒收外,依(修正前)同法第38條第3項之規定,即不得再對各該書類諭知沒收(最高法院43年臺上字第747 號判例意旨參照)。

經查,偽造之「法務部特偵組行政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公文書上之「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凍結管制命令執行官印」印文及「檢察行政處鑑」印文各1 枚,及偽造之「法務部行政執行處監管科105 年3 月10日函」公文書上之「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凍結管制命令執行官印」印文1 枚,均係偽造之印文,依刑法第219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應於犯罪事實一(即附表二編號1 )之加重詐欺取財罪項下,宣告沒收。

㈢按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分別規定:「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

」「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又按沒收兼具刑罰與保安處分之性質,以剝奪人民之財產權為內容,係對於人民基本權所為之干預,自應受法律保留原則之限制。

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基於責任共同原則,固應就全部犯罪結果負其責任,但因其等組織分工及有無不法所得,未必盡同,特別是集團性或重大經濟、貪污犯罪,彼此間犯罪所得分配懸殊,其分配較少甚或未受分配之人,如仍應就全部犯罪所得負連帶沒收追繳之責,超過其個人所得之剝奪,無異代替其他參與者承擔刑罰,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個人責任原則以及罪責相當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臺非字第100 號判決意旨、104 年度第1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故共同犯罪,其所得之沒收,應僅就各人分得之數為之,而被告之報酬為詐得金額的百分之1.5 ,且各次犯罪事實應得之報酬,均確實已經自韓○豐處取得,此據被告本院106 年4 月28日審理時供承在卷,則被告於犯罪事實欄所示各罪,被告所得報酬即分別為13500元(計算式:90萬元*0.015=13500元)、5775元(計算式:385000元*0.015=5775 元)、4500元(計算式:30萬元*0.015=4500元)、28440 元(計算式:0000000 元*0.015=28440 元),分屬被告犯本案犯罪事實欄各罪之犯罪所得,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於被告各罪項下,分別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此外,復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證明被告2人確實領有超過上開報酬之犯罪所得,自無從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宣告沒收或追徵其等犯罪所得。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2條第2項、第28條、第339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39條之2第1項、第216條、第211條、第55條、第51條第5款、第219條、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游欣樺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清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雅慧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26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 210 條至第 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1條
(偽造變造公文書罪)
偽造、變造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1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2
(違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之處罰)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得他人之物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 339 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
│編號│提款人        │提領時間        │提領地點            │提款金額    │
├──┼───────┼────────┼──────────┼──────┤
│ 1  │少年洪○彣    │105年4月26日中午│臺中市太平區中山路4 │新臺幣(下同)│
│    │              │12時3分至6分許  │段27號之宜欣郵局    │15萬元      │
├──┼───────┼────────┼──────────┼──────┤
│ 2  │少年蘇○○綺  │105年4月27日凌晨│臺中市北屯區文心路4 │4萬元       │
│    │              │0時4分至6分許   │段751號之三信商銀   │            │
├──┼───────┼────────┼──────────┼──────┤
│ 3  │少年蘇○○綺  │105年4月27日凌晨│臺中市北屯區文心路4 │11萬元      │
│    │              │0時10分至13分許 │段752號之文心路郵局 │            │
└──┴───────┴────────┴──────────┴──────┘
附表二:
┌──┬───────────┬──────┬──────────────┐
│編號│犯罪事實              │所犯法條    │宣告刑                      │
├──┼───────────┼──────┼──────────────┤
│ 1  │如犯罪事實一          │刑法第216條 │陳奕傑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
│    │                      │、第211條之 │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    │                      │行使偽造公文│刑壹年貳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    │                      │書罪及刑法第│新臺幣壹萬參仟伍佰元沒收;於│
│    │                      │339 條之4 第│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
│    │                      │1 項第1 款、│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偽造之「│
│    │                      │第2 款之3 人│法務部特偵組行政凍結管收執行│
│    │                      │以上共同冒用│命令」公文書上之「法務部行政│
│    │                      │政府機關名義│執行署臺中凍結管制命令執行官│
│    │                      │詐欺取財罪  │印」印文及「檢察行政處鑑」印│
│    │                      │            │文各壹枚,及偽造之「法務部行│
│    │                      │            │政執行處監管科105 年3 月10日│
│    │                      │            │函」公文書上之「法務部行政執│
│    │                      │            │行署臺中凍結管制命令執行官印│
│    │                      │            │」印文壹枚,均沒收。        │
├──┼───────────┼──────┼──────────────┤
│ 2  │如犯罪事實二          │刑法第339 條│陳奕傑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
│    │                      │之4 第1 項第│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    │                      │1 款、第2款 │刑壹年壹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    │                      │之3 人以上共│新臺幣伍仟柒佰柒拾伍元沒收;│
│    │                      │同冒用政府機│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    │                      │關名義詐欺取│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                      │財罪        │                            │
├──┼───────────┼──────┼──────────────┤
│ 3  │如犯罪事實三          │刑法第339 條│陳奕傑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
│    │                      │之4 第1 項第│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    │                      │1 款、第2款 │刑壹年壹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    │                      │之3 人以上共│新臺幣肆仟伍佰元沒收;於全部│
│    │                      │同冒用政府機│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    │                      │關名義詐欺取│時,追徵其價額。            │
│    │                      │財罪及同法第│                            │
│    │                      │339 條之2第 │                            │
│    │                      │1 項之以不正│                            │
│    │                      │方法由自動付│                            │
│    │                      │款設備取得他│                            │
│    │                      │人之財物罪  │                            │
├──┼───────────┼──────┼──────────────┤
│ 4  │如犯罪事實四          │刑法第339 條│陳奕傑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
│    │                      │之4 第1 項第│機關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    │                      │1 款、第2款 │刑壹年貳月;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    │                      │之3 人以上共│新臺幣貳萬捌仟肆佰肆拾元沒收│
│    │                      │同冒用政府機│;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    │                      │關名義詐欺取│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                      │財罪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