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TCDM,107,金訴,4,20190822,2

快速前往

  1. 主文
  2. 犯罪事實
  3. 一、緣嚴程德係香港商緣燁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下稱緣燁
  4. 二、案經林文燁訴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5. 理由
  6. 一、證據能力方面
  7.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包括證人、鑑定人、告訴人、被害人及
  8. (二)另本院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均與本件事實具有自然
  9. 二、事實認定方面
  10. (一)嚴程德係緣燁公司臺灣分公司、德懿公司及元映公司實際
  11. (二)被告林春霞、張勻甄自101年6月間起,陸續向附表一所示
  12. (三)本案係以與收受存款相當之投資名義,向多數不特定之人
  13. (四)被告林春霞、張勻甄雖以前詞置辯,惟:
  14. (五)本件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應將共同正犯吸收之
  15. (六)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2人共同違反非銀行不得
  16. 三、論罪科刑及沒收方面
  17. (一)新舊法之比較適用
  18. (二)自然人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
  19. (三)次按,刑事法若干犯罪行為態樣,本質上原具有反覆、延
  20. (四)附表一編號21至30所示投資人亦係由被告林春霞、張勻甄
  21. (五)被告2人就本件犯行,與張宥全、嚴程德、黃文政、周麗
  22. (六)被告2人與具有公司行為負責人身分之嚴程德、黃文政、
  23. (七)又被告2人所為,雖致被害人等因參與投資而蒙受損失,
  24. (八)爰審酌被告2人明知上開德懿公司之「限量複製畫1018專
  25. (九)沒收部分:
  26. 法官與書記官名單、卷尾、附錄
  27. 留言內容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7年度金訴字第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春霞



張勻甄



上被告共同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賴泰鈞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5 年度偵字第2185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春霞共同犯銀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處有期徒刑貳年;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伍佰參拾萬參仟零貳拾元,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張勻甄共同犯銀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拾月;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貳佰伍拾肆萬壹仟參佰柒拾元,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

一、緣嚴程德係香港商緣燁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下稱緣燁公司臺灣分公司,登記負責人莊志瑋)、德懿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懿公司,登記負責人范大輝)及元映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元映公司,登記負責人周麗蘭)實際負責人,黃文政、周麗蘭係德懿公司之業務最高主管;

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張宥全(原名:張宗銘)、楊金龍、李祐儀等人則擔任德懿公司之業務副總經理,渠等均明知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亦不得以投資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或其他報酬,竟於民國101年3月間,由嚴程德主導策劃「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黃文政、周麗蘭2 人負責掌管整體之行銷業務,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張宥全、楊金龍、李祐儀則分別督導「新北會館」、「桃園會館」、「竹北會館」、「臺中會館」、「臺南會館」等各業務組,共同對外宣傳為發展臺灣文創產業增值潛力及累積財富,緣燁公司臺灣分公司提供臺灣中生代畫家真跡畫作,授權德懿公司為臺灣唯一總代理,並以每幅限量複製畫新臺幣(下同)10萬元之價格對外銷售,然購買者除可選擇直接取回複製畫作外,亦可選擇不實際取回畫作,而授權德懿公司將該複製畫作轉售予元映公司,再由元映公司出具「畫作保證卡」予購買者,並自次月起,以元映公司名義分18期,自德懿公司帳戶按月撥款7,800 元至購買者所指定之銀行帳戶,期滿後購買者即可領回14萬400元之獲利(投資報酬率40.40%),而以德懿公司名義販售複製畫為虛名,藉由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高額利潤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吸收資金。

而林春霞、張勻甄於101年6月間,經張宥全之介紹,已知悉上開德懿公司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係以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獲利而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人吸收資金之模式,竟為獲取高額之業務獎金,而與張宥全、嚴程德、黃文政、周麗蘭、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楊金龍、李祐儀等人共同基於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犯意聯絡,對外以購買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於期滿後即可獲得高額報酬遊說如附表一所示之不特定投資人,使如附表一所示之投資人分別將如附表一所示款項匯至德懿公司所開立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南崁分行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德懿公司之兆豐銀行帳戶)內,使德懿公司合計收受款項5190萬元,再由德懿公司或張宥全分別於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將林春霞、張勻甄因招攬而獲得之業務獎金匯至林春霞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南投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下稱林春霞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張勻甄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員林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 號帳戶(下稱張勻甄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林春霞、張勻甄因此共計分別獲得530萬3020元、254萬1370元之業務獎金。

二、案經林文燁訴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方面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包括證人、鑑定人、告訴人、被害人及共同被告等)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之4等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條之5定有明文。

立法意旨在於傳聞證據未經當事人之反對詰問予以核實,原則上先予排除,惟若當事人已放棄反對詰問權,於審判程序中表明同意該等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或於言詞辯論終結前未聲明異議,則基於尊重當事人對傳聞證據之處分權,及證據資料愈豐富,愈有助於真實發見之理念,且強化言詞辯論主義,使訴訟程序得以順暢進行,上開傳聞證據亦均具有證據能力。

本案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經檢察官、被告、辯護人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均不爭執(見本院卷一第49頁),且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茲審酌該等言詞陳述之情況,並無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自均有證據能力,併予敘明。

(二)另本院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均與本件事實具有自然關聯性,且核屬書證、物證性質,又查無事證足認有違背法定程式或經偽造、變造所取得等證據排除之情事,復經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64條、第165條踐行物證、書證之調查程序,亦堪認均有證據能力。

二、事實認定方面訊據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固均坦承向附表一所示之投資人招攬購買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並因此獲得業務獎金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違反銀行法之犯行,均辯稱:我們不知情這樣的行為是違反銀行法云云;

辯護人則為被告2 人答辯稱:被告2 人並無參與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之制度設計或報酬率之企劃,且亦為投資者,並無與其他共犯有共同吸金之犯意聯絡等語。

經查:

(一)嚴程德係緣燁公司臺灣分公司、德懿公司及元映公司實際負責人,黃文政、周麗蘭係德懿公司之業務最高主管;

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張宥全(原名:張宗銘)、楊金龍、李祐儀等人則擔任德懿公司之業務副總經理。

於101年3月間,由嚴程德主導策劃「限量複製畫1018 專案」,黃文政、周麗蘭2 人負責掌管整體之行銷業務,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張宥全、楊金龍、李祐儀則分別督導「新北會館」、「桃園會館」、「竹北會館」、「臺中會館」、「臺南會館」等各業務組,而林春霞、張勻甄於101年6 月間,經張宥全之介紹加入,向不特定投資人招攬購買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等情,為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所不爭執,且經證人嚴程德於檢察官訊問及另案審理時(北檢101 年度他字第1294號卷三第246至249頁,卷六第188至191頁,北院102年度金重訴字第9號卷五第94至107頁)、證人黃文政於另案審理時(北院102年度金重訴字第9 號卷五第135至140頁)、證人周麗蘭於檢察官訊問時(北檢101年度他字第1294 號卷六第68至73頁)、證人范大輝於另案審理時(北院102年度金重訴字第9號卷五第113至119頁)、證人許子鏞於另案審理時(北院102 年度金重訴字第9號卷五第169至173 頁)、證人張宥全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檢察官訊問及本院審理時(中檢105 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22至123頁,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 號卷第140至141頁,本院卷一第178至186頁)、證人邱美渟於本院審理時(本院卷一第134至142頁)證述明確,並有德懿公司基本資料查詢結果(見中檢105年度偵字第00000號卷第103至104頁)、元映公司基本資料查詢結果(中檢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26頁)在卷可憑,而堪認定。

(二)被告林春霞、張勻甄自101年6月間起,陸續向附表一所示之投資人招攬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使如附表一所示之投資人分別將如附表一所示款項匯至德懿公司之兆豐銀行帳戶,德懿公司合計收受款項5190萬元,再由德懿公司或張宥全分別於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將林春霞、張勻甄因招攬而獲得之業務獎金匯至林春霞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張勻甄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林春霞、張勻甄共計分別獲得537萬520元、258 萬1870元之業務獎金等情,為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所不爭執,且經證人即告訴人林文燁、張宥全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檢察官訊問時證述明確(中檢105 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4至5、19至20、75至77、122至123 頁,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號卷第140至141頁),並有林文燁之畫作買賣合約書、UAN 畫作訂購三聯單、繳款收據、匯款申請書(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號卷第19至42、45至50、69至77頁,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08至114頁);

德懿公司之兆豐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 號卷第94至101頁);

羅幹成、張德嘉、詹勝賢、張仕杰之畫作買賣合約書、UAN 畫作訂購三聯單(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號卷第117至130頁);

藍邁、田冠宇、藍邁、蕭翁瑞琴之畫作買賣合約書(本院卷一第55至56、57至58、60至61頁);

張宥全提出之投資人買賣資料(中檢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24 頁);

銷售複製畫明細表(見本院卷二第124至135頁);

林春霞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中檢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33至135頁);

張勻甄之合作金庫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中檢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29至130頁)等在卷可稽,亦堪認定。

(三)本案係以與收受存款相當之投資名義,向多數不特定之人吸收資金,而約定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利息: (1)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之規劃模式,係由緣燁公司臺灣分公司提供臺灣中生代畫家真跡畫作,授權德懿公司為臺灣唯一總代理,並以每幅限量複製畫10萬元之價格對外銷售,然購買者除可選擇直接取回複製畫作外,亦可選擇不實際取回畫作,而授權德懿公司將該複製畫作轉售予元映公司,再由元映公司出具「畫作保證卡」予購買者,並自次月起,以元映公司名義分18期,自德懿公司帳戶按月撥款7,800 元至購買者所指定之銀行帳戶,期滿後購買者即可領回14萬400 元之獲利等情,為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所不爭執,並有上開畫作買賣合約書、UAN 畫作訂購三聯單為憑,然於此種設計下,本件投資人向德懿公司購買畫作後並未實際取得,而是同時將該畫作賣給元映公司,且是由德懿公司從收款帳戶內,將應由元映公司給付投資者之分期款項支付投資人,形同左手賣給右手,嚴程德等人按月支付投資人之7,800 元亦係來自投資人向德懿公司買畫之價金,再者,簽約購買複製畫後投資人表面上雖可選擇直接取回畫作或者交給元映公司銷售,實則在元映公司開出高額獲利之吸引下,根本沒有投資人選擇取回複製畫,複製畫之買進賣出全為書面作業,此種運作模式,就如同投資人將10萬元交予德懿公司,德懿公司再按月加計利息給付投資人,實與銀行收受存款而給付一定利息之業務相同,而與投資必定有賺有賠、自負盈虧之性質不符,顯然嚴程德等人經營之德懿公司係以複製畫之買賣作為不法吸金之掩飾,投資人與德懿公司、元映公司簽訂之各該契約就如同投資人到銀行存款時取得之存款憑證,堪認本案實則係以販售複製畫為虛名,藉由高額利潤吸引投資人,達其非法吸收資金之目的甚明。

(2)而按銀行法第29條之1 所定「以收受存款論」之行為,應以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為要件,至是否「顯不相當」,自應參酌當時之經濟及社會狀況,在客觀上是否較之一般債務之利息顯有特殊之超額者,以決定之。

查臺灣地區金融市場自96年迄今,臺灣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公告之三年期定存利率,均約在1.470%至2.645%之間,為公眾週知之事實,並有各銀行之存放款利率歷史資料網路公開資訊可參。

然依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之設計,投資人以10萬元購買1 幅複製畫後,即可分18期、每期領回7,800元,期滿後實際可領回14萬400元,其報酬率為40.40 %(40400/100000),相較於當時金融市場銀行存款之利率,所提供之利息確與本金顯不相當,自與銀行法第29條之1 規定「以借款、收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之要件相符。

(四)被告林春霞、張勻甄雖以前詞置辯,惟: (1)除有正當理由而無法避免者外,不得因不知法律而免除刑事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其刑,刑法第16條定有明文。

又按行為人有無刑法第16條所定情形而合於得免除其刑者,係以行為人欠缺違法性之認識為前提,且其自信在客觀上有正當理由,依一般觀念,通常人不免有此誤認而信為正當,亦即其欠缺違法性認識已達於不可避免之程度者,始足當之。

刑法第16條所謂違法性認識,係指行為人認識其行為違反法律規範,已與社會共同秩序之要求牴觸而言,但此項認識不以對其行為違反某特定法律條文,與某特定禁止規定合致為必要,行為人僅須認識或可得認識其行為與法律所要求之生活秩序違背,即屬具有不法意識。

銀行法第29條之立法意旨係以銀行經營收受社會大眾鉅額存款業務,須受銀行法等相關法令之嚴格規範,以確保大眾存款之利益,倘一般公司甚至個人濫以借款、投資等名目而收取多數人之款項並約定給付一定利息,實際上乃經營專屬銀行之收受存款業務,將使銀行法相關法令之規範成為具文,金融秩序勢將紊亂,大眾資金無從保障。

依此,僅行為人主觀上認該公司或個人並非銀行,而經營收受多數人之款項,並約定完全保本及固定收益,即已違反前述規定,至於行為人本身有無出資,或實際得利多少,均非所問。

(2)而依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於本院審理時均供稱:我們在推銷這個方案時,會將相關的投資報酬率向客戶說明,這些客戶就是看在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才購買等語(見本院卷三第13頁),足見被告2 人均明知本件係以販售複製畫名義招攬不特定人投資,並約定可按期獲取固定利潤,約定之利潤遠高於一般金融市場數倍之多,與一般投資人就其選擇之投資工具必須自負盈虧之常態迥異,其等均為智慮成熟之人,且行為時擔任保險業務員,對於相關金融投資商品及風險自有相當之認識,對於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向不特定人收受款項之行為,客觀上與銀行經營存款業務無異之情狀,自難諉為不知,其等所為已違背吸收大眾資金應受國家監督之法令,被告等人雖均辯稱自己亦有投資其中,惟此係其等追逐暴利之展現,更彰顯其等明知本案之獲利確實與本金「顯不相當」,亦難以其等亦參與投資購買複製畫作為欠缺本案違法性認識之依據。

從而,被告2人上開辯解,自無可採。

(五)本件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應將共同正犯吸收之資金合併計算,且不須扣除成本、已返還被害人之本金、利息、或共同正犯投資之資金: (1)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非銀行違法吸金之「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修正前為「犯罪所得」)達1 億元以上加重其刑之規定,其立法意旨,係在處罰行為人(包括共同正犯)違法吸金之規模,則其所稱「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在解釋上自應以行為人對外所吸收之全部資金(包括共同正犯被吸收之資金)、因犯罪取得之報酬及變得之物或財產上之利益為其範圍,且於計算「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無所謂應扣除已返還或將來應返還予被害人之本金或成本之問題。

又本條項後段之規定,係鑒於行為人違法吸金之規模及影響社會金融秩序重大,而認有加重刑罰之必要,是以在計算「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時,仍應依共同正犯責任共同之原則,合併計算之。

此與行為人「犯罪所得之沒收」,係為貫徹個人責任原則及罪責相當原則,而以各該共同正犯實際取得或可得分配者為準,分屬二事;

且犯罪行為人對外違法吸金後,該犯罪行為即屬既遂,不論犯罪行為人事後有無依約返還投資人所投資之本金,抑或用以支付業務人員佣金、公司管銷費用等,均無礙其先前已成立違法吸金之行為,是於計算上揭犯罪所得時,自無予以扣除之必要,故原吸收資金之數額俱屬犯罪所得,不應以事後損益利得計算。

(2)而被告林春霞、張勻甄係於101年6月6日起,迄至101年11月9 日止,陸續以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為德懿公司向不特定人收受款項,是計算本件被告2 人是否該當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1 億元以上」之構成要件時,自應以其等任職期間,各全體共犯吸金之數額合併計算之,且不扣除公司之營運費用或成本,亦不論投資款項是否已經被害人領回或德懿公司曾否返還本金、利息。

而依被告林春霞、張勻甄自101年6月6 日至101年11月9日止,與共犯嚴程德等人合計吸金顯已逾1 億元以上,有銷售複製畫明細表為憑(見本院卷二第124至135頁),是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就本件犯行,自該當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1 億元以上」之構成要件甚明。

(六)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2 人共同違反非銀行不得以與收受存款相當之投資名義,向多數不特定人吸收資金,而約定給付與原本顯不相當利息,且犯罪獲取金額達 1億元以上之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及沒收方面

(一)新舊法之比較適用銀行法於107年1月31日修正公布、同年2月2日生效。

同法第125條第1項原規定「違反第29條第1項規定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金。

『其犯罪所得』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千5百萬元以上5 億元以下罰金」,已修正為「違反第29條第1項規定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金。

『其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1 億元以上者,處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千5百萬元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依106年12月18日立法院第9 屆第4 會期財政委員會第2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上揭修正係將原以「犯罪所得」1 億元以上作為加重處罰之構成要件,修正為「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以資與不扣除成本之刑法沒收新制「犯罪所得」相區別,俾利司法實務向來以扣除成本為主流見解之運作順利(立法院公報第107卷第8期第265、308、309 頁)。

復參照本條修正理由載明:(1)104 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之刑法第38條之1第4項所定沒收之「犯罪所得」範圍,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與原第1項後段「犯罪所得」依立法說明之範圍包括因犯罪直接取得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因犯罪取得之報酬、前述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等,有所不同。

(2)查原第1項後段係考量犯罪所得達1 億元對金融交易秩序之危害較為嚴重而有加重處罰之必要,惟「犯罪所得金額達1 億元」之要件與行為人主觀之惡性無關,故是否具有故意或認識(即預見),並不影響犯罪成立,是以犯罪行為所發生之客觀結果,即「犯罪所得」達法律擬制之一定金額時,加重處罰,以資懲儆,與前開刑法係因違法行為獲取利得不應由任何人坐享之考量有其本質區別。

鑑於該項規定涉及罪刑之認定,為避免混淆,造成未來司法實務上犯罪認定疑義,該「犯罪所得」之範圍宜具體明確。

另考量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摻入行為人交易能力、物價變動、經濟景氣等因素干擾,將此納入犯罪所得計算,恐有失公允,故宜以因犯罪行為時獲致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為計,不應因行為人交易能力、物價變動、經濟景氣等因素,而有所增減,爰修正第1項,以資明確。

(3 )又「因犯罪取得之報酬」本可為「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所包含,併此敘明等語(詳見本條立法說明)。

可見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文字雖經前述修正,但修正前關於「犯罪所得」之實務定義(見前述最高法院102 年度第14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二)意旨),與修正後「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應屬相同,核係司法實務見解之明文化,依上揭說明,並無行為後法律變更之情形,依上揭說明,應逕行適用裁判時法即修正後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

又銀行法第125條雖又於108年4月17日修正公布、同年月19日生效,但本次修正僅係將同條第2項「經營『銀行』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而擅自營業者,依前項規定處罰」,修正為「經營『金融機構』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而擅自營業者,依前項規定處罰」,與本案涉及之罪名及適用法條無關,附此敘明。

(二)自然人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規定者,係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之罪。

至於法人違反上開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規定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定有明文,所規定「處罰其行為負責人」,並非因法人犯罪而轉嫁代罰其負責人,係其負責人有此行為而予以處罰。

倘法人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規定,而其負責人有參與決策、執行者,即為「法人之行為負責人」,自應論以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法人之行為負責人,違反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規定」之罪。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以具有「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為犯罪成立之特別要素,屬學理上之純正身分犯。

如不具法人之行為負責人身分,知情且參與吸金決策或執行吸金業務,而與法人行為負責人共同實行犯罪之人,應依刑法第31條第1項規定,與有身分之人,論以共同正犯。

經查,本件共犯嚴程德係德懿、元映公司之實際負責人,全權掌控該等公司之行政、財務等事項;

共犯黃文政為德懿公司推案總經理、周麗蘭為元映公司董事長,2 人負責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及各公司之業務推展,均具有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所定之行為負責人身分,而被告林春霞、張勻甄為參與上開非法吸收資金之業務之人,雖不具備法人行為負責人之身分,惟與公司行為負責人嚴程德、黃文政、周麗蘭間,均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皆為共同正犯,自應依刑法第31條第1項、第28條之規定,論以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違反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之規定,且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罪。

公訴意旨認被告2 人本件所為係涉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前段之非銀行經營以收受存款論業務罪,條容有未洽,惟起訴之基本社會事實同一,且經本院於審理時告知被告2 人上開變更後之罪名(見本院卷三第43頁),已給予被告2 人辯明之機會而無礙其等訴訟防禦權之行使,爰依法變更起訴法條。

(三)次按,刑事法若干犯罪行為態樣,本質上原具有反覆、延續實行之特徵,立法時既予特別歸類,定為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要素,則行為人基於概括之犯意,在密切接近之一定時、地持續實行之複次行為,倘依社會通念,於客觀上認為符合一個反覆、延續性之行為觀念者,於刑法評價上,即應僅成立一罪。

而銀行法第29條所謂之業務,即係指反覆同種類行為為目的之社會活動而言,同一人在同一處所,違反銀行法規定而經營銀行業務各複次行為,具備反覆、延續之行為特徵,同應評價認係包括一罪之集合犯。

被告2 人共同以販售複製畫名義吸收資金所為違反銀行法規定之犯行,係在密切接近之一定時、地持續實行之複次行為,核其行為性質,均具有營業性及反覆性,於刑法評價上應僅成立一罪。

被告2 人所為上開犯行,固同時造成多數被害人財物受有損害,惟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規定屬法定犯之行政刑罰,對於被害人權益之保障,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被害人因此項犯罪而所受損害係屬間接被害人,不生想像競合犯之問題,併此敘明。

(四)附表一編號21至30所示投資人亦係由被告林春霞、張勻甄以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招攬,而交付款項予德懿公司等情,為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於本院審理時所供認(見本院卷三第12頁反面),並有銷售複製畫明細表(見本院卷二第124至135頁)、德懿公司之兆豐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 號卷第94至101頁)為憑,雖未據檢察官提起公訴,然與起訴部分均有集合犯之1 罪關係,已如前述,是為本件起訴效力所及,本院自得併予審究。

(五)被告2 人就本件犯行,與張宥全、嚴程德、黃文政、周麗蘭、鄭志宏、范大輝、許子鏞、楊金龍、李祐儀等人具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六)被告2 人與具有公司行為負責人身分之嚴程德、黃文政、周麗蘭等人間,固為刑法第31條第1項之身分共犯關係,然其等2 人非法人行為負責人本人或實際經營負責主導之人,犯行之可責性較實際主導之行為負責人為輕,均應依刑法第31條第1項但書規定,減輕其刑。

(七)又被告2 人所為,雖致被害人等因參與投資而蒙受損失,惟其等均未參與德懿公司、元映公司之決策,亦未主管通盤之業績,僅係擔任業務人員對外招攬,且其等2 人所招攬收受之款項占整體比例不高,是其等2 人危害金融秩序及投資人之財產情節,與共犯嚴程德等人相較,應屬較為輕微,堪認其等2 人在客觀上顯有足以引起一般人憫恕,縱依上開刑法第31條第1項但書規定減輕其刑,猶有情輕法重之情,爰均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減其刑,並與上開刑法第31條第1項但書減輕其刑之規定,依法遞減之。

(八)爰審酌被告2 人明知上開德懿公司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係以販售複製畫為虛名,藉由高額利潤吸引投資人,達其非法吸收資金之目的,竟為圖賺取高額獎金,不斷招攬附表一所示不特定投資人投資,對國家金融、經濟秩序所造成之危害甚鉅,是其等犯罪之手段實值非難,兼衡被告2 人僅係擔任業務人員,所招攬之對象及收受之款項占整體比例不高,復考量其等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犯後態度、迄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家庭及經濟狀況、智識程度(見本院卷三第15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九)沒收部分: (1)刑法、刑法施行法相關沒收條文(下稱刑法沒收新制)已於104年12月30日、105年6月22日修正公布,並於105 年7月1 日生效。

依修正後之刑法第2條第2項「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刑法施行法第10條之3第2項「105 年7 月1 日前施行之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之規定,不再適用」等規定,沒收應直接適用裁判時之法律,且相關特別法關於沒收及其替代手段等規定,均應於刑法沒收新制生效施行即105年7月1日後,即不再適用。

至於刑法沒收新制生效施行後,倘其他法律針對沒收另有特別規定,依刑法第11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自應優先適用該特別法之規定;

但該新修正之特別法所未規定之沒收部分,仍應回歸適用刑法沒收新制之相關規定。

本案被告行為後,刑法沒收新制已生效施行,本應依前揭說明,逕行適用沒收新制相關規定;

但銀行法第136條之1嗣於107年1月31日修正公布為:「犯本法之罪,犯罪所得屬犯罪行為人或其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所列情形取得者,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沒收之」,並於同年2月2 日生效。

上揭修正後銀行法第136條之1 規定,既在刑法沒收新制生效之後始修正施行,依前述說明,本案違反銀行法之犯罪所得沒收,自應優先適用修正後即現行銀行法第136條之1規定;

該新修正規定未予規範之沒收部分(例如:追徵、犯罪所得估算、過苛酌減條款等),則仍回歸適用刑法沒收新制之相關規定。

(2)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之罪,在類型上係違反專業經營特許業務之犯罪,屬於特別行政刑法,其後段將「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1 億元以上者」,資為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之加重處罰條件,無非係基於違法辦理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所收受之款項或吸收之資金規模達1 億元以上者,因「犯罪所得愈高,對社會金融秩序之危害影響愈大」所為之立法評價。

本條項後段所稱「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修正前為「犯罪所得」),就違法吸金而言,係指犯罪行為人參與違法吸收之資金總額而言,即令犯罪行為人負有依約返還本息之義務,亦不得用以扣除,始符立法本旨。

至於同法第136條之1關於「犯罪所得」(修正前為「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財物之沒收,所以規定「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沒收之」,乃側重在剝奪犯罪行為人從犯罪中取得並保有所有權之財物,有將之強制收歸國家所有,使其無法享受犯罪之成果,故得為沒收之「犯罪所得」財物,必須是別無他人對於該物得以主張法律上之權利者,始足語焉。

細繹兩者「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犯罪所得」之規定,概念個別(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98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責任共同原則,係指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在合同意思範圍以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犯罪之目的者,即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共同負責。

至於犯罪成立後,共同正犯間關於犯罪所得應如何沒收,仍須本於罪刑法定主義及罪責之原則,各按其實際利得數額負責,並非須負連帶責任,況且已扣案者,本無重複沒收之疑慮,更無對各共同正犯諭知連帶沒收之必要。

所謂實際利得數額,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

共同正犯各人實際上有無犯罪所得,或其犯罪所得之多寡,應由事實審法院綜合卷證資料及調查所得認定之(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上字第1733號判決意旨參照)。

行為人取得犯罪所得後,倘將該犯罪所得移轉給其他共同正犯或共犯受領,則該犯罪所得之事實上支配、處分權既已移轉給該共同正犯或共犯,自應就該共同正犯或共犯宣告沒收該犯罪所得。

亦即,應以事實上取得對犯罪所得支配處分權之共同正犯或共犯,為宣告沒收之利得人。

又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收或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之數為之。

倘若共同正犯內部間,對於不法利得分配明確時,應依各人實際分配所得宣告沒收;

若共同正犯成員對不法所得並無處分權限,與其他成員亦無事實上之共同處分權限者,自不予諭知沒收;

然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對於不法利得享有共同處分權限,惟彼此間分配狀況未臻具體明確,且難以區別各人分得之數,自應負共同沒收之責(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4068號、107年度台上字第1572號判決意旨參照)。

(3)查本件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因招攬上開「限量複製畫1018專案」,德懿公司或張宥全即於附表二編號1 至11所示時間,將其等之業務獎金匯至其等合作金庫銀行帳戶內(見中檢105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33至135、129至130頁),然上開核算之業務獎金(林春霞共計537萬520元、張勻甄共計258萬1870元),尚包括被告2人以其等名義所購入而獲得之業務獎金,而此部分非屬被告2 人向不特定人收受存款之範圍,是被告2 人就此部分獲得之業務獎金自難認係屬被告2人本件之犯罪所得,應予扣除。

依被告2人提出之畫作買賣契約書(見本院卷一第53至54、59頁)、銷售複製畫明細表(見本院卷二第124、126頁)、德懿公司之兆豐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中檢105年度偵字第21854號卷第95頁反面、第97頁)觀之,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分別以其等名義購買5幅及3幅之複製畫,復依證人張宥全提出之投資人買賣資料(見中檢105 年度交查字第561號卷第124頁),堪認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就其等各自購買之上開複製畫分別獲得業務獎金6萬7500元、4萬0500元,是被告林春霞、張勻甄因參與本件犯行之犯罪所得應各為530萬3020元(0000000元-67500元=0000000元)、254萬1370元(0000000元-40500元=0000000元)。

(4)又刑法沒收新制修正犯罪所得沒收之相關規定,衡其立法目的,係因過往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所得,不予宣告沒收,以供被害人求償,但因實際上被害人因現實或各種因素,卻未另行求償,反致行為人因之保有犯罪所得。

故而修正後刑法之沒收、追徵不法利得條文,係以杜絕避免行為人保有犯罪所得為預防目的,並達成調整回復財產秩序之作用,乃以「實際合法發還」作為封鎖沒收或追徵之條件。

107年1月31日修正公布、同年2月2 日生效之銀行法第136條之1 ,雖有創設刑法沒收新制以「實際合法發還」作為封鎖沒收或追徵之條件之例外,仍應從嚴而為法律體系之目的性解釋,以與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揭示之立法價值協調一致。

茲查,107年1月31日修正前銀行法第136條之1 特別沒收規定,係將「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作為沒收不法利得之除外情形。

而修正後銀行法第136條之1因係刑法沒收新制之特別規定,採義務沒收主義,法院並無裁量之權限,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並應追徵其價額。

倘無犯罪所得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者,且屬犯罪行為人所有,該犯罪所得自仍應依修正後銀行法第136條之1規定諭知沒收,究不得僅因審理時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的犯罪所得數額尚屬不明,逕認無需沒收犯罪所得。

再者,沒收犯罪所得之本質是一種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目的在使行為人所造成財產利益的不法流動回歸犯罪發生前之合法狀態,並非在使國庫(司法國庫,下同)終局享有犯罪利得。

因此,犯罪被害人之民事請求權,通常優先於國庫利得沒收權,但其優先性仍不排斥刑事法院為沒收或追徵之宣告,此觀被害人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73條規定提出請求即明(聲請發還沒收物之期限係於裁判確定後1 年內,是否可能因期限過短,而使被害人、第三人或其他應負損害賠償金額者不及提出發還請求,則屬立法政策問題)。

107年1月31日修正公布之銀行法第136條之1規範意旨,亦應同在於避免國庫利得沒收權過度介入被害人之民事求償程序,反而干擾或損害被害人之民事求償機會;

其修正意旨當非在使行為人反而因被害人求償程序中之各項變數(如成功的時效抗辯),意外獲得保有犯罪所得之機會;

甚或造成刑法沒收新制修正公布前,最為人所詬病之「國家既未宣告沒收,亦未發還被害人,反而由犯罪行為人保有犯罪所得」之荒謬情形再次出現。

準此,107年1月31日修正公布之銀行法第136條之1所明定之封鎖沒收或追徵之要件,即「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之除外情形,應非僅指被害人現仍存在,或已提出求償即足,而應為目的性限縮解釋,必須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已請求並且經法院確認其發還數額,或已取得民事執行名義,已得實際發還,且承審法院依現存卷證資料足以認定者,始生封鎖沒收或追徵之效力,而得排斥刑事法院為沒收或追徵之諭知。

惟前述情形,時因個案訴訟進行程度而有不同認定,為節省訴訟資源,倘個案中之犯罪所得有無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之情形未臻明確時(例如:被害人內部關係有待釐清、可能有其他被害人或潛在被害人),為保障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的財產權益,俾利檢察官日後之沒收執行,法院宣告沒收犯罪所得時,自得依上揭法條文字諭知「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之條件,以臻完備。

(5)查本案僅有被害人林文燁對被告2 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且未經法院確認其發還數額或已取得民事執行名義,是依前揭說明,尚無由產生修正後銀行法第136條之1封鎖刑法沒收或追徵之效力。

從而,被告2人上開犯罪所得自仍應依法宣告沒收,並審酌本案犯罪所得是否尚有其他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之情形,仍屬不明,爰參照前揭說明,就被告2 人宣告沒收犯罪所得時,附加修正後銀行法第136條之1「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之條件,以臻完備。

又因上開宣告沒收之犯罪所得並未經自動繳交或扣案,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3項規定,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0條,銀行法第29條第1項、第29條之1、第125條第1項、第3項、第136條之1,刑法第2條第2項、第11條、第28條、第31條第1項、第59條、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嘉生提起公訴,檢察官王淑月、蔡正雄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8 月 22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羅國鴻
法 官 林德鑫
法 官 洪瑞隆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林柏名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8 月 22 日
【論罪科刑法條】
銀行法第29條(禁止非銀行收受存款及違反之處罰)
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
違反前項規定者,由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司法警察機關取締,並移送法辦;
如屬法人組織,其負責人對有關債務,應負連帶清償責任。
執行前項任務時,得依法搜索扣押被取締者之會計帳簿及文件,並得拆除其標誌等設施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銀行法第29條之1(視為收受存款)
以借款、收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

銀行法第125條
違反第29條第1項規定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金。
其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者,處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千5百萬元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經營金融機構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而擅自營業者,依前項規定處罰。
法人犯前二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


【附表一】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招攬複製畫業績明細表
┌─┬─────┬────────────────────┐
│編│投  資  人│      投資之日期、數量及金額            │
│號│          ├───────┬───┬────────┤
│  │          │日          期│數  量│金           額 │
├─┼─────┼───────┼───┼────────┤
│ 1│詹勝賢    │101年6月8日   │20    │200萬元         │
│  │          ├───────┼───┼────────┤
│  │          │101年8月22日  │30    │300萬元         │
│  │          ├───────┼───┼────────┤
│  │          │          合計│50    │500萬元         │
├─┼─────┼───────┼───┼────────┤
│ 2│林文燁    │101年6月11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6月28日  │8     │80萬元          │
│  │          ├───────┼───┼────────┤
│  │          │101年7月5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7月13日  │3     │30萬元          │
│  │          ├───────┼───┼────────┤
│  │          │101年7月17日  │5     │50萬元          │
│  │          ├───────┼───┼────────┤
│  │          │101年7月20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8月1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8月7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8月16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8月31日  │4     │40萬元          │
│  │          ├───────┼───┼────────┤
│  │          │101年9月6日   │6     │60萬元          │
│  │          ├───────┼───┼────────┤
│  │          │101年9月11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9月18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3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15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22日 │4     │4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24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26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1月1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1月2日  │3     │30萬元          │
│  │          ├───────┼───┼────────┤
│  │          │101年11月5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1月9日  │1     │10萬元          │
│  │          ├───────┼───┼────────┤
│  │          │          合計│56    │560萬元         │
├─┼─────┼───────┼───┼────────┤
│ 3│蔡妙君    │101年6月12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7月12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15日 │5     │50萬元          │
│  │          ├───────┼───┼────────┤
│  │          │          合計│25    │250萬元         │
├─┼─────┼───────┼───┼────────┤
│ 4│田冠于    │101年7月3日   │2     │20萬元          │
├─┼─────┼───────┼───┼────────┤
│ 5│張德嘉    │101年6月6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8月8日   │10    │100萬元         │
│  │          ├───────┼───┼────────┤
│  │          │          合計│20    │200萬元         │
├─┼─────┼───────┼───┼────────┤
│ 6│羅幹成    │101年6月6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6月19日  │10    │100萬元         │
│  │          ├───────┼───┼────────┤
│  │          │          合計│20    │200萬元         │
├─┼─────┼───────┼───┼────────┤
│ 7│辜湘淩    │101年6月8日   │2     │20萬元          │
├─┼─────┼───────┼───┼────────┤
│ 8│林玲珠    │101年6月11日  │13    │120萬元         │
├─┼─────┼───────┼───┼────────┤
│ 9│張仕杰    │101年9月13日  │6     │60萬元          │
├─┼─────┼───────┼───┼────────┤
│10│藍邁      │101年6月13日  │3     │30萬元          │
├─┼─────┼───────┼───┼────────┤
│11│吳再求    │101年6月28日  │8     │80萬元          │
├─┼─────┼───────┼───┼────────┤
│12│李玉梅    │101年6月29日  │3     │30萬元          │
├─┼─────┼───────┼───┼────────┤
│13│林和義    │101年7月6日   │5     │50萬元          │
│  │          ├───────┼───┼────────┤
│  │          │101年7月18日  │5     │50萬元          │
│  │          ├───────┼───┼────────┤
│  │          │101年8月3日   │5     │50萬元          │
│  │          ├───────┼───┼────────┤
│  │          │101年8月6日   │6     │60萬元          │
│  │          ├───────┼───┼────────┤
│  │          │101年8月20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9月7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8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11月7日  │2     │20萬元          │
│  │          ├───────┼───┼────────┤
│  │          │          合計│29    │290萬元         │
├─┼─────┼───────┼───┼────────┤
│14│簡坤聖    │101年7月16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7月20日  │4     │40萬元          │
│  │          ├───────┼───┼────────┤
│  │          │          合計│6     │60萬元          │
├─┼─────┼───────┼───┼────────┤
│15│田哲維    │101年7月18日  │2     │20萬元          │
│  │          ├───────┼───┼────────┤
│  │          │101年7月25日  │1     │10萬元          │
│  │          ├───────┼───┼────────┤
│  │          │101年9月14日  │4     │40萬元          │
│  │          ├───────┼───┼────────┤
│  │          │         合計 │7     │70萬元          │
├─┼─────┼───────┼───┼────────┤
│16│吳昌明    │101年7月25日  │15    │15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2日  │2     │20萬元          │
│  │          ├───────┼───┼────────┤
│  │          │          合計│17    │170萬元         │
├─┼─────┼───────┼───┼────────┤
│17│林志宏    │101年8月6日   │2     │20萬元          │
├─┼─────┼───────┼───┼────────┤
│18│許哲豪    │101年8月10日  │7     │70萬元          │
├─┼─────┼───────┼───┼────────┤
│19│陳妙惠    │101年8月11日  │2     │20萬元          │
├─┼─────┼───────┼───┼────────┤
│20│李幸美    │101年8月13日  │6     │60萬元          │
├─┼─────┼───────┼───┼────────┤
│21│楊雅慧    │101年6月13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7月10日  │15    │150萬元         │
│  │          ├───────┼───┼────────┤
│  │          │101年8月3日   │13    │13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18日 │18    │180萬元         │
│  │          ├───────┼───┼────────┤
│  │          │101年10月31日 │5     │50萬元          │
│  │          ├───────┼───┼────────┤
│  │          │          合計│61    │610萬元         │
├─┼─────┼───────┼───┼────────┤
│22│林春喜    │101年6月13日  │3     │30萬元          │
├─┼─────┼───────┼───┼────────┤
│23│許聰明    │101年6月14日  │10    │100萬元         │
│  │          ├───────┼───┼────────┤
│  │          │101年8月1日   │7     │70萬元          │
│  │          ├───────┼───┼────────┤
│  │          │          合計│17    │170萬元         │
├─┼─────┼───────┼───┼────────┤
│24│賴彥彤    │101年6月14日  │7     │70萬元          │
├─┼─────┼───────┼───┼────────┤
│25│黃玉民    │101年6月19日  │50    │500萬元         │
│  │          ├───────┼───┼────────┤
│  │          │101年7月30日  │40    │400萬元         │
│  │          ├───────┼───┼────────┤
│  │          │          合計│90    │900萬元         │
├─┼─────┼───────┼───┼────────┤
│26│鄭美玉    │101年6月28日  │3     │30萬元          │
├─┼─────┼───────┼───┼────────┤
│27│蕭翁翠琴  │101年7月9日   │1     │10萬元          │
├─┼─────┼───────┼───┼────────┤
│28│鄭巧菱    │101年7月30日  │3     │30萬元          │
│  │          ├───────┼───┼────────┤
│  │          │101年9月4日   │20    │200萬元         │
│  │          ├───────┼───┼────────┤
│  │          │          合計│23    │230萬元         │
├─┼─────┼───────┼───┼────────┤
│29│鄭宜樺    │101年7月30日  │3     │30萬元          │
│  │          ├───────┼───┼────────┤
│  │          │101年8月8日   │12    │120萬元         │
│  │          ├───────┼───┼────────┤
│  │          │          合計│15    │150萬元         │
├─┼─────┼───────┼───┼────────┤
│30│鄭宜君    │101年7月30日  │3     │30萬元          │
│  │          ├───────┼───┼────────┤
│  │          │101年8月8日   │12    │120萬元         │
│  │          ├───────┼───┼────────┤
│  │          │          合計│15    │150萬元         │
├─┴─────┴───────┼───┼────────┤
│                          總計│519   │5190萬元        │
└───────────────┴───┴────────┘

【附表二】被告林春霞、張勻甄招攬複製畫獲得之獎金
┌──┬─────┬─────────┬─────────┐
│編號│日      期│被告林春霞        │被告張勻甄        │
├──┼─────┼─────────┼─────────┤
│ 1  │101.06.25 │789720元          │425220元          │
├──┼─────┼─────────┼─────────┤
│ 2  │101.07.10 │801800元          │194300元          │
├──┼─────┼─────────┼─────────┤
│ 3  │101.07.24 │227250元          │83250元           │
├──┼─────┼─────────┼─────────┤
│ 4  │101.07.25 │295100元          │395900元          │
├──┼─────┼─────────┼─────────┤
│ 5  │101.08.10 │0000000元         │439200元          │
├──┼─────┼─────────┼─────────┤
│ 6  │101.08.27 │691200元          │216000元          │
├──┼─────┼─────────┼─────────┤
│ 7  │101.09.10 │799200元          │50400元           │
├──┼─────┼─────────┼─────────┤
│ 8  │101.09.25 │453600元          │252000元          │
├──┼─────┼─────────┼─────────┤
│ 9  │101.10.11 │40050元           │36000元           │
├──┼─────┼─────────┼─────────┤
│ 10 │101.10.25 │99450元           │22950元           │
├──┼─────┼─────────┼─────────┤
│ 11 │101.11.12 │114750元          │466650元          │
├──┴─────┼─────────┼─────────┤
│            合計│0000000元         │0000000元         │
├────────┼─────────┼─────────┤
│以自己名義購買複│67500元           │40500元           │
│製畫所獲得之獎金│(5幅)           │(3幅)           │
├────────┼─────────┼─────────┤
│本件之犯罪所得  │0000000元-67500元 │0000000元-40500元 │
│                │=0000000元       │=0000000元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