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TCDV,104,訴,1854,20161027,2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4年度訴字第1854號
原 告 張如縣
訴訟代理人 袁烈輝律師
複 代理 人 劉伯田
被 告 陳銘姍
訴訟代理人 林瓊嘉律師
複 代理 人 李怡昕律師
羅尹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款項事件,本院於民國105 年10月4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

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起訴原聲明第1項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購屋款項新臺幣(下同)150 萬0,229 元,及自民國89年4 月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3%計算之利息。

嗣於104 年10月30日以民事準備書(二)狀變更訴之聲明第1項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50 萬0,229 元,及自本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55頁)。

經核上開原告所為訴之變更,就利息起算日之變更部分,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就利息由年息3%變更為5%部分,則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上揭規定,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78年結婚,於96年2 月10日離婚,由於原告名下繼承之房地,因921 大地震而倒塌,依中央銀行九二一優惠辦法規定,受災戶以自己名義購買房屋可享有前3 年免利息之優惠,然原告因無意購買房屋而擬作罷,被告即表示欲自己購屋,所有購屋款項被告自己籌措,但借名登記在原告名下,原告表示無意見,於89年間被告購買坐落臺中市○○區○○路0 段000 巷00號(下稱系爭房屋)之房地(下合稱系爭房地),並登記在原告名下,被告購買系爭房地後,繳交購屋頭期自備款,其餘款項向銀行貸款並每月分期繳納,繳款方式自92年9 月18日起至94年6 月間,均係被告將現金存入原告所有臺中縣○○市○○○○○○○號為00522-0111870號,於92年10月30日更改為0605-21-0111879號,下稱原告大里農會帳戶),每月貸款不足部分均由原告以該帳戶內存款繳納,自94年7月5日起至102年6月3 日止,亦由被告轉帳至原告大里農會帳戶內,不足部分再由原告繳納。

因被告上開匯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之金額不足繳交每期房貸,而房屋所有權人係原告,原告擔心若房貸未繳納,系爭房地恐遭銀行強制執行,無奈自92 年起陸續代墊購屋款項至102年止,依92年至102 年房貸支付明細表可知,原告共計代墊161萬7,346元,原告減縮請求為150萬0,229元。

原告未受委任,並無義務為被告代墊上揭各期購屋款項,且原告之代墊對被告有利,並不違反被告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無因管理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償還代墊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

另原告代墊上揭各期購屋款,致被告受有債務消滅之利益,而被告又非有受此利益之法律上原因,則原告亦得依民法第179條之規定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爰依無因管理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150萬0,229元,及自本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一)系爭房地為被告於89 年間以兩造名義購買,總價金為420萬元,自備款120 萬元由被告給付,餘額300 萬元乃被告以原告具921 地震受災戶優惠資格之名義向大里農會貸款,每月需給付1 萬8,500 元本息,自貸款起至94年8 月止,皆由被告給付共計140 萬元。

後因婚姻問題,協議土地由被告所有,房屋由兩造共有,貸款尚餘160 萬元由兩造共同負擔。

於88年1 月因原告經營之音響維修行遭竊,原告當時已無存款,故102 年6 月貸款到期,期間原告實際所給付之貸款金額僅80萬元。

購買系爭房屋支出之裝修費用49萬餘元,亦由被告向娘家借錢交付現金予原告,再由原告轉交。

96年6 月兩造協議離婚,約定長女張惠婷高中畢業後將系爭房屋賣出,價金兩造均分,惟98年張惠婷高中畢業後,原告未依約將房屋賣出。

又兩造間就系爭房地歸屬、貸款等費用爭議,經本院102 年度家訴字第237 號民事判決充分審理並確定,且原告於前開訴訟事件之準備程序期間,已提出與本件相同之攻防方法及證物,業經該案就貸款、修繕等費用訊問證人,並於判決理由中充分說明,原告本件就相同原因事實再為訴訟,違反一事不再理,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規定駁回原告之訴。

(二)兩造於96年2 月10日達成協議離婚,就系爭房屋決定出售,售後之金額扣除貸款及一切手續費後兩造各半,故夫妻財產分配僅限共有之系爭房屋,而不及於被告之土地,兩造於96年離婚,距今已逾2 年,原告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因罹於時效而消滅,原告之訴顯無理由。

另兩造離婚協議書第5條約定雙方均不得對他方為任何主張或請求,係兩造就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乃至其餘民事法律關係,達成和解而互不為請求,則系爭房屋之購買、貸款、修繕、代書等費用,均屬夫妻婚後財產變動,亦為兩造簽訂協議時所明知,原告於離婚協議已拋棄財產請求,自不得再對被告為任何請求。

況原告當時收入不穩定,系爭房地貸款係由被告工作所得,交付原告代為繳納,實非原告工作所得繳納,故原告依不當得利請求,顯屬無據。

又系爭房地之購買係為兩造及子女共同生活,不繳貸款無以住居,故屬共同生活及扶養子女之責任,在94年8 月協議兩造共同負擔房屋貸款,則原告所繳貸款係為履行夫妻共同生活及扶養子女之責任,並非無因管理。

(三)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78年結婚,於96年2 月10日協議離婚,前因原告名下繼承之房地於921 大地震倒塌,被告於89年間以原告名義購買系爭房地,並登記在原告名下,總價金為420 萬元,自備款120 萬元由被告繳納,餘額300 萬元乃被告以原告具921 地震受災戶優惠資格之名義向大里農會貸款,並每月分期繳納,繳款方式自92年9 月18日起至94年6 月間,均係被告將現金存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自94年7 月5 日起至102 年6 月3 日止,則由被告轉帳至原告大里農會帳戶內,系爭房地之貸款業已清償完畢,原告於93年11月18日將系爭土地贈與給被告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其大里農會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借據、清償大里農會貸款之收據、戶籍謄本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7至24、27頁),並有建物及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為憑(見本院卷第44至45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先認定屬實。

(二)原告復主張因被告上開以現金存入或轉帳匯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之金額不足繳交每期房貸,原告自92年起至102 年止陸續代墊購屋款項共計161 萬7,346 元,爰依無因管理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返還代墊款150 萬0,229 元等語,則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則本件應審酌者為:原告本件訴訟有無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告上開請求有無理由?茲說明如下:1.按當事人不得就已起訴之事件,於訴訟繫屬中,更行起訴;

又除別有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判力,民事訴訟法第253條、第40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乃「重複起訴禁止之原則」亦即「一事不再理原則」,關於前後訴是否為同一案件,應依當事人、訴之聲明及訴訟標的3 項訴之要素以為決定,如前後訴訟上述3 項訴之要素皆相同,或訴之聲明不同,惟得代用或相反者,即屬同一案件,應受一事不再理原則之拘束,反之,如其訴之要素有一不同者,即不得謂為同一事件。

本件原告前曾對被告提起請求履行離婚協議之訴訟( 即本院102年度家訴字第237 號),上開事件,原告係依兩造間於96年2 月10日簽署之離婚協議書,起訴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地依本院強制執行程序拍賣,拍賣所得扣除必要費用後如有剩餘由兩造均分,該事件之訴訟標的為兩造間之離婚協議書。

而本件原告係主張原告自92年起至102 年止陸續代墊購屋款項共計161 萬7,346 元,而依無因管理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返還代墊款150 萬0,229 元,訴訟標的為兩造間有無代墊購屋款之法律關係,則前後二訴之訴訟標的並不相同,自非屬同一事件。

被告抗辯本件訴訟違反一事不再理,為無理由。

2.觀諸兩造間於96年2 月10日簽署之離婚協議書,第1條約定:「89 年間於臺中縣○○市○○里00鄰○○路0 段000巷00號之房屋,決定出售,售後之金額扣除貸款及一切手續費用後之金額,由甲乙雙方各持一半(以房屋售後實收金額為主)。」

第3條約定:「房屋出售,因女兒尚在就學,決定於98年7 月,女兒高中畢業後出售,其中這段時間房貸的繳款同先前協議,由男女雙方各付一半房貸,不得異議。」

等情,有該離婚協議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2頁),由該離婚協議書之上開約定可知,兩造就系爭房屋之出資分配已經有所協議,即以系爭房屋出售後之金額扣除貸款及一切手續費用後,兩造各得一半,以此方式處理系爭房屋之有無代墊款、代墊款若干等出資問題,並約定至系爭房屋出售前兩造同先前協議各付一半房貸。

則兩造事後既已就系爭房屋之出資、分配另行協議,有關系爭房地出資與分配,均應依上開協議為之,原告即無由再行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等規定,請求其所支出之代墊款,是原告請求被告返還代墊款為無理由。

3.原告雖主張自92年9 月18日起至94年6 月間,均係被告將現金存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自94年7 月5 日起至102 年6 月3 日止,則由被告轉帳至原告大里農會帳戶內,上開現金存入或轉帳匯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之金額不足繳交每期房貸部分,則由原告以該帳戶內之存款繳納等語,除繳款方式為被告不爭執外,其餘則為被告所否認,並辯稱:94年7 月前之房貸均係伊繳納,此後兩造協議尚欠之房貸160 萬元,由伊與原告一起繳納,伊才另外辦理大里農會帳戶,再把錢轉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伊在94年到95年都繳納1 萬元,後面就是伊繳納8,000 元,原告繳納1 萬元等語(見本院卷第62頁反面)。

經查,被告所辯94年7 月之後繳納房貸之情形,核與兩造之大里農會帳戶交易明細大致相符(見本院卷第18至23頁、第103 至109 頁),亦與前揭離婚協議書第3條所約定「其中這段時間房貸的繳款同先前協議,由男女雙方各付一半房貸」等語相符,堪認兩造確有於簽署離婚協議書之前,已就系爭房地之貸款協議由雙方各自負擔一半之事實,是被告此部分所辯,堪予採信,則兩造既有約定系爭房地之貸款各付一半,原告即應自行負擔其所支出之部分,而不得主張此部分係為被告代墊之款項,亦不得向被告請求返還。

4.又關於被告所辯94年7 月之前繳納房貸之部分,此部分兩造均不否認係由被告將現金存入原告大里農會帳戶,以繳納系爭房地之貸款等情。

經查,證人即兩造女兒張惠婷於本院具結證稱:伊知道兩造間有於89年間購買系爭房屋之事,買房子時伊10歲、小學3 年級,系爭房屋是用爸爸名字購買的,但幾乎都是媽媽出錢,爸爸只有出一點點,系爭房屋的家具裝潢是媽媽出錢,因為媽媽上班很忙,沒有時間處理貸款的事情,所以媽媽會拿錢給爸爸,由爸爸去處理房貸的事情,購買系爭房屋當時媽媽是看護,爸爸從事汽車維修音響,爸爸工作很不穩定,月收入一開始有1、2 萬元,後來因為生意不好就只剩幾千塊,媽媽一直持續上班,每月會有5 、6 萬元,家裡的家庭費用支出是媽媽出比較多,因為媽媽收入比較多,系爭房屋的貸款是由媽媽出錢給爸爸去付貸款,媽媽有時候會拿錢給伊,請伊拿給爸爸去付房貸,系爭房地均登記在爸爸名下,後來土地才過戶到媽媽名下,房子仍然是爸爸的名字,房貸每月約2 萬元,爸爸的工作負擔不起房貸,都是靠存款,爸爸的存款離婚前是媽媽拿現金給爸爸,離婚後是爺爺留給爸爸的等語(見本院卷第137 頁反面至第139 頁反面)。

證人張惠婷為兩造女兒,其證述內容較為客觀中立,並核與兩造前揭不爭執之支付貸款方式相符,應屬可採,故依證人張惠婷所證,系爭房地之貸款係由被告支付較多,且原告復未能舉證證明94年7 月之前其大里農會帳戶內之存款非被告所交付,應認被告所辯較為可採。

四、綜上所述,兩造間既已於離婚協議書中就系爭房屋之貸款、出資、分配問題有所協議,自應受此拘束,從而,原告依無因管理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代墊款150 萬0,229 元,及自民事準備書(二)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與本件判決結果並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0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原告得提起上訴。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0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