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簡易庭民事-TCEV,103,中簡,2703,20150818,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3年度中簡字第2703號
原 告 賴麗如
被 告 王玉鑾
訴訟代理人 林亮宇律師
複代理人 王雲玉律師
施東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04 年6 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參拾壹萬元,及自民國一○三年七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六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負擔十分之八,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參拾壹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依票據之法律關係,聲明原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47 萬元,及自民國103 年7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之利息。」

嗣於103 年12月27日具狀變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40 萬元,及自103 年7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之利息。」

又於104 年6 月1 日具狀,追加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為請求權基礎,並變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40 萬元,及自103 年7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20% 計算之利息。」

原告於103 年12月27日所為訴之變更,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予准許。

惟原告於104 年6 月1 日所為訴之追加,核無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所定情形,自非適法,本院另以裁定駁回,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兩造原為朋友關係,金錢往來頻繁,被告屢向伊借款,被告簽發如附表一所示之支票2 紙(下稱系爭支票),其中編號1 票面金額20萬元之原因關係乃是消費借貸,伊係以附表二編號18(被告借款20萬元,伊扣除被告之他筆借款之利息15,000元後,匯款185,000 元)之匯款方式,交付借款予被告,嗣因附表一編號1 支票較舊,故被告於103 年2 月25日補開原證二所示之票號WG00000000號之20萬元本票(下稱系爭甲本票,見本院卷一第50頁)與伊;

至於附表一編號2 票面金額127 萬元支票之原因關係亦為消費借貸,被告分別持原證八、九、十、十一(見本院卷二第35至38頁)之客票向伊借款,伊則分別以附表二編號11(匯款512,000元中之20萬元)、12(被告借款30萬元,伊扣除被告他筆借款之利息3 萬元後,匯款27萬元)、13(匯款56萬元中之37萬元)、16(匯款56萬元中之33萬元)之匯款方式,交付借款予被告,嗣被告交付之客票均不獲兌現,被告乃簽發附表一編號2 支票與伊。

以上合計借款計140 萬元(200000+300000+370000+330000+200000=0000000 )。

另被告固有交付發票日為102 年10月15日,票面金額為175 萬元,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太原分行之本票(票號:0000000 ,下稱系爭乙本票),系爭乙本票亦有兌現,是以175 萬元支票提示銀行兌現,惟該筆款項概與本件借款無關。

此外,伊借與被告之140 萬元均係本金,伊並未預扣利息,爰依票據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140萬元,及自103 年7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20% 計算之利息。

(二)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則以:伊開設影印店,因馮秀燕向伊表示需要資金周轉,並可支付利息,原告知悉此事後,即表示可以提供資金,惟要求伊開票擔保。

因伊申請支票之目的皆是為支付影印機之租金,從未另有用途,故對於支票之使用方式並不熟悉,即依原告之要求,簽發系爭支票及他紙票面金額20萬元之支票予原告,惟伊並未對原告負有任何債務,卻誤以為發票後即應負責清償,且原告亦以此為由,逼債甚急,甚至要求追加利息,伊因無商業經驗,且迫於人情壓力,即以房屋向他人抵押借款,並於102 年10月15日簽發系爭乙本票給付原告。

而伊給付原告175 萬元後,欲取回上開3 紙支票,惟原告卻以忘記帶支票出門為由,並未返還。

是伊並未積欠原告債務,自無償還之義務,縱認為伊確有積欠原告債務,伊亦已給付原告175 萬元,則系爭支票之原因關係已不存在,原告請求伊給付票款顯無理由。

又伊否認原告所主張之上開5 筆借款,蓋編號11、13、16等3 筆款項係馮秀燕與王志能所借,而王志能已就其借款為清償,是原告請求之金額應係馮秀燕所積欠,自應向馮秀燕請求;

編號12、18之款項係馮秀燕所借,原告應向其請求。

而系爭甲本票係原告如遇有馮秀燕交付之票據遭退票,即要求伊簽發金額相同之票據,惟伊並無為馮秀燕擔保之意,僅因當時對於票據法律關係不明,又迫於原告相逼,是編號18之20萬元借款之債權債務關實係存在於原告與馮秀燕之間。

再者,原告曾於102 年間以原證八、九之票據,訴請許榮進及馮秀燕給付票款,經鈞院以103年度中簡字第1474號判決許榮進應給付原告50萬元,則原告於本件又以相同票據向伊請求,顯係企圖一債兩還。

縱認伊確有積欠編號12、18之借款30萬元、20萬元,惟編號18之借款20萬元,伊已給付原告175 萬元而清償,且原告分別預扣利息3 萬元、15,000元後,實際僅匯款27萬元、185,000 元予伊,依民法第206條規定,原告對該3 萬元、15,000元無請求權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之文義負責;發票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

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者,依年利6 釐計算,票據法第5條第1項、第126條、第133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支票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故支票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

支票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是以執票人行使支票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並不負舉證責任。

反之,若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依票據法第十三條規定觀之,固非法所不許,惟應由票據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485 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按金錢借貸契約係屬要物契約,故利息先扣之金錢借貸,其貸與之本金額應以利息預扣後實際交付借用人之金額為準,該預扣利息部分,既未實際交付借用人,自不成立金錢借貸(87年度台上字第1682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就附表一編號1 之20萬元支票部分:1.原告主張:附表一編號1 票面金額20萬元之原因關係乃是消費借貸,伊係以附表二編號18(被告借款20萬元,伊扣除被告之他筆借款之利息15,000元後,匯款185,000 元)之匯款方式,交付借款予被告,嗣因附表一編號1 支票較舊,故被告於103 年2 月25日補開原證二所示之系爭甲本票(見本院卷一第50頁)與伊等語。

被告則辯以:伊系爭甲本票並無為馮秀燕擔保之意,附表二編號18之款項係馮秀燕所借,原告應向其請求;

況伊已於102 年10月15日簽發系爭乙本票給付原告,伊原欲取回上開系爭支票2 紙及非本案之支票1 紙,惟原告卻以忘記帶支票出門為由,均未返還,是縱認為伊確有積欠原告債務,伊亦已給付原告175 萬元;

另原告附表二編號18匯款實際上僅匯款185,000 元,原告就預扣利息15,000元無請求權等語。

2.經查,被告年齡約為47歲,從事商業、開設影印店乙節,為被告所自陳(見本院卷一第17頁背面),倘附表一編號1 支票之消費借貸關係實際上係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馮秀燕之間,被告實無須以自己名義開立附表一編號1 支票,遑論其後更補簽系爭甲本票與原告,況以被告之年齡、經歷,難認被告不知簽發票據於法律上及交易上之效果,是被告上開所辯,尚難採信。

3.至被告辯稱:伊已交付175 萬元之系爭乙本票清償此部分借款,原欲取回上開系爭支票2 紙及非本案之支票1 紙,惟原告卻以忘記帶支票出門為由,均未返還等語,而原告固不否認已向銀行提示175 萬元之支票獲償,惟陳稱該筆175 萬元與本件無關等語。

經查,被告雖辯以前詞,惟被告複代理人於本院104 年6 月11日言詞辯論期日則陳稱:不清楚系爭乙本票是否已支付金錢予原告等語(見本院卷二第139 頁背面),被告復未就該筆175 萬元是否即為清償附表一編號1 之20萬元支票乙節,舉證以實其說,自難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

4.又原告雖主張本件請求之140 萬元均為本金,惟原告亦自陳附表一編號1 支票,乃係被告借款向伊20萬元,伊於扣除被告此筆及他筆借款之利息15,000元後,實際匯款185,000 元至被告帳戶。

是就附表一編號1 支票,原告實際上僅交付185,000 元等情,即堪認定,揆諸前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就扣除利息部分,即難認兩造成立消費借貸關係。

是以,原告就此部分請求被告給付185,000 元,尚屬有據,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三)就附表一編號2 之127 萬元支票部分:1.原告主張:附表一編號2 票面金額127 萬元支票之原因關係亦為消費借貸,被告分別持原證八、九、十、十一之客票(見本院卷二第35至38頁)向伊借款,伊則分別以附表二編號11(匯款512,000 元中之20萬元)、12(被告借款30萬元,伊扣除被告他筆借款之利息3 萬元後,匯款27萬元)、13(匯款56萬元中之37萬元)、16(匯款56萬元中之33萬元)之匯款方式,交付借款予被告,嗣被告交付之客票均不獲兌現,被告乃簽發附表一編號2 支票與伊等語。

被告則以:附表二編號11、13、16等3 筆款項係馮秀燕與王志能所借,而王志能已就其借款為清償,是原告請求之金額應係馮秀燕所積欠,自應向馮秀燕請求,附表二編號12之款項亦係馮秀燕所借,原告應向其請求;

另原告曾於102 年間以原證八、九之票據,訴請許榮進及馮秀燕給付票款,經鈞院以103 年度中簡字第1474號判決許榮進應給付原告50萬元,則原告於本件又以相同票據向伊請求,顯係企圖一債兩還;

又附表二編號12之借款30萬元,實際上僅交付27萬元,此部分差額3 萬元原告無請求權等語,資以抗辯。

2.經查,如前所述,依照被告年齡應已有相當社會歷練,且被告開設影印店從事商業等情,倘附表一編號2 支票之消費借貸關係實際上係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王志能或馮秀燕之間,被告實無理由以自己名義開立附表一編號2 支票。

是以,被告辯稱消費借貸關係實際上存在於原告與王志能或馮秀燕間等語,尚非可採。

3.至被告另辯以:鈞院103 年度中簡字第1474號判決已判決許榮進應給付原告50萬元,原告卻以相同票據向伊請求,原告顯係企圖一債兩還等語。

惟查,原告並非以原證八、九之本票請求,而係以附表一編號2 之支票請求被告給付票款,又本院上開103 年度中簡字第1474號判決,僅能證明原告對許榮進取得50萬元之執行名義,並得持以向許榮進聲請強制執行,然於許榮進實際給付原告50萬元之前,原告仍屬未受清償。

而原告復於本院104 年6 月11日陳稱伊未持上開判決對許榮進聲請執行,亦未受償等語,被告復未能就許榮進已清償債務等情,舉證以實其說。

準此,被告前開所辯容有誤會,亦無可採。

4.另原告固主張本件請求之140 萬元均為本金(見本院卷二第103 頁),惟原告亦自陳就原證九本票之借款部分,被告乃是借款30萬元,伊於扣除被告他筆借款之利息3 萬元後,匯款如附表二編號12所示之27萬元至被告帳戶。

是就原證九本票部分,原告實際上僅交付27萬元等情,即堪認定,揆諸前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就差額部分即難認兩造成立消費借貸關係。

是以,原告就此部分請求被告給付27萬元,尚屬有據,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5.又原告雖陳稱就原證十一本票之借款33萬元部分,伊係以附表二編號16之匯款33萬元交付等語,惟依被告帳戶交易紀錄所載,原告於102 年12月27日實際上僅匯款285,000元至被告帳戶(見本院卷二第32頁),並非原告所主張之匯款33萬元。

是以,就原證十一本票之借款33萬元,原告僅能證明交付285,000 元,就其餘部分並未舉證以實其說,即難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6.綜上,就附表一編號2 支票部分,原告請求之票款以1,125,000 元(計算式:200000+270000+370000+285000=0000000 )為有理由;

逾此範圍之請求,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310,000 元(計算式:185000+0000000 =0000000 )及自103 年7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依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部分敗訴之判決,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就原告勝訴部分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另准被告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1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田雅心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18 日
書記官
附表一:
┌──┬───┬────┬─────┬─────┬───────┬──────┐
│編號│發票人│付 款 人│ 票據號碼 │ 票面金額 │  發  票  日  │ 提  示  日 │
├──┼───┼────┼─────┼─────┼───────┼──────┤
│ 1  │王玉鑾│第一銀行│BA0000000 │20萬元    │102年12月13日 │103年7月9日 │
│    │      │進化分行│          │          │              │            │
├──┼───┼────┼─────┼─────┼───────┼──────┤
│ 2  │王玉鑾│第一銀行│XB0000000 │127萬元   │103年7月9日   │103年7月9日 │
│    │      │進化分行│          │          │              │            │
└──┴───┴────┴─────┴─────┴───────┴──────┘
附表二:
┌──┬───────┬─────┬──────┬───┬───────┐
│編號│ 匯 款 日 期  │ 帳    戶 │  金    額  │證  物│相關票據      │
├──┼───────┼─────┼──────┼───┼───────┤
│ 1  │101年2月8日   │台新國際商│96,000元    │原證五│              │
│    │              │業銀行逢甲│            │      │              │
│    │              │分行帳戶(│            │      │              │
│    │              │帳號:2051│            │      │              │
│    │              │100015)  │            │      │              │
├──┼───────┼─────┼──────┼───┼───────┤
│ 2  │101年4月16日  │  同  上  │144,000元   │同  上│              │
├──┼───────┼─────┼──────┼───┼───────┤
│ 3  │101年7月16日  │  同  上  │192,000元   │同  上│              │
├──┼───────┼─────┼──────┼───┼───────┤
│ 4  │101年11月8日  │  同  上  │280,000元   │同  上│              │
├──┼───────┼─────┼──────┼───┼───────┤
│ 5  │102年1月21日  │  同  上  │455,000元   │同  上│              │
├──┼───────┼─────┼──────┼───┼───────┤
│ 6  │102年6月7日   │  同  上  │284,000元   │同  上│              │
├──┼───────┼─────┼──────┼───┼───────┤
│ 7  │102年6月17日  │  同  上  │279,000元   │同  上│              │
├──┼───────┼─────┼──────┼───┼───────┤
│ 8  │102年7月10日  │  同  上  │465,000元   │同  上│              │
├──┼───────┼─────┼──────┼───┼───────┤
│ 9  │102年7月15日  │  同  上  │270,000元   │同  上│              │
├──┼───────┼─────┼──────┼───┼───────┤
│ 10 │102年7月19日  │  同  上  │242,000元   │同  上│              │
├──┼───────┼─────┼──────┼───┼───────┤
│ 11 │102年8月19日  │  同  上  │512,000元   │同  上│原證八(見本院│
│    │              │          │            │      │卷一第35頁)  │
├──┼───────┼─────┼──────┼───┼───────┤
│ 12 │102年8月20日  │  同  上  │270,000元   │同  上│原證九(見本院│
│    │              │          │            │      │卷二第36頁)  │
├──┼───────┼─────┼──────┼───┼───────┤
│ 13 │102年10月23日 │  同  上  │560,000元   │同  上│原證十(見本院│
│    │              │          │            │      │卷二第37頁)  │
├──┼───────┼─────┼──────┼───┼───────┤
│ 14 │102年11月1日  │  同  上  │555,000元   │同  上│              │
├──┼───────┼─────┼──────┼───┼───────┤
│ 15 │102年12月17日 │  同  上  │215,000元   │同  上│              │
├──┼───────┼─────┼──────┼───┼───────┤
│ 16 │102年12月27日 │  同  上  │285,000元   │同  上│原證十一(見本│
│    │              │          │            │      │院卷二第38頁)│
├──┼───────┼─────┼──────┼───┼───────┤
│ 17 │103年1月3日   │  同  上  │240,000元   │同  上│              │
├──┼───────┼─────┼──────┼───┼───────┤
│ 18 │103年1月10日  │  同  上  │185,000元   │同  上│原證二即系爭甲│
│    │              │          │            │      │本票(見本院卷│
│    │              │          │            │      │一第50頁)    │
├──┼───────┼─────┼──────┼───┼───────┤
│ 19 │101年5月30日  │合作金庫商│192,000元   │原證六│              │
│    │              │業銀行朝馬│            │      │              │
│    │              │分行(帳號│            │      │              │
│    │              │:00000000│            │      │              │
│    │              │09)      │            │      │              │
├──┼───────┼─────┼──────┼───┼───────┤
│ 20 │101年6月22日  │  同  上  │192,000元   │同  上│              │
├──┼───────┼─────┼──────┼───┼───────┤
│ 21 │101年8月10日  │  同  上  │240,000元   │同  上│              │
├──┼───────┼─────┼──────┼───┼───────┤
│ 22 │101年8月29日  │  同  上  │672,000元   │同  上│              │
├──┼───────┼─────┼──────┼───┼───────┤
│ 23 │102年8月12日  │  同  上  │190,000元   │同  上│              │
├──┼───────┼─────┼──────┼───┼───────┤
│合計│              │          │7,015,000元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