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TCHM,109,上訴,931,20200709,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09年度上訴字第931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義雄


選任辯護人 石秋玲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加重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8年度訴字第1269號,中華民國108年12月5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13236號,及移送併辦:108年度偵字第1876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參與犯罪組織不另為無罪諭知及定應執行刑部分均撤銷。

乙○○犯如附表三編號四所示之罪,處如附表三編號四所示之主刑及沒收。

其他上訴駁回。

撤銷改判及上訴駁回部分所各處之徒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柒月。

犯罪事實

一、乙○○於民國108年4月22日加入由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在通訊軟體「微信」中暱稱「雲」成年男子所屬由三人以上成員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所組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擔任節費電信設備系統操作工作,並約定每周或隔週領取報酬。

二、乙○○即與「雲」及所屬詐欺集團不詳成年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詐欺取財的犯意聯絡,先於108年4月22日晚上10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0號與「雲」見面,「雲」將如附表四編號1、2所示Apple廠牌iPhone5之白色行動電話1支、數位式移動節費電信設備1組(Digital Mobile Trunk,下稱DMT,含無線網路分享器)等物品交予乙○○,由乙○○每隔3至4天承租不同旅館,在旅館房間內架設操作DMT系統。

乙○○自108年4月24日起,先後在址設臺中市○○區○○路0段00號「豪客賓館」、臺中市○○區○○路0段○○巷0○00號「心戀逢甲」及臺中市○區○○路000號「星悅旅館」等旅館承租房間架設操作DMT,供詐欺集團其他話務人員遠端操作節費系統,透過跨境發話,將前揭節費設備做為中繼站轉接電話,即透過電子通訊設備對公眾散布而施以詐術,分別以如附表一所示犯罪手法,詐騙如附表一所示被害人等,致使被害人等陷於錯誤因而遭詐欺取財(既、未遂)。

嗣被害人等發覺有異報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科技犯罪偵查隊會同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電信偵查大隊及彰化縣警察局芳苑分局等警察機關,於108年5月7日下午2時40分許,在臺中市○區○○路000號「星悅旅館」由乙○○承租之7樓房間內,當場查獲乙○○非法架設DMT,並扣得如附表四編號1至2所示之上開白色行動手機1支、DMT(含無線網路分享器)1組。

三、案經丁○○○、戊○○告訴,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及移送併辦。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

一、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明定「訊問證人之筆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

本案關於各該證人警詢筆錄,依上述規定,自不得作為認定上訴人即被告乙○○(下稱被告)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罪名事證,故下述證人警詢筆錄於認定被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罪名時並無證據能力。

二、除前揭所述外,本判決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的供述證據,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等,於本院調查證據時均表示沒有意見,迄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明異議,視為同意作為證據。

本院審酌該等證據取得過程並無瑕疵,與本案待證事實復具相當關聯性,以之為本案證據尚無不當,認得為本案證據,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均有證據能力。

三、本判決所引用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明有出於違法取得情形,復經本院依刑事訴訟法踐行調查程序,均有證據能力。

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證據及理由:

一、被告就其有於上開時、地自「雲」收受如附表四編號1至2所示等物品,並先後於前述旅館承租房間,架設操作DMT系統等情坦承不諱,並曾於原審為認罪陳述(見原審卷第32、63、153頁)。

惟於本院則辯稱:我認為只有幫助詐欺,沒有(參與)組織犯罪的問題等語(見本院卷第106頁)。

二、經查:㈠被告於108年4月22日晚上10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0號與「雲」見面,「雲」即將如附表四編號1至2所示白色行動電話1支、DMT(含無線網路分享器)1組等物品交予被告,被告自同年4月24日起,先後在址設臺中市○○區○○路0段00號「豪客賓館」、臺中市○○區○○路0段○○巷0○00號「心戀逢甲」及臺中市○區○○路000號「星悅旅館」等旅館承租房間架設操作DMT;

「雲」所屬詐欺集團話務成員遠端操作節費系統,透過跨境發話,將前揭節費設備做為中繼站轉接電話,即透過電子通訊設備對公眾散布而施以詐術,分別以如附表一所示犯罪手法,詐騙如附表一所示被害人等,致使被害人等陷於錯誤因而遭詐欺取財(既、未遂),業據被告於原審訊問、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均坦承不諱(見原審卷第32、63、237頁),並經證人即告訴人丁○○○、戊○○、證人即被害人甲○○、黃○○等人指述明確(見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13236號偵查卷第67-69、73-74、77-80頁,108年度偵字第18762號偵查卷第79-81頁),另有如附表二所示各項證據資料在卷可稽,及如附表四編號1至2所示扣案物可資佐證,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被告於偵查及原審審理中所曾為任意性自白,核與事實相符,足堪採信。

㈡被告參與本案詐欺集團組織,其依照「雲」指示,擔任架設DMT系統工作,由被告以外之其他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撥打施行詐術,詐騙如附表一所示被害人等陷於錯誤而匯款,再由被告以外之其他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前往提領贓款,自上開分工模式觀之,足見其等行為係需由多人精密分工方能完成的組織性、集團性犯罪。

被告雖曾辯稱其僅向「雲」一人接洽取得節費系統設備而架設、操作,但節費設備即係做為中繼站轉接跨境電話,以支援其他詐欺成員所施行詐術之方式,被告自難諉為不知,可見本案詐欺集團除「雲」、被告操作DMT系統外,尚有「雲」及其所屬其他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共同為詐騙犯罪行為,由此益徵其分工精細。

堪認被告應知悉有三人以上共同參與本案詐欺取財犯行,且對於所加入本案詐欺集團係屬三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所組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具有認識。

又被告在本案詐欺集團負責架設DMT系統工作,其雖參與該犯罪組織,尚非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該犯罪組織之人,亦堪認定。

㈢按共同正犯責任共同。

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不限於事前有所協議,其於行為當時,基於相互之認識,以共同犯罪之意思參與者,亦無礙於共同正犯之成立,且其表示之方法,不以明示通謀為必要,即相互間有默示之合致,亦無不可(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3724號判決意旨參照)。

共同正犯,係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在共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犯罪之目的,其成立不以全體均參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為要件,其行為分擔,亦不以每一階段皆有參與為必要,倘具有相互利用其行為之合同意思所為,仍應負共同正犯之責(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323號判決意旨參照)。

觀諸本案犯罪組織詐欺的犯罪型態,係由多人分工方能完成,倘其中某一環節脫落,將無法順利達成詐欺結果,該犯罪組織成員雖因各自分工不同而未自始至終參與其中,惟其等所參與的部分行為,仍係相互利用該犯罪組織其他成員行為,以遂行犯罪目的。

被告與「雲」及其所屬其他詐欺集團不詳成員間,基於為自己或共同犯罪意思而參與本案詐欺集團,被告雖非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該犯罪組織主嫌,但其依指示架設DMT系統供詐團成員撥打詐騙電話詐騙被害人等,係該詐欺集團犯罪計畫不可或缺重要環節,合於詐欺構成要件的行為,是被告主觀上既有參與詐欺犯罪的認識,客觀上亦有行為的分工,自應對各該參與的不法犯行及結果共同負責。

被告於本院辯稱:我認為只有幫助詐欺,沒有組織犯罪的問題等語,自無可採。

三、綜上所述,本案事證已臻明確,被告上開犯行,均堪以認定,均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係藉由防制組織型態之犯罪活動為手段,以達成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益之目的,乃於該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與後段,分別對於「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及「參與」犯罪組織者,依其情節不同而為處遇,行為人雖有其中一行為(如發起、主持、操縱、指揮或參與),不問其有否實施各該手段(如詐欺)之罪,均成立本罪。

然在未經自首或有其他積極事實,足以證明其確已脫離或解散該組織之前,其違法行為,仍繼續存在,即為行為之繼續,而屬單純一罪,至行為終了時,仍論為一罪。

又刑法上一行為而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存在之目的,在於避免對於同一不法要素予以過度評價。

自然意義之數行為,得否評價為法律概念之一行為,應就客觀構成要件行為之重合情形、主觀意思活動之內容、所侵害之法益與行為間之關連性等要素,視個案情節依社會通念加以判斷。

刑法刪除牽連犯之規定後,原認屬方法目的或原因結果,得評價為牽連犯之二犯罪行為間,如具有局部之同一性,或其行為著手實行階段可認為同一者,得認與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要件相侔,依想像競合犯論擬。

倘其實行之二行為,無局部之重疊,行為著手實行階段亦有明顯區隔,依社會通念難認屬同一行為者,應予分論併罰。

因而,行為人以一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並分工加重詐欺行為,同時觸犯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取財罪,雖其參與犯罪組織之時、地與加重詐欺取財之時、地,在自然意義上非完全一致,然二者仍有部分合致,且犯罪目的單一,依一般社會通念,認應評價為一罪方符合刑罰公平原則,應屬想像競合犯,如予數罪併罰,反有過度評價之疑,實與人民法律感情不相契合。

…因此,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之犯罪,其罪數計算,以被害人數、被害次數之多寡,決定其犯罪之罪數;

核與參與犯罪組織罪之侵害社會法益,因應以行為人所侵害之社會全體利益為準據,認定係成立一個犯罪行為,有所不同。

是以倘若行為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繼續中,先後加重詐欺數人財物,因行為人僅為一參與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應僅就首次犯行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像競合犯,而其後之犯行,乃為其參與組織之繼續行為,為避免重複評價,當無從將一參與犯罪組織行為割裂再另論一參與犯罪組織罪,而與其後所犯加重詐欺罪從一重論處之餘地(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參照)。

是以,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罪與首次加重詐欺犯行時地,在自然意義上雖非完全一致,但二者仍有部分合致,且犯罪目的單一,此依一般社會通念,應評價為一罪方符刑罰公平原則。

二、故核被告所為,㈠就犯罪事實欄一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參與犯罪組織罪;

就犯罪事實欄二部分,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3款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附表一編號1、3、4)、同法第339條之4第2項、第1項第2款、第3款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未遂罪(附表一編號2)。

㈡被告與「雲」及其他不詳姓名成年人等所屬本案詐欺集團成員(無證據證明成員有未成年人)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

如附表一編號3所示戊○○因受詐欺後多次匯款,乃被告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以同一詐欺手法訛詐同一被害人,致該被害人於密接時間多次匯款,其等施用詐術方式、詐欺對象均相同,侵害同一被害人財產法益,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應就同一被害人受詐騙匯款行為,視為數個舉動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一行為予評價,屬接續犯,應論以加重詐欺取財一罪。

㈢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罪,關於第1項第3款「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加重事由,其立法理由:「考量現今以電信、網路等傳播方式,同時或長期對社會不特定多數之公眾發送訊息施以詐術,往往造成廣大民眾受騙,此一不特定、多數性詐欺行為類型,其侵害社會程度及影響層面均較普通詐欺行為嚴重,有加重處罰之必要,爰定為第3款之加重處罰事由。」

行為人基於詐欺民眾的犯意,利用電子通訊等傳播工具,同時或長期對社會不特定多數公眾發送訊息施以詐術,自該當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加重詐欺罪(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64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案被告加入「雲」所屬詐欺集團,擔任操作DMT工作,供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利用電子通訊設備對公眾發送電話行騙,自合於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加重處罰事由。

公訴意旨認被告就犯罪事實欄二部分,僅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容有未洽,惟起訴社會基本事實同一,復經原審及本院審理時告知被告就其上開犯行同時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罪名,無礙被告防禦權,故引用刑事訴訟法第300條規定依法變更起訴法條。

另被告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犯行,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雖已分別與被害人甲○○聯繫著手實行詐騙行為,致甲○○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前往銀行欲臨櫃匯出款項,幸經銀行業務人員發覺阻止而未匯出,該款項尚未能經詐欺集團成員領出而置於所能支配之狀態,上開犯行自無從論以加重詐欺取財既遂罪,而僅止於未遂,公訴意旨認該此犯行應依加重詐欺取財既遂罪論處,顯屬有誤,惟此部分僅行為態樣既遂或未遂之分,無庸變更起訴法條。

㈣審理範圍擴張:被告參與犯罪組織犯行已經本案起訴,檢察官起訴書雖未記載被告所涉如本判決附表一編號4所示被害人黃○○部分,但檢察官108年度偵字第18762號移送併辦意旨書已載及該次加重詐欺取財犯行(移送併辦意旨書附表編號1)。

被告該次犯行的犯罪時間為108年4月24日14時30分許,應係目前可知被告參與犯罪組織後,首次加重詐欺取財的犯行,有卷附各被害人所述其等遭詐騙的時間點可資比對,另有如前述證據資料可證。

本院審理時告知首次加重詐欺即被害人黃○○部分,請一併防禦及辯護(見本院卷第105頁)。

是本案被告參與犯罪組織犯行,與本判決附表一編號4所示被害人黃○○該次加重詐欺取財犯行部分,有部分合致,犯罪目的單一,揆諸上揭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見解,二者間具有想像競合犯裁判上一罪關係,基於審判不可分原則,本判決附表一編號4所示被害人黃○○部分,自應併予審理,並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論以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3款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處斷。

㈤被告所犯如附表一編號1至4所示加重詐欺取財罪(既遂3次、未遂1次),共4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三、被告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既已著手於實行撥打電話向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被害人甲○○施用詐術行為,被害人財產法益即陷於受侵害的危險,雖最終未能詐得財物,惟業已著手於實行詐術行為,屬未遂犯,但其犯罪所生危害較既遂犯行為輕,爰依刑法第25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另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8條第1項後段規定:「犯第3條之罪…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被告就上開事實,於偵查及原審審理中均曾自白,就被告所犯參與犯罪組織罪部分,減輕其刑(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405、4408判決意旨參照)。

四、移送併辦及退併辦部分: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08年度偵字第18762號於原審移送併辦如本判決附表一編號3被害人戊○○部分,與起訴犯罪事實相同,為同一案件,業經原審及本院併予審理。

另如本判決附表一編號4被害人黃○○部分,係目前可知被告參與犯罪組織後,首次加重詐欺取財的犯行,揆諸上揭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見解,二者間具有想像競合犯裁判上一罪關係,基於審判不可分原則,本院自應併予審理,已如前述。

原審法院就其餘併辦被害人呂○○、朱○○、盧○○、邱○○、林○○部分,以此部分倘若成立犯罪,因與本案起訴部分顯係侵害不同法益,而屬分論併罰的數罪關係,故無從就此併辦部分併予審理,原審判決將此部分退併辦,則無違誤。

待本案判決後將上開退併辦(被害人呂○○、朱○○、盧○○、邱○○、林○○)部分,退由檢察官另為適法處理,併此說明。

五、撤銷改判(原判決關於參與犯罪組織不另為無罪諭知)部分:被告參與犯罪組織犯行已經本案起訴,而被告所涉如本判決附表一編號4所示被害人黃○○部分,為其首次加重詐欺取財的犯行,於原審審理中既經檢察官移送併辦(移送併辦意旨書附表編號1),揆諸上揭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見解,原審審理自應就被告已被起訴參與犯罪組織罪與該次加重詐欺罪部分,合併審理並以想像競合法理從一重加重詐欺罪處斷。

原審法院疏查,將檢察官移送併辦意旨書附表編號1部分併予退併辦,就被告已被起訴參與犯罪組織罪部分,不另為無罪諭知(原判決第8至10頁),容有未洽。

檢察官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審判決關於參與犯罪組織不另為無罪諭知部分予以撤銷改判。

原審判決定應執行部分,失所依附,併予撤銷。

爰審酌近年來詐欺集團猖獗,犯罪手法惡劣,嚴重破壞社會成員間之基本信賴關係,政府一再宣誓掃蕩詐騙犯罪之決心,被告正值青壯,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財物,加入在通訊軟體「微信」中暱稱「雲」成年男子所屬詐欺集團犯罪組織,擔任操作DMT工作,供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利用電子通訊設備對公眾發送電話行騙,造成附表一編號4所示被害人財產損失,實屬可責,自應予以相當非難,惟兼衡酌被告就犯罪事實一參與犯罪組織犯行,符合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減輕其刑規定,及被告所自陳其為大學畢業,讀電子工程,目前做水電,收押交保後,已經持續做了1年迄今,每個月新臺幣3萬初頭,之前有打零工,有開過計程車,也有在工廠做過,目前離婚,監護兩個小孩,一個小學3年級、一個5年級,有一個70幾歲的媽媽,被告是家裡的經濟來源等語(見本院卷第117頁),暨被告的犯罪動機、手段、參與期間、擔任角色、犯罪所生危害及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附表三編號四所示之刑。

六、上訴駁回(附表三編號一至三)部分: 原審法院就被告犯如附表三編號一至三所示之罪部分,認被告罪證明確,適用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0條,刑法第28條、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3款、第2項、第25條第2項、第51條第5款、第38條第2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等規定,並審酌被告正值青壯,不思依循正途賺取金錢,貪圖不法錢財,向「雲」取得節費電信設備後聽從指示操作,使「雲」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該系統而向如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被害人等騙取金錢,所為殊值非難;

惟念被告犯後於原審坦承部分犯行,兼衡被告所自陳其工作、生活、家庭及經濟等狀況,暨被告的犯罪動機、手段、參與期間、程度、擔任角色、犯罪所生危害及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依序量處有期徒刑1年2月、8月(未遂)、1年4月。

原判決此部分的認事用法均無違誤,量定的刑罰,已兼顧相關有利與不利科刑資料,客觀上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難認有濫用其裁量權限的違法情形,原判決關於附表三編號一至三部分應予維持。

被告上訴意旨請求從輕量刑,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檢察官上訴未指明一部分上訴,視為全部上訴,但並未指摘原判決此部分認事用法有何違誤之處,檢察官此部分上訴即無可採,應予駁回。

並由本院就上開撤銷改判部分所處有期徒刑,與上訴駁回部分所處有期徒刑,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

七、沒收: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

查扣案如附表四編號1、2所示等物,均係本案共犯「雲」交予被告用以聯繫與操作DMT,業據被告於偵訊及原審審理時供承在卷,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均宣告沒收。

另被告供稱其尚未取得報酬即遭查獲,亦無證據證明被告有取得犯罪所得,及如附表四編號3至5所示行動電話2支、筆記本等物,則與本案無關,故皆不予宣告沒收。

如附表一編號1、3、4所示被害人遭詐騙的款項,並非被告所領取,卷內復無其他證據可資證明被告有對該等詐得贓款擁有所有權或事實上處分權限,難認為屬於被告犯罪所得,亦無從宣告沒收。

八、有無強制工作必要的審酌:本院依最高法院大法庭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意旨(即對於犯參與犯罪組織罪者,應視其行為之嚴重性、表現之危險性、對於未來行為之期待性,以及所採措施與預防矯治目的所需程度,於有預防矯治其社會危險性之必要,且符合比例原則之範圍內,始應宣告刑前強制工作),審酌:被告為大學畢業讀電子工程,平素有正當職業,目前從事做水電工作,可見其具備工作技能,非遊蕩、懶惰成習之人,為圖得不法報酬參與本案詐欺集團,依照「雲」指示擔任架設DMT系統工作,但不是集團居中、核心的角色,加入詐欺集團期間非長,所為對社會所生危害尚非甚鉅,其須扶養老母與兩名幼子等情,經本案予以論罪科刑,應足以促其心生警惕,並無再採取刑罰以外措施限制其自由,以預防矯冶其社會危險性的必要,如此亦符合比例原則,故不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對被告諭知強制工作。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0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第8條第1項後段,刑法第11條前段、第28條、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3款、第2項、第25條第2項、第55條前段、第51條第5款、第38條第2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依成提起公訴,檢察官張富鈞移送併辦,檢察官楊朝嘉提起上訴,檢察官丙○○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7 月 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唐 光 義
法 官 劉 柏 駿
法 官 許 冰 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 怡 芳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7 月 9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參與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但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
│編號│被害人  │犯罪時間│犯罪手法              │匯款金額  │匯款地點          │帳號        │
│    │        │        │                      │(新臺幣)│                  │            │
├──┼────┼────┼───────────┼─────┼─────────┼──────┤
│1   │丁○○○│108 年5 │詐欺集團某成員於左列時│3萬元     │臺北市文山區辛亥路│聯邦銀行、帳│
│    │        │月2 日下│間以門號0000000000撥打│          │4 段258 號(中國信│號:00000000│
│    │        │午1 時35│電話給被害人,假借朋友│          │託銀行)          │6361        │
│    │        │分許    │名義,佯稱需用錢云云,│          │                  │            │
│    │        │        │被害人因而陷於錯誤依指│          │                  │            │
│    │        │        │示匯款                │          │                  │            │
├──┼────┼────┼───────────┼─────┼─────────┼──────┤
│2   │甲○○  │108 年4 │詐欺集團某成員於左列時│未匯款( 未│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台新國際商業│
│    │        │月28日下│間以門號0000000000撥打│遂)       │3 段50號(上海銀行│銀行、帳號:│
│    │        │午4 時37│電話給被害人,假借朋友│          │)                │000000000000│
│    │        │分許    │名義,佯稱需用錢云云,│          │                  │73          │
│    │        │        │被害人因而陷於錯誤依指│          │                  │            │
│    │        │        │示前往銀行欲臨櫃匯款,│          │                  │            │
│    │        │        │幸經銀行業務人員發覺勸│          │                  │            │
│    │        │        │阻而未匯出            │          │                  │            │
├──┼────┼────┼───────────┼─────┼─────────┼──────┤
│3   │戊○○  │①108 年│詐欺集團某成員於左列時│①15萬元  │新北市土城區中正路│①中國信託商│
│    │        │4 月29日│間以門號0000000000撥打│②12萬元  │5 號(土城區農會信│業銀行、帳號│
│    │        │上午10時│電話給被害人,接續假借│          │用部)            │:0000000000│
│    │        │9分許   │親戚名義,佯稱需用錢云│          │                  │54          │
│    │        │②108 年│云,被害人因而陷於錯誤│          │                  │②合作金庫商│
│    │        │4 月29日│分別依指示匯款        │          │                  │業銀行、帳號│
│    │        │下午12時│                      │          │                  │:0000000000│
│    │        │7 分許  │                      │          │                  │466         │
├──┼────┼────┼───────────┼─────┼─────────┼──────┤
│4   │黃○○  │108年4月│詐欺集團某成員於左列時│3萬元     │高雄市大社區自強街│第一銀行、帳│
│    │        │24日14時│間以門號0000000000撥打│          │9號(郵局)       │號:00000000│
│    │        │30分許  │電話給被害人,假借朋友│          │                  │677         │
│    │        │        │名義,佯稱需用錢云云,│          │                  │            │
│    │        │        │被害人因而陷於錯誤依指│          │                  │            │
│    │        │        │示匯款                │          │                  │            │
└──┴────┴────┴───────────┴─────┴─────────┴──────┘







附表二:
┌─────────────────────────────────┐
│證據明細                                                          │
├─────────────────────────────────┤
│(一)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13236 號卷                    │
│  1、乙○○108年5月8日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第19至23頁)          │
│  2、員警職務報告(第25至26頁)                                   │
│  3、丁○○○之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案件紀錄表(第27頁)             │
│  4、甲○○之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案件紀錄表(第29頁)               │
│  5、戊○○之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案件紀錄表(第31頁)               │
│  6、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搜索扣押筆錄(第35至38頁)             │
│  7、扣押物品目錄表(第41至42頁)                                 │
│  8、扣押物品照片6張(第47至49頁)                                │
│(二)原審卷                                                        │                                                         │
│  1、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科技犯罪偵查隊108年7月           │                                                         │
│     22日職務報告(第191頁)                                      │                                                         │
│   (1)黃○○、呂○○、戊○○、朱○○、盧○○、邱○○、林          │                                                         │
│     ○○之DMT內序號之雙向通聯紀錄(第193至205頁)                │                                                         │
│   (2)扣案之DMT設備內之序號外觀照片共32張(第211至215頁)         │                                                         │
└─────────────────────────────────┘


附表三:
┌─┬───────┬──────────────────────┬─────────────────┐
│編│犯罪事實      │宣告刑                                      │沒收                              │
│號│              │                                            │                                  │
├─┼───────┼──────────────────────┼─────────────────┤
│一│如附表一編號1 │乙○○犯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扣案如附表四編號1 至2 所示等物,均│
│  │所示          │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沒收。                            │
├─┼───────┼──────────────────────┤                                  │
│二│如附表一編號2 │乙○○犯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                                  │
│  │所示          │詐欺取財未遂罪,處有期徒刑捌月。            │                                  │
├─┼───────┼──────────────────────┤                                  │
│三│如附表一編號3 │乙○○犯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                                  │
│  │所示          │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                                  │
├─┼───────┼──────────────────────┤                                  │
│四│如附表一編號4 │乙○○犯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                                  │
│  │所示          │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                                  │
└─┴───────┴──────────────────────┴─────────────────┘





附表四:
┌──┬──────────────┬──┬─────────────────┐
│編號│名稱                        │數量│備註                              │
├──┼──────────────┼──┼─────────────────┤
│ 1  │Apple 廠牌iPhone5 手機1 支(│1支 │被告供犯罪所用之物。              │
│    │白色)                      │    │                                  │
├──┼──────────────┼──┼─────────────────┤
│ 2  │DMT 設備(含無限分享器)    │1組 │被告供犯罪所用之物。              │
│    │                            │    │                                  │
├──┼──────────────┼──┼─────────────────┤
│ 3  │Apple 廠牌iPhone6 手機(金色│1支 │與本案無關。                      │
│    │)                          │    │                                  │
├──┼──────────────┼──┼─────────────────┤
│ 4  │三星廠牌手機(黑色)        │1支 │與本案無關。                      │
│    │                            │    │                                  │
├──┼──────────────┼──┼─────────────────┤
│ 5  │記事本                      │1本 │與本案無關。                      │
│    │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