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0年度上訴字第202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志軒
選任辯護人 王炳人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9年度重訴字第2號中華民國110年9月28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535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陳志軒共同犯發起犯罪組織罪部分撤銷。
陳志軒共同犯發起犯罪組織罪,處有期徒刑貳年。
其他上訴駁回。
上開撤銷改判部分與上訴駁回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拾月。
犯罪事實
一、陳志軒、吳慶瑋(通緝中,由原審法院另行審結)自民國107年4月間,與真實身分不詳之跨國電信詐欺集團其他共犯(包括大陸地區)謀議,由陳志軒、吳慶瑋負責出資,共同基於發起、指揮犯罪組織之犯意聯絡,在臺灣發起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性組織之跨國電信詐欺機房,指揮機房成員從事電信詐欺犯罪之運作,職司串連該跨國電信詐欺集團其他部門之角色,並約定由陳志軒負責對外事宜,由吳慶瑋負責對內管理事宜。
施宇皓、李祐沂(施宇皓、李祐沂均由原審法院另行審結)於107年4月間,接受吳慶瑋之招募,蔡聖達(經原審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確定)亦於107年4、5月間,接受施宇皓之招募,巫明峻(經原審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確定)則於108年8月中下旬,接受集團成員綽號「賓哥」(真實身分不詳)之人招募,而加入上開詐欺犯罪組織。
陳志軒即與吳慶瑋、蔡聖達、李祐沂、施宇皓、巫明峻及其他成年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由吳慶瑋出面承租苗栗縣○○鎮○○○路000巷00號透天民宅作為電信機房,再以不詳方式取得「菜商」(交付大陸地區人民聯絡電話、基本身分資料之角色)、「車手」(負責將透過地下匯兌進入臺灣之詐騙所得交付機房之角色)之管道,機房並透過通訊軟體「Skype」與「菜商」、「車手」、「水公司」(集團中確認有無取得被害人款項、交付「車手」機房獲利之角色)互通聯繫,從事經由手機軟體「KeepCalling」程式、人頭SIM卡撥打大陸地區被害人電話,由一線人員李祐沂、施宇皓、巫明峻假冒大陸地區金融機構客服人員,佯稱被害人證件遭冒用恐涉及刑事案件云云,同時將被害人基本資料傳送給集團,集團再透過不詳管道取得被害人之相片、戶籍資料後,交付機房製作偽造之大陸地區司法機關公文書,而假冒該司法機關人員之二、三線人員蔡聖達則接續與被害人對話並出示上開公文書,使如附表一所示被害人陷於錯誤(巫明峻僅參與附表一編號1至3、98至108部分),因而匯款至指定帳戶,或使被害人提供帳戶資料,由集團登入被害人金融帳戶將存款匯出之詐騙行為。
集團再擇日遣真實身分不詳車手,交付詐騙所得中86%予吳慶瑋,再由吳慶瑋交予陳志軒保管,陳志軒、吳慶瑋於扣除相關費用成本(雜費、通話費、收購客戶資料、房屋租金等),及發放蔡聖達可得領取其中之17%,李祐沂、施宇皓、巫明峻、其他成年成員可得獲有其擔任第一線話務人員,機房所得領取之該被害人遭詐款項中之7%之報酬後,將所剩歸於二人之共同獲利。
迄查獲為止,該機房已詐騙如附表一所示被害人既遂達108次,詐得計人民幣503萬7200元(起訴書誤載為497萬7200元)之詐騙款項,換算新臺幣(下同)為2165萬9960元(以匯率1:4.3 計)。
嗣於108年9月11日中午12時10分許起,經警持法院核發之搜索票執行搜索,於上址機房扣得如附表二編號1至49所示之物;
於陳志軒位於苗栗縣○○鎮○○里○○路000巷00弄00號住處,扣得附表二編號50所示之物、現金60萬元,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指揮苗栗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移送後偵查起訴。
理 由
一、程序部分:㈠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 外,不得作為證據。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 前4條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 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 得為證據;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第159條之5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中段規定 :「訊問證人之筆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
」,雖以立法明文排除被告以外之人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得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2、第159條之3及第159條之5等規定;
惟上開規定,必以犯罪組織成員係犯本條例之罪者,始足語焉,若係犯本條例以外之罪,即使與本條例所規定之罪,有裁判上一罪之關係,關於該所犯本條例以外之罪,其被告以外之人所為之陳述,自仍應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定其得否為證據。
查本件以下所引用上訴人即被告陳志軒(下稱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所為之言詞或書面陳述,檢察官、被告及其選任辯護人均不爭執其證據能力,迄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亦均未聲明異議,本院審酌此等證據作成時之情況,核無違法取證或其他瑕疵,除非於檢察官面前作成關於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之陳述外,其餘均認為以之作為證據為適當,應有證據能力。
㈡本件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規定傳聞法則之適用,既經本院審理時依法踐行調查證據程序,且與本案待證事實具有自然之關聯性,又無證據顯示係公務員違法取得者,自得作為證據。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被告陳志軒固於本院審理時未到庭陳述,惟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志軒於警詢、偵訊、原審審理時及本院準備程序坦承不諱(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335至363頁、偵字第5351號卷二第161、162頁、原審卷一第167、168頁,原審卷二第414頁、本院卷第98頁),核與證人即同案被告吳慶瑋、蔡聖達、巫明峻、施宇皓、李祐沂於偵訊時(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194至196、291至294、133至136、237、238、330頁)證述情節相符,復有苗栗縣警察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各3份,查獲照片13張、同案被告蔡聖達持有之平板電腦畫面翻拍照片7張,及108年3月至9月之績效表、苗栗縣警察局現場數位證物蒐證報告各1份在卷可參(見偵字第5351號卷二第19至35、53至59、63、107至119、199、267至282、351至363頁,偵字第5351號卷三第36至58、63至67頁),及如附表二編號1至3、5至21、24至27、29至40、42至50所示之物及現金扣案可佐,足認被告陳志軒上開自白與事實相符,堪以採信。
綜上,本案事證明確,被告陳志軒上開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㈠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係藉由防制組織型態之犯罪活動為手段,以達成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益之目的,於該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與後段,分別對於「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及「參與」犯罪組織者,依其情節不同而為處遇,行為人雖有其中一行為,不問其有否實施各該手段(如詐欺)之罪,均成立本罪。
然在未經自首或有其他積極事實,足以證明其確已脫離或解散該組織之前,其違法行為,仍繼續存在,即為行為之繼續,而屬單純一罪,至行為終了時,仍論為一罪。
又刑法上一行為而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存在之目的,在於避免對於同一不法要素予以過度評價。
至自然意義之數行為,得否評價為法律概念之一行為,應就客觀構成要件行為之重合情形、主觀意思活動之內容、所侵害之法益與行為間之關連性等要素,視個案情節依社會通念加以判斷。
尤其刑法刪除牽連犯之規定後,原認屬方法目的或原因結果,得評價為牽連犯之二犯罪行為間,如具有局部之同一性,或其行為著手實行階段可認為同一者,得認與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要件相侔,而依想像競合犯論擬。
倘其實行之二行為,無局部之重疊,行為著手實行階段亦有明顯區隔,依社會通念難認屬同一行為者,即應予分論併罰。
因而,行為人以一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並分工加重詐欺行為,同時觸犯 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取財罪,雖其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之時、地與加重詐欺取財之時、地,在自然意義上非完全一致,然二者仍有部分合致,且犯罪目的單一,依一般社會通念,認應評價為一罪方符合刑罰公平原則,應認屬想像競合犯,如予數罪併罰,反有過度評價之疑,實與人民法律感情不相契合。
再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之犯罪,其罪數計算,以被害人數、被害次數之多寡,決定其犯罪之罪數;
核與參與犯罪組織罪之侵害社會法益,因應以行為人所侵害之社會全體利益為準據,認定係成立一個犯罪行為,有所不同。
是以,若行為人於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之繼續中,先後加重詐欺數人財物,因行為人僅為一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應僅就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論以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像競合犯,而其後之加重詐欺犯行,乃為其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組織之繼續行為,為避免重複評價,當無從將一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行為割裂再另論一發起、主持、操縱、指揮、參與犯罪組織罪,而與其後所犯加重詐欺罪從一重論處之餘地(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核被告陳志軒就附表一編號4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發起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就附表一編號1至3、5至108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被告陳志軒發起犯罪組織後指揮之低度行為,應為發起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㈢被告陳志軒、吳慶瑋共同發起犯罪組織;
被告陳志軒與同案被告吳慶瑋、蔡聖達、巫明峻、吳慶瑋、李祐沂、施宇皓及該詐欺集團其他成年成員間,就上開附表一編號1至108所示加重詐欺取財犯行(被告巫明峻僅參與附表一編號1至3、98至108部分),具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並分工合作、互相利用他人行為以達犯罪目的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
㈣被告陳志軒所犯發起犯罪組織犯行及首次所犯即如附表一編號4所示之加重詐欺取財犯行,有行為局部之同一性,在法律上應評價為一行為,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規定,應從一較重之發起犯罪組織罪處斷。
㈤按修正前刑法第340條常業詐欺罪之規定,原係指以犯該法 第339條普通詐欺罪為日常之職業、賴以維生而言,其本質乃多數詐欺行為之集合;
至於修正後刑法雖將常業詐欺罪之 規定刪除,並不影響行為人之行為原係多數詐欺犯罪之本質 ,自應回歸本來就應賦予複數法律效果之原貌,即對於行為 人之多數詐欺行為,應採一罪一罰,始符合立法本旨。
另依 據95年7月1日修正生效之刑法第56條修正理由之說明,謂「對繼續犯同一罪名之罪者,均適用連續犯之規定論處,不 無鼓勵犯罪之嫌,亦使國家刑罰權之行使發生不合理之現象 。」
「基於連續犯原為數罪之本質及刑罰公平原則之考量, 爰刪除有關連續犯之規定」等語,即係將本應各自獨立評價 之數罪,回歸本來就應賦予複數法律效果之原貌。
又集合犯 係指立法者所制定之犯罪構成要件中,本即預定有數個同種 類行為而反覆實行之犯罪而言。
故是否集合犯之判斷,客觀 上,自應斟酌法律規範之本來意涵、實現該犯罪目的之必要 手段、社會生活經驗中該犯罪必然反覆實行之常態及社會通念等;
主觀上,則視其反覆實施之行為是否出於行為人之一 個犯意,並秉持刑罰公平原則,加以判斷之(最高法院96年第9次刑庭總會決議意旨參照)。
是以,在犯罪被害人不同、屬獨立可分之犯行,自應採一罪一罰;
至於在未能得知確切之被害人姓名,無從確認非同一被害人之情形下,則應依罪疑有利被告之原則而為認定。
若可確認係不同詐欺機房(話務)詐欺被害人後匯入,則可以詐欺機房(話務)名稱所屬,認各僅侵害單一不詳被害人;
若未有相關卷證可供區分,則依詐欺機房當無冒該帳戶遭列為警示帳戶無法轉帳、提領之風險,勢必於當日立即將詐欺集團成年成員詐騙所得款項全數轉帳、提領完畢之情形判斷,依罪證有疑有利被告之原則,應認同一天內至少有一大陸地區被害人遭詐欺集團成年成員詐騙而轉帳或匯款,不同天者,則認係不同被害人遭詐欺集團成年成員詐騙轉帳或匯款而論以不同之罪。
是被告陳志軒所為如附表一編號4之發起犯罪組織罪、如附表一編號1至3、5至108所示之107次加重詐欺取財犯行,係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起訴意旨認108年3月21日、4月9日、4月14日、5月10日、5月30日、6月6日、6月18日、7月3日、7月12日、7月15日、8月7日、8月15日、8月25日,同日間2次或3次行騙係不同被害人,應分論併罰,尚有未洽。
㈥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之罪,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8條第1項後段定有明文。
查被告陳志軒就所犯發起犯罪組織罪於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犯罪,已如前述,應依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8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㈦另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犯第1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其期間為3 年。
」業經司法院釋字第812號解釋認上開規定「就受處分人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違反憲法比例原則及憲法明顯區隔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8條保障人身自由之意旨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亦即自110年12月10日(公布日)起失其效力,附此敘明。
四、原審就被告陳志軒如附表一編號1至3、5至108所示之加重詐欺取財犯行,認事證明確,而均依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論罪,且審酌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犯後態度、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有期徒刑1年6月,就沒收部分(含附表一編號4及參與犯罪組織部分),敘明:1.按供犯罪所用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
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
次按犯罪工具物必須屬於被告所有,或被告有事實上之處分權時,始得在該被告罪刑項下諭知沒收;
至於非所有權人,又無共同處分權之共同正犯,自無庸在其罪刑項下諭知沒收(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109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本案如附表二編號1至50所示之扣案物,除編號22、23為同案被告巫明峻自己所有(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101頁),編號4為同案被告李祐沂私人連絡電話(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201頁),編號28、41為同案被告吳慶瑋私人手機(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301頁)外,編號50為被告陳志軒自己所有,其餘均為機房內所扣得之物,應屬被告陳志軒及同案被告吳慶瑋2人所共同提供資金而購買之物品,應認被告陳志軒、同案被告吳慶瑋2人有共同處分權。
被告陳志軒就附表二編號1至3、5至21、24至27、29至40、42至50所示之物,應具有處分權,且上開扣案物均屬供犯罪所用之物(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101、143、201、245、301、339頁),爰就此部分扣案物,於被告陳志軒之主文項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
2.被告陳志軒於原審審理中自陳:我本案獲得200萬至300萬元之獲利等語(見原審卷二第416頁),而卷內並無確切事證足證其犯罪所得價額究竟為何,爰估算被告陳志軒之犯罪所得為250萬元,此部分犯罪所得,應依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宣告沒收,又被告陳志軒犯罪所得其中60萬元業經扣案,其餘未扣案之190萬元部分,依同條第3項規定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3.同案被告李祐沂供稱:扣案附表二編號4之手機為我私人連絡用電話等語(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201頁),同案被告吳慶瑋供稱:扣案附表二編號28、41之手機為我私人手機等語(見偵字第5351號卷一第301頁);
另於上開機房所扣得之毒品、吸食器、玻璃球、電子磅秤等物,及於同案被告吳慶瑋位於苗栗縣○○鎮○○里0鄰○○00○0號住處所扣得鑽戒1只,尚無證據證明與本案犯罪有關或為犯罪所得,爰就上開扣案物品均不予宣告沒收。
核其採證認事用法尚無違誤,量刑亦符合罪刑相當原則、比例原則、公平原則,堪認允當。
被告陳志軒就此部分上訴,請求減輕刑度,從輕量刑,經核尚屬無據,其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另原審就被告陳志軒上揭參與犯罪組織及附表一編號4所示加重詐欺等犯行,認事證明確,而予論罪科刑,固非無見。
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關於宣付刑前強制工作3年之規定,業經司法院釋字第812號解釋認為該規定違憲,自110年12月10日(公布日)起失其效力,已如前述。
原審未及審酌該解釋意旨,而依上開規定對被告陳志軒諭知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3年,自有未合。
被告陳志軒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不當,其上訴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此部分撤銷改判,其定應執行刑部分因而失所附麗,應併予撤銷。
爰審酌被告陳志軒不思以正當勞力獲取財物,而與同案被告吳慶瑋共同出資發起本案詐欺機房之犯罪組織,從事跨境詐騙犯行,影響社會秩序,另參酌被告陳志軒擔任本案之角色分工,本案犯行之侵害程度,及本案機房設置於境內,詐騙大陸地區人民之財物,無視於國際間詐欺案件對於臺灣國際名譽之嚴重衝擊,不僅破壞人我之間最基本之信賴依存關係,且因其詐騙對象之不確定性,造成民眾普遍之恐慌心理,所生危害甚鉅,復考量被告陳志軒於偵查、審判中均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及被告陳志軒自陳智識程度為國中畢業、從事醬料工作、月收入2至3萬元、與配偶育有3女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就被告陳志軒此部分犯行,量處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刑,併就此部分與上訴駁回部分,綜合考量其整體犯罪行為之類型、次數、時間間隔、侵害法益、所生總損害及同類案件刑罰之公平性等,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第四項所示。
五、被告陳志軒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於本院審理期日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六、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偉誠提起公訴,檢察官陳惠珠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2 月 2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鄭 永 玉
法 官 卓 進 仕
法 官 許 文 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因疫情而遲誤不變期間,得向法院聲請回復原狀。
書記官 林 育 萱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2 月 2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參與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但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具公務員或經選舉產生之公職人員之身分,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1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其期間為3年。
前項之強制工作,準用刑法第90條第2項但書、第3項及第98條第2項、第3項規定。
以言語、舉動、文字或其他方法,明示或暗示其為犯罪組織之成員,或與犯罪組織或其成員有關聯,而要求他人為下列行為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百萬元以下罰金:一、出售財產、商業組織之出資或股份或放棄經營權。
二、配合辦理都市更新重建之處理程序。
三、購買商品或支付勞務報酬。
四、履行債務或接受債務協商之內容。
前項犯罪組織,不以現存者為必要。
以第5項之行為,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其行使權利者,亦同。
第5項、第7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編號 被害人 匯款日期 詐騙金額(單位:人民幣) 備註: 1 邱丽霖 108年9月3日 1萬4100元 一線:巫明峻 2 孙忠英 108年9月6日 2萬5600元 一線:巫明峻 3 杜倩 108年9月8日 3萬6200元 一線:巫明峻 4 不詳 108年3月1日 3萬2600元 一線:李祐沂 5 不詳 108年3月2日 9900元 一線:李祐沂 6 不詳 108年3月4日 5萬元 一線:李祐沂 7 不詳 108年3月5日 2萬7300元 一線:施宇皓 8 不詳 108年3月6日 14萬0800元 一線:李祐沂、「凱」(真實身分不詳) 9 不詳 108年3月7日 1萬9000元 一線:施宇皓 10 不詳 108年3月9日 1萬9800元 一線:李祐沂 11 不詳 108年3月10日 3萬6500元 一線:「凱」 12 不詳 108年3月11日 2200元 一線:「凱」 13 不詳 108年3月12日 1萬4000元 一線:施宇皓 14 不詳 108年3月13日 8100元 一線:李祐沂 15 不詳 108年3月14日 6萬5200元 一線:李祐沂、施宇皓 16 不詳 108年3月15日 8萬8300元 一線:施宇皓 17 不詳 108年3月19日 2萬0200元 一線:李祐沂 18 不詳 108年3月20日 9萬7100元 一線:李祐沂 19 不詳 108年3月21日 10萬元 一線:施宇皓 2萬4200元 一線:李祐沂 20 不詳 108年4月1日 8萬9200元 一線:施宇皓 21 不詳 108年4月2日 5萬元 一線:施宇皓 22 不詳 108年4月3日 8300元 一線:施宇皓 23 不詳 108年4月4日 1萬元 一線:李祐沂 24 不詳 108年4月5日 14萬3600元 一線:李祐沂、「凱」 25 不詳 108年4月7日 1萬元 一線:施宇皓 26 不詳 108年4月9日 2萬9100元 一線:施宇皓 6200元 一線:李祐沂、施宇皓 27 不詳 108年4月10日 6萬元 一線:「凱」 28 不詳 108年4月11日 11萬4200元 一線:施宇皓 29 不詳 108年4月12日 1萬0500元 一線:李祐沂 30 不詳 108年4月14日 5100元 一線:施宇皓 7萬4000元 一線:李祐沂 31 不詳 108年4月15日 5萬4300元 一線:李祐沂 32 不詳 108年4月18日 9900元 一線:李祐沂 33 不詳 108年4月20日 4萬2900元 一線:施宇皓 34 不詳 108年4月21日 9900元 一線:李祐沂 35 不詳 108年4月25日 10萬0900元 一線:施宇皓 36 不詳 108年4月26日 4萬8700元 一線:李祐沂、「凱」 37 不詳 108年4月29日 2萬5900元 一線:李祐沂 38 不詳 108年5月7日 3萬2900元 一線:「凱」 39 不詳 108年5月9日 3萬7500元 一線:「凱」 40 不詳 108年5月10日 1萬7200元 一線:「凱」 1萬元 一線:施宇皓 41 不詳 108年5月14日 4萬3500元 一線:李祐沂 42 不詳 108年5月17日 2萬3500元 一線:李祐沂、施宇皓 43 不詳 108年5月19日 9萬7400元 一線:施宇皓 44 不詳 108年5月22日 16萬9400元 一線:李祐沂 45 不詳 108年5月25日 2萬2300元 一線:施宇皓、「凱」 46 不詳 108年5月29日 2萬1500元 一線:施宇皓 47 不詳 108年5月30日 2萬5800元 一線:「凱」 1萬3500元 一線:李祐沂 48 不詳 108年5月31日 10萬元 一線:「凱」 49 不詳 108年6月1日 4萬6100元 一線:施宇皓 50 不詳 108年6月2日 3萬8300元 一線:李祐沂 51 不詳 108年6月3日 21萬300元 一線:李祐沂、「凱」 52 不詳 108年6月4日 9900元 一線:「凱」 53 不詳 108年6月6日 4萬9900元 一線:李祐沂 2萬3000元 一線:「凱」 54 不詳 108年6月8日 2萬元 一線:李祐沂 55 不詳 108年6月9日 12萬5800元 一線:施宇皓 56 不詳 108年6月10日 9萬1500元 一線:李祐沂 57 不詳 108年6月11日 6900元 一線:「凱」 58 不詳 108年6月12日 5萬9900元 一線:施宇皓 59 不詳 108年6月15日 2萬5500元 一線:李祐沂 60 不詳 108年6月16日 9900元 一線:李祐沂 61 不詳 108年6月17日 4萬7500元 一線:李祐沂 62 不詳 108年6月18日 4400元 一線:「凱」 2萬5500元 一線:李祐沂 63 不詳 108年6月19日 4萬8100元 一線:李祐沂 64 不詳 108年6月20日 1萬3200元 一線:李祐沂 65 不詳 108年6月24日 6萬7900元 一線:「凱」 66 不詳 108年6月28日 9200元 一線:「凱」 67 不詳 108年6月29日 8500元 一線:「凱」 68 不詳 108年6月30日 1萬7400元 一線:「凱」 69 不詳 108年7月1日 1萬元 一線:「凱」 70 不詳 108年7月2日 3萬2700元 一線:「凱」 71 不詳 108年7月3日 4萬9400元 一線:施宇皓 4萬3900元 一線:施宇皓 72 不詳 108年7月6日 1萬0200元 一線:李祐沂 73 不詳 108年7月7日 1萬3000元 一線:李祐沂 74 不詳 108年7月8日 1萬7900元 一線:「凱」 75 不詳 108年7月11日 7800元 一線:「凱」 76 不詳 108年7月12日 6000元 一線:「凱」 2萬2200元 一線:李祐沂 77 不詳 108年7月13日 5萬9900元 一線:施宇皓 78 不詳 108年7月15日 1萬元 一線:施宇皓 1萬3900元 一線:李祐沂 79 不詳 108年7月16日 3萬8000元 一線:李祐沂 80 不詳 108年7月17日 4萬9500元 一線:施宇皓 81 不詳 108年7月18日 3萬1700元 一線:李祐沂 82 不詳 108年7月20日 1萬8400元 一線:李祐沂 83 不詳 108年7月21日 2萬0300元 一線:「凱」 84 不詳 108年7月22日 1萬1000元 一線:施宇皓 85 不詳 108年7月25日 5萬3400元 一線:李祐沂 86 不詳 108年7月26日 5800元 一線:「凱」 87 不詳 108年7月27日 7萬0500元 一線:李祐沂 88 不詳 108年7月28日 5700元 一線:施宇皓、「凱」 89 不詳 108年7月31日 3萬7200元 一線:李祐沂 90 不詳 108年8月2日 1萬8700元 一線:李祐沂 91 不詳 108年8月6日 6萬1600元 一線:李祐沂 92 不詳 108年8月7日 2萬9300元 一線:施宇皓 1萬元 一線:李祐沂 93 不詳 108年8月10日 16萬8200元 一線:施宇皓 94 不詳 108年8月12日 1萬4200元 一線:施宇皓 95 不詳 108年8月13日 5400元 一線:施宇皓 96 不詳 108年8月14日 4萬9100元 一線:施宇皓 97 不詳 108年8月15日 15萬 一線:李祐沂、施宇皓 4萬3100元 一線:施宇皓 98 不詳 108年8月19日 5200元 一線:施宇皓、巫明峻 99 不詳 108年8月22日 1萬0800元 一線:施宇皓 100 不詳 108年8月25日 2萬2000元 一線:巫明峻 1萬2200元 一線:巫明峻 7900元 一線:施宇皓 101 不詳 108年8月26日 15萬6500元 一線:李祐沂、施宇皓 102 不詳 108年8月27日 6萬6000元 一線:巫明峻 103 不詳 108年8月30日 4萬元 一線:李祐沂、巫明峻 104 不詳 108年8月31日 3萬4500元 一線:施宇皓 105 不詳 108年9月1日 9700元 一線:巫明峻 106 不詳 108年9月2日 4萬0600元 一線:施宇皓 107 不詳 108年9月5日 9萬6400元 一線:李祐沂, 二線:「佩」(真實身分不詳) 108 不詳 108年9月7日 4萬0400元 一線:巫明峻 總計 503萬7200元 附表二:
編號 名稱 數量 保管人 1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李祐沂 2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李祐沂 3 鍵盤 1個 李祐沂 4 iPhone手機(序號:OOOOOOOOOOOO) 1支 李祐沂 5 筆記 1張 李祐沂 6 隔音箱 1個 李祐沂 7 工作桌 1張 李祐沂 8 耳機 1副 李祐沂 9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施宇皓 10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施宇皓 11 華為手機(IMEI:000000000000000 1支 施宇皓 12 iPhone手機(序號:OOOOOOOOOOOO 1支 施宇皓 13 鍵盤 1個 施宇皓 14 耳機 1副 施宇皓 15 隔音箱 1個 施宇皓 16 筆記本 1本 施宇皓 17 工作桌 1張 施宇皓 18 SIM卡(中國移動,序號:OOOOOOZ0000000000000) 1張 施宇皓 19 筆記本 1本 施宇皓 20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巫明峻 21 華為手機(IMEI:86T1Z0000000000) 1台 巫明峻 22 iPhone手機(序號:OOOOOOOOOOOO) 1支 巫明峻 23 耳機 1副 巫明峻 24 隔音箱 1個 巫明峻 25 工作桌 1張 巫明峻 26 雲遊寶SIM卡 6張 吳慶瑋 27 走芯SIM卡 4張 吳慶瑋 28 iPhone手機(序號:OOOOOOOOOOOO) 1支 吳慶瑋 29 多卡寶 2台 吳慶瑋 30 SIM卡(已使用) 16張 吳慶瑋 31 信京電訊SIM卡 6張 吳慶瑋 32 華為手機(IMEI:86T1Z0000000000 1支 吳慶瑋 33 路由器 1組 吳慶瑋 34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吳慶瑋 35 iPad(序號:OOOOOOOOOOOO) 1台 吳慶瑋 36 HP筆記型電腦(含USB1支) 1台 吳慶瑋 37 LENOVO筆記型電腦 1台 吳慶瑋 38 USB 1支 吳慶瑋 39 晶片讀卡機 1台 吳慶瑋 40 MSI筆記型電腦 1台 吳慶瑋 41 iPhone手機(序號:OOOOOOOOO) 1支 吳慶瑋 42 小米監視器 1組 吳慶瑋 43 iPhone手機(含SIM卡,序號:000000000000000 1支 蔡聖達 44 iPhone手機(序號:000000000000000) 1支 蔡聖達 45 OPPO手機(含SIM卡,序號:000000000000000 1支 蔡聖達 46 iPad平板(含SIM卡,IMEI:000000000000000) 1台 蔡聖達 47 SIM卡(已使用) 23張 蔡聖達 48 無線分享器(含插頭) 1組 吳慶瑋 49 D-LINK監視器鏡頭(含插頭) 1組 吳慶瑋 50 iPhone手機(手機號碼:0000000000) 1支 陳志軒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