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字第219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心怡
上列聲請人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07年度原上訴字第62號),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案聲請人即被告陳心怡(下稱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法官訊問後,認其所涉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既、未遂等犯罪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之情形,且有羈押之必要,於民國107年11月23日執行羈押在案,先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被告來自臺南鄉下之小家庭,並由爺爺奶奶扶養長大,且因家境關係並未完成高職學業,只想儘快幫助家裡,其後因爺爺離世,家境更加困難,被告為減少奶奶負擔,一直四處打工,但家中另有亦由奶奶一手扶養長大之弟弟及堂弟妹,因而被告才會在友人唆使下參與第1次犯罪,被告不知是這麼嚴重之事,當初只單純想要多賺錢幫助辛苦養大被告之奶奶,不是故意做出有辱國格之犯罪行為而從國外被押解回臺,被告至今已被羈押多時,也知道做錯了,共同被告亦有經交保出去之情形,被告並無逃亡或串證之虞,因被告之奶奶近期身體不佳且因擔心被告常以淚洗面,為能陪伴被告之奶奶使其放心,請求給予交保之機會等語。
三、本院查:
(一)按法院於認定羈押被告之原因是否存在時,係就被告是否犯罪嫌疑重大,有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01條之1所定情形為必要之審酌。
復按法院為羈押之裁定時,並非在行被告有罪、無罪之調查,其本質上係屬為保全被告使刑事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或為擔保嗣後刑之執行程序,而對被告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法院僅應就形式上之證據判斷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及有無羈押之必要性,關於羈押原因之判斷,尚不適用訴訟上之嚴格證明原則。
再按所謂羈押必要性,係由法院就具體個案,依職權衡酌是否有非予羈押顯難以遂行訴訟或執行程序者為依據,法院在不違背通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時,依法自有審酌認定之職權。
(二)查被告所涉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既、未遂等罪嫌,業經原審法院即臺灣苗栗地方法院以107年度原訴字第13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6月在案(見本院107年度原上訴字第62號卷一第562至618頁之上開原審判決),足認被告前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既、未遂等犯罪嫌疑確屬重大。
又被告不惟業經原審法院判處上揭刑期,且係為我國國際刑警科員警循線會同斯洛維尼亞警方在盧比安納市破獲詐欺集團機房始查獲,並經遣返拘提到案,此有被告之警詢筆錄供述及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拘票影本各1份(見107年度偵字第749號卷五影卷第11頁、第5頁)在卷可憑,依被告前開被動遭查獲之過程,且因參與跨國詐騙集團、曾在境外居留多時而容有國外接應管道,並經原審法院判處非輕之刑等情,堪認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被告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之羈押事由。
再酌以現今詐欺集團猖獗,且被告所涉參與之詐欺集團係在境外設立機房實行詐欺之態樣,對我國國際形象之傷害非輕,並慮及國家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衡諸比例原則,認被告仍有羈押之必要性。
被告雖執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被告所涉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既、未遂等罪嫌之犯罪嫌疑重大,原羈押原因依然存在,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等情,已如前述;
被告以其犯案動機、家庭狀況及犯罪後態度等情,主張伊無逃亡之虞云云,尚無可採而非有理由;
又被告是否為初犯及犯罪後是否坦承犯行之態度,固可作為量刑之參考,且羈押之期間於倘為有罪判決確定後,依法得折抵刑期,惟均尚非可執為被告已無羈押之原因及其必要性之事由;
再被告前開聲請意旨所述之家庭狀況因素,並非法定審酌是否繼續羈押之要件,至被告是否應予繼續羈押,係就各該被告是否符合羈押要件而為審酌,被告徒以其他多數情節較輕而經處應執行刑較低之共同被告曾於原審經交保為由請求具保,亦難認為有理由;
另被告並未經以有串證之虞而執行羈押,被告以其已無串證之虞而認已無羈押之事由及必要,實乏所據。
綜上所陳,被告之前開羈押原因及必要性均仍然存在,尚不能以具保等其他方式替代或使羈押原因消滅,被告前開聲請不能准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劉 敏 芳
法 官 李 雅 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紀 美 鈺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14 日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