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TCHM,107,抗,1075,20181221,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抗字第1075號
抗 告 人
即受刑人 李名洋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07年11月30日裁定(107年度聲字第524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人即受刑人李名洋(下稱抗告人)之抗告意旨略以:法院於定應執行之裁定時,應受內部界限與外部界限之拘束。

法院亦應審酌行為人所犯數罪之犯罪類型、行為態樣、手段、動機相似者,於併合處罰時,因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允酌定較低之應執行之刑。

再者,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基礎為考量,法院亦應審酌行為人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之法益,專屬性或同一性,及數罪中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行為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體現刑罰。

綜上所述,懇請法院審酌其情,給予抗告人自新之機會,酌定較低之執行刑,以利累進處遇之分數拿取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

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情形,否則縱屬犯罪類型雷同,仍不得將不同案件裁量之行使比附援引,與本案之量刑輕重比較,視為判斷法官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授權所為之量刑裁奪有否濫用情事(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319號裁判意旨參照)。

是所定執行刑之多寡,係屬實體法上賦予法院依個案自由裁量之職權,如所為裁量未逾上述法定範圍,且無濫權情形,即無違法可言(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583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㈠抗告人因犯詐欺等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及臺中地方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且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檢察官依法向原審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經原審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依刑法第53條、51條第5款規定,以各宣告刑為基礎,於上開罪刑中最長期有期徒刑10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5 年8 月以下,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 年8 月,顯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性界限;

又如附表所示各罪之宣告刑,編號1 部分為有期徒刑8 月、編號2 號部分已定執行刑為1 年2 月,合併刑期為有期徒刑1 年10月,並非屬於長期自由刑,尚無須考量因長期執行自由刑所致刑罰感受力明顯遞減之情形,原審裁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 年8月,亦已再減去有期徒刑2 月,應認已基於刑罰目的性之考量及刑事政策之取向等因素,給予抗告人適度之刑罰折扣,經核亦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所定應執行刑並無過苛過重之情事,難謂有何違反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等內部界限之情事,要屬法院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

㈡按刑法第57條之規定,係針對個別犯罪為科刑裁量時,明定科刑基礎及尤應注意之科刑裁量事項,屬宣告刑之酌定。

至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之制度目的,在就所犯數罪,以各罪宣告刑為基礎,合併後綜合評價犯罪人最終應具體實現多少刑罰,方符合罪責相當要求並達刑罰目的。

足見宣告刑與應執行刑有別,其應裁量事項,論理上應有不同。

亦即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是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

查抗告人所犯附表所示各罪,係為詐欺之犯罪,各該犯罪應非偶發性,而以其該各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及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原審裁定所定之應執行刑,尚符合實現刑罰公平性及杜絕僥倖、減少犯罪之立法意旨,抗告人前揭抗告理由,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裁定並無違法或不當之情形可指。抗告人徒以前揭詞情,指摘原裁定所定刑期過重云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鄭永玉
法 官 卓進仕
法 官 劉登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林育萱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1 日






















附表:受刑人李名洋定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
│編            號  │      1         │       2        │
├─────────┼────────┼────────┤
│罪            名  │     詐欺       │     詐欺       │
├─────────┼────────┼────────┤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0月(共│
│                  │                │6 罪)          │
├─────────┼────────┼────────┤
│犯   罪   日  期  │103 年9 月5 日至│105 年8 月20日至│
│                  │103 年9 月11日  │105 年8 月25日  │
├─────────┼────────┼────────┤
│偵查(自訴)機關  │高雄地檢104 年度│臺中地檢105 年度│
│年  度  案  號    │偵字第3050號    │偵字第21237、   │
│                  │                │30449號         │
├─┬───────┼────────┼────────┤
│最│法        院  │  高雄地院      │  臺中地院      │
│後├───────┼────────┼────────┤
│事│案        號  │105 年度易字第64│107 年度訴緝字第│
│實│              │號              │162號           │
│審├───────┼────────┼────────┤
│  │判  決 日 期  │105年12月27日   │107年8月17日    │
├─┼───────┼────────┼────────┤
│  │法        院  │  高雄地院      │  臺中地院      │
│確├───────┼────────┼────────┤
│定│案        號  │105 年度易字第64│107 年度訴緝字第│
│判│              │號              │162 號          │
│決├───────┼────────┼────────┤
│  │判決確定日期  │106年2月22日    │107年9月4日     │
├─┴───────┼────────┼────────┤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不得易科罰金、不│不得易科罰金、不│
│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服社會勞動  │
├─────────┼────────┼────────┤
│備            註  │高雄地檢106 年度│臺中地檢107 年度│
│                  │執字第2209號    │執字第16526 號  │
│                  │                │(編號2 已定應執│
│                  │                │行刑有期徒刑1 年│
│                  │                │2月)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