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4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83號
債 務 人 翁瑞和
代 理 人 莊信泰律師
債 權 人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高明賢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祖培
債 權 人 元誠第二基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件二所示標準之限制。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
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第6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更生方案應記載下列事項:三、最終清償期,自認可更生方案裁定確定之翌日起不得逾六年。
但更生方案定有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款,或債務人與其他有擔保或有擔先權之債權人成立清償協議,或為達第64條第2項第3款、第4款之最低清償總額,得延長為八年,消債條例第53條第2項第3款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104年度消債更字第132號民事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在案,有上開裁定在卷可參,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條件為:自認可更生方案裁定確定之日次月起以每1個月為1期,為期6年共72期,第1期至第36期每期清償新臺幣(下同) 3,500元,第37期至第72期每期清償4,000元,清償總額合計為270,000元,本院審酌下述情事認為其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㈠債務人平均每月實領薪資約19,500元,無其他獎金等情,有晉陞交通企業有限公司105年2月19日回函、薪資明細等可資佐證,足認債務人確有固定收入,具備履行更生方案之可能性。
㈡債務人之長子翁○○(86年11月27日出生)自小患有情緒障礙、過動症與精神疾病,領有輕度智能不足手冊,領有低收高中職生活補助費 5,900元(7、8月暑假期間停撥款)、低收身障生活補助費 4,700元,其在學期間遭遇霸凌,產生恐懼易怒等情緒失控狀況,雖即將成年,顯無謀生能力,而債務人之配偶因需接送上下學,且經常往返學校處理突發事件,無法工作,另長女翁○○(91年 1月21日出生)領有低收兒童生活補助費 2,600元,有受扶養之必要;
另債務人與配偶名下無自用住宅,每月需支出租金 5,000元等情,有戶口名簿、身障手冊、房屋租賃契約書、診斷證明書等附卷可佐,考量子女之年齡、身心、就學狀況與其他受扶養需求,債務人主張每月需支出長子、長女與配偶之扶養費與租金,均屬合理,無逾常情之處。
㈢觀諸債務人每月可處分所得共 32,700元(已加計各項補助)扣除清償金額3,500元(第1期至第36期)後,酌留自身開支與扶養費約 29,200元,未逾以臺南市政府公告之105年每月最低生活費,及財政部公告之納稅義務人扶養未成年子女與配偶免稅額合計32,697元【計算式:11,448+( 7,083×3)=32,697】,僅能維持最基本之生活程度,無奢侈浪費之虞,足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
㈣債務人名下無財產或保單解約金,有債務人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5年1月21日函等附卷可稽,堪認債權人於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之數額為 0元。
再者,債務人於聲請更生前2年間之可處分所得約為784,800元,而債務人自己與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約 770,832元【以臺灣省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0,869元及未成年人及配偶受扶養人免稅額7,083元為計算標準,計算式:《10,869+ (7,083×3)》×24=770,832】,扣除後剩餘13,968元。
綜上,本件債權人於更生方案6年間之受償總額270,000元,顯逾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之數額,及債務人聲請更生前 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故債務人所提出為期 6年之更生方案條件,已盡力清償,並兼顧債權人之受償權益。
三、經本院於105年4月29日通知債權人表示意見,債權人陳述意見略以債務人應再減少支出,提高清償金額,更生方案還款成數過低,無法同意等語,有送達證書、陳報狀等在卷可憑。
惟查:㈠按修正前消債條例第64條第1項規定更生方案是否公允,除須考量債務人已否盡力清償外,並及其負債之原因、過往之消費有無不當之情形,實務上法院常因債務人有不當負債或消費之情形,而無從依該項規定逕行認可更生方案。
為使此等債務人仍有更生復甦之機會,明定如債務人所提更生方案之條件依其收入及財產狀況,已盡力清償者,例如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計其可處分所得總額;
無清算價值者,以其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其自己及依法應受扶養者所必要之生活費用後之餘額,均已用於清償之情形,法院即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消債條例第64條修正說明參照)。
本件債務人已將每月可處分所得扣除其自己與受扶養人所必要之生活費用後之餘額,均用以履行更生方案,已盡力清償,依法應認可更生方案。
債權人一再要求債務人需提高清償金額,等同要求債務人再次借貸度日,造成其無法維持最基本人性尊嚴,肇致更生方案履行困難,無異剝奪消費者重建經濟生活之機會,更損害債權人之受償權益,顯然有悖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謀求債務人經濟生活之更生與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之立法意旨。
故債權人所陳,顯無可採。
㈡又按消債條例第142條規定:「法院為不免責或撤銷免責之裁定確定後,債務人繼續清償債務,而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債權額之百分之20以上者,法院得依債務人之聲請裁定免責。」
、第134條第4款規定「因浪費、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致財產顯然減少或負擔過重之債務」均係規定於第 3章「清算」之第 5節「免責及復權」,而此規定係債務人開始清算程序並終結後,法院不應准許債務人免責之法定事由,而法院得否依職權認可更生方案,僅應就消債條例第63條第1項及第64條之要件為判斷,債權人顯對消債條例之立法意旨有所誤解。
併此敘明。
四、綜上,債務人所提之更生方案,其條件已盡力清償,復無消債條例第63條、第64條第2項所規定不應認可之消極事由存在,故應予認可。
並依上開規定,就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為相當之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8 月 2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8 月 26 日
書 記 官 楊宗倫
附件一:更生方案
┌─────────────────────────────────────┐
│一、更生方案內容 │
├─────────────────────────────────────┤
│1、清償期數、清償金額及清償日期: │
│(1)自收受認可更生方案裁定確定證明書之日次月起,以每1個月為1期,為期6年(72│
│ 期)。 │
│ ①第1期至第36期:每期清償新臺幣3,500元。 │
│ ②第37期至第72期:每期清償新臺幣4,000元。 │
│(2)債務人應於每月15日前,將每期應繳金額以臨櫃匯款方式或自動櫃員機(ATM)轉│
│ 帳或債權人指定還款方式,分別匯入各債權人帳號內,匯費或手續費由債務人負 │
│ 擔。 │
│(3)各債權人分配金額如二之分配表所示。 │
│2、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新臺幣3,126,047元。 │
│3、清償總額:新臺幣270,000元。 │
│4、清償成數:8.64% │
│5、債務人同意倘任一期款項未依約履行,視為喪失期限利益,縱其他期數未屆清償 │
│ 期,仍視為全部到期。 │
├─────────────────────────────────────┤
│二、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之受清償額分配表:(單位:新臺幣/元) │
├──┬─────┬─────┬────┬──────────┬──────┤
│ │ │ │ │ 每期可分配之金額 │ │
│編號│ 債 權 人 │ 債權金額 │債權比例├────┬─────┤ 6年總清償額│
│ │ │ │ │第1-36期│第37-72期 │ │
├──┼─────┼─────┼────┼────┼─────┼──────┤
│ 一 │臺灣土地銀│ 2,554,702│ 81.72% │ 2,860 │ 3,269 │ 220,644 │
│ │行 │ │ │ │ │ │
├──┼─────┼─────┼────┼────┼─────┼──────┤
│ 二 │國泰世華商│ 458,452│ 14.67% │ 513 │ 587 │ 39,600 │
│ │業銀行 │ │ │ │ │ │
├──┼─────┼─────┼────┼────┼─────┼──────┤
│ 三 │元誠第二基│ 112,893│ 3.61% │ 127 │ 144 │ 9,756 │ │ │
│ │金資產管理│ │ │ │ │ │ │ │
│ │股份有限公│ │ │ │ │ │ │ │
│ │司 │ │ │ │ │ │ │ │
├──┴─────┼─────┼────┼────┼─────┼──────┤
│ 合 計 │ 3,126,047│ 100﹪ │ 3,500 │ 4,000 │ 270,000 │
└────────┴─────┴────┴────┴─────┴──────┘
附件二: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
│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
├─────────────────────────────────────┤
│一、不得從事奢靡之消費活動。 │
├─────────────────────────────────────┤
│二、不得購買精品服裝、飾品。 │
├─────────────────────────────────────┤
│三、不得購置不動產。 │
├─────────────────────────────────────┤
│四、不得購買機動車輛。 │
├─────────────────────────────────────┤
│五、不得搭乘高鐵及航空器。 │
├─────────────────────────────────────┤
│六、不得出入特種營業場所。 │
├─────────────────────────────────────┤
│七、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
├─────────────────────────────────────┤
│八、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
├─────────────────────────────────────┤
│九、不得從事美容醫療之消費行為。 │
├─────────────────────────────────────┤
│十、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
├─────────────────────────────────────┤
│十一、每月應遵守支出限制。 │
├─────────────────────────────────────┤
│十二、不得參與賭博。 │
├─────────────────────────────────────┤
│十三、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
└─────────────────────────────────────┘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