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TNHM,113,毒抗,399,2024081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毒抗字第399號
抗  告  人  郭炳杉 
上列抗告人因強制戒治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7月17日裁定(113年度毒聲字第260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僅依戒治機關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就認定抗告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然抗告人無法得知該證明書之評估內容,未能知悉是否有違誤之處,聲請調閱評估標準紀錄表,為此提出抗告,請求撤銷原裁定。

二、按「觀察、勒戒後,檢察官依據勒戒處所之陳報,認受觀察、勒戒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令入勒戒處所強制戒治,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為止,但最長不得逾1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後段定有明文。

次按受觀察、勒戒人在所進行觀察、勒戒之醫療處置,應依醫師之指示為之;

勒戒處所應注意觀察受觀察、勒戒人在所情形,經醫師研判其有或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後,至遲應於觀察、勒戒期滿7日前,陳報該管檢察官或少年法院(庭),觀察勒戒處分執行條例第7條、第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據此,執行毒品觀察勒戒之主管機關行政院法務部,依職權制定「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且為提升觀察勒戒之評估效度,並藉重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醫療專業意見,洽請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協助研修,該部委託社團法人臺灣成癮科學學會辦理,並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研商後修正「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評分說明手冊」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嗣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及109年11月18日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826號裁定變更適用觀察、勒戒處遇之對象、標準及頻率,為此法務部與衛生福利部及專家學者業對於上述「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就評分項目、前科紀錄有所調整,並於000年0月00日生效,此有法務部110年3月26日法矯字第11006001760號函、司法院110年3月31日院台廳刑一字第1100009358號函可參。

再按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之評估標準,並非完全以受勒戒人勒戒後之結果為準,勒戒前之各種情況,仍應作為評估之依據。

依110年3月26日公布實施新修正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評分說明手冊」規定,係以前科紀錄與行為表現、臨床評估、社會穩定度三項合併計算分數,每一大項皆有靜態因子與動態因子。

先以靜態因子分數評分,靜態因子分數總分在60分(含)以上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60分以下,與動態因子分數相加,如果總分在60分(含)以上,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是被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係依具體個案之臨床實務及相關事證等情綜合判定,有其相當之專業依據及標準,且涉及專門醫學。

又衡酌強制戒治之目的,係為協助施用毒品者戒斷毒品之心癮及身癮所為之一種保安處分類型,而該評估標準係適用於每一位受觀察勒戒處分之人,具一致性、普遍性、客觀性。

倘綜合判斷之結果,其所為之評估由形式上觀察,無擅斷或濫權等明顯不當之情事,法院宜予尊重。

三、經查:㈠抗告人於①111年7月18日採尿送驗之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檢察官緩起訴處分(111年度毒偵字第1835號);

嗣因於

②111年11月19日採尿送驗之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112年度毒偵字第479號)、③112年3月28日採尿送驗之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112年度毒偵字第1415號)、④112年4月3日採尿送驗之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112年度毒偵字第1802號),故上開緩起訴處分遭撤銷(113年度撤緩字第124號),檢察官改以其於上開②③④採尿送驗呈海洛因或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為由,聲請將其送觀察勒戒(112年度聲觀字第609號),經原審以112年度毒聲字第662號裁定入所執行觀察、勒戒,抗告人業經拘提始到案執行。

嗣以新修正之評估標準評估其前科紀錄與行為表現、臨床評估、社會穩定度等,總計65分,故判定其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此有法務部○○○○○○○○113年7月2日函附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可按,業經核閱無誤(詳毒偵第479號卷第76至77頁)。

㈡又於司法實務或醫學臨床上,具有毒品前科紀錄者,或因長期有機會接觸毒品,或因欲藉由毒品作用暫時隔絕現實環境,其反覆性、繼續性地再犯施用毒品犯行之機率,確實較沒有毒品前科者高,因此上開評估標準方會將勒戒人之前科紀錄列入重要之評分項目,且於評分說明手冊明訂:所謂毒品犯罪相關司法紀錄,不論其為吸食施打、運輸、販賣、持有毒品或其他罪名,凡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原肅清煙毒條例、原麻醉藥品管理條例或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相關刑罰規定者均屬之,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及緩起訴後不起訴的紀錄也列入毒品相關犯罪紀錄項目範圍。

查抗告人確有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多次施用毒品、販毒等前科,前科紀錄表長達29頁,有其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於上開期間屢經判處罪刑後,仍有施用毒品的前科紀錄,恰符合上開經驗法則,可見上開評估標準將抗告人的毒品及非毒品前科紀錄做為重要評估依據,並無違法不當之處,加上戒治目的係為幫助施用毒品者日後戒除毒癮,將施用毒品者之前科列入評分項目,亦無違反一事不二罰重複評價禁止原則。

㈢再者,上開評估標準均有評分者的具體醫師代號,表彰評分者為其評分結果負責,抗告人經評估有第一、二級之多重毒品濫用、菸之合法物質濫用、使用年數超過1年等情,係評分醫師以詢問等方式進行查核結果,且有前科紀錄表附卷可稽,即有所憑,堪以採信。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雖於109年7月15日修正施行,然修法目的旨在幫助戒除毒癮,110年3月26日評估標準之修正,業已大幅降低前科之評分,惟被告之前科紀錄表高達24頁,多為毒品前科,是其前科確實符合經驗法則,足以影響勒戒所評估其有繼續施用之傾向。

況且,依據上開採尿送驗紀錄,抗告人於上開①②③④一年內採尿驗得第一、二級毒品陽性紀錄,益徵其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㈣況且,原審收案後開庭訊問,抗告人表示:沒有意見,叫我們出來講有無意見,根本沒有意義,條件比我不好的,都可以出去,認定分數沒有一定標準,請我們來講,根本沒有意義等語,有訊問筆錄可按(原審卷第13頁),足徵原審已有給抗告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對抗告人之訴訟權已有充分保障。

本院審酌抗告人如㈠所述,於1年內多次採尿送驗均呈第一級或第二級毒品陽性反應,當時甚至在緩起訴期間,顯見其繼續施用傾向甚堅,是原裁定准予強制戒治,並無違誤。

四、綜上,原審法院依據檢察官之聲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規定,裁定抗告人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為止,但最長不得逾1年,經核並無不合。

抗告人仍執上開事由提起抗告,指摘原裁定不當,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五、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蔡川富                                      法  官  翁世容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邱斈如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6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