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行政法院行政-TPAA,104,判,361,2015062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04年度判字第361號
上 訴 人 公平交易委員會
代 表 人 吳秀明
訴訟代理人 洪 萱
劉錦智
林馨文
被 上訴 人 星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呂榮海
訴訟代理人 黃帥升 律師
魏潮宗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公平交易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3年10月29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訴字第1743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理 由

一、經濟部為解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電公司)因民眾抗爭無法順利興建電廠,導致電力不足之窘境,分別於民國84年1月、84年8月、88年1月、95年6月分3階段4梯次開放民間經營電廠,國內通過審核並實際運轉之民營電廠自88年起依次有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麥寮公司)、長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生公司)、和平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平公司)、新桃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桃公司)、國光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光公司)、嘉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惠公司)、森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森霸公司)、被上訴人、星元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元公司)等共9家民營發電業者(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簡稱IPP),並經台電公司分別與被上訴人及上開其他8家民營電廠簽訂為期25年之購售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下稱PPA),由渠等依PPA所訂定之購售電費率計價售電予台電公司。

二、嗣因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油公司)自95年12月22日起陸續調漲發電用天然氣價格,被上訴人與長生公司、嘉惠公司、新桃公司、森霸公司、國光公司等6家民營電廠聯名向台電公司要求修訂PPA之燃料成本(費率)調整機制(麥寮公司、和平公司為燃煤發電廠,星元公司當時尚未商轉)。

台電公司自96年8月起陸續與上開6家公司召開協商會議,於96年9月11日協商會議作成結論,雙方同意將燃料成本(費率)調整機制修訂為按即時反映調整機制,且雙方未來應就影響購電費率之各項因素(如利率、折現率)繼續協商,以符合購售電價格之公平性及合理性。

其後,台電公司依上述協商會議結論及因麥寮公司、和平公司分別於96年12月發函要求調整購售電費率,自96年10月間起至97年間陸續完成上開能量電費計價公式調整後,台電公司持續與該等民營電廠就購售電費率結構因利率調降部分研議調整機制進行協商,分別於97年9月4日、10月9日及12月3日與渠等進行3次「IPP購電費率隨利率浮動調整機制協商」會議,惟均未達成合意。

復經台電公司於101年6月15日報請經濟部能源局(下稱能源局)介入協處其與被上訴人及森霸公司、國光公司、星元公司等4家民營電廠間之PPA爭議,並經能源局召開4次協處會議,惟迄能源局於101年9月26日召開第4次協處會議,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仍未同意接受能源局提出之協處方案。

三、上訴人主動立案調查結果,以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為在臺灣地區少數經政府特許成立向台電公司供應電力之事業,其彼此間係處於同一產銷階段,具有水平競爭關係之國內發電業者。

渠等於97年間起至101年10月止逾4年期間,藉所組成之台灣民營發電業協進會(下稱協進會)集會,達成彼此不與台電公司完成調整購售電費率之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而為「以拖待變」之種種方式,聯合拒絕與台電公司協商,足以影響國內發電市場之供需功能,核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4條第1項「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之禁止規定,乃依同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2項暨「公平交易法第1條及第14條情節重大案件之裁處罰鍰計算辦法」之規定,以102年3月15日公處字第102035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命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自原處分送達之日起,應停止所涉違法之聯合行為,並對渠等分別裁處罰鍰(被上訴人部分裁罰金額為新臺幣4億3,000萬元)。

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均不服,提起訴願,訴願決定將原處分關於罰鍰部分撤銷,命上訴人另為適法之處分,並駁回其餘訴願。

被上訴人就訴願駁回部分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原審判決訴願決定及原處分關於認定被上訴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4條第1項聯合行為之規定及命被上訴人立即停止該違法行為部分均撤銷。

上訴人不服,提起本件上訴。

四、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一)本件應無公平交易法之適用:依公平交易法第46條立法理由,及我國電力市場現今情況仍處於典型獨占狀態,競爭機制無法有效運作,而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所生產之電能應躉售予台電公司統籌調度,PPA之約定,足證被上訴人及系爭8家民營電廠係台電公司之衛星工廠,交易條件全受台電公司片面決定,彼此之間毫無競爭關係,自無公平交易法之適用。

(二)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無競爭關係:被上訴人與台電公司於簽定購售電合約時,交易條件即已固定,交易機會業已終結,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即無任何競爭關係。

而依PPA之約定,資本費屬於容量費之一項,每年之資本費為一固定金額,與台電公司實際購買之電量與用電時數無關。

(三)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無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合意,更無聯合行為:被上訴人於96年10月台電公司調整燃料成本公式時,並未承諾資本費將隨利率浮動調整,且自97年9月4日起之3次協商會議,被上訴人亦無拒絕建立購售電費率調整機制之意思。

而能源局要求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共同提出資本費率調整機制建議方案,並非決定商品數量或價格之合意,無構成聯合行為。

(四)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依購售電合約履行契約,於市場功能實無影響:民營電廠本屬政府高度管制行業,台電公司為為唯一之價格決定者,自由市場功能已受限制。

而協進會之功能在於維護被上訴人及其他8家民營電廠之契約權利,非影響價格或交易條件之聯合行為平台,且調降資本費率將破壞渠等自身既有契約權利,被上訴人及其他8家民營電廠拒絕修改購售電合約,係出於正常市場環境下經濟理性之自然結果,於市場功能無任何影響等情,求為判決:原處分關於認定被上訴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4條第1項聯合行為之規定及命被上訴人立即停止前項違法行為及該部分訴願決定均撤銷。

五、上訴人則以:(一)本件應有公平交易法之適用:電業法並未就民營電廠間從事聯合行為或其他競爭行為設有特別規定,與公平交易法規範並無衝突,故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合意拒絕調整與台電公司間購售電費率之行為,應有公平交易法之適用。

(二)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有競爭關係,符合聯合行為之主體要件: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均屬於國內發電市場內之業者,均經營發電業務、所提供之商品服務均為電力、交易相對人均為台電公司,顯見渠等處於同一產銷階段,且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有替代性存在,渠等間具有水平競爭關係。

(三)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透過協進會之運作,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限制彼此之競爭,且足以影響市場供需功能: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倘未聯合拒絕與台電公司協商,則各業者與台電公司間即有可能個別議定不同之交易條件,藉以爭取更多之交易機會。

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之合意限制個別業者原可能自行決定是否協商或以何等條件進行協商之行為,消弭市場上原可能存在之競爭,致市場無法透過自由競爭機制之運作而達到最適狀態,其供需功能即有受到影響之可能等語,資為抗辯。

六、原審判決訴願決定及原處分關於認定被上訴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4條第1項聯合行為之規定及命被上訴人立即停止該違法行為部分均撤銷,係以:(一)被上訴人及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均須依個別之PPA約定履行,無法自行決定發電量及價格,且台電公司為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所生產電能之唯一買家,渠等間並未有需求及供給替代性,原處分所認定之發電市場根本不存在藉由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與數量之市場機能。

台電公司依各電廠之邊際發電成本決定供應量,並非依市場經濟而運作,並無透過市場競爭而決定供應量之機能,被上訴人無法以價格、產品差異、廣告、服務、研究與發展、技術創新等方式爭取台電公司之電力調度,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並不存在有發電市場。

另依電業法之規定,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業者之電業營業區域,僅限於經中央主管機關特許成立給照之營業區域,台電公司將其所購入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業者之電力,利用其自身所有之輸、配電系統,輸送至台灣全島,則台灣本島固屬台電公司以其輸電、配電系統供應其電力之區域,惟原處分將之與被上訴人及其他8家民營電廠業者供應電力之區域範圍混為一談,以台灣本島列為本件之地理市場範圍,尚非的論。

(二)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所出售電能之價格及數量,均依其分別與台電公司所簽訂之PPA履行,其所產出之電能依規定僅能躉售予台電公司,渠等間均不存在供給及需求替代性,並無原處分所指之發電市場存在,且其所在之地理市場均不相同,彼此間更無於同一特定市場為競爭之可能。

是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彼此間自始即未存有公平交易法第4條所謂之競爭,非屬同法第7條第1項規定所稱有競爭關係之事業,自非聯合行為之規範對象。

(三)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並不存在一發電市場,渠等與台電公司分別簽訂PPA,在契約有效期間內,其所產出電能之價格與數量乃由雙方之契約所決定,而非經由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決定,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並不構成一發電市場,原處分所指之發電市場事實上並不存在,則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間當無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限制彼此競爭之情形。

被上訴人及其他8家民營電廠基於各自立場,考量各該PPA約定、攸關容量費率及能量費率之各項成本等因素後,而作出不同意台電公司所提協商方案之決定,純屬私法上契約之爭議。

尚不得僅因被上訴人與其他8家民營電廠均參與協進會,及皆未同意台電公司所提調整方案之行為結果,於外觀上具有一致性,逕認渠等間有聯合拒絕調整購售電費率之合意等語,為其判斷之基礎,固非無見。

七、惟本院查:

(一)按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4條(現行法第4條)規定:「本法所稱競爭,謂二以上事業在市場上以較有利之價格、數量、品質、服務或其他條件,爭取交易機會之行為。」

第5條第3項(現行法第5條)規定:「第1項所稱特定市場,係指事業就一定之商品或服務,從事競爭之區域或範圍。

」第7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現行法第14條第1項、第2項)規定:「(第1項)本法所稱聯合行為,謂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與有競爭關係之他事業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或限制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等,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而言。

(第2項)前項所稱聯合行為,以事業在同一產銷階段之水平聯合,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為限。

(第3項)第1項所稱其他方式之合意,指契約、協議以外之意思聯絡,不問有無法律拘束力,事實上可導致共同行為者。」

第14條第1項前段(現行法第15條第1項前段)規定:「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

及第41條第1項前段(現行法第40條第1項前段)規定:「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違反本法規定之事業,得限期命其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

準此,聯合行為之構成要件為:(1)聯合行為之主體:係指有競爭關係之事業間,亦即處於同一產銷階段之水平競爭事業間;

(2)聯合行為之合意方式:係指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

(3)聯合行為之合意內容:係指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或限制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等,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

(4)聯合行為對特定市場之影響:以事業在同一產銷階段之水平聯合,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為限;

所謂「足以」影響市場功能,解釋上僅需事業所為之共同行為,在客觀上得影響市場供需功能之危險可能性為已足,非以市場供需功能實際受到影響為必要,且與合意內容有無法律上拘束力、合意後有無實際執行或事業是否因聯合行為獲得實際利益等無涉。

(二)次按開放發電業作業要點第2點規定:「適用範圍:本要點適用於申請專營水力或火力發電業務之公用事業。」

第3點規定:「開放額度:(第1項)開放發電業之機組總裝置容量,以不超過其商業運轉時台灣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之20%為原則。

(第2項)前項開放額度經濟部將依實際需要調整之。」

第4點規定:「電力躉售:發電業所生產之電力,除供發電場廠區自用外,應躉售與台電公司統籌調度。

」及第5點規定:「購電價格:台電公司向發電業購買電力之價格,應以不超過台電公司同類型式發電機組之避免成本為原則。

如有爭議時,報由經濟部調處。」

本件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均係依開放發電業作業要點相關規定設立之專營火力發電業務之公用事業,渠等所生產之電力,除供發電場廠區自用外,應躉售予台電公司統籌調度,台電公司向渠等購買電力之價格以不超過台電公司同類型式發電機組之避免成本為原則。

又台電公司與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簽訂之購電費率有「容量費率」與「能量費率」兩部分,並區分為「保證時段」與「非保證時段」,保證時段之費率包含容量費率與能量費率,非保證時段僅有能量費率,其中容量費率係指反應電廠投資之固定成本(主要為資本費),能量費率則係反應變動成本(主要為燃料成本)。

因反應資本支出之利率逐漸下滑:台電公司之長期平均資本借款利率已由84年度之7.54%降至96年度之2.37%,100及101年度更降至1.52%及1.57%(102年1至8月則為1.55%),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臺灣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及第一銀行之新承作資本支出放款平均利率亦由84年度之8.37%降至96年度之3.04%,100年度更降至2.06%(102年1至8月回升至2.23%)。

且台電公司與第1、2階段開放設立之民營電廠即麥寮公司、和平公司、長生公司、嘉惠公司及新桃公司所簽訂之購售電合約第54條約定:「本合約自生效日起每滿5年或有必要時,由雙方會商檢討修正之。」

台電公司與第3階段開放設立之民營電廠即被上訴人、森霸公司、國光公司及星元公司所簽訂之購售電合約第49條約定:「本合約得經雙方會商檢討同意後以書面修正之。」

台電公司(經濟部)與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多次協商(調處)購電費率應隨利率浮動調整時,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疑於所籌組之協進會中,協議共同拒絕調降容量費率,致台電公司長期承擔過高之不合理購電費率。

則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是否不得為而為聯合行為,即應探討渠等之行為是否合致上開聯合行為之構成要件。

(三)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之機組總裝置容量,原則上在台灣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之20%開放額度內(例外經濟部得依實際需要調整之),發電躉售予台電公司統籌調度,是渠等均僅經營台灣電力系統中發電階段之業務,所提供之產品均為電力,交易相對人均為台電公司,台電公司得跨區域統籌調度渠等之產品予台灣本島用電戶使用,且得在非保證時段,依合約之經濟調度原則,選擇與能量費率較低之民營電廠交易,故能量費率得為非保證時段之競爭因素,則原判決認定渠等非處於同一產銷階段,無水平競爭關係,所提供之產品不具有替代性,無法界定為一發電市場,不得以台灣本島列為本件之地理市場範圍,尚非無疑。

又在界定本件產品市場時,容有必要考量交易相對人即台電公司在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產品間之轉換成本大小、產品價格調整時,台電公司因價格變化而移轉購買之程度、台電公司對於產品間替代關係之看法等相關因素,暨在界定本件地理市場時,亦有必要考量台電公司在不同區域購買產品之交易成本大小、台電公司對產品獲取之便利性、台電公司在產品價格調整時,選擇至不同區域購買之情況、台電公司對於產品區域間替代關係之看法等相關因素。

經查,原處分卷附之台電公司101年10月16日陳述書及101年11月26日陳述書對此並未明確陳述,原審固曾通知台電公司派員到庭作證,並經台電公司差派負責電價訂定及購售電合約執行之蔡志孟、法律事務室主任胡大民、負責電力調度之鄭壽福等證人到庭作證,惟比較觀諸原判決理由及上訴理由,足見上訴人對彼等之證詞,或與原審之解讀不同,或認為出自原審之誘導訊問,則在判斷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是否合致聯合行為主體之構成要件時,交易相對人即台電公司之真意包括該公司在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產品間之轉換成本大小、產品價格調整時,該公司因價格變化而移轉購買之程度、該公司對於產品間替代關係之看法(考量產品市場之相關因素),暨該公司在不同區域購買產品之交易成本大小、該公司對產品獲取之便利性、該公司在產品價格調整時,選擇至不同區域購買之情況、該公司對於產品區域間替代關係之看法(考量地理市場之相關因素)究竟為何?容有調查釐清之必要。

(四)承上,由於被上訴人等9家民營電廠間是否構成一發電市場等情,事證未明,則原審基於渠等間並不構成一發電市場,進而認定渠等固均參與協進會,惟渠等乃基於各自立場,考量各項成本因素後,作出不同意台電公司(經濟部)所提協商(調處)方案之決定,於外觀上雖具有一致性,但不得遽謂渠等有聯合拒絕調整購售電費率之合意,亦無所謂足以影響生產、產品交易供需之市場功能,而不合致聯合行為之合意及對特定市場之影響等構成要件云云,尚嫌速斷,亦有調查釐清之必要。

(五)被上訴人與台電公司已於102年1月28日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就雙方同意依102年1月15日之「星能–民營電廠購售電合約修約協商事宜」(第10次)會議紀錄及其附件之約定達成和解,有該院101年度重訴字第1060號民事和解筆錄可稽(參原審原告證物卷),且證人蔡志孟於103年4月25日在原審行準備程序時證稱:「……102年1月28日台電先跟國光、森霸、星能3家在臺北地方法院當場達成合意並以和解筆錄替代修約。

102年3月6日與星元函復同意修約、102年3月13日與長生函復同意修約……」等語,有該日準備程序筆錄可憑,則上訴人於同年3月15日作成原處分時,被上訴人與其餘8家民營電廠間有無聯合行為,而有由上訴人依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41條第1項前段規定命被上訴人應立即停止該違法行為之必要?亦待調查釐清。

(六)綜上所述,原判決既有上述疑點未予調查釐清之處,而上開情事將影響本案判決結果,故上訴人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有理由;

又本件事證尚有未明,而有由原審法院再為調查之必要,爰將原判決廢棄,發回原審法院詳為調查審認,更為適法之裁判。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6條第1項、第260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鍾 耀 光
法官 劉 介 中
法官 鄭 小 康
法官 林 樹 埔
法官 黃 淑 玲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26 日
書記官 王 史 民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