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行政法院行政-TPAA,97,裁,2989,20080605,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97年度裁字第2989號
再 審原 告 甲○○
再 審被 告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
代 表 人 凌忠嫄
上列當事人間綜合所得稅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96年2月15日本院96年度判字第299號判決及94年7月7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3年度訴字第1985號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再審原告對本院96年度判字第299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3年度訴字第1985號判決(下稱原審判決),同時以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事由提起再審之訴,依同法第275條第2項規定,由本院合併管轄,合先敘明。

二、按提起再審之訴,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77條第1項第4款之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判決有如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73條或第274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仍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所提再審之訴,即屬不合法。

三、本件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及原審判決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所定事由,對之提起再審之訴,其再審意旨略以:民國90年11月12日修訂公布公司法第238條後,出售土地溢價收入不屬於資本公積而應係未分配盈餘,故不應適用財政部83年6月15日台財稅第831596449號函。

再審被告課徵再審原告88年度綜合所得稅行為時,已修訂公布實施公司法第238條,依財政部83年6月1日台財稅第831593822號函,課稅時點為利用未分配盈餘轉增資股東會決議日,是新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下稱新陸公司)土地溢價收入(未分配盈餘)轉增資時即應課稅,以股東會議決議日(87年2月16日)為準,因此正確課稅時點應為87年度而非88年度。

惟原確定判決及原審判決仍採用無效之財政部83年6月15日台財稅第831596449號函釋,且認定課稅時點為減資發放現金給股東之年度(88年度),顯然違背憲法第19條「未能事實認定」,亦違反行政程序法第158條第1項、稅捐稽徵法第1條之1、90年11月12日修訂後之公司法第238條、行政院61年6月26日台財第6282號令、財政部61年8月2日台財稅第36510號令之精神,而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

又法人與股東係屬不同之權利主體,再審原告係新陸公司之股東而非董事,持股比率甚微無法影響公司決策,是新陸公司故意規避賦稅之行為與再審原告無關,不得因此認定再審原告就漏報系爭營利所得有規避故意,亦不能以調查股東徐鏡明個人贈與稅之案件而對再審原告處以罰鍰云云。

經核其再審訴訟所表明之再審理由,業經再審原告在上開判決時提出主張,並經原確定判決及原審判決論駁,再審原告仍執陳詞而為主張,然未具體指明原確定判決及原審判決所適用之法規與該案應適用之現行法規究有如何相違背,或與解釋、判例有所牴觸之情形,其泛指原確定判決及原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之違法,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事由,依上說明,其再審之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又查,財政部83年6月1日台財稅第831593822號函:「所得稅法第76條之1第1項規定,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其未分配盈餘累積數超過已收資本額二分之一以上者,應於次一營業年度內,利用未分配盈餘辦理增資,該項增資時點之認定,應以公司股東會決議日為準。」

係就公司增資時點之認定所為之函釋,此與公司發放股利仍應以發放日之年度計徵各股東當年度所得無涉,亦與本件形式上為減資而實際上係將公司出售土地之盈餘分配予各股東,即實質上屬於給付營利所得之情形不同。

系爭營利所得之給付,自應以實際給付、轉帳給付或匯撥給付予各股東之年度為準,亦即應以股東所得實現之年度(88年)申報營利所得,附此指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6 月 5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鄭 小 康
法官 劉 介 中
法官 楊 惠 欽
法官 林 樹 埔
法官 帥 嘉 寶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97 年 6 月 6 日
書記官 郭 育 玎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