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TPDM,106,簡,1018,20170502,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06年度簡字第101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朱彥錞(原名朱櫻芳)
選任辯護人 林帥孝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提起公訴(105 年度偵字第00000號、第24394 號),嗣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經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朱彥錞幫助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緩刑肆年,緩刑期間並應賠償張湧斌新臺幣捌萬元,給付方式如下:朱彥錞自民國一○六年五月起,按月給付張湧斌新臺幣貳仟元,至全部清償完畢為止,如有一期未履行,視為全部到期。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應補充「被告朱彥錞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

被告以單一交付金融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之行為,提供其所有2 個帳戶與詐騙集團成員使用,使詐騙集團成員藉此多次詐得他人之財物,係一行為而觸犯數罪名,為同種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幫助詐欺取財罪處斷。

又被告以幫助他人犯罪之意思,參與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依正犯之刑減輕之。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可預見提供金融帳戶相關資料與他人使用,可能協助詐欺集團實施財產犯罪,致使無辜民眾受騙而受有財產上損害,亦擾亂金融交易往來秩序,危害社會正常交易安全,並造成警察、檢察機關不易查緝犯罪行為人之真實身分,更增加被害民眾求償之困難,卻因亟需取得款項,仍執意為之,實有不該;

兼衡被告自陳教育程度高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勉持之生活狀況(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5 年度偵字第21055 號卷第3 頁),另參以被告終能坦承犯行,並願賠償告訴人張湧斌、陳芳銘部分損失,而與告訴人等人均達成和解,已有悔悟之犯後態度,及其交付2 個金融帳戶之犯罪手段,共使被害人2 人遭詐騙21萬元之犯罪所生損害,兼衡並無證據證明被告因本案犯行而受有不法利益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至被告所有上揭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物,雖係供詐騙集團為本案詐欺犯行所用之物,然未經扣案,迄今仍未取回,亦無證據證明現仍存在,爰不另為沒收之諭知,附此敘明。

四、末查,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其因一時失慮,致罹刑典,固非可取,惟審酌其犯後已坦承犯行,經此偵審程序及刑之宣告後,應知警惕而無再犯之虞;

衡以被告願賠償告訴人損失,且與告訴人2 人均達成和解,均同意本願給予被告緩刑宣告等情,認本院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併予宣告緩刑4 年,以勵自新。

又緩刑宣告,得斟酌情形,命犯罪行為人向被害人支付相當數額之財產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同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定有明文。

查被告與告訴人張湧斌達成「被告應賠償張湧斌8萬元,按月給付2,000元」之賠償條件,有卷附本院104年4月24日公務電話紀錄可考(告訴人陳芳銘則表示無需被告賠償,並願意原諒被告等語,有本院106年4月17日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徵,見本院易字卷第49頁),是本院衡酌為保障告訴人張湧斌之權益,依據前揭規定,併就上開緩刑之宣告附命如主文所示之條件,此部分並得為民事強制執行名義。

倘被告違反上開應行負擔之事項且情節重大者,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宣告,併此述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0條第1項、第454條第2項、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30條第1項前段、第55條、74條 第1項第1款、第2項第3款,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第2項前段,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張耀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盈茹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5 月 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犯及其處罰)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
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05年度偵字第21055號
105年度偵字第24394號
被 告 朱櫻芳 女 2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新北市○○區○○里○○街000巷0
0號10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林帥孝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朱櫻芳明知金融機構之存摺為個人信用之重要表徵,任何人皆可自行前往金融機構申請開立存摺,並無特別之窒礙,且可預見將自己之存摺、提款卡、密碼等資料提供他人使用,可能因此幫助他人從事詐欺行為而用以處理詐騙之犯罪所得,致使被害人及警方一時追查無門,竟不違背其本意,基於幫助他人詐欺之不確定犯意,於民國105年7月1日,以快遞寄送之方式,將所申辦玉山商業銀行屏東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號詳卷)帳戶(下稱玉山商銀帳戶)及富邦商業銀行之存摺、提款卡(含密碼)等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人,藉以幫助該成年人之犯罪集團成員從事財產犯罪。
嗣該犯罪集團成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而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先於一105年6月30日10時30分許,撥打電話予張湧斌,佯稱為伊之國小同學,表示需款急用,使張湧斌誤信為真,而陷於錯誤後,遂委由妻子李金鳳於105年7月6日13時30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16萬元至朱櫻芳上開玉山商銀帳戶,未幾旋遭提領一空;
二又於105年7月11日15時許前之某時許,撥打電話向陳芳銘佯稱係友人梁先生,使陳芳銘誤信為真,而陷於錯誤後,遂於105年7月11日15時許,匯款5萬元至朱櫻芳上開帳戶,亦旋遭提領一空。
嗣因張湧斌、陳芳銘發現遭騙報警處理,經調閱朱櫻芳上開帳戶之開戶及交易明細等資料後,始循線查獲。
二、案經張湧斌、陳芳銘告訴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及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屏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暨待證事實
┌──┬────────┬─────────────┐
│編號│證據名稱        │待證事項                  │
├──┼────────┼─────────────┤
│一、│被告朱櫻芳於警詢│固坦承有於上揭時、地將玉山│
│    │及偵查中之供述  │商銀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
│    │                │碼交付與他人之事實,惟矢口│
│    │                │否認涉有本件犯行,辯稱:伊│
│    │                │當時急需用錢,在網路上看到│
│    │                │資訊,加對方Line,對方說提│
│    │                │供一本帳戶存摺,可以借款3 │
│    │                │萬元,所以伊提供兩個帳戶,│
│    │                │伊跟對方說要借10萬元,對方│
│    │                │說會幫伊跟他們金主講,對方│
│    │                │沒有要求伊提供擔保,不知道│
│    │                │對方的真實姓名年籍,當下沒│
│    │                │想那麼多,也沒仔細想云云  │
├──┼────────┼─────────────┤
│二、│證人即告訴人張湧│證明告訴人張湧斌遭詐騙陷於│
│    │斌於警詢時之指訴│錯誤後,於犯罪事實欄所載時│
│    │及證述          │間匯入上開金額之款項至被告│
│    │                │所申設之玉山商銀帳戶之事實│
│    │                │。                        │
├──┼────────┼─────────────┤
│三、│證人即告訴人陳芳│證明告訴人陳芳銘遭詐騙陷於│
│    │銘於警詢時之指訴│錯誤後,於犯罪事實欄所載時│
│    │及證述          │間匯入上開金額之款項至被告│
│    │                │所申設之玉山商銀帳戶之事實│
│    │                │。                        │
├──┼────────┼─────────────┤
│四、│告訴人張湧斌妻子│證明同上二、三之事實。    │
│    │李金鳳之匯款回條│                          │
│    │、花蓮縣富里鄉農│                          │
│    │會存摺封面影本、│                          │
│    │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
│    │及告訴人陳芳銘之│                          │
│    │匯款委託書(代收│                          │
│    │入傳票)        │                          │
├──┼────────┼─────────────┤
│五、│被告之玉山商銀帳│同上二及三之事實。        │
│    │戶之開戶基本資料│                          │
│    │及帳戶往來交易明│                          │
│    │細資料          │                          │
└──┴────────┴─────────────┘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嫌。
至被告雖為前揭抗辯,然詐欺集團使用人頭帳戶作為詐欺等財產犯罪洗錢工具,早已為平面及電子媒體所揭露,被告既係智識正常且具社會經驗之成年人,對此自無不知之理,且依金融貸款之正當程序而論,本應經銀行貸放款人員核實徵信;
況依常情而言,一般之銀行金融機構或貸放款之融資公司,應係要求貸款申請人或借款人提供薪資或收入證明、工作之在職證明及可供擔保之財產或保證人等資料,均不會要求其等須提供個人帳戶之存摺正本、金融卡及密碼;
由此觀之,益證被告於提供個人帳戶資料之時,應可察知對方並非合法之銀行人員,收取其提款卡及密碼之行為恐有作為非法使用之虞,是認被告前開所辯,尚不足採,應已涉有本罪之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1 月 24 日
檢 察 官 游明慧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