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1年度審附民字第2619號
原 告 巫慧婷
被 告 石忠坤
上列原告因被告詐欺案件(本院111年度審訴字第730號),提起附帶民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對被告石忠坤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始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否則即不得提起,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
而所謂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係指因犯罪行為直接受損害之人而言,至其他因犯罪間接或附帶受損害之人,在民事上雖不失有請求賠償損害之權,但既非因犯罪而直接受其侵害,即不得認係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869號民事裁定意旨可資參照),因此若非直接被害人,如在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賠償,其訴為不合法甚明,自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駁回之。
二、查本件被告石忠坤被訴詐欺等案件,檢察官僅就被告石忠坤對告訴人伍琳菁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洗錢罪部分提起公訴。
至被告張瑋被訴對原告巫慧婷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洗錢罪部分,未據檢察官對被告石忠坤以共同正犯、幫助或教唆犯為由併提起公訴,卷內亦乏證據足資認定被告石忠坤就被告張瑋被訴上開部分具犯意聯絡或行為分擔,原告亦未敘明被告石忠坤應與被告張瑋共同賠償之請求權基礎,難認被告石忠坤屬「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據此以論,原告非本件被告石忠坤被訴案件之被害人,而被告石忠坤亦非被告張瑋被訴案件之「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本件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為不合法,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至原告對被告張瑋所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業經本院移由民事庭審理,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前段規定,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庭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賴鵬年
法 官 宋恩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14 日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