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TPDM,113,原訴,15,20240827,7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訴字第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建鋒




選任辯護人  周福珊律師
上列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45928、46580號、113年度偵字第7578、7579、906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建鋒自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並禁止接見通信。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

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後段定有明文。

二、被告林建鋒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於民國113年4月2日訊問後,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等罪,嫌疑重大,並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及反覆實施詐欺取財犯行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有羈押之必要,於同日裁定羈押及禁止接見、通信,先予敘明。

三、茲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3年8月26日訊問後,認被告雖就被訴事實否認犯行,惟經證人證述明確,並有對話紀錄截圖、監視器錄影畫面、生基位權狀及憑證、帳戶交易明細、被害人名冊、通訊監察譯文及扣案證物在卷足參,可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等罪嫌疑重大。

又依據卷內資料以觀,集團內成員有指示重置手機,並相互通報檢警搜索進度而躲避查緝、湮滅事證之情,且本案集團成員間使用可自動銷燬訊息之Telegram通訊軟體作為聯絡之用,復斟酌被告供述與卷內之證人所為證述,就犯案情節、分工狀況等情節不同,且本案尚未詰問證人完畢,尚有證人須待調查,被告為脫免罪責,仍有影響證人證詞使案情晦暗之可能,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勾串證人、湮滅證據之虞,再審酌本案詐欺集團規模不小,被害人眾多,被害金額高達新臺幣(下同)4,400餘萬元,且詐騙時間持續長達1年餘,並扣得大量被害人名單,且被告自承其加入本案集團期間,每週收受被害人交付款項最少10萬元,最多曾1日收到300萬元以上,顯見該等犯行具有高報酬、高獲利之特性而使被告有反覆投入之誘因,若不羈押被告,則不能排除被告重新加入集團誘騙不特定人,造成更多被害人受害,是可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加重詐欺取財犯行之虞。

綜上諸情,足認被告確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羈押原因。

復審酌被告本案涉案情節非輕微,被害金額甚鉅,且被害人數眾多,被害金額高達4,400餘萬元,且以誘騙投資股票失利者將給予生基位補償之方式詐騙被害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及交易安全,參酌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等公益考量,與被告人身自由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程度,就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為權衡,若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足以確保本案後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而有繼續羈押之必要。

準此,爰裁定自113年9月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為確保被告無從與外界聯繫以達到勾串證言、湮滅證據之目的,一併諭知禁止接見通信。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佳靜
                                    法  官  郭子彰
                                    法  官  陳盈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程于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8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