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TPDM,113,聲,484,2024042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8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玉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8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玉萍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玖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玉萍因詐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之等語。

二、刑法第50條第1項規定:「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第2項規定:「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五十一條規定定之。」

第51條第5款規定:「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三十年。」

第53條規定:「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與科刑判決有同一之效力,經裁判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故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限,此有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可參。

惟如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法院自不受原確定裁定實質確定力之拘束,得另定應執行刑,此觀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405號裁定意旨即明。

三、受刑人前因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經法院分別判刑確定,其中首先判決確定日為民國110年5月24日,各罪犯罪時間均在此之前,且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有如附表所示各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

其中附表編號1所示有期徒刑部分為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號2為不得易科罰金且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號3、4則為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然被告已具狀請求檢察官就上開各罪聲請法院裁定應執行刑,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核無不合。

又附表編號1至2、編號3至4所示之罪雖曾經酌定應執行之刑,但檢察官聲請合併定刑,原定刑之基礎即已變動,自得另行裁定。

上述原判決、原裁定酌定之應執行刑合計為有期徒刑2年9月,是為本案定應執行刑之上限。

受刑人經本院通知,逾期仍未具狀陳述意見,有本院通知函稿、送達證書在卷可查。

茲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為幫助洗錢罪、編號2為販賣毒品罪,附表編號3至4均為詐欺取財罪,罪質各有不同,其各罪犯罪時間前後相隔約1年等情,且附表編號1、2或編號3、4所示之罪,前經法院定應執行刑,受刑人已獲恤刑利益,爰就所處有期徒刑部分,酌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又因併合處罰結果,本院於定應執行刑時,自毋庸記載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1項但書第1款至第4款、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沛元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洪紹甄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29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