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TPDV,107,訴,4820,20190531,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7年度訴字第4820號
原 告 吳長壽
被 告 劉逸鴻
劉陳阿循
劉天瑞
劉怡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8 年5 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代位人劉逸鴻與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准予分割,並按附表一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為分別共有。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及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各負擔四分之一。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第1項原為:「被告公同共有如(民事起訴狀)附表一編號一、二所示之遺產應予分割,分割方法如(民事起訴狀)附表一編號一、二分割方法欄所載」。

嗣於民國108 年3 月19日當庭更正訴之聲明如後所示(見本院卷第190 頁),經核原告上開更正均未變更訴訟標的,而僅補充其聲明使之完足、明確,於法核無不符,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劉逸鴻積欠原告新臺幣(下同)57萬元,原告經強制執行後仍未全部受償,已取得本院所核發之105 年度司執字第134493號債權憑證,其對被告劉逸鴻確有債權存在。

而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建物、存款、股票均為被繼承人劉竹石死亡後所留之遺產(下合稱系爭遺產),由被告劉逸鴻、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下稱被告劉逸鴻等4 人)共同繼承(應繼分各4 分之1 ),其等並於102 年10月22日就附表一編號1 、2 所示土地辦理繼承登記為公同共有。

茲因被告劉逸鴻名下別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復怠於分割遺產,使原告無法受償,故為保全債權之必要,爰依民法第1164條、第242條規定,代位被告劉逸鴻請求分割系爭遺產等語。

並聲明:被告劉逸鴻等4 人公同共有如附表一編號1至6所示之系爭遺產應予分割,並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被告劉逸鴻等4 人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㈠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之名義,行使其權利,民法第242條前段有明文規定。

又請求分割公同共有物之訴,訴訟標的對於全體共有人必須合一確定,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應由同意分割之共有人起訴,並以反對分割之其他共有人全體為共同被告,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

惟債權人基於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行使債務人之權利,自無再以被代位人(即債務人)為共同被告之餘地(本院暨所屬法院107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2號研討結果參照)。

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

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

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條、第1151條、第830條第2項、第82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⒈原告既居於債權人之身分,而以自己之名義代位劉逸鴻請求分割遺產,依首揭說明,自毋庸再將被代位人(即劉逸鴻)列為共同被告,故原告於起訴時仍將劉逸鴻同列為被告,請求其應與其餘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就系爭遺產依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於法顯有未合,原告此部分請求尚屬無據,先予敘明。

⒉又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05 年度司執字第000000 號債權憑證、本票、臺北市○○段○○段000 ○00000地號土地之土地登記謄本在卷為證(見本院卷第17至41、245 至247 頁),並經本院向臺北市建成地政事務所、財政部國稅局、臺北市稅捐稽徵處萬華分處分別函詢關於上開土地繼承登記、被繼承人劉竹石之遺產稅申報及臺北市○○區○○街00巷00號建物房屋稅課稅等相關資料,有該地政事務所108 年1 月18日北市建地籍字地0000000000號函、財政部國稅局108 年1 月22日財北國稅資字第1080003663號函、該稅捐稽徵處108 年3 月29日北市稽萬華乙字第1084402143號函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7至133 、137 至150 、281至297頁)。

而被告劉逸鴻等4 人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是本院審酌上開證物,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正。

從而,被告劉逸鴻對原告負有債務,迄無力清償,惟與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共同繼承劉竹石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系爭遺產,並已就其中附表一編號1、2所示土地於102 年10月22日繼承登記為公同共有,但迄今均尚未分割,且查無法律規定或契約訂定不能分割之情形。

是以,被告劉逸鴻本得主張分割以換價清償其對原告之債務,至今卻仍未能與其他繼承人協議或請求法院為裁判分割,顯然怠於行使其遺產分割請求權。

故原告為保全其債權,主張依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劉逸鴻行使請求分割遺產之權利,訴請裁判分割系爭遺產,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又按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斟酌公平原則、各繼承人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利用價值、經濟效用、經濟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承人之意願等相關因素,以為妥適之判決。

又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⒈系爭遺產中如附表一編號1 、2 所示之土地、如編號5 所示之存款及如編號6 所示之股份(屬畸零股),本院斟酌其性質、經濟效益之維持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認由被告劉逸鴻(由原告代位行使)與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即各4 分之1 分割為分別共有。

⒉另系爭遺產中如附表一編號3 、4 所示之未辦保存登記建物,雖因該建物未辦理保存登記,其所有權人恆為原始起造(建築)之人,固得為繼承之標的,但繼承人因繼承所取得者,並非該不動產之「所有權」本身,而僅為該棟建物之「事實上之處分權」而已。

又「事實上處分權」之本質,雖屬所有權權能之集合,得為讓與之標的,並具有財產權之性質,然其不能與「不動產物權」等同視之,既非「不動產物權」,自無民法第759條「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規定之適用。

再依民法第831條「本節(即民法物權編第四節共有)規定,於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由數人共有或公同共有者準用之」之規定,事實上處分權倘係由數人公同共有者,當然亦得成為法院裁判分割之客體。

是如附表一編號3 、4 所示之建物雖未辦理所有權登記,無從為繼承登記,亦無從取得足以表彰該棟建物之「所有權」本身,然其既已因繼承而取得類似所有權權能之集合,並得據以處分該棟建物,本院斟酌該權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繼承人之利益,認為被告就該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仍以被告劉逸鴻(由原告代位行使)與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即各4 分之1 分割為分別共有為適當。

四、綜上所述,原告民法第242條、第1164條規定,代位被告劉逸鴻請求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分割被繼承人劉竹石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系爭遺產,並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登記為分別共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部分請求(即對被告劉逸鴻之請求),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查本件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是因原告欲實現對被代位人即債務人劉逸鴻積欠之債權所生,故原告請求代位分割遺產雖有理由,惟關於訴訟費用之負擔,應由兩造比例負擔,始屬公平。

而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於分割後得自由處分其分別共有部分,均蒙其利,爰審酌兩造各自因本件分割訴訟所得之利益等情,認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原告(因其代位債務人劉逸鴻)及被告劉陳阿循、劉天瑞、劉怡萱各負擔4 分之1 為妥適,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5 月 31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劉娟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5 月 31 日
書記官 周慈怡
附表一:被繼承人劉竹石所遺財產
┌──┬────┬────────┬─────┬────┬───────────────┐
│編號│財產種類│  所在地或名稱  │面積或數量│權利範圍│           分割方法           │
├──┼────┼────────┼─────┼────┼───────────────┤
│ 1 │土地    │臺北市萬華區萬華│44平方公尺│5分之1  │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        │段一小段809 地號│          │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        │土地            │          │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                │          │        │共有。                        │
├──┼────┼────────┼─────┼────┼───────────────┤
│ 2 │土地    │臺北市萬華區萬華│7平方公尺 │5分之1  │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        │段一小段809 -1地│          │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        │號土地          │          │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                │          │        │共有。                        │
├──┼────┼────────┼─────┼────┼───────────────┤
│ 3 │建物之事│臺北市萬華區三水│32.6平方公│公同共有│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實上處分│街22巷13號(未辦│尺        │20分之1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權      │保存登記建物,稅│          │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籍編號0000000000│          │        │共有。                        │
│    │        │0)             │          │        │                              │
├──┼────┼────────┤          ├────┼───────────────┤
│ 4 │建物之事│臺北市萬華區三水│          │20分之4 │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實上處分│街22巷13號(未辦│          │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權      │保存登記建物,稅│          │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籍編號0000000000│          │        │共有。                        │
│    │        │0)             │          │        │                              │
├──┼────┼────────┼─────┼────┼───────────────┤
│ 5 │存款    │臺北市第五信用合│新臺幣46元│全部    │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        │作社            │(若有孳息│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        │                │並包括之)│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                │          │        │共有。                        │
├──┼────┼────────┼─────┼────┼───────────────┤
│ 6 │投資    │臺北市第五信用合│   20股   │全部    │被代位人劉逸鴻、被告劉陳阿循、│
│    │        │作社股份        │          │        │劉天瑞、劉怡萱按如附表二所示之│
│    │        │                │          │        │應繼分各4 分之1 比例分割為分別│
│    │        │                │          │        │共有。                        │
└──┴────┴────────┴─────┴────┴───────────────┘
附表二:各繼承人之應繼分比例
┌──┬───────┬─────┐
│編號│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
│ 1 │被告劉逸鴻    │4 分之1   │
├──┼───────┼─────┤
│ 2 │被告劉陳阿循  │4 分之1   │
├──┼───────┼─────┤
│ 3 │被告劉天瑞    │4 分之1   │
├──┼───────┼─────┤
│ 4 │被告劉怡萱    │4 分之1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