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TPDV,104,事聲,299,2015061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4年度事聲字第299號
異 議 人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潤權
上列異議人就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債務人廖建鈞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中華民國104年5月20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04年度司執字第21057號裁定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效力;

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

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所準用。

查本件異議人就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04 年5月20日所為104年度司執字第21057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裁定(下稱原裁定),異議人於收受該裁定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合,先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係依照強制執行法第119條聲明異議,非同法第12條聲明異議。

執行法院立於債務人地位代債務人行使權利,應以債權人有聲請該項強制執行標的之權利為前提,本件債權人並無聲請代替債務人終止保險契約,執行法院主動代替債務人行使終止保險契約意思表示,似有不當。

本件債務人投保為因應將來自己發生不可預期之變故,避免身故受益人之生活陷入困境,並無藉保險契約以脫法保障藏富於保險之情。

再者,本健保契約投保迄今逾17年,如辦理終止契約,解約金數額僅約新臺幣(下同)12萬多元,似與比例原則精神不符,爰依法聲明異議等語。

三、按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執行法院應發扣押命令禁止債務人收取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債務人清償。

前項情形,執行法院得詢問債權人意見,以命令許債權人收取,或將該債權移轉於債權人。

如認為適當時,得命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支付轉給債權人。

金錢債權因附條件、期限、對待給付或其他事由,致難依前項之規定辦理者,執行法院得依聲請,準用對於動產執行之規定拍賣或變賣之,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1、2、3項定有明文。

復依保險法第111條、第119條、第120條規定,在保險事故發生前,要保人得變更受益人、終止保險契約、在保單價值準備金範圍內為質借供自己週轉,且在保單投保滿一定期間,符合一定之要件者,終止保險契約之解約金或保單價值準備金歸要保人所有,是保單契約之實質上權利由要保人享有,其財產價值,應屬要保人所有。

又債務人名下所有財產(含動產不動產及其他金錢債權)為其責任財產,均為債權人之總擔保,於債務人未清償已屆清償期之債權,債權人據執行名義就債務人名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時,法院即得以強制力強制其履行債務。

另按除公務人員保險法第18條等法律之特別規定外,保險法並未明文禁止一般人壽保險、意外保險、儲蓄保險、年金保險(非國民年金)、投資型保險之保險金及解除保險契約後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扣押及換價,故應予准許扣押、換價(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9年法律座談會民執類提案第28號參照)。

再按「強制執行法上之拍賣,應解釋為買賣之一種,即拍定人為買受人,而以拍賣機關代替債務人立於出賣人之地位。

故出賣人於出賣時所應踐行之程序,例如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應將買賣條件以書面通知有優先承買權之承租人,使其表示意願等等,固無妨由拍賣機關為之踐行(最高法院49年台抗字第83號民事判例),此為強制執行程序得施以強制力之當然法理。

是凡債務人之責任財產經執行法院予以查封或扣押,應得由執行法院本於強制力立於債務人之地位,將債務人之責任財產予以換價分配,以滿足債權人之債權。

四、經查:㈠本件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聲請執行債務人人廖建鈞與第三人即異議人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間保險契約現存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民國104 年3月2日執行命令予以扣押,異議人函覆債務人於異議人處有假設於本件扣押命令到達時辦理終止契約,計算扣除保單質借金額後得領回解約金為12萬6883元,嗣經本院執行處以104年4月27日換價命令通知異議人終止債務人投保保險契約後,並將解約金向本院執行處支付轉給債權人,詎遭異議人提出異議等情,業經本院調閱104年度司執字第21057號卷宗核閱無誤。

次查,本件異議人104年3月25日函覆以估算債務人有保單價值準備金扣除保單質借金額後,約有12萬6883元,惟給付條件未成就,上開聲明異議並未否認有保單價值準備金存在(解約金以實際解約日計算金額為準),僅主張無保險法第109條所定返還保單價值準備金之事由、給付條件未成就而無從辦理等語,足見異議人並不否認債務人對異議人之保單價值準備金之存在,或對於數額有爭議,故異議人於執行程序中,並非依強制執行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聲明異議,僅係對系爭保單價值準備金之換價命令之執行方法聲明異議,合先敘明。

㈡本件債權人於104年2月17日具狀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債務人於異議人所投保之保險契約,包含基金型保單、定期定額儲蓄型保單、可中途贖回之保單及「可領取之還本金額(含定期及不定期)及中途解約可領取之全部金額」或「保險契約效力停止,第三人公司應返還之責任準備金」或「基於保險契約所得請求之保險給付」。

而上開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在保險契約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前,需經由終止保險契約後轉換成解約金,方能實現。

即如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而保險費已付足一年以上者,保險人應於接到通知後1 個月內償付解約金;

其金額不得少於要保人應得保單價值準備金之4分之3,償付解約金之條件及金額,應載明於保險契約,保險法第119條定有明文。

是要保人為終止保險契約之意思表示後,自保險人處取得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即屬債務人之責任財產,為其對債權人所負債務之總擔保,而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又債務人本得依照保險契約約定隨時終止契約並依上開規定請求保險人給付解約金,揆諸前揭說明,凡債務人所得行使之權利,執行法院自得依聲請行使公權力而本於強制力立於債務人地位,將債務人之責任財產予以換價分配,以滿足債權人之債權,執行法院並非代位債務人行使其保險契約終止權,不生保險契約終止權之移轉,執行法院並非代位債務人取得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取償,二者尚屬有別。

是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自得由執行法院立於債務人之地位終止契約後進行換價程序。

是故,異議人稱債務人無保險法第109條規定之情事無從依執行命令辦理,或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云云,當所無據。

㈣從而,本院執行處立於債務人地位,就債務人責任財產即保單價值準備金施以強制力,強制其履行債務,以滿足債權人私法上請求權之程序,於法並無不合。

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趙子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6 日
書記官 謝榕芝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