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上易字第236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曾奕雄
上列上訴人因竊盜案件,不服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1年度易字第2199號,中華民國101年8月10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101年度偵字第10575、1331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依刑事訴訟法第350條、第361條、第362條、第367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之第一審判決而上訴者,須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明具體理由,為上訴必備之程式;
其所提出之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或僅曾以言詞陳述上訴理由者,均應於上述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第一審法院。
第一審法院經形式審查,認逾期未補提上訴理由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者,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應以裁定駁回。
倘已提出上訴理由,但所提非屬具體理由者,則由第二審法院以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判決駁回。
而所謂具體理由,必係依據卷內既有訴訟資料或提出新事證,指摘或表明第一審判決有何採證認事、用法或量刑等足以影響判決本旨之不當或違法,而構成應予撤銷之具體事由,始克當之(例如:依憑證據法則具體指出所採證據何以不具證據能力,或依憑卷證資料,明確指出所為證據證明力之判斷如何違背經驗、論理法則);
倘僅泛言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違背法令、量刑失之過重或過輕,而未依上揭意旨指出具體事由,或形式上雖已指出具體事由,然該事由縱使屬實,亦不足以認為原判決有何不當或違法者(例如:對不具有調查必要性之證據,法院未依聲請調查亦未說明理由,或援用證據不當,但除去該證據仍應為同一事實之認定),皆難謂係具體理由,俾與第二審上訴制度旨在請求第二審法院撤銷、變更第一審不當或違法之判決,以實現個案救濟之立法目的相契合,並節制濫行上訴(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892 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理由,依刑事訴訟法第367條但書規定,始應定期間命其補正。
如認上訴書狀已敘述理由,但其理由非屬具體,其所為上訴,即不符上訴之法定要件,自得逕行判決駁回,無定期命補正問題(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3599號判決要旨參照)。
二、本件原審判決詳如附件。
三、本件上訴人即被告曾奕雄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理由載稱略以:被告於審理期間,坦承錯誤犯行,並自首部分犯罪,更不敢飾詞狡辯,期能獲得自新的機會,惟因本件於量刑審酌稍有過重,盼鈞上同情被告所處生活弱勢犯下錯誤,內心早已懊悔不已,並真心改過,爰請賜予輕判云云。
惟按,量刑之輕重,係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於量刑時,已依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範圍,又未濫用其職權,即不得遽指為違法(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189號判決意旨參照)。
原審判決既已詳細記載認定被告犯罪之證據及理由,於量刑時,亦已依上揭規定,詳予說明:審酌被告前有竊盜前科,素行非佳,且其正值壯年,竟仍不思循正途賺取所需,擅自踰越安全設備侵入告訴人廖晏伶、唐正因之住宅後徒手竊取告訴人之財物,及趁被害人梁芳山未將機車鑰匙拔下之機會,竊取被害人之機車,致被害人受有財物損害,亦欠缺對於他人財產權應予尊重之觀念,行為應予非難,然念其犯後坦承犯行,並自首部分犯罪,態度良好,暨衡其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犯罪之動機、手段、所生危害、所竊取之機車業由被害人領回及所竊取財物之價值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有期徒刑拾月、肆月,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壹月示懲,所處上揭刑度,既未逾越法定刑度,又未濫用自由裁量之權限。
且依被告上揭所為加重竊盜、普通竊盜均為累犯,而應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普通竊盜部分亦已依自首之規定減輕其刑,及其曾有多次竊盜前科等犯情以觀,有期徒刑拾月、肆月,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壹月,已難謂為重,尚無何可據以再予輕判之理由,原審判決自無何不當而構成應撤銷之事由可言。
被告上訴意旨,執前陳詞,單純就科刑輕重而為爭執,對於原審判決究有何具體事由,致判決不當或違法,無一語涉及,顯未依據卷內既有訴訟資料或提出新事證,指摘或表明原審判決有何採證認事、用法或量刑等足以影響判決本旨之不當或違法,或足以影響原判決,構成應撤銷之具體事由(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3037號判決意旨參照)。
依前開最高法院等判決意旨,本件上訴不得執為合法之第二審上訴理由,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並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67條前段、第372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9 月 28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葉麗霞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陳志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靜雅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9 月 28 日
附件: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易字第2199號
公 訴 人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曾奕雄 男 35歲(民國○○年○月○○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高雄市○○區巷○路41號
居新北市○○區○○路219巷46號2樓
(另案於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臺北分監
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1 年度偵字第10575 、13318 號),被告於準備程序進行中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之意見後,本院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曾奕雄踰越安全設備侵入住宅竊盜,累犯,處有期徒刑拾月。
又竊盜,累犯,處有期徒刑肆月。應執行有期徒壹年壹月。
事 實
一、曾奕雄於民國97年間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97年度簡字第1735號判決處有期徒刑4 月,上訴後經本院以97年度簡上字第803 號判決上訴駁回而確定;
復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本院以98年度交簡字第423 號判決處有期徒刑3 月確定;
又因竊盜及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97年度交簡字第6210號判決處有期徒刑4 月、罰金新臺幣(下同)8 萬元確定,上開各罪有期徒刑部分經合併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9 月確定,於99年4 月22日執行完畢(於本案構成累犯),並接續執行罰金易服勞役部分,於99年7 月11日執行完畢出監。
詎其仍不知悔改,竟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竊盜犯意,分別為下列犯行:(一)於101 年2 月2 日14時前某時許,見新北市板橋區○○○路○ 段110 巷71號1 樓大門未上鎖,遂從1 樓大門進入上址5 樓頂樓加蓋之廖晏伶、唐正因之住處,再徒手打開廖晏伶、唐正因之住處窗戶並攀爬踰越該處窗戶,以此一踰越安全設備之方式進入屋內(涉犯侵入住宅部分,未據告訴),徒手竊得廖晏伶所有之數位單眼相機1 臺(NIKON 廠牌、D80 型號)、桃紅色隨身碟1 個(APPLE 廠牌)、肩背包1 個(PORTER廠牌)及唐正因所有之筆記型電腦1 臺(TOSHIBA 廠牌)、錢包1 個、白色數位相機1 臺(PANASONIC廠牌、GF2 型號)、手錶1 只、MP3 播放器1 臺、撲滿2 個(內有現金共計約5,000 元)得手後,即騎乘腳踏車離去。
(二)於101 年3 月3 日8 時前之某時許,在新北市○○區○○街133 號前,見梁芳山所有之車牌號碼QBU-419 號輕型機車鑰匙未拔下,遂轉動上開機車鑰匙發動該車(該機車引擎原係由盧玫璇之母林麗玲(已歿)所有、引擎號碼4DY-634267號,於不詳時、地遭不詳之人拼裝懸掛在上開車牌之機車車殼內)之方式竊取之,並騎乘該車離去。
嗣因廖晏伶、唐正因發現住處遭竊,報警處理,經警調閱監視錄影畫面,始循線查悉曾奕雄。
曾奕雄另於偵查犯罪之檢警機關尚不知孰為竊取車牌號碼QBU-419 號輕型機車之犯罪嫌疑人前,主動向警員供出上開竊取機車之犯行,並帶同警方前往新北市○○區○○路3段68號前尋獲該車,而自首接受裁判。
二、案經廖晏伶、唐正因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移送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本件被告曾奕雄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其於準備程序中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法官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被告之意見後,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規定,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審理;
且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 及第159條第2項規定,不適用傳聞法則有關限制證據能力之相關規定,合先敘明。
二、前揭犯罪事實,迭據被告於警詢、檢察官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核與證人即告訴人廖晏伶、唐正因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證人即被害人梁明珠、盧玫璇於警詢證述之情節相符,並有上址房屋遭竊現場照片14張、監視錄影器翻拍照片6 張、失車─案件基本資料詳細畫面報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車輛尋獲電腦輸入單2 紙、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車輛協尋電腦輸入單1 紙、贓物認領保管單2 紙、車輛詳細資料報表2 紙、尋獲車牌號碼QBU-419 號輕型機車之現場照片2 張等在卷可佐,足認被告前開自白與事實相符,應堪採信。
本件罪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按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所謂「其他安全設備」,係指具有隔絕防閑作用,並固定於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工作物之安全設備而言;
建築物裝設之窗戶、氣窗、鐵窗,依一般社會通常觀念,皆具有隔絕、防盜及防閑之功能作用,自屬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2款所稱之安全設備。
查本件被告以徒手攀爬踰越告訴人廖晏伶及唐正因住處之窗戶,而進入告訴人住處內之方式行竊財物,該窗戶具有防閑之作用,屬安全設備無疑。
是核被告就犯罪事實(一)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之毀越安全設備侵入住宅竊盜罪,就犯罪事實(二)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起訴書雖認被告就犯罪事實(一)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1款之加重竊盜罪,惟被告於偵查中自承係以攀爬逾越告訴人廖晏伶及唐正因住處未上鎖之窗戶之方式侵入告訴人2 人住宅內行竊,是其所為應同時構成第321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之加重竊盜罪,然此部分與起訴書所載之犯罪事實具有實質上一罪關係,本院自得併予審究,併予敘明。
又被告所犯上開2 罪,犯意各別,行為互異,且侵害不同被害人之財產法益,應予分論併罰。
被告前有如上述之論罪科刑及執行紀錄,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稽,其於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 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均為累犯,均應依法加重其刑。
另按刑法第62條所規定之自首,係以犯人在犯罪未發覺前,向該管公務員自承犯罪,而受法律之裁判為要件。
所謂未發覺,乃指犯罪事實未為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發覺,或犯罪事實雖已發覺,而犯人為誰,尚不知者而言。
而向該管公務員自承其犯罪,不以先自向該公務員告知為必要,即受追問時,告知其犯罪仍不失為自首。
查本件被告於有偵查權限之偵查機關尚未知悉上開竊取被害人梁芳山所有之車牌號碼QBU-419 號輕型機車之犯罪嫌疑人前,即於警詢時主動供述上開竊盜犯行,並帶同警方前往新北市○○區○○路3 段68號前尋獲該車,且坦承犯行而接受國家追訴,此觀被告之警詢筆錄記載甚明,合於刑法第62條前段自首之要件,爰就其竊取上開機車之犯行,依該規定減輕其刑,並與前開加重規定依法先加後減之。
爰審酌被告前有竊盜前科,素行非佳,且其正值壯年,竟仍不思循正途賺取所需,擅自踰越安全設備侵入告訴人廖晏伶、唐正因之住宅後徒手竊取告訴人之財物,及趁被害人梁芳山未將機車鑰匙拔下之機會,竊取被害人之機車,致被害人受有財物損害,亦欠缺對於他人財產權應予尊重之觀念,行為應予非難,然念其犯後坦承犯行,並自首部分犯罪,態度良好,暨衡其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犯罪之動機、手段、所生危害、所竊取之機車業由被害人領回及所竊取財物之價值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之刑。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32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7條第1項、第62條前段、第51條第5款,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孟竹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 凱 寧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 伶 芳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 百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21條
犯竊盜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者。
二、毀越門扇、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而犯之者。
三、攜帶兇器而犯之者。
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者。
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者。
六、在車站、埠頭、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內而犯之者。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