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刑事-TPHM,96,上易,2158,20071114,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96年度上易字第2158號
上 訴 人
即 自訴人 丙○○○
自訴代理人 林樹旺律師
莊志成律師
被 告 乙○○
甲○○
上列二人共同
選任 辯 護人 張樹萱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背信等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4年度自字第58號,中華民國96年7月30日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自訴意旨略以:自訴人丙○○○(簡稱自訴人)於民國76年12月間,與被告乙○○、甲○○及案外人蔡柏欽、何振慶、陳兩全、陳進益、賴義養等合計8人,合資共同購買坐落臺北縣新莊市○○段○○段86、97、98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面積合計1,388平方公尺,購地價金新台幣(下同)37,800,000元,自訴人出資比例為11分之1;

復於77年間,與被告乙○○、甲○○及案外人蔡柏欽、何振慶、陳兩全、陳進益等7人,另合資購買同小段87、88、89地號等3筆土地所有權全部面積合計1,273平方公尺,購地支出總額54,479,867元,自訴人出資比例亦為11分之1。

就前一批購入之土地原由出資人約定以甲○○、蔡柏欽2人名義登記,惟嗣後因故改以被告乙○○、甲○○2人登記為土地所有權人,應有部分各為2分之1;

後一批土地亦由出資人約定以被告2人登記為土地所有權人,應有部分各為2分之1。

上開兩批土地均於77年間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為其2人共有,嗣後被告2人未經通知自訴人,即將上開87、88、89地號併入86地號土地(簡稱86地號土地),98地號土地則併入97地號土地(簡稱97地號土地)。

上開合併後之86、97地號土地,為各出資人依其出資比例所擁有,僅暫時信託予被告2人而將產權登記予被告2人名下,故被告2人與自訴人間存在委任關係。

乃被告2人竟將其中97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面積1138.77平方公尺,於94年2月4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原因日期:94年1月18日)移轉登記為賴義養所有;

被告2人復於94年4月21日將86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面積1,522.23平方公尺,設定最高限額抵押為68,900,000元之最高限額抵押權予臺北市北投區農會,債務人為被告2人,存續期間自94年4月18日至114年4月17日,上開土地之出售移轉及設定抵押,被告2人事前均未通知自訴人,更未取得自訴人之同意,嚴重損害自訴人之權益。

被告2人上開不法犯行,經自訴人查閱土地登記簿後發現,核其等未經通知自訴人並得自訴人之同意,擅將97地號土地出售予賴義養之犯行,及將86地號土地擅自設定抵押權予臺北市北投區農會擔保借款之犯行,均係犯刑法第342條第1項之背信罪;

又被告2人將97地號土地出售予賴義養之行為,顯係將持有他人之物易為己有,亦該當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刑事訴訟上證明之資料,無論其為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均須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若其關於被告是否犯罪之證明未能達此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即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有罪認定,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可資參照。

訊據被告2人均堅決否認有何侵占或背信犯行,並均辯稱:原審已傳喚過大部分股東,證據調查已十分清楚,本件除未獲自訴人同意外,其他所有股東均同意出售土地,且應分配予自訴人之金額亦已委由張樹萱律師保管,並未侵害自訴人之權益;

本件因自訴人持份僅11分之1,且自訴人每遇合資土地出售均會藉故刁難,鑒於當時土地增值稅減半,且股東又多,土地於76年合資迄今已閒置良久,各出資人經過時間、環境之變化,對於合資土地將來之處理方式已有不同意見,為減輕資金負擔,伊2人才在大多數合資人一致之意見下,處理系爭土地;

又自訴人與股東間早已不相往來,其他股東僅為了方便處理系爭土地,基於超過持份3分之2之同意將系爭土地出售;

伊2人以第86地號土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所貸得款項,並未逾其持分之範圍,且因自訴人持分已予分配,並無任何損害,故伊2人並無背信等語。

三、經查:(一)自訴人認被告2人涉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嫌,及第342條第1項背信罪嫌,無非係以合資購地證明書、合購土地約定書各1紙、土地登記簿謄本4份、臺北市北投區農會95年4月28日市投農信字第0950000203號函所檢附之借款申請書、授信契據共通條款約定書、土地建物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及借據等文件影本各1份為其主要論據;

(二)本件自訴人與被告乙○○、甲○○及案外人蔡柏欽、何振慶、陳兩全、陳進益、賴義養等8人於76年間合資共同購買坐落臺北縣新莊市○○段○○段86、97、98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嗣98地號土地併入97地號土地),以及另與被告乙○○、甲○○及案外人蔡柏欽、何振慶、陳兩全、陳進益合資共同購買同小段87 、88、89地號等3筆土地所有權全部(嗣併為86地號土地),均出資11分之1,且均借名登記為被告乙○○、甲○○2人分別共有,應有部分各為2分之1,嗣經全體合資人(自訴人除外)之同意,被告2人將自訴人原於86地號土地之持分全數轉移至97地號土地,並於94年2月4日以買賣為原因,將該97地號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為賴義養所有,另被告2人於94年4月21日將86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68,900,000元予臺北市北投區農會,債務人為被告2人,存續期間自94年4月18日至114年4月17日,嗣被告乙○○於94年7月11日填具借款申請書,以被告甲○○為保證人向臺北市北投區農會申請借款20,000,000元,於同年月19日獲核貸撥款等情,除有證人賴義養、蔡柏欽於原審證詞,可資參照(參原審96年3月22日審判筆錄),並有合資購地證明書、合購土地約定書各1紙、土地登記簿謄本4份、協議書1紙、臺北市北投區農會95年4月28日市投農信字第09 50000203號函所檢附之借款申請書、授信契據共通條款約定書、土地建物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及借據等文件影本各1份在卷可稽,堪認此部分事實為真正;

(三)依卷附「合資購地證明書」、「合資土地約定書」之記載,已約明合資標的及投資比例,暨以甲○○、蔡柏欽之名義登記所有權狀之旨(嗣因故已改以被告2人為登記名義人),至就購入土地之使用、收益,則俱未約定,上開契約顯係合資人互約以金錢出資,共同投資土地,藉買賣而按投資比例均分獲利之合夥契約。

細繹其締約內容,被告2人即登記名義人自始未負管理、處分之權義,則登記名義人與其他合夥人間之法律關係,顯尚與信託契約之受託人不僅就信託財產承受權利人之名義,且須就信託財產,依信託契約所定內容為積極的管理或處分之情形不同;

惟雖非屬信託契約性質,仍應係全體合夥人將買受之土地,分別登記至部分合夥人之名下,而管理、使用及處分權仍屬於合夥人共有之「借名登記」,其性質乃係與委任契約類同之無名契約(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63號、91年台上字第1871號民事判決書意旨參照)。

是同為登記名義人之被告2人,雖不負有積極使用收益合資土地之義務,惟就合夥人合資購置之土地,負有保持義務,在此範圍內,自均係為其他個別之合夥人處理事務之人,此時如登記名義人擅自處分登記於其名下之土地,自屬違背其任務之行為。

被告2人就97地號土地、86地號土地與其餘合夥人間成立借名登記契約,已如前述,則被告2人對於上開借名登記土地即負「保持義務」,未得全體合夥人之同意,仍不得擅就屬合夥財產之合資土地,擅為處分或設定負擔;

(四)被告2人於原審另以合資人購入本件土地時,約定合資土地之處分係以「少數服從多數」方式決議行之等語。

惟此一重要事項卻未見載明於卷附之「合資購地證明書」、「合購土地約定書」,是否有此約定,已堪置疑。

證人蔡柏欽、賴義養於原審固均到庭證稱:合資人曾約定土地之處分須以「少數服從多數」方式決議行之(參原審96年3月22日審判筆錄),惟原審質以約定之時、地及在場之人等細節,證人蔡柏欽、賴義養2人卻均不能為具體之陳述(上開審判筆錄第5頁、第16頁分別參照);

原審復再詢以所謂「少數服從多數」之內容究係如何,證人賴義養證稱:「應該是以股權數決定」;

證人蔡柏欽則證述:「照出資比例或是人數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只有一點點而已」(分別參見上開審判筆錄第4頁、第15頁),所述亦有不明。

合資人倘確曾約明「少數服從多數」之旨,則身為合資人之證人賴義養、蔡柏欽何以就此利益至關重大之約定內容卻不盡明瞭?再被告2人收受自訴人委請林樹旺律師於94年3月15日函文,指責其等2人背信擅自出售97地號土地後,亦委請民福法律事務所以94年3月30日律字第03 30號函覆,藉以說明出售、處分97地號土地之經過,內容略以:「97地號土地,因各共同出資人已表達無繼續共同合作之意願,為配合目前土地增值稅減半之優惠,並經達3分之2權利之共同出資人要求及同意,將該土地移轉出售予共同出資人之賴義養‧‧‧前開內容,經其他共同出資人全體同意並已簽立協議書達成決議,足知97地號土地之移轉處分,係由達3分之2以上權利之共同出資人所為之決定,並非乙○○、甲○○2人擅自做成之行為自明」等語,復又指處分合資土地之多數決可決數係「3分之2股權數」,又顯非僅上開證人泛稱之「少數服從多數」,是被告2人於原審所辯合資土地之處分,係以「少數服從多數」之決議行之等語,辯護人於本院辯稱被告2人係在大多數合資人一致之意見下行之等語,尚非可採。

而合資人間就合資購買本件土地之契約,性質上既屬合夥契約,已如前述,又別無特別之約定,依民法第670條第1項之規定,有關合夥之決議,即應以合夥人全體之同意為之。

被告2人雖已獲自訴人以外之全體合資人之同意,始將自訴人原於86地號土地之持分全數交換至97地號土地,復於94年1月18與賴義養訂定「不動產買賣契約書」,於94年2月4日將該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賴義養,然此舉既未得自訴人之同意,仍已違背其任務。

四、惟查,刑法第335條侵占罪之成立,以持有他人之物為前提,苟行為人所持有之物非屬他人之物,即與該罪之構成要件不符而無該罪成立之可言。

又不動產所有權之取得或喪失,我民法採登記主義。

被告2人既依有關法律登記取得該97地號土地之所有權,有土地登記簿謄本4份附卷足稽,則縱僅係借名登記,合資人內部之間尚存在債之關係,仍無從否認被告2人處分97地號土地係屬處分自己所有之物之事實,核與侵占罪之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之構成要件有間,自難令負侵占罪責。

自訴人指被告2人將97地號土地出售予賴義養之行為該當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構成要件,顯有誤會。

五、又按刑法第342條之背信罪,以行為人有取得不法利益或損害本人利益之意圖為必要,若無此意圖,即屬缺乏意思要件,縱有違背任務之行為,並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亦難律以本條之罪,最高法院著有30年上字第1210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經查:(一)被告2人係獲自訴人以外之全體合資人之同意,而將自訴人原於86地號土地之持分全數交換至97地號土地,復於94年1月18與賴義養訂定「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以總價額82,674,720元之價格出售上開土地(面積1,138.77平方公尺,相當於344.48坪,換算每坪價格為240,000元),價款並分為3次給付,第1期款20,000,000元,係於94年1月18日,以如附表一編號1、編號2所示之支票給付;

第2期款27,674,720元則於94年2月2日以如附表一編號3至編號6所示之支票給付;

第3期款即尾款35,000,000元則於94年3月18日以如附表一編號7、編號8所示支票給付,已據證人即買受人賴義養到庭結證詳確(參原審96年3月22日審判筆錄),復有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交款備忘錄、支票影本8紙在卷可稽,此筆不動產買賣暨上開買賣價金支付之流向,並據被告2人選任辯護人以96年4月19日陳報狀檢附之附件1至附件10所示文件為證,此部分事實至堪認定;

(二)自訴人就86地號土地(1,522.23平方公尺,相當於460.4725坪)、97地號土地(1,138.77平方公尺,相當於344.48坪)之持分各為11分之1,換算其持分應分配之總面積共計73.1775坪,經調整、互異其全部持分至97地號土地後,扣除應按比例分擔之地價稅(89年迄93年間計1,865,032元已由被告2人墊付,自訴人依持分比例應分擔169,548元;

94年應繳地價稅23,062元,自訴人依持分比例應分擔4,899元)、維護費用(共178,300元,自訴人依持分比例應分擔37,876元)後,計自訴人得分配15,909,766元,業經被告2人開立編號9、編號10之2紙支票,提交委任之張樹萱律師保管等情,確有支票2紙影本在卷可憑。

再經原審分別向附表編號9(支票號碼AB0000000號,付款人為陽信商業銀行石牌分行)、編號10之支票(支票號碼PC0000000號,付款人為華南商業銀行圓山分行)之付款人即調閱附表編號9、編號10之同一發票人前後支票號碼之支票,亦分據華南銀行圓山分行、陽信商業銀行石牌分行分別檢附如編號1至編號4所示之支票影本,均已兌領,堪認被告2人確已開立支票提交律師張樹萱保管,以待與自訴彙算後給付等情。

又附表編號9、編號10之支票發票日即94年3月25日雖已在自訴人於94年3月15日委任時代法律事務所林樹旺律師發函指摘被告2人背信事實之後,惟買受人賴義養既在94年3月18日始以支票給付尾款,其餘應獲分配款項之合資人包括何國賓(應獲分配25,767,416元)、陳兩全(應獲分配19,715,325元),亦係分別由被告2人開立發票日為94年3月25日之支票資為支付方法,則自訴人指被告2人所謂開立支票提交律師資為給付分配予自訴人之款項之說,係臨訟編造等語,尚屬無據。

被告2人既先依除自訴人以外之其餘合夥人之決議,售地在先,復按11分之2持分比例核算自訴人之土地持分,按實際售地價格即每坪240,000元之基準,開立支票提出給付予自訴人,已難謂被告2人主觀上有何「取得不法利益」之意圖;

(三)自訴人雖指被告2人以每坪240,000元之價格出售97地號土地予賴義養,伊倘知此情,願依此價格承購,似被告2人以高賣低,刻意損害自訴人之利益。

惟斯時97地號土地約當此價,已據證人賴義養、蔡柏欽於原審證述在卷。

又證人賴義養以82,674,720元購入97地號土地後,當急需資金,惟其以97地號土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借款,其可得設定之最高限額亦僅42,000,000元而已,換算每坪可貸得之數額,遠低於每坪240,000元之價格,約當實際售地價格2分之1,則自訴人指摘售地價格偏低,尚屬無據。

被告2人就未出售之86地號土地,仍以97地號土地售價即每坪240,000元作價分配一節,辯稱:係因86、97地號土地因位置相近,價格相當,始亦作價分配,參酌卷附地籍圖,暨2筆土地之公告地價均屬相同等語(參見卷附土地登記簿謄本),所辯確非無據。

另參諸案外人陳兩全、何國賓原就86地號土地持分亦均經決議互易至97地號土地,亦未見其等就該筆地號土地售地分配款項金額有所爭執,益見本件被告2人並無主觀上以高賣低,或將自訴人持分集中於低價土地,作價出售,刻意損害自訴人利益之情事;

(四)至被告2人未經自訴人之同意,僅依其他合資人之決議,將自訴人原各自於86、97 地號之土地持分均11分之1為調整互易,至自訴人就86地號土地之持分更易為零,97地號土地持分則自11分之1增為11 分之2,又因97地號土地業經售出處分,實際上已藉出售地分配款項之舉,開除自訴人之合夥人身分。

參諸自訴人之夫楊俊啟於77年間亦與被告2人另共同投資購買臺北縣新店市○○段員潭子坑小段土地,借名登記於楊俊啟名下,嗣於93年間因楊俊啟未得合夥人之同意出售合夥財產之土地而生糾紛(另據合夥人陳兩全以楊俊啟涉犯侵占罪嫌提起自訴,經原審以94年度自字第8號判決自訴不受理,為本院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嗣又經原審於96年5月18日以94年度自更(一)字第4號,以實際行為人當係丙○○○為理由之一,裁定駁回自訴),堪認被告2人與自訴人間顯存有複雜之土地合資關係尚待結算,已據原審調閱上開案卷核閱無訛。

又本件系爭合資購買土地之時間為76年間迄至自訴人於94年10月始提起本件自訴,相隔甚久,被告2人辯稱因自訴人對於合資土地出售藉故刁難,鑒於當時土地增值稅減半,且股東又多,土地於76年合資迄今已閒置良久,各出資人經過時間、環境之變化,對於合資土地將來之處理方式已有不同意見,為減輕資金負擔等語,合於常理,被告2人是否有背信之故意,容有合理之懷疑。

是本件被告2人經由合夥人決議,開除自訴人合夥人身分之程序暨事由是否正當,雖待究明,惟本件應屬於民事糾葛,尚難以遽認被告2人所為主觀上有何「取得不法利益」之意圖或「損害本人利益」之意圖。

被告2人主觀上既已認自訴人於86地號土地已無持分,其持以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後貸款,亦不能認有何「取得不法利益」之意圖或「損害自訴人本人利益」之意圖甚明。

六、綜上各點,本件被告2人既登記為86、97地號之所有權人,則其雖出售處分97地號土地,因係處分自己所有之物,所為尚與侵占罪之構成要件有間;

又背信罪之成立,以處理他人事務之人,有圖自己或第三人得不法利益,或圖加損害於本人之意思而故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為要件,如行為人主觀上並無圖自己或第三人得不法利益,或圖加損害於本人之意思,客觀上亦無故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自不得以刑法上之背信罪相繩。

本件自訴人所舉證據,尚不足以使本院確信被告2人主觀上有何基於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自訴人之利益,仍存有合理懷疑,自不能以刑法之背信罪相繩。

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以證明被告2人有何背信之犯行,揆之前揭說明,應認本件不能證明被告2人犯罪。

七、原審因之諭知被告2人無罪,核無不合。自訴人不服提起本件上訴,其上訴意旨略以:自訴人並無出售系爭97地號、86地號土地之意,此為被告2人所明知,被告2人擅將自訴人之86地號土地之權利全部集中於97地號土地,並將97地號土地全部出售,顯係故意違背自訴人之意思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被告2人故意擅自處分何能謂無損害自訴人權利之意圖?又倘出售系爭97地號、86地號土地並無損害自訴人之權益,則被告2人為何不將其等在前開土地之權利併同出賣,卻反將其2人之權利全部集中在86地號土地而繼續擁有,足見被告2人主觀上亦認為繼續擁有土地最有利於權利人,則被告2人擅自處分自訴人對系爭97地號、86地號土地之權利,豈能謂被告2人主觀上無損害自訴人權益之意圖?又自訴人於原審即表示願以每坪28萬元甚至30萬元購買97地號、86地號土地,被告2人不同意自訴人前開請求,卻謂其2人當初以每坪24萬元之代價出賣97地號土地並無損害自訴人之權益,何能令人信服等語,惟其上訴意旨,猶執陳詞,並於事後任意爭執或主張,究無法推翻本院對於自訴人自訴事實之合理懷疑,其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楊貴雄
法 官 林銓正
法 官 鄧振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劉有志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1 月 14 日
附表一:紀年均為【民國】,金額單位均為【新台幣】
┌──┬─────┬─────┬─────┬─────┬────┬─────┐
│編號│付 款 人  │票據號碼  │發票人    │受款人    │發 票 日│ 金    額 │
│    │          │          │          │          │        │          │
├──┼─────┼─────┼─────┼─────┼────┼─────┤
│1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賴義養    │甲○○    │94年1 月│1000萬元  │
│    │行士林分行│          │          │          │19日    │          │
├──┼─────┼─────┼─────┼─────┼────┼─────┤
│2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賴義養    │乙○○    │94年1 月│1000萬元  │
│    │行士林分行│          │          │          │19 日   │          │
├──┼─────┼─────┼─────┼─────┼────┼─────┤
│3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賴義養    │乙○○    │94年1 月│1044萬7025│
│    │行士林分行│          │          │          │19 日   │元        │
├──┼─────┼─────┼─────┼─────┼────┼─────┤
│4   │臺灣土地銀│AY0000000 │賴義養    │無        │94年2 月│339 萬0335│
│    │行民權分行│          │          │          │3 日    │元        │
├──┼─────┼─────┼─────┼─────┼────┼─────┤
│5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賴義養    │甲○○    │94年2 月│1044萬7025│
│    │行士林分行│          │          │          │4 日    │元        │
├──┼─────┼─────┼─────┼─────┼────┼─────┤
│6   │臺灣土地銀│AY0000000 │賴義養    │無        │94年12月│339 萬0335│
│    │行民權分行│          │          │          │3日     │元        │
├──┼─────┼─────┼─────┼─────┼────┼─────┤
│7   │彰化商業銀│KB0000000 │彰化商業銀│乙○○    │94年3 月│1750萬元  │
│    │行東三重分│          │行東三重分│          │18日    │          │
│    │行        │          │行襄理蔡桂│          │        │          │
│    │          │          │芳        │          │        │          │
├──┼─────┼─────┼─────┼─────┼────┼─────┤
│8   │彰化商業銀│KB0000000 │彰化商業銀│甲○○    │94年3 月│1750萬元  │
│    │行東三重分│          │行東三重分│          │18日    │          │
│    │行        │          │行襄理蔡桂│          │        │          │
│    │          │          │芳        │          │        │          │
├──┼─────┼─────┼─────┼─────┼────┼─────┤
│9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乙○○    │無        │94年3 月│795 萬4883│
│    │行石牌分行│          │          │          │25日    │元        │
├──┼─────┼─────┼─────┼─────┼────┼─────┤
│10  │華南商業銀│PC0000000 │甲○○    │無        │94年3 月│795 萬4883│
│    │行圓山分行│          │          │          │25日    │元        │
└──┴─────┴─────┴─────┴─────┴────┴─────┘
附表二:紀年均為【民國】,金額單位均為【新台幣】
┌──┬─────┬─────┬─────┬─────┬────┬─────┐
│編號│付 款 人  │票據號碼  │發票人    │受款人    │發 票 日│ 金    額 │
│    │          │          │          │          │        │          │
├──┼─────┼─────┼─────┼─────┼────┼─────┤
│1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乙○○    │陳金得    │94年3 月│485 萬7662│
│    │行石牌分行│          │          │          │25 日   │元        │
├──┼─────┼─────┼─────┼─────┼────┼─────┤
│2   │陽信商業銀│AB0000000 │乙○○    │無        │94年3 月│1288萬3708│
│    │行石牌分行│          │          │          │25日    │元        │
├──┼─────┼─────┼─────┼─────┼────┼─────┤
│3   │華南商業銀│PC0000000 │甲○○    │林文裕    │94年3 月│不明      │
│    │行圓山分行│          │          │          │25日    │          │
├──┼─────┼─────┼─────┼─────┼────┼─────┤
│4   │華南商業銀│PC0000000 │甲○○    │不明      │94年3 月│不明      │
│    │行圓山分行│          │          │          │25日    │          │
│    │          │          │          │          │        │          │
└──┴─────┴─────┴─────┴─────┴────┴─────┘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