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99年度抗字第889號
抗 告 人 甲○○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9
年度聲字第2496號,中華民國99年5 月28日第一審裁定(聲請案號: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執聲字第1600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酒駕肇事後並逃逸之犯行,所犯刑法第185條之3 及第284條第1項之罪,應論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然卻因法院分案疏失,致被告蒙受重複審理之不利益。
況被告與被害人已達成和解,應依刑法第57條諭知緩刑,然鈞院99年度交上訴字第1 號判決,竟依刑事訴訟法第362條、第367條規定駁回上訴,使被告蒙受須入監服刑之不利益,懇請鈞院撤銷原裁定云云。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最高法院著有59年臺抗字第367 號判例可資參照;
而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93年度臺非字第192 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原裁定以抗告人甲○○先後犯如原裁定附表編號1 至3 所示各罪,經分別判處如其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檢察官聲請原審法院定其應執行之刑,經原審認聲請為正當,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 年。
其中原裁定附表編號2 至3 之罪,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以98年度交訴字第37號判決時,同時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 年。
經核原裁定所定之應執行之刑,均係在各刑中之最長期1 年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1 年2 月以下,則本件抗告人獲有減少有期徒刑2 月之利益,原裁定依法合於法所定之外部界限,且亦未逾自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故無違誤。
抗告意旨對經判決確定之犯罪事實,徒憑己詞,再事爭執,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庭審判長法 官 楊貴雄
法 官 林銓正
法 官 許必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高郁婷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9 日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