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03年度聲字第105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光華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案件(本院102 年度重矚上更(二)字第36號),聲請解除限制出境,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一)被告於日前審理中,已就本件案情詳實供述,係中藥商公會之會員自行捐款予中藥商公會,卻仍無法獲得「不經國家考試而直接取得調劑權」之藥事法修法,從而懷疑中藥商公會幹部侵吞捐款,憤而檢舉提告,而中藥商公會幹部為免遭受侵占捐款之指控,為自身利益所作自清之證詞,該證詞之真實性,有待商榷。
甚且,被告就藥事法第103條修正案並未為任何提案、連署支持或參與立法院會議,卷證資料已甚為明確,又被告自民國86年5 月31日競選新竹縣縣長,競選期間確實未有任何遊說修法之行為,倘被告與中藥商公會間收受賄賂之情事,被告豈會毫無協助推動遊說修法之不近情理之不作為。
(二)被告涉犯的相關犯行,已經其他共同被告及證人供述明確,被告於偵查中已就案情如實供述,並於審理中具結作證並行交互詰問,本案審理程序雖未終結,且尚有後續上訴審及執行程序尚待進行,然解除被告限制出境之限制,並不當然即喪失擔保被告能遵期到庭之強制力,縱認案情發展對被告不利或有身陷囹圄之可能,亦不足認定被告有滯外不歸或逃亡之虞,蓋並無任何證據證實被告有棄保潛逃出境的高度或然性。
(三)又被告現擔任財團法人祭祀公業林公九牧董事、祭祀公業林先坤管理人、祀公業餘慶嘗管理人等,因祭祀公業林先坤管理之歷史建築「大夫第」進行修復工程所需,被告於民國102 年7 月30日至8 月4 日即曾前往大陸泉州訂購大夫第所需之石柱、石板及石像等各類石雕物品,同時參觀佛山之陶廠,找尋製作陶塑神像及屋脊彩陶之廠商,今因先前所訂購之石雕已初步完工,急待驗收,且大夫第供奉之林氏太祖及林氏祖姑婆之陶塑神像及屋頂屋脊之彩陶等,均需挑選簽約對象及簽約,而因祭祀公業林先坤之其餘委員均欠缺藝術彩陶品鑑發包經驗,尚需具專業經驗之被告親自率團前往大陸處理,且就挑選陶塑神像及屋脊等彩陶工廠,涉及材質、電子設備傳輸畫面之色差、談判技巧等,均須至現場實地勘查、充分溝通,而無法僅藉由電話、傳真、信函、電子郵件或視訊等方式決定之,且被告基於其對於祭祀公業歷史之熟悉度及人脈,受祭祀公業之委任,擔任祭祀公業之管理人,其所執行之職務具有不可替代之必要性。
(四)另被告並受邀請參與103 年4 月12、13日在北京舉辦之「首屆全球林氏發展高峰論壇暨中華林氏宗親聯合會、中國林氏源流研究會成立大會」(詳如聲請狀附件),皆為被告身為各祭祀公業管理人所不可或缺之行為,而具有出國之急迫性與必要性。
(五)再者,有民眾檢舉被告將潛逃大陸,惟經被告尋查該檢舉人係多次進出牢獄之更生人,因欲販賣贗品予被告,被告不從,乃向各處機關檢舉,挾怨報復。
被告現年已68歲,並有一相伴數十年之老妻在臺灣,且有固定之住所,絕無移居大陸的想法,若非為修復祭祀公業建築之工作上關係,被告實無前往大陸之動機,且被告長期罹患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並有心血管阻塞等疾病,須定期至台大醫院及榮總醫院就診及長期服藥控制病情,被告之健康狀況根本不容逃亡,被告願提供適當之保證金,日後倘就本案定有庭期,被告必遵期到庭,懇請鈞院顧及兩岸文化交流、其工作上需要,准予解除限制出境或暫行解除10至15日之限制出境處分,俾利被告安排前往青島、佛山及北京處理上揭事務云云。
二、按限制被告之住居,其目的在輔助具保、責付效力,以保全審判進行及刑罰之執行。
而限制出境,依其性質,應為限制住居處分之一,法院是否限制被告出境,其審酌情形亦同(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467 號裁定)。
又為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在刑事訴訟法上,除規定保全證據外,尚有保全被告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之相關規定,至保全被告之方法,依其情節輕重分別有羈押、具保、責付及限制住居等,羈押為最嚴重手段,責付、限制住居則係輕微之手段,惟俱屬對人之強制處分,又所謂限制被告出境,僅在限制被告應居住於我國領土範圍內,不得擅自出國,俾便於訴訟程序進行,較之限制居住於某市某縣某鄉某村,其居住之範圍更為廣闊,是「限制出境」與「限制住居」內容名稱雖有不同,然「限制出境」依其性質,含有「限制住居」之處分(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409 號裁定意旨參照),可知限制出境之性質,為限制住居處分之一種,其目的亦在於保全審判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自屬法院之適法職權行使,並為對於憲法所賦予人民居住或遷徙自由之必要且較低度之法定限制。
再因限制住居、限制出境乃僅在保全刑事偵查、審判、執行順利進行,屬於刑事訴訟之保全程序,並非在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該負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刑罰之問題,亦即僅在判斷有無保全之必要而已,故有關限制出境事由是否具備、是否具有限制出境必要性之審酌,對於前揭要件事實,僅需證明至讓檢察官或法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的程度即可,無庸比照本案有罪無罪之實體判決,將所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而應採行嚴格證明之法則。
是依卷內證據,倘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出境滯留他國不歸而逃亡之可能性存在,自足影響偵查、審判進行或刑罰執行,依法當得為必要限制出境強制處分,以確保被告到案接受審判或執行。
三、查聲請人即被告林光華涉犯犯貪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之對於職務上之行為收受賄賂罪,經本院前審以100 年度矚上更(一)字第1 號判處被告依據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對於職務上之行為,收受賄賂,處有期徒刑8 年,褫奪公權5 年,被告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以102 年台上字2796號判決發回更審,現由本院102 年度重矚上更(二)字第36號審理中,依本院前審所處刑度,從客觀上為形式觀察,可認被告所涉罪嫌重大,所犯為最輕本刑5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且前經最高法院檢察署於102 年8 月9 日以臺特荒96特偵1 字第0000000000號函最速件函知本院被告林光華有潛逃出境之虞,建請預為防範(內容詳本院102 年度聲字第2584號卷)在案,本案審理程序尚未終結,復有後續上訴審及執行程序尚待進行,倘若解除被告限制住居及出境之限制,即喪失擔保其能遵期到庭之強制力,難以期待聲請人日後於審理中會如期到庭,基於保全刑事追訴、執行、確保審判程序順利進行之目的,並審酌公共利益及聲請人個人權益之均衡維護,認仍有限制其住居及出境之必要;
又限制出境固會影響被告之工作狀況,惟此乃具有強制處分性質之限制住居所必然伴隨之結果,其主張並非可採。
況且,倘案情發展對其不利或有身陷囹圄可能時,被告更有滯外不歸或逃亡之虞,對本件審判之進行或刑罰之執行難謂無影響,且衡酌我國司法實務經驗,被告於偵、審程序遵期到庭,且國內尚有家人,並有固定住居所情況下,仍不顧國內事業、財產及親人而棄保潛逃出境,致案件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事,仍不勝枚舉,為防止被告出境後故意不入境接受審理或於判決確定後即速出境拒絕接受執行,是本案限制被告出境之理由仍然存在,為達保全審理或刑罰執行之目的,仍有限制其出境之必要。
再者,限制出境之處分,係保全刑事訴訟程序之順利進行及刑罰權之實現,縱被告出國之權益受有影響,但與更重要之國家司法權行使之輕重權衡相比,尚屬輕微,亦與非嚴重限制個人行動自由權益之比例原則無違。
至被告聲請意旨敘明須前往大陸參與「全球林氏發展高峰論壇暨中華林氏宗親聯合會、中國林氏源流研究會成立大會」之必要,及其管理之祭祀公業林先坤所有之大夫第建築物因進行修復工程所需,有前往大陸佛山及惠州驗收石雕及挑選陶塑廠商之必要等情,然徵之現今通訊發達,及臺海兩岸間電子通訊並無何限制之情事,被告自可以電話、傳真、數位照相、信函、電子郵件或同步視訊等方式,與對岸之與會人員充分溝通、勘察場地,甚至可推薦同樣具有專業能力之人士前往參與等情以觀,被告實際上仍得參與洽商、聯誼活動,或取得必需之資訊,進而為之決策,亦非困難,若有損害,亦係可能之經濟利益,與國家審判權確保之公益相較,仍以確保國家審判權之公益,較需保護,是亦不得以該不確定之經濟利益,遽同意被告解除限制出境之聲請。
是上開參與「全球林氏發展高峰論壇暨中華林氏宗親聯合會、中國林氏源流研究會成立大會」活動及前往大陸驗收石雕及挑選陶塑廠商之情事並非被告維持生活所必要,亦非工作上不可或缺之行為,自無被告需親自至對岸始能與會交流之情形存在,衡情非屬不可替代,尚難認被告有出國之急迫性與必要性。
另被告聲請意旨敘明現仍擔任數重要職務、須定時就醫維持健康等情,主張其無逃亡之虞云云,尚難認其限制出境之原因足以消滅,被告執此爭辯,自屬無據。
至被告先前偵審程序縱均遵期到場,或已行交互詰問之證述及同案被告、證人間之證述真實性有待商榷等情,惟與其解除限制出境後是否滯留國外不歸,並無必然關係,此僅為被告之主觀臆測,非法律上得作為本案是否撤銷限制出境之依據,尚難以此為由而認無繼續限制出境之必要。
職此,上開限制出境之原因仍未消滅,依前揭說明,本院認對被告予以限制出境,乃對於憲法所賦予人民居住或遷徙自由權利之法定限制,未逾越比例原則必要程度,本院先後於102年8月13日以102年度聲字第2854號裁定、同年10月31日以102年度聲字第3309號裁定及同年12月30日以102年度聲字第4197號裁定三次駁回被告林光華聲請解除限制出境之裁定,經其抗告後,亦經最高法院於102年9月26日以102年度台抗字第840號裁定、同年12月11日以102年度台抗字第1066號裁定及103年2月20日以103年度台抗字第78號裁定抗告駁回確定在案,有上開裁定在卷可參,基於保全刑事追訴、執行、確保審判程序順利進行之目的,並審酌公共利益及被告權益之均衡維護,認仍有限制被告出境之必要,是本件聲請解除出境之限制,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5 月 1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宗和
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沈君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五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于瑛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5 月 1 日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