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民事-TPHV,102,訴易,82,20150804,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02年度訴易字第82號
原 告 宋瑞雄
被 告 高菁菁
高韻庭
林秀珍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東乾律師
複代理人 薛雅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02年度附民字第119號),本院於民國104年7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捌萬貳仟元,及自民國一百零一年十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五分之二,餘由原告負擔。

原告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均明知依民國104 年2月4日修法前公平交易法(下稱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規定,多層次傳銷之參加人取得獎金,應基於推廣或銷售商品之合理市價,不得主要基於介紹他人加入而為之,竟自98年起對外以高獲利為誘因,招攬會員加入「聯合禮券整合行銷專案」(下稱系爭專案),並因此獲得高額獎金。

伊於98年間加入系爭專案,成為被告等人之下線,已繳交入會保證金新臺幣(下同) 110萬元。

惟系爭專案實屬違法,現已停止運作,致伊受有無法取回前述保證金之損害。

被告顯係共同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等語。

聲明為: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1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伊等並無違反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之行為,亦未招攬原告入會,自無庸對原告負損害賠償之責;

縱認伊等有賠償義務,亦應扣除原告已領回之金額等語為辯,並答辯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

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原告主張被告違反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多層次傳銷,其參加人如取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係基於介紹他人加入,而非基於其所推廣或銷售商品或勞務之合理市價者,不得為之」之規定,招攬其加入系爭專案,致其受有損害,應依前開規定負賠償之責等語,固為被告所否認,然查:㈠修法前公平交易法所稱多層次傳銷,謂就推廣或銷售之計畫或組織,參加人給付一定代價,以取得推廣、銷售商品或勞務及介紹他人參加之權利,並因而獲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者而言;

上開所稱給付一定代價,謂給付金錢、購買商品、提供勞務或負擔債務(參見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8條第1項、第2項規定)。

故多層次傳銷制度,係由多層次傳銷事業之會員推薦他人加入,建立其多層級之銷售組織架構及獎金制度,亦即藉由參加人本身推廣、銷售商品及推薦他人加入建立銷售組織網,以獲取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

實務上,多層次傳銷參加人與事業間之權利義務關係,是以發展具多數層次之組織體系及獎金制度為主要,惟具多層組織架構及獎金制度之行銷活動,並非多層次傳銷所專有,故具有該等特徵者,尚非當然即為多層次傳銷,而應受修法前公平交易法之規範。

因此,多層次傳銷契約與一般經銷商或代銷商係給付一定代價給供應商,以取得推廣銷售商品或勞務的權利並無類型上之特殊性。

再者,在業務人員或經銷商尋覓不易時,介紹他人加入供應商,爾後得自該事業取得佣金者,亦所在多有。

然介紹他人加入本為有利於營利事業之行為,從而理應由享受利益者給付佣金,是故多層次傳銷契約之特徵,在於當事人之一方先行支付他方權利金,始取得媒介營利以取得佣金之權利,此實有悖於事理之安排,從而修法前之公平交易法將之納入規範,其構成要素厥為:①須給付一定代價始得成為正式會員;

②係以由已入會之會員介紹加入組織,為其主要之招募會員方式(此即所謂平行擴散性);

③給付代價之目的與取得介紹佣金之權利間有因果關係。

㈡被告與訴外人陳元忠等人,均因違反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規定,涉犯同法第35條第2項等罪,而遭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且一、二審均遭判決有罪在案(歷審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金重訴字第37號、99年度金重訴字第10號、12號、本院99年度金上重訴字第69號、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558號、本院103年度金上重更㈠字第8 號,下稱系爭刑案),業據本院依職權調閱系爭刑案卷查明。

該案認定陳元忠自97年3 月間起,藉系爭專案之名,以多層次傳銷方式招攬他人入會,並以「預繳保證金」之名目,向會員收取入會保證金,金額以1萬元、2萬元、5 萬元、10萬元、20萬元、200 萬元為單位(但每人基本投資額度為10萬元,如有不足,須於3 個月內補足,否則若有介紹人就不能領其足額獎金,只能按月領取個人投資額度之2.5%或5%)。

又依會員個人投資或吸收下線金額,分為大盤(1,000萬以上者)、中盤(100萬元以上者)、小盤(10萬元以上者)等級。

陳元忠並按會員繳納保證金時之盤級,每月給付會員「預繳保證金」5%(小盤)、10%(中盤)、15%(大盤)之「車馬費」作為紅利,期限為1 年,到期可取回本金或續約;

另每位會員尚按月可以九折價格購入「預繳保證金」相同面額之各式禮券,會員以面額95% 之價格售出或自行留用,此部分每月亦可獲得「預繳保證金」5%面額各式禮券之報酬(自98年1 月間起,逐步改為會員每月按加入日期固定直接領取「預繳保證金」金額5%面額之各式禮券)。

另會員加入後,如以推薦人身分介紹其他會員加入成為下線會員,每月均可按其盤級分別獲取所推薦下線會員入會保證金額2.5%、5% 及10%不等之「管理費」,作為「推薦獎金」(會員所領取之「車馬費」,與其推薦人、上線領取之「推薦獎金」,以合計15% 加以分配,即如:⒈小盤為推薦人介紹會員入會者:中盤每月撥所推薦新會員「入會保證金額」2.5%予該小盤作為「推薦獎金」;

大盤、中盤則每月分別得5%、2.5%作為「推薦獎金」。

⒉大盤直屬之中盤為推薦人介紹會員入會者:該中盤每月可領取該新會員「入會保證金額」5%作為「推薦獎金」;

該中盤的大盤每月亦領取該新會員「入會保證金額」5%作為「推薦獎金」。

⒊大盤直接為推薦人介紹會員入會者:該大盤每月可領取該新會員「入會保證金額」10%作為「推薦獎金」,但若新會員直接加入100萬元,成為中盤,則大盤每月可領取5%作為推薦獎金。

⒋若新會員直接加入1,000 萬元,成為大盤,則因該新會員每月即可領取15% 作為「車馬費」,則另撥10萬元,由推薦人、推薦人之上線按月各領取推薦獎金5萬元)。

被告分別於97年8月至10月間經介紹加入系爭專案,嗣均於98年間晉升為大盤,對外以高獲利為誘因,招攬他人加入系爭專案,並因各自組織以排列人頭方式,不斷介紹他人加入,並依其等之層級抽得上揭計算方式之推薦獎金,原告則為被告組織之下線等情(參見外放刑事更一審判決書第6-7頁、第9-10頁、第118頁、第126 頁),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被告確為系爭專案之大盤。

再參酌上揭系爭專案之行銷模式及獎金制度,足認須給付一定數目之款項後,始得加入成為該專案之會員,而其招募方式係由已加入之會員介紹,加入為該集團之會員,顯具有所謂「平行擴散性」,且介紹會員加入與取得前揭「管理費」「推薦獎金」間有因果關係,亦足認系爭專案之運作係以多層次傳銷之方式為之。

㈢又多層次傳銷並非均為不正當之銷售方式,惟因其變型態樣繁多,如其參加人所得之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係基於介紹他人參加,則後參加者必因無法覓得足夠之人頭而遭經濟上之損失,其發起或推動之人則無風險,且獲暴利,可能破壞市場機能,甚或造成社會問題,故法律對此類多層次傳銷明文加以禁止(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立法理由參照)。

即多層次傳銷事業中參加人之主要收入來源,若非來自推廣或銷售商品所得之合理市價,而係要靠新進會員不斷加入,使公司組織及會員排線體系擴大,並以後加入者繳交之費用提撥支付給先加入者,致愈晚加入會員可獲取利潤之機會相對減低,終將因公司資力不足,無法正常運作獎金制度後,成為血本無歸之受害者,此種傳銷方式即為公平交易法所禁止,違反者即負有刑責。

而系爭專案行銷模式及獎金制度運作,需繳納「保證金」始能成為會員,而會員除可獲得「車馬費」及各式禮券外,原會員另可獲取之「推薦獎金」,係靠新進會員不斷加入,且推薦獎金之取得,與會員有無「進貨」(即向系爭專案購買商品再轉賣)全然無關,已生「商品虛化」之現象,其制度目的顯在使會員經由介紹他人參加以取得獎金之方式獲取利潤,並非以商品之買賣本身而謀利,即屬法令禁止之多層次傳銷模式甚明。

本件被告共同招攬下線之人數多達數十人、入會金額多達50,610,000元(見本院卷㈠第85頁背面高菁菁組織之組織圖、第 86-91頁前開組織之明細表),並依招攬下線會員入會金(即預繳保證金)金額,以前揭方式獲取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是被告取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基於介紹他人加入,而非推廣或銷售商品所得利益,其等主要收入(獲利)來源,既係來自介紹他人加入,即違反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規定,被告對此空言否認,要無足採。

㈣如前所述,被告均因違反修法前公平交易法第23條之規定,而觸犯同法第35條第2項之罪,業經判決有罪在案(林秀珍未對本院99年度金上重訴字第69號判決提起上訴,已告確定),而系爭專案業已停止運作,致原告無法取回入會保證金而受有損害,堪認被告係共同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規定,訴請被告連帶賠償。

被告雖辯稱原告非受其等招攬入會,其等對原告無賠償之責云云,然被告係以前述違法方式維持系爭專案之運作,致原告受被告組織內之成員招攬加入系爭專案受有損害,被告對此自無從卸責,是其等所辯,非有理由。

四、被告應連帶對原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責,前已詳論。原告主張其係以自己名義加入系爭專案,入會金額110 萬元,為被告所不爭執,應可信實。

惟原告自承其以前開名義入會後,有陸續領回本院刑事更審前判決書所載部分保證金(見本院卷㈡第37頁),而依該份判決書所載,原告各筆入會金計110萬元,已分別領回38,000 元、58萬元(見本院卷㈠第86頁背面),則原告所受損害實為482,000元(1,100,000 -38,000-580,000=482,000),對此即得請求被告連帶賠償。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482,000 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01年10月10日(見附民卷第5-7頁之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數額所為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兩造雖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惟本件之訴訟標的金額未逾150 萬元,依法不得上訴第三審(參見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1項、第3項規定),是本院判決後即告確定,而無宣告假執行之必要,故而原告所為假執行之聲請,亦非有據,應併予駁回。

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防方法及所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均認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於茲不贅。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媛媛
法 官 陳心婷
法 官 陳婷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4 日
書記官 柳秋月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