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刑事-TPSM,113,台上,1067,20240321,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1067號
上  訴  人  林庭如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2年12月26日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訴字第3562號,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25330、33972號,追加起訴案號:同署111年度偵字第371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且必須依據卷內訴訟資料為具體之指摘,並足據以辨認原判決已具備違背法令之形式者,始屬相當。

本件第一審認定,上訴人林庭如有第一審判決事實欄所載,於民國110年3月15日起,參與「鍾佩芸」等人所屬詐欺集團之犯罪組織,由「鍾佩芸」指示上訴人提供以其名義申設之如其附表(下稱附表)一所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等3個金融帳戶(帳號詳卷),由該集團所屬成員對附表一所示施粘娟等4位告訴人施用詐術,致其等陷於錯誤後,分別將款項匯入上訴人所提供之上開帳戶,上訴人再依集團成員「陳彬」指示,將之提領,交予「陳彬」所指定之本案詐欺集團不詳姓名成員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掩飾、隱匿詐欺取財犯罪所得之去向與所在(即洗錢)犯行4次(附表一編號1部分同時犯參與犯罪組織犯行),因而依想像競合之例,從一重論其以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4罪刑,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

上訴人及檢察官均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量刑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審審理後,撤銷第一審之量刑,改量處上訴人如原判決附表「本院宣告刑」欄所示之刑,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已詳述其憑以認定之量刑依據及理由,核其所為之論斷,俱有卷存證據資料可資覆按,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尚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背法令情形存在。

二、按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分別情形記載易以訓誡或緩刑者之理由,刑事訴訟法第310條第5款定有明文,是以若未為易以訓誡或緩刑宣告時,未記載理由亦無違法。

又是否宣告緩刑,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法院應就被告有無再犯之虞,能否由於刑罰之宣告而策其自新,及有無可認為暫不執行刑罰為適當之情形等因素而為判斷,縱法院未宣告緩刑,亦不能任意指為違法。

上訴人將其所有之3個金融帳戶交予詐欺集團,並參與提領詐騙贓款,使執法人員難以追查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之真實身分及贓款流向,對交易秩序有所危害,致4名告訴人受害,金額高達新臺幣100萬7000元,原審經審酌而未予緩刑宣告,雖未說明理由,亦無違法。

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究有如何違背法令之情形,僅略以:希望與被害人進行和解、賠償,爭取緩刑機會等語,顯不足據以辨認原判決已具備違背法令之形式。

揆諸首揭說明,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李麗珠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王敏慧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廷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5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