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民事-TPSV,111,台上,1392,20220720,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1392號
上 訴 人 黃越宏
訴訟代理人 李震華律師
被 上訴 人 邱太三
訴訟代理人 徐文宗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0年12月2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0年度上更一字第12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就命其登報道歉之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06年4月14日,在法治時報刊登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編號1 所示之文字(下稱系爭文字),及於同年5 月30日、31日在三立電視臺播放之「新台灣加油」電視節目(下稱新台灣加油)依序以附表編號2、3所示之言論(下稱系爭言論),不實指摘伊於100 年間,以關說施壓司法院之方式,使訴外人即伊配偶宋富美回任法官並派任志願法院,侵害伊之名譽,致精神嚴重痛苦,應賠償非財產上損害,並為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等情。

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規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新臺幣(下同)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及以原判決附件(下稱附件)二編號一、二、三、五所示方式刊登附件一所示內容在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任一報之全國版頭版,與法治時報頭版1 日(下稱登報道歉)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另贅述)。

二、上訴人辯以:宋富美於100 年間年屆55歲前申請回任法官,並指定上班地點臺中,嗣順利派任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法官,顯為特例。

伊為系爭文字、言論前,曾透過院檢、立法委員幕僚等相關人員瞭解,並參考法官協會公告網站等資訊,已盡查證義務。

被上訴人於105 年間擔任法務部長,所為可受公評,系爭文字、言論皆為伊主觀評價,屬言論自由範疇,並無侵權行為等語。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80萬元本息,及登報道歉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理由如下:㈠上訴人於106年4月14日,在法治時報刊登系爭文字,復於106年5月30日、31日,在新台灣加油依序陳述系爭言論,為兩造所不爭執。

系爭文字及言論,已具體指摘被上訴人於法官法立法期間,與訴外人陳瑞仁至立法院拜會民進黨黨團,並透過民進黨黨團向司法院關說、施壓,要求司法院人事作業配合以通過宋富美再任法官案等內容,應屬事實陳述,非僅個人主觀意見評論。

㈡綜觀證人陳瑞仁之證言,立法院議事處107年3月15日函、法官法立法期間黨團協商會議紀錄、100 年法官協會大事記摘要、司法院就法官法第4條第2項第3款送交立法院審議版本,參互以觀,堪認被上訴人並無利用法官法修法與政黨協商為籌碼,向司法院關說、施壓,以通過宋富美回任案之行為。

又依證人蔡新毅證詞,及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100年第5次會議紀錄節本、宋富美再任法官申請書,法官再任作業要點、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審議規則等件以察,足見法官申請再任案,先後由法官再任審查委員會、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以多數決審查是否同意再任及辦理遷調事項,非司法院得以介入決定,且有關同意再任與否,亦有明確規範審查項目,回任地點係尊重各申請人志願。

上訴人未能證明法官協會係受司法院委託、授權,代司法院表達法官法草案爭議條文立場,並得由法官協會成員逕行決定特定法官再任或遷調之結果。

故上訴人所為系爭文字及言論內容,與事實不符。

㈢衡諸一般經驗法則及社會通念,系爭文字及言論,於客觀上足令閱聽大眾對被上訴人產生利用自身影響力,干預司法人事議案之負面印象,對於其於社會上所保持之道德形象、人格評價與社會地位,均有所質疑或貶抑,而侵害其名譽權。

㈣被上訴人為公眾人物,當以較大容忍接受公眾檢視,惟非謂其名譽權不受任何保障。

上訴人所為之系爭文字及言論,涉及法務部部長職權範圍及個人操守問題,固屬可公評之事,可減輕上訴人就系爭文字及言論之合理查證義務,然上訴人並未證明其有合理查證之行為,自屬不法侵害被上訴人之名譽權,應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

㈤審酌兩造之學經歷、資歷、經濟等狀況,及上訴人未經合理查證,即於媒體上發表系爭文字及言論,侵害被上訴人名譽之手段及程度等情狀,被上訴人得請求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為80萬元。

另上訴人以在傳播媒體上公開發表系爭文字及言論之方式,侵害被上訴人之名譽權,則被上訴人請求其登報道歉,乃回復名譽之適當方法。

㈥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80萬元本息,及登報道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院之論斷:㈠廢棄發回(即原審維持第一審所命上訴人登報道歉)部分:按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所稱之「適當處分」,應不包括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道歉之情形,始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及思想自由之意旨(見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

原審命上訴人登報道歉,與上開憲法法庭判決意旨有違,無從維持。

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㈡駁回上訴(即原審維持第一審所命上訴人給付80萬元本息)部分:原審本於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以上開理由,合法認定上訴人所為系爭文字及言論,不法侵害被上訴人之名譽權。

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上訴人賠償非財產上損害80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經核於法並無違誤。

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7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鍾 任 賜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8 月 3 日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