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TYDM,113,金訴,277,20240619,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27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于萱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44077號、112年度偵字第45247號),及移送併辦(112年度偵字第5805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丁○○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洗錢罪,處有期徒刑陸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參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丁○○依一般社會生活經驗,明知金融帳戶為個人信用、財產之重要表徵,具有一身專屬性質,且可預見某真實姓名不詳之成年人,不自行申辦金融帳戶,而許以新臺幣(下同)2萬元之對價,要求其提供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係用以作為向不特定人詐欺取得財物等不法犯罪行為之工具,並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竟仍基於縱若有人持其所交付之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犯詐欺取財罪及遮斷資金流動軌跡、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而逃避國家追訴處罰效果,亦不違背其本意之不確定幫助犯意,於民國112年4月14日晚上7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段00號統一超商忠愛莊門市內,將其所有之台中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以宅急便快遞方式同時寄交予真實姓名不詳之成年人,並在LINE通訊軟體將提款卡密碼告知對方,任由該人將其帳戶作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工具。

嗣該成年人所屬詐欺犯罪集團成員,乃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於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時間,以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方法詐騙乙○○、甲○○、戊○○,致乙○○、甲○○、戊○○均陷於錯誤,各依指示將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款項匯入丁○○之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內,且各該款項隨即由詐欺犯罪集團成員以提款卡跨行提領一空,並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而難以追查。

嗣經乙○○、甲○○、戊○○發覺受騙後,報警處理,始為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甲○○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暨嘉義縣警察局中埔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起訴,以及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移送併辦。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定有明文。

查本判決所引用以下審判外作成之相關供述證據,被告丁○○於本院準備程序中業陳明:沒有意見,同意有證據能力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77至78頁),此外,公訴人及被告於本院審判期日均表示無意見而不予爭執,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見本院卷第95至101頁),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取得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認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且上開各該證據均經本院於審判期日依法進行證據之調查、辯論,被告於訴訟上之防禦權,已受保障,故上開證據資料均有證據能力。

二、至於本判決其餘所依憑認定被告犯罪事實之各項非供述證據,本院亦查無有何違反法定程序取得之情形,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之反面解釋,均具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訊據被告丁○○就其欲以提供1張金融卡、密碼取得1萬元補貼為對價,而於上揭時、地,將其申辦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寄交予他人之事實固供認屬實,惟矢口否認有何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犯行,辯稱:其當時只是想找工作,不知道交付之帳戶會被作為詐騙使用之工具,其也是遭詐騙之被害人云云。

經查:

㈠、告訴人甲○○暨被害人乙○○、戊○○就其等上揭被詐欺之情節,業各於警詢時指訴綦詳(見偵字第44077號卷第33頁及背面,偵字第45247號卷第25頁及背面,偵字第58050號卷第15頁及背面),此外,復有被害人乙○○提出之網路銀行轉帳明細表翻拍照片(見偵字第45247號卷第43頁)、告訴人甲○○提出之手機通話紀錄暨網路銀行轉帳明細表翻拍照片(見偵字第44077號卷第53頁及背面)、被害人戊○○提出之手機通話紀錄暨網路銀行轉帳明細表翻拍照片(見偵字第58050號卷第33頁),以及台中商業銀行113年3月11日中業執字第1130007119號函暨所附被告台中銀行帳戶之歷史交易明細表1份(見本院卷第47至51頁)、被告之聯邦銀行帳戶申辦資料暨歷史交易明細表1份(見偵字第58050號卷第35至37頁背面)等證在卷可稽,是被害人乙○○、告訴人甲○○、被害人戊○○因遭詐欺集團成員施用詐術,均陷於錯誤而各將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款項匯至被告交付他人使用之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內,且各該筆款項隨即遭人提領一空,被告交付之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確已作為犯罪集團成員向被害人乙○○、告訴人甲○○、被害人戊○○詐欺取財提領贓款所用,並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之工具,洵堪認定。

㈡、被告確有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⒈按個人之金融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關係該帳戶款項之存取,自無任意出借、交付或將帳戶提款卡密碼告知予非熟識者之理。

金融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可供人匯款入帳及由自動提款機提領現金之用,前開物品如遭人以不法意圖知悉並持有,即可以該帳戶供為匯款入帳並得以提款卡及密碼逕行提領帳戶內金額,而發生犯罪集團以之作為詐欺等財產犯罪並取得被害人所交付金錢之犯罪結果。

又利用他人帳戶從事詐欺犯行,早為傳播媒體廣為報導,政府機關及各金融機構亦不斷呼籲民眾應謹慎控管己有帳戶,切勿出賣或交付個人帳戶,以免淪為詐騙者之幫助工具,此已屬一般智識經驗之人所知悉。

⒉次按洗錢防制法所謂之洗錢,依同法第2條規定,係指: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者而言。

再者,金融帳戶個人理財工具,依我國現狀,申設金融帳戶並無任何特殊限制,且可於不同之金融機構申請多數帳戶使用,是依一般人之社會通念,若見他人不以自己名義申請帳戶,反而收購或借用別人之金融帳戶以供使用,並要求提供提款卡及告知密碼,則提供金融帳戶者主觀上如認識該帳戶可能作為對方收受、提領特定犯罪所得使用,對方提領後會產生遮斷金流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效果,仍基於幫助之犯意,而提供該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以利洗錢實行,仍可成立一般洗錢罪之幫助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大上字第3101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

又刑法上之故意,可分為確定故意(直接故意)與不確定故意(間接故意或未必故意),所謂不確定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刑法第13條第2項定有明文。

據此,如行為人於提供帳戶資料予對方時,依其本身之智識能力、社會經驗、與對方互動之過程等情狀,已預見其所提供之帳戶被用來作為詐欺取財等非法用途、提領詐欺犯罪所得使用之可能性甚高,且對方提領款項後會產生遮斷金流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效果,仍心存僥倖而將該等金融機構帳戶資料提供他人使用,可認其對於自己利益之考量遠高於他人財產法益是否因此受害,容任該等結果發生而不違背其本意,自仍具有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

⒊查被告於警詢及偵訊中自承:其在FACEBOOK臉書網站看到暱稱「陳嶼帆」之人張貼招募家庭手工兼職之廣告,與她聯繫後,就有一位LINE通訊軟體暱稱「張慧瑄」之人與其聯繫,對方說若提供金融卡,即可領取公司補貼1萬元,其遂於112年4月14日晚上7時2分,在忠愛路1段90號統一超商,將其台中銀行帳戶之金融卡寄給對方,並在LINE通訊軟體告知對方金融卡密碼(見偵字第44077號卷第75頁及背面);

對方說若有沒使用的金融卡可以申請公司補貼,1張1萬元(見偵字第45247號卷第7頁背面);

其是一次寄出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等語(見少連偵字第117號卷第11頁背面、第13頁,偵字第35547 號卷第13頁背面)。

而被告具高中畢業之智識程度(見偵字第44077號卷第21頁),於案發時為年滿61歲之成年人,足認被告具有相當智識程度,更有豐富之社會、人生閱歷經驗,顯有通常事理能力,對於其名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當知應謹慎保管,避免交付不熟識之他人,其對於將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資料交予姓名年籍不詳、素未謀面亦不相識之人使用,將可能遭犯罪集團利用作為詐騙及遮斷金流洗錢之工具一事,顯非無從預見,亦難諉為不知。

再觀諸被告台中銀行帳戶之歷史交易紀錄顯示,該帳戶於112年3月7日起餘額僅剩60元,嗣於112年4月16日即有被害人戊○○、乙○○及告訴人甲○○遭詐騙而匯入99,988元、36,901元、12,997元,並遭人以提款卡提領一空(見本院卷第51頁);

另觀諸被告聯邦銀行帳戶之歷史交易紀錄顯示,該帳戶於111年12月21日起餘額僅剩386元,嗣於112年4月16日即有被害人戊○○遭詐騙而匯入99,986元,並遭人以提款卡提領一空(見偵字第58050卷第37頁及背面),被告於偵訊中亦坦認:其在寄出帳戶前,對方叫其先把錢領光,可以給補助金等語屬實(見偵字第58050號卷第131頁背面),顯見被告交付其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與實務上幫助詐欺行為人交付金融帳戶時,帳戶內均僅有少數餘額之情形吻合。

⒋再參以被告於寄出帳戶資料前,亦向對方表示「我是怕詐騙」、「我在報紙上找工作」、「他們騙我需要一位外務員」、「我曾打開偷看,是一本中國信託簿子、金融卡,收這一次給我500元」、「檢察官認為這是加重詐欺」,此有被告提出之LINE對話紀錄翻拍照片可佐(見偵字第44077卷第85頁背面、第87頁及背面、第89頁)。

況被告於本院審理時亦坦認:(問:妳當時把妳的帳戶提款卡密碼交出去時,妳是不是因為心裡想,反正妳的帳戶裡面也沒有錢,而且對方還承諾妳1張提款卡給妳1萬元,所以妳就交出去?)是有一點等語屬實(見本院卷第101頁)。

甚且,被告前於000年0月間業因貪圖報酬,擔任取簿手收取內有他人帳戶提款卡之包裹,再交予詐欺集團使用,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而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0年度訴字第782號、111年度訴字第728號、111年度訴字第747號判決判處罪刑確定在案,有上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9至20頁、第105至120頁),益徵被告對於將其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交予姓名年籍不詳、素未謀面亦不相識之人使用,將可能遭犯罪集團利用作為詐騙工具一事,顯非無從預見,更難諉為不知。

詎其於本案猶再度將其名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交付予某真實姓名不詳之人,足證被告於案發時係因貪圖利益,抱持著提供1張提款卡及密碼即得以取得1萬元款項之僥倖心態,對於提供其帳戶資料將可能供他人作為從事詐欺等財產犯罪及洗錢之不法目的使用,已有合理之預期,仍認為縱遭作為財產犯罪之人頭帳戶使用,自己也不致蒙受太大之損失,仍將其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交付予某真實姓名不詳之人,容任他人隨意使用該帳戶,雖未見其有何參與詐欺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乙○○、甲○○、戊○○之行為,或於事後分得款項之積極證據,而無從認屬本案詐欺取財犯罪之共同正犯,然其提供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資料予他人之際,既已容任他人作為匯入、提領金錢使用,該行為已足彰顯其有幫助該他人實行包含詐欺取財在內等不法財產犯罪之不確定故意。

而該收受被告所提供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資料之人,果與同夥利用以之作為向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乙○○、甲○○、戊○○詐欺取財之匯款帳戶使用,並提領款項、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而難以追查,足認被告對於其提供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他人將可自由使用該帳戶,並將之供作包含詐欺等不法行為所得款項匯入匯出,及隱匿詐欺犯罪所得去向之工具一情,已有預見,被告主觀上顯有縱有人以其交付之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實施詐欺犯罪及洗錢,亦不違背其本意之幫助犯意,至為明確,是被告自應負幫助他人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刑責甚明。

㈢、被告固以前詞置辯,然依上開事證,已可認被告係一時為金錢所誘,對於交付己身帳戶予他人使用之後果毫不在意,主觀上確有容任他人使用其帳戶之意,被告前揭所辯,洵不足採。

㈣、綜上所述,被告前開所辯,顯為卸責之詞,不足採信。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確具有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未必故意,而提供其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予詐騙集團成員使用,其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上之幫助犯,雖與正犯對於犯罪有共同之認識,惟是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並未參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者而言。

本案真實姓名不詳之成年人所組成之詐欺犯罪集團,就上開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行,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為共同正犯,惟被告僅係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意思,並僅提供其所有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供為詐欺集團成員不法所得款項匯入、提領之用,並掩飾前開詐欺取財犯罪所得之去向,而使國家檢警機關難以追查,係提供詐欺取財及洗錢構成要件以外之助力,而為詐欺取財及洗錢罪之幫助犯。

又被告固有幫助他人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然詐欺取財之方式甚多,尚無積極證據足認被告對詐欺集團是否以刑法第339條之4之加重條件遂行詐欺犯行有何預見。

依罪疑唯輕及有疑唯利被告之原則,應僅得認定被告構成普通詐欺取財罪之幫助犯。

㈡、次按刑法上之接續犯,就各個單獨之犯罪行為分別以觀,雖似各自獨立之行為,惟因係出於單一之犯意,故法律上仍就全部之犯罪行為給予一次之評價,而屬單一一罪。

查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向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被害人戊○○施行詐術,使其接續轉帳至被告之聯邦銀行帳戶、台中銀行帳戶,係於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向同一被害人實施犯罪,係出於同一目的、侵害同一被害人之財產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是就上開被害人戊○○遭詐騙之部分,應論以接續犯之一罪。

㈢、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

被告基於幫助犯意,以一同時提供其名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資料之幫助行為給予助力,詐欺集團成員則先後詐騙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乙○○、甲○○、戊○○得逞數次,以及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數次,雖詐欺集團成員施行詐騙取得3名被害人之財物及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數次,惟就被告而言,僅有一幫助行為,係一行為侵害數法益,為想像競合犯;

又其以一提供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資料之行為,同時觸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幫助洗錢罪,2罪名,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之刑法第30條第1項、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處斷。

並依刑法第30條第2項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檢察官雖僅就被告幫助詐欺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乙○○、甲○○財物暨隱匿該部分犯罪所得部分起訴,就被告幫助詐欺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戊○○財物暨隱匿該部分犯罪所得部分(即112年度偵字第58050號移送併辦之犯罪事實)未起訴,惟該未起訴部分與已起訴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為起訴效力所及,本院自應併予審判。

㈣、爰審酌被告前於000年0月間業因貪圖報酬,擔任取簿手收取內有他人帳戶提款卡之包裹,再交予詐欺集團使用,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而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0年度訴字第782號、111年度訴字第728號、111年度訴字第747號判決判處罪刑確定在案,有上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9至20頁、第105至120頁),詎猶不知悔改,本案復提供其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密碼,幫助上開正犯用以作為詐欺犯罪取得款項之匯入、提領,遮斷資金流動軌跡,助長不法份子之訛詐歪風,使執法人員難以追查詐騙集團成員之真實身分,自屬不該,兼衡被害人乙○○、告訴人甲○○、被害人戊○○因受詐欺匯入被告台中銀行帳戶、聯邦銀行帳戶之款項總計約達25萬元,所受損害非屬輕微,其犯後仍一再否認犯行,未見有何悔意,態度欠佳,及其自陳職業為工、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見偵字第44077號卷第9頁)暨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罰金刑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沒收部分:

㈠、被告所提供其名下台中銀行帳戶及聯邦銀行帳戶之提款卡,雖係供本案詐欺犯罪及洗錢罪所用之物,然未扣案,是否仍存尚有未明,且上開物品單獨存在不具刑法上之非難性,倘予追徵,除另使刑事執行程序開啟之外,對於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罪責評價並無影響,復就沒收制度所欲達成之社會防衛目的亦無任何助益,欠缺刑法上重要性,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

㈡、另遍查全卷均未見被告有取得犯罪所得之事證,自難認定其已獲取屬其所有之犯罪所得,是本案既無現實存在且屬於被告之犯罪所得,即不得對其宣告沒收或追徵,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刑法第11條前段、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第55條、第30條第2項、第42條第3項前段、第38條之2第2項,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丙○○提起公訴及檢察官李旻蓁移送併辦,經檢察官吳亞芝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淑玲
法 官 何宇宸
法 官 張明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謝宗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依據之法條:
洗錢防制法第2條
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2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2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詐騙時間、詐騙方法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 匯入帳戶 1 乙○○ (未提告) 於000年0月00日下午3時18分許,以00-0000000號電話號碼致電乙○○,假冒係全統運動報名網之客服人員,且佯稱因公司電腦遭駭客入侵,須依指示處理,否則其個人資訊將有外流風險云云,致乙○○誤信為真,而依指示將款項匯入該人指定之帳戶。
於000年0月00日下午4時22分,以網路銀行轉帳 36,901元 被告之台中銀行帳戶 2 甲○○ (提告) 於000年0月00日下午3時30分許,以00-00000000號電話號碼致電甲○○,假冒係全統運動報名網之客服人員,且佯稱因作業疏失,須依指示處理,始能取消重複扣款云云,致甲○○誤信為真,而依指示將款項匯入該人指定之帳戶。
於000年0月00日下午4時30分,以網路銀行轉帳 12,997元 被告之台中銀行帳戶 3 戊○○ (未提告) 於000年0月00日下午3時28分許,以00-0000000號電話號碼致電戊○○,假冒係全統運動報名網之客服人員,且佯稱因系統異常,誤將其報名其他路跑活動,須依指示處理,始能取消重複扣款云云,致戊○○誤信為真,而依指示將款項匯入該人指定之帳戶。
①於000年0月00日下午4時12分許,以網路銀行轉帳 ②於000年0月00日下午4時14分許,以網路銀行轉帳 ①99,986元 ②99,986元 ①被告之聯邦銀行帳戶 ②被告之台中銀行帳戶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